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回教文化脊梁

【编者按:在中国近现代伊斯兰教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穆斯林人物,他们分别为伊斯兰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业绩已为人们所共知。但其中有些人物却在书刊中较少介绍,相关资料不易查到,因而有被人们淡忘之势。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我们特请马博忠先生撰写此文,简要介绍了唐柯三等&位这样的穆斯林人物在伊斯兰文化、教育和社会活动等方面的经历和情况。譬如,他们有的与成达师范学校密切相关,有的与《月华》相关,有的与抗日救国组织相关,他们曾在这些领域顽强奋斗,各有成就。马先生此文虽较简略,但把每位人物的主要活动经历均已列出,特此刊发,仅供读者参阅。】

唐柯三

唐柯三

唐柯三( 1882—1950—)名仰槐字柯三,回族,山东邹县人。1904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为清附贡生。1906年起历任内阁中书督办盐政处川滇盐务委员、盐政院北盐厅总核。1912年任国民政府第一届参议员,参加筹建中国回教俱进会并当选为委员。同年在家乡创办邹县唐氏私立回民小学。1914年任甘肃省税务局长,1916—1924年历任外交部派山东交涉员,山东防役总所总办、山东管理敌国人民财产事务局长,厦门海关总监、山东省路政局总办、济南西区道尹等职。1925年5月24日与马松亭、法镜轩、穆华亭等在济南穆家车门清真寺创办私立成达师范学校,任校长18年。1929年创办《月华》出版社,任社长。并参加创建福德图书馆。是成达师范学校的决策人,制定了培训阿汉两通新型宗教人才的“三长”教育方针。成为中国近代回族教育史上的典范。为民族、为宗教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

1930年出任南京政府蒙藏委员会委员、直隶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总务处长,兼参谋本部边务处专门委员。 1931—1932年任国民政府调查康藏事宜专员赴西藏解决大白金寺纠纷。着有《赴康日记》。 1932—1937任蒙古会议秘书长、行政院新疆建设计划委员会委员,蒙藏委员会委员。1938年与王曾善、时子周、王静斋等创办“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当选为驻会副理事长。组织领导中国回民抗日救国运动。在他主持会务期间派出了“甘宁青抗日救国宣传团”“中国回教近东访问团”“法鲁克中国留埃学生朝觐团”宣传抗日救国。1950年归真于南京净觉寺,终年68岁。

王曾善

中国回教近东访问团

王曾善(1902—1961)字孝先,山东省临清人,回族。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25年自费赴土耳其留学,其间为赴土访问的孙科等要员做翻译,才华受到重视。1930年毕业于君士坦丁大学,精通阿文、英文、土耳其文。随后游历希腊、义大利、奥地利、比利时、法国、埃及、沙乌地阿拉伯等国,并完成朝觐功课。立志回国后为“兴教救国”作贡献。归国后赴各地清真寺演讲,介绍各国伊斯兰教发展情况,名声大振。

1933年任南京立法院第三届立法委员。并连任第四、第五届立法委员。1938年在武汉与唐柯三等人发起成立“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当选为常务理事,同年受该协会委派任“中国回教近东访问团”团长,赴中近东各国宣传中国人民抗日斗争情况,寻求国际支援。 1949年赴台湾任立法委员兼“回教协会”理事。后转居新加坡、土耳其等国。

1949年经新疆赴巴基斯坦,1955年后赴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大学任教授。1961年在土归真,终年59岁。着有《长安回城巡礼记》、《至圣穆罕默德传》、《中国回教近东访问团日记》等。

赵振武

 

赵振武

赵振武(1895—1938)名赵斌,字振武,回族,河北省涿县人,后居北平牛街,少年时入王浩然办清真两等小学学习,随牛街清真寺土耳其教授攻读阿拉伯文、土耳其文。青年时期和孙燕翼等在牛街办清真模范小学,吸收贫寒回族子弟入学,中阿文兼授,后入北平法政专门学校边政系学习,毕业后赴新疆阿勒泰地区服务多年。1923年回北平,任燕京大学历史系讲师,后任北平市政府公务员。1928年应聘兼任成达师范学校国文和回教史课教师。

1929年10月《月华》出版社成立,任编辑。由于主编孙幼铭先生不常在北平,《月华》日常工作都由赵振武主持,享有《月华》“保姆”美称。着有《西行日记》、《懔斋笔记》、《论译印〈古兰经〉上王静斋阿訇书》等。1932年随马松亭阿訇赴埃及送留埃学生,购回阿拉伯文铅字一套,回国后又翻模鼓铸成多套。为实现中国阿拉伯文铅字印刷做出重大贡献。1937年“七·七”事变后,成达师范南迁,赵振武因重病不能随行,但坚持爱国爱教立场,拒绝出任一切敌伪职务。1938年归真。年仅43岁。

