布推:你的功修,被接受了吗


有人问我,如何得知真主是否接受了我们的斋戒、礼拜和其它的功修?因为我们很清楚,我们的各种功修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得已的欠缺和不足。

我之前简单的回答过这个问题,今天,我想要更加详细的阐述一下。

兄弟们啊。真主绝不需要仆人的任何功修,真主不需要我们礼拜,不需要我们封斋,不需要我们参加记主的圈子,不需要我们去朝觐天房。真主说:“人们啊,你们是需要真主的,而真主是无求的,光荣的。”(35:15)

不过,真主喜欢仆人去实现原本潜藏在他们身上的为仆身份,去落实他们的一切受真主掌控的属性——用谦卑,用贫弱,用谦恭,用对真主无时不刻的需求,用对真主的归依。

真主喜欢仆人们在他们的生活和操守中实践为仆的身份,让其发挥效用。

那么,如何去唤醒人们身上潜藏的为仆意识呢?

真主所意欲的方式,便是功修。

比如斋戒,可以唤醒我们的谦卑,我们的为仆的身份,和对造物主的需求。礼拜,以及其它的各种功修都一样。

如果人们为功修配上发自内心的恳求和哀怜的态度,通过功修展示自己的无能、贫弱,和对真主的极度需求,那么毫无疑问,这样的功修会承蒙真主的接受。这是毫无怀疑的事实。

甚至一个偏离主道、沉迷罪恶的人,如果他身上潜藏的为仆意识被唤醒,痛苦流涕的去接受真主的谴责,向主诉说自己的无能。

他对真主哭诉:“主啊,我的确想要端庄的,可我无法战胜我的奈福斯,我的确想要不偏不倚的坚持正道,可我的欲望总是阻拦在我面前。”

如果他一直是这样,一边真诚的诉说自己的无能,一边又沉迷罪恶、拒绝善功。那么,等他去见真主的时候,他也会被饶恕的。这也是我们都应该知道的一件真相。

所有功修——尤其是斋戒——都是教育方式,为了唤醒人类对自己真实身份的认知,唤醒人类对作为真主之仆人这一身份的认同。

如果你身上潜藏的为仆意识被唤醒,那么,你便会主动的奔向真主,向真主求救,向真主哀怜恳求,祈求真主的关怀,祈求真主的饶恕,向真主诉说自己的无能。

那么,真主便会接受你的哭诉,会将你列入忏悔之人,到末日,会让你成为幸福之人。

这是答案的一半。尚还有另一半。

一位教门人士,奉行主道,坚持功修,长期赞主,长期诵读古兰,远离各种禁条,但因为某种原因,他的功修未能唤醒自己的为仆意识,未能唤醒对自己仆人身份的深刻认同,未能为他带来对真主的谦恭与虔诚,未能让他变得越来越像个仆人。那么,这种善功会对他产生什么作用呢?又有什么意义呢?

斋戒,是为了唤醒你的谦卑、谦恭、羸弱,和对真主的需求。而礼拜,你在拜中多次重复的“我们只崇拜你,我们只求你佑助。”(1:5)正是为了唤醒你的的惭愧,你的谦卑,你对仆人身份的认知。

你所做的功修,原本是真主赐予你的恩典,是真主赐予了你功修的机会。但如果这份功修的结果,并不是上面所说的惭愧和谦卑,而是对自己功修的骄傲和自满,是自以为教门的沾沾自喜。

那么,你必须要知道,这样的功修,绝不会让你临近真主丝毫。

这样的善功,甚至远不如前面那种让犯罪者惭愧不已、痛哭流涕的罪恶。

我要认真跟你们说:在真主看来,一个犯罪者因为罪恶的痛苦,而发出的呻吟和哀叹,远胜于一个为自己的赞念而沾沾自喜的人的赞念。

我们应该知道这个真相。

然后我们便会知道,很多犯罪者、迷茫者、迷路者,他们的犯罪和偏斜,其实恰恰是获得真主喜悦的阶梯。

怎么会这样呢?

