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桃园清真寺里的“刘关张”

上海小桃园清真寺全景

小桃园清真寺正门

小桃园清真寺匾额

门楣上方的伊斯兰经文

讲经堂里的古家具

小桃园清真寺侧面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几乎众所周知。东汉末年,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为复兴汉室,曾在桃园义结金兰,不愿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兄弟同心,共创帝业。多少年来,一直被人们传为佳话。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虽属虚构,但是在很长的时间内一直是国人崇拜和效仿的典型。我国回族先人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之后,对刘关张结义之举同样非常推崇。民国时期,上海伊斯兰教界的知名人士达浦生、哈德成、宗棣棠就曾效仿刘关张义结金兰。他们结拜的地点是上海的小桃园清真寺,因而被人们称之为小桃园三结义。

小桃园清真寺是远东国际大都市上海非常有特色的一座清真寺,因寺门正对小桃园街,故而得名小桃园清真寺(亦有清真西寺和上海西城回教堂的称谓)。小桃园清真寺建寺历史不长,不足百年,寺址原为潘姓士绅的花园住宅。1917年,祖籍南京的回族富商金子云出资1.2万大洋,购买了这所花园住宅捐作清真寺。六年之后,金子云又带头出资1万大洋,与上海的伊斯兰教界人士共同募集资金对这所花园住宅进行改建。1925年,小桃园清真寺改建完工,以后又经多次修缮。

小桃园清真寺建筑风格中阿合璧,既有西亚阿拉伯清真寺建筑的特色,又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清真寺大门北向,拱形花格铁门,门额嵌书“清真寺”三字,门头横嵌《古兰经》的经文,入内是长方形宽敞庭院。主体建筑清真寺大殿呈正方形,大跨拱顶结构,建筑奇特,国内罕见。殿顶平台中央有四角望亭,高耸入云的星月杆竖立在拱形亭顶之上,平台四角搭配有四座阿拉伯式拱形圆顶,整个建筑可谓宏伟壮丽,巍峨壮观。小桃园清真寺是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的驻地,也是上海著名的文化旅游景点,近年来吸引了不少国内外游客到此观光。

民国时期,在这里“三结义”的伊斯兰教界知名人士达浦生、哈德成、宗棣棠三人的往事,已成为被人传诵的故事。

达浦生,经名努尔·穆罕默德,字浦生,名凤轩,江苏六合人,1874年出生于伊斯兰教的经学世家,是达氏的第七代阿訇,中国当代著名的伊斯兰教教育家,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发起人之一,与王静斋、马松亭、哈德成等人并称为中国四大抗战阿訇。达浦生自幼学习阿拉伯语、波斯语和伊斯兰教经典,1894年拜王宽大阿訇为师学习汉文。1899年开始在家乡和北京等地兴办学堂从事回民教育工作。1912年担任甘肃回民劝学所所长兼省视学,1921年至1927年达浦生出访印度及东南亚各国考察伊斯兰教教育、筹集国内办学资金。1928年归国担任上海富佑路清真寺教长,创办并担任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校长。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达浦生阿訇只身赴南亚、埃及、印度,开展民间抗日外交活动,揭露日寇侵华的罪行,呼吁全世界穆斯林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充分展示了中国穆斯林爱国爱教的良好形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达浦生参与了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的筹建工作,曾任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院长以及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届全国政协常委。达浦生还是著名的伊斯兰学者,著作有《伊斯兰六书》。

哈德成阿訇又名国祯,以字行,经名希拉伦丁,1888年生于经学世家,陕西南郑人,中国著名的伊斯兰教学者、著名的阿訇。通晓阿拉伯、波斯、乌尔都、英语等多种语言。20世纪初他曾作为协兴公司的代表驻可伦坡达11年之久,1924年回国担任上海浙江路清真寺教长。回国后,与马晋卿、沙善余、伍特公、刘彬如等上海伊斯兰教知名人士发起成立中国回教协会,抗战爆发后,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上海沦陷后,他拒绝敌人诱惑,逃离沦陷区,千里辗转到达云南沙甸,与马坚一起致力于《古兰经》的翻译工作。

