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穆斯林.下】五女生办艺展诉说头巾的故事:我们都是一样的

子石记得,她们筹办的香港穆斯林女性展览开幕那天,一个印尼姐姐抱着她哭了很久,说来港多年也没遇过一个肯主动认识她们印佣的ethnic Chinese(华裔),子石她们这班女生是第一人;她亦没想过自己的故事能被公众看见。
策展的五个女生有的是居港回族回教徒,有的是华裔穆斯林,亦有与伊斯兰教没关连的华人。她们发觉一般港人只凭空想像“包头巾”的人如异域分子,却很少翻书看资料,认识香港穆斯林历史和文化,于是办了一个面向主流的艺术展览。策展女生们问:“活在同一城市,我们何曾了解过这班香港穆斯林女性的故事?”(
摄影:郑子峰)

上回提到,五个女生创了个组织“Muslim Women in Hong Kong”,盼为大众与在港穆斯林搭起对话的桥梁:【华裔穆斯林.上】包头巾=异族人?香港有5万华人信伊斯兰教!

子石说,以往关于香港穆斯林的资料,多记载于厚厚的书本和学术论文中,“这样很boring(沉闷),我们就想如何把一班香港穆斯林女性的故事,透过艺术展览、分享会等较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

近日她们借用大学场地举办艺术展,请来逾25位在港穆斯林女性当“艺术家”,透过创作工艺品、画作和录像等媒介,讲讲自己日常生活的遭遇,并展出这些作品,开放予公众欣赏。子石认为:“艺术不一定只在Art Basel或画廊,她们如此平常的故事也能创作成公诸于世的艺术品。”

子石、剑平和嘉敏(左起)说她们还是学生,筹办活动来较顺利,“借场地、找合作伙伴时,别人不会有很大戒心,认为都是学生办办活动”,这亦让她们比起一般穆斯林团体,更能接触到大众。

头巾下的灵魂:都是独特而立体的人

策展的女生觉得,穆斯林已经常被港人误解,而族群内的女性就更被刻板定型。“例如以为她们因为宗教和家人压逼,所以一定要戴上头巾,被常遭受剥削和暴力对待。”因此,她们访问了十多名穆斯林女性作主题作品“一头巾一故事”,各自诉说自己因为头巾而被歧视的遭遇,也有人讲出自己不戴头巾的原因。

“戴头巾原本是为保护女性的容貌,以免招来异性的目光,保持低调。但有穆斯林说她在香港戴上头巾,感觉变成被注视的异类了,那么她不戴罢了。”剑平说。她指伊斯兰教并没强逼女信徒包头巾,随她们的生活便利或个人原因自主决定。剑平多年皆没戴头巾,父母亦没多解释家族信奉的回教教义;直到她大学二年级那年自研回教,认同了这信仰对自己的身份意义,就每天戴上了头巾。“有些人与我一样,戴头巾来提醒自己言行要遵守信仰。”

子石说穆斯林女性在香港戴头巾外出示人,需要很大勇气,包括信教后的华裔港人,一直都未能克服心理障碍,也有巴裔少女恐惧头巾。“那不仅是在头上披一匹布。还象征了穆斯林女性这个人。”她们认识一个妈妈带孩子外出,经常被误认为“工人姐姐”,就因为她头上的一块布巾。一个香港华裔女生嫁给巴裔丈夫后戴上头巾,感觉自己被主流隔离,开始疑惑自己的身份认同到底是哪里人。头巾在一般港人想像里等于异族人,让穆斯林女性感到困扰。

艺术展有穆斯林女性写诗道出过去沉默的心声,亦有非洲穆斯林拍摄录像,重演自己几年前坐大陆出口蔬菜的小船来港,希望申请难民资格。

印佣有不能启齿的信仰?

有时歧视并非来自她的宗教,而是肤色、种族和身份。她带记者看一段录像,是一个来港寻求难民庇护的非洲裔穆斯林;她重演自己初到香港,戴头巾抱着小儿子在街头问路,却没人肯停下来协助她,大概因为他们是黑人。

还有一班寄人篱下的印尼姐姐。“有些雇主觉得她们身份卑微,所以其宗教信仰也不被尊重──工作时不准戴头巾,亦不准她们煮自己吃的清真食物等等。当然,也有人幸运遇上好雇主,就准她们一天五次礼拜、让她们处理猪肉后用特别清洁用品洗净双手,这是关乎香港的雇主怎样看印尼姐姐的身份。”子石周末会走到印佣聚脚的公园,与她们聊聊。“家佣是她们其中一个身份,她们也是伊斯兰教徒、业余化妆师、摄影爱好者或喜欢cosplay的人,是一个立体的人。”

 

剑平说,有些穆斯林女生认为戴头巾能使她无需再为自己打扮或造什么发型,亦有些女生认为戴头巾也可以很时尚,甚至上网教其他穆斯林如何以头巾配合衣饰穿搭。

去异化 由穆斯林的生活日常说起

嘉敏接着说:“其实不想分她们或我们是否穆斯林,但问题是当她们确是与我们不同,如何能做到和而不同?”展览中有几幅卖相精美的餸菜相片,有班戟、螺丝粉、杂菌炒菜等,看上去与日常餐点无异,“其实当中的食材,以及宰杀动物来煮食的方法,都用上清真的方式。”

子石指着几张清真寺相片,其中一座位于巴哈马德,建筑风格具当地特色。“在世界各地属于伊斯兰教徒的清真寺,当中又有不同,它们当然不只是阿拉伯式的圆顶建筑,还有更多融合了的当地建筑的风格,看上去不觉得是外来者。比如在广州、杭州等城的中国四大古清真寺,蕴含中华文化元素。”子石说。

 

马哈巴德一所400年历史的清真寺,融入当地建筑风格,寺内外看上去与那里的其它建筑物无异。

场内还有其他说明伊斯兰教徒衣食住行的艺术作品,参观者要细看才能理解当中与平常人生活的异同。“你看这幅树木年轮相片,无信仰的人会说天公造物,穆斯林会说安拉赐予,基督教徒形容是上帝所造。分别仅在于我们颂赞的对象不同而已。”

嘉敏觉得这次想说故事如此平常,只是主流世界不曾主动留意。“你来看看,我们其实都是一样的,只是当那女子戴上头巾后,你便带有另类目光看着认定异常的她。”

 

展览开幕那天有过百人,包括非穆斯林到场支持参观,子石(中)说,场地位于商学院,不少师生这几天路过也驻足看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