答案便在伊本·阿塔的箴言录里:“令你惭愧之恶,强于令你自豪之善。”

一个人,虽然不喜欢犯罪,虽然不想沉迷于迷茫和欲望当中,但终究无法战胜自己的奈福斯,所以深陷罪恶之中。

这个人其实是很委屈的,他时刻承受着罪恶带来的痛苦,而这份痛苦会带他去走向真主,向主诉说自己的委屈。

我认识一位元暴躁的社会青年,沉迷于各种罪恶之中,尤其酗酒成瘾。后来我才知道,等太阳落山,华灯初上,他会进入自己的屋子,关上房门,开始用年轻人的方式,向真主哭诉。

这里,我将他的诉说翻译为标准语。他一片赤诚的向真主呼喊:“横亘在我和您之间的这堵墙的主人啊,您何时能将这堵墙夷平?好让我能够看到你。难道您在等我自己将他摧毁吗?可您知道的,我毫无能力,毫无办法啊。我苦苦等待着您,用您的全能和慈悯,来摧毁这堵墙。”

也许说这番话的时候,他仍然醉意汹涌。

正是他的罪恶,牵引着他奔向真主,牵引着他去向真主诉苦。

那么,真主会对他说什么呢?

真主会说:“欢迎你,来吧。”

最终,横亘在他和真主之间的那堵墙,被真主夷平。那个原本无恶不作、嗜酒如命的罪人,却变成了最最清廉的教门之人,最最尊贵的近主的仆人。

这一真相,对我们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

这个真相,是真主给我们阐释的,是使者为我们说明的,也是历史所见证了的。

这一真相教导我们,对真主的所有仆人,都要以礼相待,不可以因为看到一个人沉迷于罪恶,而去歹猜,而去妄断。

而当我们去看自己的时候,却认为自己是清白的,没有任何罪恶。

我们不可以这样对比,不可以自我清白,觉得自己是完美的,而用愤怒的眼神去看待别的犯罪者。

我们不应该用丑恶的词汇去描述他们,不应该说他们会入火狱,不应该说他们是卡菲尔,是迷路者,将来会与迷路者一起复生。

不,真主的仆人啊,你看到的只是表面,你不知道内情。也许他会像那个暴力的社会青年一样,原本无恶不作,一朝却变成了最清廉的人。

你能知道未见的知识吗?你能想像到这种结局吗?有多少人,在我们眼里是偏离主道的犯罪者,后来却发现,他们获得了令许多笃信者都羡慕不已的优美结局。

一个人说他有个朋友,终日放纵,后来去世了。他说:

有一天,这位朋友出现在了我的梦里,我问他:真主是如何对待你的?他回答:真主让我站在他的御前,问我,你带来了什么(善功)?

我说:“真主啊,我是你的仆人,我是你的奴隶,我什么也没有做成,我来只是为了向我的主宰、我的造化者祈求。真主啊,我是你的仆人,我是你的奴隶,我什么也没有带来,我只带来了我的贫穷、我的谦恭和我的惭愧。除了希望得到你的恩赐之外,我什么也没有。”于是,真主就饶恕了我。

你怎么就确定你在歹猜的这个人,他的归宿不会像这个人一样?

是的,我们是要命人行善,止人作恶。但同时,我们务必要善猜。

那么,那些将自己从来没有见过、没有交谈过的人断为卡菲尔的人们,又是怎么样的呢?

有人问一位学者:“我们是否可以诅咒某个已经去世的人。”他回答说:“可以,因为他是卡菲尔。”

我问这位学者,你见过这个人吗?他回答,没有。你跟他交谈过吗?他回答,也没有。你跟他探讨过教义的内容吗?他回答,也没有。

那么,你凭什么认为可以诅咒那个人呢?凭什么认为可以将其断为卡菲尔呢?

就这样,当个人感情和个人喜好成为了出断的凭据,伊斯兰原有的团结便不见了,原本的坚若磐石变成了一盘散沙。

真主的仆人啊,也许我们认为一个人是虔敬的修士,但也许他的结局恰恰相反。

也许我们看到一个人整日放纵、沉溺罪恶,但他的结局却是饶恕与慈悯。

请管住自己的舌头,请关注自己的罪恶。

以上,求主饶恕。

【转自微信公众号“满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