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回的清真教门牌

【作者:邓兴、董义栋、穆顺庆】

诗句:

......

羊肉开缸味最佳。

更有太牢沿路卖,

市招尽挂教门牌。

这首《盛湖竹枝词》,生动描写了近代江南地区的饮食风俗和招幌文化。最后两句,描绘的正是特以“教门牌”作为“招幌”的牛肉(太牢)摊沿街售卖的景象。

所谓清真教门牌,也就是回回常说的“汤瓶牌”、“教门牌”、“清真牌”或者“杜阿牌”,是中国回族餐饮业特有的一种招幌形式,既不见诸国内其他民族,也稀闻诸其他伊斯兰国家。考其形制溯其源流,则又不得不从中国的传统招幌说起。

|北宋时期,描绘了都城汴京繁华的《清明上河图》中,招幌随处可见。

中国的招幌随商业而兴,由来久矣,先秦以来便屡屡见诸文献和绘画。招幌是招牌和幌子的统称,在过去是行商坐贾商业买卖的行业标识。所谓招者,召也,有引起人注意的意思,招牌正是商铺作为标志招徕客人的牌子。幌子最初是酒店用以引人注目、招徕顾客的软帘。后来,就把这一类商业活动中用以标志行业、装饰门脸、招徕生意的标识布牌统称为招幌。

盛唐之际,国家开放包容空前,文化极其自信,商业极其发达。大唐境内自然少不了沿海上、陆上丝绸之路(亦称“香料之路”)而来的,本就娴于长途迁徙从事国际贸易的阿拉伯商人。这些远道而来的阿拉伯商人十分精明,为了能更好地与唐人进行商业贸易,便入乡随俗奉行“拿来主义”,直接采用了唐人的“招幌”形式作为自己的广告宣传经营标志。这“拿来主义”的时期,或为清真教门牌之发轫。

著名民俗画家侯长春先生绘《旧京风情》图册中的老北京清真小吃店门口的经文教门牌。

早期,这些阿拉伯商人特营香料之业,其所采用的招幌并不异诸其他。后来,开始经营“粥饼店”“胡饼店”,从事餐饮行业。由于这些阿拉伯商人同时又是穆斯林,具有伊斯兰教的宗教信仰,其在饮食上有着与非穆斯林不一样的要求和习惯,为示区分,自然便将“拿来”得熟练的招幌进行一番设计,让人一眼便可看出自己的经营特色。清真教门牌在此时开始萌芽生根。

《呼兰河传》中的一幅插图,图上可见一写有“回回”二字的招幌。

此后,随着阿拉伯、波斯商人定居华夏,以及西域诸穆斯林人种进入东土,经过数百年的繁衍发展,逐渐形成了以汉语为共同语言、以伊斯兰教为共同信仰、以中土为故土的民族共同体——回回民族。

回回的清真教门牌,虽为种类繁多的中国传统招幌之画牌幌中的一种,但其内容却是极其丰富的。

从笔者目前所搜集到的百余例清真教门牌的内容来看,粗而分之,有:文字教门牌、绘图教门牌、汤瓶形状的教门牌以及筒状教门牌等。

四川什邡洛水镇一家清真饭馆的汉字教门牌。(摄/邓新贤)

细而分之,则文字教门牌的内容又有汉字、经文(阿文)甚至英文之分。汉字中常用的内容有:清真、回回、教门、清真教门、古教、清真古教、开天古教、西域回回等表示信仰和民族的词语;马记、温记、马姓、李姓等表示姓氏字号的词语。经文的内容则是用中国回族特有的阿文书法体书写的表示清真之意的一段阿拉伯文,在以前那个识字率不高的年月,却也足以让人一目了然。

