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长眠于北京的著名回族烈士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jpg

马骏手持全家福留影 

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四面嵌有八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和两块装饰性浮雕,概括地表现了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百余年间,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其中一组(图1)反映五四运动的浮雕中,有一位振臂高呼,指引方向的青年,他就是以回族革命烈士马骏为原型塑造的形象。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1).jpg

图1

1895年9月,吉林省宁安县(今黑龙江省宁安市)回族商人马喜贵(图2)家迎来了一个男孩,他就是马骏。马骏的父亲马喜贵在家乡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主要经营“增兴福”面粉厂等企业,图3就是坐落在宁安的“元和盛”老店遗址。在内忧外患的旧中国,马骏之所以能在后来走上革命道路,启蒙者就是马喜贵。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2).jpg

图2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3).jpg

图3

马喜贵在家乡生意上的往来,让他有机会接触到了已爆发十月革命的苏联。他曾带回俄文的宣传册子,翻译给孩子们听。当时的回族社会地位很低,回族儿童不能进入清政府开设的学堂。父亲马喜贵不甘心回族孩子接受不到现代教育,于是创办了清真两级学堂。学堂不仅接收回族儿童,而且接收任何愿意受教育的孩子。自幼就聪颖好学的马骏虽然有了学上,但家乡狭小的天地已经留不住他渴望飞翔的心。图4是马骏少年时代读书学习的清真学校旧址。1912年,马骏来到吉林省一中读书。当时正值全国掀起抵制日货运动,马骏积极投入到斗争行列,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卓越的组织、演讲才能。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4).jpg

图4

1915年8月,考入天津南开学校后,马骏一边努力学习,一边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强身健体,时刻准备着报效祖国。图5为马骏(右二)在南开上学时和班级篮球队合影。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5).jpg

图5

五四运动爆发后,马骏参与领导天津学生总罢课,担任天津学生联合会副会长兼执行部长,率领天津请愿团前往北京请愿,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登台演讲,号召民众起来反对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发表六项誓言,图6为马骏拟定的《宣誓书》。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6).jpg

图6

迫于民众的压力,北洋政府大总统徐世昌被迫会见了马骏等被推举出的学生代表。经过斗争,徐世昌终于下令通电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二十一条”上签字。请愿胜利了,京津各界民众送马骏一个美称──马天安。图7为马骏南开毕业合影,第五排右五为马骏。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7).jpg

图7

1916年,马骏在天津南开上学时,和学长周恩来同台演讲,因观点相近、志向相投结为挚友。1919年9月25日,马骏和周恩来考上新创办的南开大学文科,图8为当年《南开同学录》对马骏的评语。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8).jpg

图8

为了说服商会坚持罢市,身为学生联合会副会长的马骏,在劝说无果的情况下,头撞总商会议事厅立柱,血溅商会,震惊了天津商界,成功组织了罢市。图9为天津学生联合会正副会长合影。左为马骏。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9).jpg

图9

1919年8月8日,山东济南镇守使、省长马良枪杀爱国人士的消息传到天津,马骏立即联合了回民中的积极分子郭隆真、刘清扬等作了周密研究,在天津最大的清真北寺门前召开了一次有两百多人参加的回民大会。马骏向到会的群众讲演,严厉地谴责马良残杀爱国者的滔天罪行,并就国家和民族、宗教的关系作了精辟分析。后来到天安门前示威请愿。反动军警镇压学生,并逮捕了马骏和其他请愿代表,威吓他解散学生队伍,马骏严词拒绝。在社会各界和学生的呼吁下,8月30日释放了马骏等代表。图10是马骏从监狱出来后的留影。从中可以看出,虽然身处险境,但他依然微笑面对人生。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10).jpg

图10

1919年9月16日,马骏与回民青年刘清扬、郭隆真等二十多名进步青年与周恩来、邓颖超等一起发起组织了我国最早的革命团体之一“觉悟社”。觉悟社以及杂志《觉悟》犹如一道闪电,照亮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中国带来希望之光。 

“世界潮流,汹涌澎湃,来到中华地。社会革命,阶级战争,青年齐努力。二十几个同志们,大家携手作先驱。奋斗牺牲是精神,推翻恶势力。”这是由邓颖超倡议、集体创作的觉悟社社歌。觉悟社组织严密,社员之间和对外交往、发表文章都用谐音取笔名。图11觉悟社部分成员于1920年的合影。后排左起第三为马骏。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11).jpg

图11

1919年11月,作为京津学生代表,马骏赴上海参加全国各界联合会成立大会,被选为常务委员。1920年1月,在天津声援福州惨案的斗争中,马骏和周恩来等先后被捕。经社会各界和青年学生的坚决斗争,全体被捕学生于7月获释。图12为马骏再次从监狱出来后,在天津总商会的合影,第二排左二为马骏。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12).jpg

图12

1921年,马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马骏被党组织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并当选为中山大学学生公社书记。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后,北京市党组织遭到破坏。危难时刻,正在莫斯科学习的马骏奉党组织调遣回国,担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部长,开始了在白色恐怖下的地下工作。马骏到任后,很快就恢复了北京市党组织。不幸的是,1927年12月3日,由于叛徒出卖,马骏被秘密逮捕。 

