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平比较幸运,平日最多被误认是印尼姐姐。但像她这样包头巾甚至一些戴面纱只露出双眼的女子,在街上总被途人觉得神神秘秘,好奇又想回避。大概在香港人的想像里,头巾等于异域分子,等于来自中东、南亚或不知何许的“恐布国家”。
“明明她们只是伊斯兰教徒,而且不少更是华人脸孔。”嘉敏说。她在香港土生土长,以前不知道香港也有黄皮肤、黑眼晴的伊斯兰教徒,又以为穆斯林女性一定备受压迫,伊斯兰教很可怕。直至她遇上更多华裔穆斯林如剑平,几个女生走在一起,近月创立了“Muslim Women in Hong Kong”,正搭了道桥梁,给像她一样的大众一个主流机会认识“异域分子”。
摄影:郑子峰
香港在1850年代已有穆斯林聚居。据研究香港穆斯林的岭南大学学者Paul O'Connor著作《Muslims and Everyday Life in China's World City》提及,他们多来自英属印度殖民地(现为印度及巴基斯坦),在中国贸易经商来港,亦有大量从英国的印度及马来西亚殖民地,获英政府聘用在香港打工,当海军水手、保安警卫等岗位。他们本身信奉伊斯兰教。
至今,香港约有30万穆斯林,占总人口4%。根据民政事务局2016年出版的刊物资料显示,其中以印尼裔有15万人为最多,大部分皆是1990年代起来港当家佣的印尼姐姐,她们几乎都是伊斯兰教徒。其次是华裔穆斯林,比南亚裔更多,分别有5万和3万人。近十年亦愈来愈多中东及中亚等伊斯兰国家的人来港做生意、读书或以酷刑声请者申请难民庇护资格。
伊斯兰教(Islam)是世界第二大宗教,信徒超过16亿,占全球人口约22%,仅次于基督教。目前部分国家如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定为国教。印尼、印度及孟加拉亦有逾亿信徒。
伊斯兰教起源自生于阿拉伯麦加(Mecca)的最后先知穆罕默德(Muhammad)(公元570-632),教徒称为穆斯林(Muslim或Moslem),意思是顺从真主、和平的人。
【资源来源《香港宗教与社区发展》李树甘主编】
这天Rida(左)和剑平往湾仔清真寺礼拜,她们五位成立“Muslim Women in Hong Kong”的女生组成,其实有点像香港的穆斯林族群内外的缩影,有的是华人,有的是内地来港的回教徒,也有人是土生土长的穆斯林。
Rida说她略懂原着《古兰经》的阿拉伯文。(郑子峰摄)
散落香港的穆斯林家庭
除了一些本地华人认识伊斯兰教后信教,当年那班打工的穆斯林男性留港组织家庭,娶了香港华裔妻子,对方跟随丈夫信奉伊斯兰教,也成为了华裔穆斯林。Rida肤色黝黑、轮廓深邃,眼睫毛长长,很像巴裔的爸爸,其实是中巴混血儿,妈妈是华裔香港人。她以流利又标准的广东话说“我唔识讲家乡话乌都语”,她身边亦许多朋友如此。
另一种华裔穆斯林祖先是中国回族,上世纪的逃难潮来港,世代笃信回教,亦即西方称之伊斯兰教,因此他们会往港九不同的清真寺礼拜。不论种族的穆斯林女性都根据伊斯兰宗教文化戴上头巾,如此标志的打扮,在街上很容易认出是伊斯兰教教友。“大家有时四目交投会点个头示好,我遇见印尼姐姐也会这样。”剑平说。她是正在港攻读硕士的内地生,来自东北回族,去年来到香港,很快便与这城的穆斯林混熟,结识20来岁的Rida和另一回族回教徒娜娜。
年轻的穆斯林女生长大后,开始追寻信仰对自己的身份意义。她们说一个个穆斯林家庭随香港这城发展,早已散落各区,上一代聚脚不同的清真寺,但新一代香港的穆斯林上班上学,并没时间相见相识,族群内的年轻一群感觉难以凝聚。
一个素未谋面的姨姨(左二)这天在清真寺的穆斯林餐厅听见剑平(右一)说普通话,马上上前相认打招呼,说自己是香港人,也是回族回教徒,家乡在中国西北,对剑平感到很亲切。
“伊斯兰教”好可怕?是被洗脑的恐怖分子?