穆华亭

穆华亭 1875—1942)字臣武,山东济南人,回族。自幼入清真寺学习伊斯兰教经文,同时入私塾学汉文。清末从军,作战英勇,不断迁升,1902年任山东陆军先锋官,1904年任南京警备骑兵巡逻队督练。1907年任天津海关营长,1910年任济南镇守使边防二师副师长。他为人正直清廉,口碑俱佳。1915年解甲归家,一心认主,热心宗教事业,积极资助青岛、枣庄、济南等地修建清真寺,献出私宅建立穆家车门清真寺。 1920年在改革旧式经堂教育思潮影响下,自费赴麦加朝觐,成为二十世纪山东第一位“哈吉”。使他开阔了眼界,了解了伊斯兰教在各国发展情况,认识到改革中国旧式经堂教育必须从办学入手,回国后,常与唐柯三、法镜轩等商讨并提出办学的创意,遂亲赴北平邀请马松亭阿訇到济南办学,共同创建了成达师范学校。为此举又献出多处房屋作为校舍,成为成达师范在济南时期主要经费捐助人。

 “成师”迁北平后,穆华亭任校董事会常务董事。1932年,“华南文艺”辱教案和北新辱教案发生,穆华亭作为山东代表,赴上海与达浦生阿訇等一起前往南京请愿,取得胜利。1937年“七·七”事变后,成师南迁,穆华亭拒绝了回奸马良的威逼利诱,拒绝为日本人服务,保持了爱国爱教的立场。1942年归真,终年68岁。穆华亭归真后北平、天津、青岛、枣庄、济南穆斯林3000多人为其站者那则,并在济南北大寺立穆华亭碑,表彰他为教一生的事迹。

薛文波

 

薛文波

薛文波(1909—1984)字锦章,号西村,经名达乌德,回族,北京马甸西村人。 1933年毕业于北京朝阳大学法律系,参与“北平伊斯兰学友会”组织工作,后改名为“中国回教青年会”,主编《回族青年》月刊。 1934年创办马甸西村回民小学。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参加北平72位著名教授抗日宣言签名,拒绝日伪威胁利诱,遂化装赴天津,并随马松亭及成达师范师生从塘沽港乘船经上海到香港。1938年2月与王曾善等五人组成“中国回教近东访问团”访问了印度与伊拉克等九个伊斯兰国家,争取各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同情和声援。

同年当选《中国回教救国协会》理事,后任该会第三组组长。 1946年任国立成达师范学校校长。1948年第一次阿—以战争爆发,他不顾国民党禁令与马松亭、马坚、马金鹏等组织“援阿大同盟”并动员数千北平回族群众参加反以援阿示威游行。1948年秋赴西北任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少将参议兼文化教育处长。1949年起义,1951年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野民族顾问身份随先遣队进藏。在拉萨创建了第一所回民小学。1953年底回兰州任甘肃省参事室参事。1979年当选民革甘肃省委员兼民族宗教组组长。

1980年当选甘肃省伊斯兰教协会副主任,1984年在兰州归真。着有《回鹘、回回辩》、《回回姓氏考》、《什叶派对中国伊斯兰教的影响》、《雪岭重泽》等。

【原文刊载于《中国穆斯林》2003年04期,经马博忠老师授权端庄发布,以飨读者。】

-------------------------------------- 

马博忠(1941--),原籍山东济南,回族,抗战胜利时4岁的他才随父母辗转回到北平。是上世纪北平成达师范学校、首批选送埃及爱资哈尔大学留学的学生。曾跟随成达师范学校颠沛流离于梦幻漓江、巴山蜀水间,亲历过贫穷、饥饿、逃亡,经历过坚持抗战,坚持学习的艰苦生活。主要从事回族教育史,回族人物史略研究。编著有《激情与困顿——成达师范之兴衰》,《信仰与人生——马金鹏先生归真五周年纪念文集》等。论文和作品多收入《成德达才》、《山东伊斯兰文史论选读》、《济南伊斯兰教文集》、《济宁回族文史选集》等书。在《中国穆斯林》、《回族文学》、《开拓》、《上海穆斯林》、《济南穆斯林》、《广西穆斯林》、《穆斯林通讯》、《山东省民族与宗教》等刊物发表作品五十余篇。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