马骏被捕的消息被严密封锁,北京清真寺的一位阿訇冒着生命危险,用阿拉伯文在报纸上写了“马骏在北京被捕”,将这一消息秘密传递出去。登载消息的报纸辗转到了宁安清真寺,并由清真寺传递给了思念丈夫的杨秀蓉。杨秀蓉即刻带着三岁的女儿(未曾见过自己的父亲),在小叔子的陪同下,到北京营救马骏,并带给马骏几个苹果,寓意平安。在狱中,敌人许以高官厚禄,马骏不为所动,威武不屈,受尽酷刑。图13、图14分别是马骏在监狱里穿过的衣服和盖过的被子。值得一说的是,这条被子的被面还是马骏结婚时,周恩来送给他的礼品。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13).jpg

图13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14).jpg

图14

1928年2月15日,张作霖在北京杀害了年仅三十三岁的马骏。据和马骏同在一个监狱的一位老同志讲述,马骏被带往刑场时,身形瘦弱的他表情刚毅、步履坚实。特别是当马骏经过一个监舍时,还通过栅栏将一个苹果递给一位同志并嘱咐“保重”,大家知道他这是用苹果寄托自己的愿望,希望同志们平安。 

北京南下坡清真寺的阿訇冒着生命危险抢运出了马骏的遗体,将其葬在了当时建国门外的回民墓地,也就是今天日坛公园内。图15为南下坡清真寺,马骏的后事就是在这座清真寺料理的。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15).jpg

图15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16).jpg

编外加图:坐落于北京南下坡清真寺内的马骏墓碑

马骏夫人杨秀蓉当时在墓地四周栽种了五棵松树和一棵苹果树,埋下书有“马君骏之墓” 的墓碑一块。为了继承革命遗愿,杨秀蓉花重金赎出了马骏的遗物,藏在了家中的夹壁墙中,革命胜利后将其捐赠给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   

马骏牺牲后,周恩来千方百计寻找烈士遗孤,想利用1928年6月去莫斯科开中共六大的机会,把烈士的孩子们送到莫斯科国际幼稚园,但当时形势恶劣,没能找到。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确定马骏为革命烈士。图16是1982年民政部颁发的革命烈士证明书。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17).jpg

图16

马骏牺牲后,妻子杨秀蓉独自抚养三个子女长大成人。这位被周恩来、邓颖超称为伟大女性的人,一生爱着马骏,无怨无悔地支持着革命事业,并担负起了将马骏精神传承下去的重任。图17为杨秀蓉在宁安故居留影。从照片中可以隐约看到挂在门楣上的经文,象征着这里是回族人家。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18).jpg

图17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当年杨秀蓉埋葬马骏的地方──北京日坛公园重建了马骏墓,并隆重举行公祭大会。图18是当年公祭后,杨秀蓉带着儿子和孙子在马骏墓前留影。虽然照片已经漫漶不清,但依稀能看到当年的情景。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19).jpg

图18

1958年2月,北京举行了马骏烈士牺牲三十周年纪念活动,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接见了烈士夫人杨秀蓉等亲属。图19为周恩来会见马骏家属和战友的合影。当时,周总理握着杨秀蓉的手,眼含热泪地说:“马大嫂,天安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天安的光荣也有你的一份。你支持天安搞革命,并抚养了烈士的后代,是位了不起的坚强女性呀!”就在同一天,周恩来总理在中海海西花厅抱起马骏的孙子说:“你的爷爷牺牲了,我就是你的爷爷。”(图20)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20).jpg

图19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21).jpg

图20

1962年12月27日,邓颖超撰文《回忆马骏烈士》,她高度评价:“马骏同志是中国人民、回族人民的好儿子,他对共产主义坚贞不屈的崇高品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虽然早已死去,但他的精神将随着伟大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和胜利而永生!”图21是邓颖超和杨秀蓉(右)合影。1988年2月,马骏烈士逝世六十周年前夕,为了缅怀先烈,表达对革命烈士的敬意,邓颖超决定重新发表此文。如今此文已收入《邓颖超文集》。图22是邓颖超于1963年给杨秀蓉的一封亲笔信。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22).jpg

图21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23).jpg

图22

1964年1月,周恩来总理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亲切接见杨秀蓉(图23)。这张照片弥足珍贵,反映了周恩来总理和马骏之间的革命情谊,以及总理对烈士家属的关心和照顾。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24).jpg

图23

2015年6月18日,笔者辗转来到日坛公园大门口时,正是午后两点,天高云淡、艳阳高照。从西门进入公园后左转看到一个指示牌,上面写着马骏烈士墓,前方立着一个北京市爱国主义基地的碑。继续向前,没走几步就来到马骏烈士墓所在地。墓园的正前方是马骏烈士的半身塑像(图24),后面是修葺一新的马骏烈士墓(图25),分别用汉语和阿拉伯语写着“回族烈士马骏之墓”。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25).jpg

图24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26).jpg

图25

笔者注意到,在《重修马骏烈士墓记》中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市人民政府于1951年为马骏同志举行公祭,在原地修建马骏墓。新立汉白玉石碑一块,由政务院副总理郭沫若题写碑文──回族烈士马骏之墓。1966年开始的十年浩劫中,马骏墓遭破坏。为缅怀革命先烈,教育后人,时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的邓颖超亲笔题写碑文──回族烈士马骏之墓。新建墓南北长7.2米,东西长5.9米,汉白玉做墓体,花岗岩为墓基,三面设艾叶青石栏,四周有松柏环卫,庄严肃穆。为纪念马骏烈士牺牲六十周年,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在新墓前举行了纪念活动,烈士英名永世长存。” 

来到马骏烈士墓的西北角,这里有一个约两百平方米的仿古建筑(图26),原来是马骏纪念室。走进纪念室,看着一张张泛着岁月的照片和一件件珍贵遗物,仿佛回到了马骏当年生活并战斗过的那个年代。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27).jpg

图26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