三人后来在湾仔清真寺认识了研究香港穆斯林的大学生嘉敏和子石,五个女生相熟起来,亦发觉穆斯林族群与香港主流疏离,经常被港人误解。
嘉敏高中看小说以为,伊斯兰教是男尊女卑的宗教,所有戴头巾的女性一定是被压逼、剥削的一群。直到中学通识科做专题研习,她亲身接触伊斯兰教徒,才知道他们是“好人”。“信奉任何宗教的、不同种族的,都有坏人,只是我们以往对伊斯兰教只停留二手资料和新闻报导,留下太多负面印象。”嘉敏说。
在旁的子石点头同意,她第一次留意“伊斯兰”三个字,是2015年极端组织伊斯兰国首次在巴黎发动大型恐袭,她觉得“伊斯兰”好可怕,以为都是被极端思想洗脑的恐怖分子;后来她往英国当交换生、往中国游历时认识当地的穆斯林,才对伊斯兰教改观。“他们与我谈起自己的信仰和教义,分享自己的生活环境。听毕我很想更多人知道,不少伊斯兰教徒其实是一群很善良、有独立思考的人。”
年轻的穆斯林女生长大后,开始希望追寻信仰对自己的身份意义。Rida(右)儿时便来到湾仔清真寺上专为孩子而设的伊斯兰课堂,小女孩当时一直似懂非懂。剑平小时候爸妈带她到清真寺礼拜,又自备没猪肉的午饭回校,并每年守斋月。但家人很少解释她听这宗教的意义。
制造公众对话 不要凭空想像穆斯林的样子
五个女生活在香港,皆感觉这座标榜“多元文化”的城市,种族和宗教之间其实存有隔阂,“随机在街头问一个路人什么是伊斯兰教,他/她应该张口结舌。”Rida、娜娜和剑平每日戴着头巾走到街上,也不时引来奇异目光,尤其两个华人脸孔的穆斯林女生。
“这社会很多撕裂和偏见,有debate(争拗)但没有dialogue(对话)。我们想制造有效的dialogue,来缓解主流大众平时的疑问,不想他们埋在心里,或只在自己脑海想像穆斯林,投射他们作什么样子。”子石说。
五个女生近月创立组织“Muslim Women in Hong Kong”,希望接触主流大众。“我和子石是与伊斯兰教没关连的华裔,知道一般华人对穆斯林不明白的地方在哪,筹划活动时,定位能更面向公众。”嘉敏说。她数算现时十余个香港的穆斯林团体,成员几乎来自本身的族群。“有时他们办活动想多些人参加,但碍于人际网络,很难动员一些non-Muslim(非穆斯林)到场;一般港人路过见到或觉得他们围威喂。而且,连我看到内容全是英文也不感兴趣啦,怎叫non-Muslim参加啊。”
剑平这年来港读硕士,校园生活以外,平日亦奔波忙碌,除了筹办穆斯林女性的活动,这天礼拜后她说要赶去为另一间在新界的清真寺筹款。
参加者带着“十万个”问号来
成立组织后,她们定期在大学举行分享会,找来不同的伊斯兰妇女分享,也让参加者提问。当中学生和公众人士发问的问题,能写成一部“十万个为什么”。“例如他们会问为什么伊斯兰妇女要包头巾?穆斯林男人可否娶好多个老婆?Non-Muslim男人爱上Muslim女人怎办?等等。”
根据伊斯兰教教义,每个丈夫在同一时间内可以拥有四位妻子,但须先得到与其余三位妻子互相同意,妻子之间亦拥有平等的身份和待遇,夫妇两方均拥有相同的离婚及财产承继权利。
穆斯林并非重男轻女。伊斯兰教发源后,禁止阿拉伯地区活埋女婴的做法。“很多习俗文化并非因为那宗教而起。中国传统也男尊女卑,都是社会文化所致。”嘉敏说。
当非穆斯林男人爱上穆斯林女性,剑平说他们因为想多了解女方,也会了解她们的宗教,渐渐也信教了,“我们吃清真食物、每天礼拜--两个价值观和信仰相似相同的人在一起,才能长久相处下去。”
一班在港穆斯林女子聚集这新组织交流相识,并在分享会解答公众疑惑,但五个女生仍发现主流对“头巾”有许多误解。她们于是近日举办了一个名为“头巾下的灵魂”的艺术展览,请来25多位香港穆斯林女性创作,以艺术品诉说自己的故事,详看下集:【华裔穆斯林.下】五女生办艺展诉说头巾的故事:我们都是一样的
几个女生说伊斯兰教十分尊重女性,清真寺内男女的礼拜堂是分开的;这天我们拍摄,男摄影师不能走进女礼拜堂,“怕她们突然见到男性感到受冒犯”,我们于是往男礼拜堂参观拍摄。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