宗棣棠在三个人中年龄最小,具体出生年月不详,曾担任上海回教理事会的常务理事,在上海伊斯兰教界以谦恭完美著称。宗棣棠的文章《回教的博爱》曾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伊斯兰教界广为传颂。宗棣棠将《古兰经》中对于博爱的指示概括为八条。其一、主的奴仆,广行仁义,为主而行,普及博爱;其二、博爱之道,不分国际,部分种族,亦无限制;其三、命人自爱,而亦他爱;其四、学者的爱,贫者的爱,富者的爱,合作的爱;其五、爱人者人必爱之,大公无私,正直无错;其六、勿作虚伪之爱,勿口是心非,勿谴责伤害;其七、勿投机之爱,勿沽名钓誉、勿舍近求远;其八、凡行博爱者,勿望报,勿受酬,勿希赞美。宗棣棠还把圣训中博爱的训词概括为四点。其一、圣训云:人类最高尚的道德,惟有博爱之心,尤能实行博爱;其二、圣人云:凡是真主造化者,人类皆当爱之;其三、圣人云:不仁爱人者,真主亦不仁爱其人;其四、圣人云:无博爱之心者,非吾教之信徒也。宗棣棠把上述经训结合实际做了详细的注解,阐明了自己观点。宗棣棠认为,博爱是伊斯兰教道德观的精华所在,人不仅要有博爱之心,更应当身体力行去实践。爱要忠诚,不能虚伪,投机取巧。爱也有主次之分,国家、民族、公共利益高于一切,要免除小我成见,舍己为众,以公共利益为利益,以大同生活为生活,信仰正教。当代的一些伊斯兰教学者认为,宗棣棠的博爱观点在当今社会仍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1928年,达浦生、哈德成、宗棣棠等人倡议创办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达浦生阿訇担任校长、哈德成阿訇担任教务主任、宗棣棠乡老担任学监。三人合作创办的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初期借用小桃园清真寺作为校址。达浦生阿訇仪表堂堂很像刘备,哈德成阿訇面容红润颇像关羽,宗棣棠乡老性格刚毅,声音洪亮有几分象张飞。他们三人志同道合,与刘关张兄弟三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伊斯兰教界被人们传为佳话。由于达浦生阿訇和哈德成阿訇社会工作和宗教事务比较繁忙,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的日常事务多由宗棣棠乡老打理,宗棣棠信仰虔诚,办事公道,言谈举止仪表庄重,处处以身作则,在师生当中建立了很高的威信。宗棣棠与许多学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由于当时学校条件有限,宗棣棠曾与马坚(后来成为著名的伊斯兰学者)住上下铺,对马坚的生活起居给予了很多的帮助。达浦生、哈德成、宗棣棠三人苦心经营,通力合作,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曾办得有声有色,在中国回族教育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三人亡故的顺序与刘关张更有几分相似。老二哈德成阿訇没有看到抗战的最后胜利,1943年在云南辞世归真。老三宗棣棠1955年跟随达浦生阿訇率领的新中国第一支朝觐团赴沙特朝觐,途中,因突发心脏病,顺主归真。老大达浦生阿訇辞世最晚,1965年在北京走完了人生的最后历程。

光阴荏苒,岁月蹉跎,达浦生、哈德成、宗棣棠离开人世已经超过了半个世纪,三位爱国宗教界人士的传奇往事,仍然遗存在人们的记忆中。达浦生、哈德成、宗棣棠是回族人的骄傲和榜样。达浦生、哈德成、宗棣棠的爱国热情和舍生取义的精神,永远值得伊斯兰教界和穆斯林群众学习和纪念。

(作者系大厂回族自治县民宗局副局长、伊斯兰教协会秘书长)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