民国老照片中,带有经文(阿拉伯文)的教门牌,其书法全然中国化。

用料做工非常考究的带经文的教门牌。

到民国之时,随着讲英语的穆斯林进入中国,也出现了与时俱进带有英文的教门牌。

民国时期,上海地区带有英文的教门牌。

图绘的教门牌,其内容就更丰富了,粗略统计,其中涉及的图案就有四十余种。最常见的图案便是汤瓶,因此教门牌又被称作汤瓶牌

董义栋设计制作的两种汤瓶教门牌。

|民国老照片中的木刻教门牌。此牌比较特殊之处在于上有顶,下有莲座。

民国时期,绘有汤瓶图案的的教门牌,汤瓶旁有香炉,香炉中升起一缕清烟,清烟之上又有一尖顶礼帽,四角四个汉字为“清真回回”。

减地木刻教门牌,中为一精致汤瓶图案,瓶身有经文,四角四个汉字“清真教门”。

木刻拼花彩色教门牌,一周饰有云样拼花,并将整个教门牌分为上下两个区域。上边是汉字“清真”和经文,下边是汤瓶和牡丹花。

|双面绘制教门牌,一面墨书汉字“清真回回”,一面彩绘汤瓶图案,瓶身有花卉图样,瓶下还有一瓶座。

董义栋绘制的汤瓶、香炉图案的教门牌。

北京通州小楼饭店珍藏的硬木镶铜清真汤瓶牌。

除汤瓶之外,其中常见的图案有:表示平安(赛俩目)之意的花瓶;表示清洁卫生之意的香炉、香具、香气、拂尘、掸尘、手巾、龙首手巾架等;表示饮食习惯的茶壶、茶盅、热气等;表示信仰和文化传统的经籍、呼图白杖、六棱攒尖礼帽、星星、月亮、太极图、棋盘、古琴等;另有中国传统文化常见的表示吉祥富贵、纯洁高雅、多子长寿的植物,比如牡丹、菊花、梅花、桃子、莲座、莲花、葫芦、兰草、藤蔓、梨花等。

民国老照片中的绘制教门牌。牌顶是“回回”二字,绘有汤瓶、插瓶、香炉,三件器物均有底座,其中汤瓶瓶身有经文,插瓶中插有掸尘和拂尘,香炉狭口上升起一缕香气。

河北保定老字号白运章的教门牌,上部有“清真古教”和经文,中间是一汤瓶,瓶嘴升腾热气,热气之中有一六棱攒尖顶礼帽。汤瓶的两旁分别有一香炉和瓶,炉身有经文,瓶中插香具和拂尘。

黑漆彩绘教门牌,顶部为双色汉字“清真教门”,中绘一釉裂细颈瓷花瓶,瓶中插红梅。花瓶两旁有茶壶和茶杯,壶身绘兰草,茶杯有柄。

民国时期的彩绘教门牌,顶部有“清真”二字,牌左是一汤瓶,汤瓶瓶身有花卉和卷草等图案,牌右是一搭有手巾的龙首巾架,牌左右分别有一对寿桃和一小盅,盅身绘有太极图案。

| 收藏于日本天理大学的民国时期彩绘教门牌,其内容极丰富。四周有藤蔓、葫芦、梨花,底部有海浪,内分上下两个部分,上部是汉字“西域回回”,下部是图案。图案中以一香炉为主体,炉下有座,一缕清烟由炉盖升起,清烟上方有一弦月。香炉旁边又有经籍、卷轴、缎带、花瓶等物。花瓶中插有红珊瑚、竹笛、琴磬等。

此外,还有一种以文字极巧妙地组合成汤瓶图案的教门牌。

以汉字“绘”作汤瓶的教门牌。

董义栋设计制作的以汉字“绘”作汤瓶的教门牌。

双面木刻汤瓶牌,其中一面的汤瓶为用汉字“绘”成。

汤瓶形状的教门牌,顾名思义,也就是直接将教门牌做成汤瓶的形状,从而最大化地做到了一目了然。

民国时期,张家口的汤瓶形状的教门牌。

| 董义栋设计制作的两种汤瓶形状的教门牌。

此外,还有一种极少见的为适应自身售卖特点的筒状教门牌。

民国老照片中的一推车小贩,推车上有一筒状教门牌。有“西域回回”“清真”等文字,另有汤瓶、方孔花钱等图案,文字和图案均为金属制作而成。

通过对清真教门牌形制和内容的考察,不难发现,其所使用的元素主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元素,即使有泊来品阿拉伯文,但其书写方式已全然是不见诸他国的中国化书体。

图案是文字的具象,文字是语言的载体,语言又是思维的载体。使用什么样的语言,自然便会有相应语言的思维逻辑和习惯。回回的形成,以汉语作为自己的母语,这也标志着其思维方式的全然本土化。因此可以说,清真教门牌的产生和发展,也正反映了这一本土化的过程。

难怪,侵华战争时,日本人小林元在对中国回族进行考察之后,为其撰写的《回回》一书设计的封面,正是一块清真教门牌。就在清真教门牌这小小的方寸之中,却高度浓缩着回回的历史和文化。

日本人小林元著《回回》一书的封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时至今日,中国的传统招幌早已被现代形式多样的各色广告牌所取代。而回回的清真教门牌却作为中国传统招幌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被回回敝帚自珍般地传承了下来。至今,回回的清真教门牌也不再发挥其作为招幌招徕客人的本来功能,而更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用它的每一个文字、每一幅图案诉说着回回的故事,它是那么的熟悉,却又总让人感觉新鲜!

----------
主要参考资料:

1、《回族简史》,宁夏人民出版社,1978年。

2、曲彦斌《中国招幌与招徕市声》,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3、姜歆《中国回商:回族民间商业文化》,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

(本文例图,承蒙诸多师友的热心提供,其中尤以韩峰、王东四、吴金供图多且精,在此对各位师友表示感谢!)

【来源:微信平台“蜀中回回”】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