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至15日,由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主办、新疆伊斯兰教协会承办的“伊斯兰教中道思想研讨会”在乌鲁木齐举行。逾百名来自中国各地的伊斯兰教知名人士和著名学者齐聚于此,探讨伊斯兰教中道思想,并号召中国穆斯林民众“坚守中道思想,远离极端思想”。
河南省社科院副研究员潘世杰在15日上午的研讨会上作了题为《伊斯兰的中道思想及当代价值》的发言:
“中道”源自阿拉伯语“الوسط”,本意为中间,延伸为中正之道、中和之道。所谓“中道思想”(الفكرة الوسطية)就是正中、公道、和谐、不偏不倚、不过不及的正确思想。中道思想虽然是当代流行的伊斯兰思想术语,但其思想内容源源远流长,在伊斯兰思想文化里具有丰富的内涵,已经渗透到了穆斯林的信仰和生活各个领域,这是因为中道思想乃《古兰经》的基本思想,《古兰经》有许多经文对中道做了指导和精辟阐述,甚至《古兰经》把穆斯林表述为“中正的稳麦”。
一、中道的字面含义
在阿拉伯语中,中道(الوسط)的同义词和近义词主要有“العدل، الاستقامة، الحنيف، الخير، الأفضل ”它的反义词是“التفريط ، الافراط”即不及和太过。在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里,中道的字面含义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
(1)中间:即时间、空间和数量方面的中间、中等。在时间方面,中道取前后之中;在空间上中道取四面八方之中;在数量方面取多与寡、贫与富之中。《古兰经》云:“……违背誓言的处罚是以照家人的中等生活水准款待十个穷人一餐……”(5:89)此处的中等就是指数量方面。这是因为阿拉伯人认为中间的才是最合适的。阿拉伯人还认为中间的部分是最高贵的,最好的。正如谚语所说:“骆驼的正中部分是最好的”即驼峰部分;“项链的中间部分是最珍贵的。”大贤哈三巴士拉曾说过,“最好的事物是其正中”。
(2)公道:就是在对待两方或多方采取的公道无私,各方都接受的做法。只有公道的人才有资格做大家的见证人,如果一个对人对事不公道的话,就没有资格做见证人。因此《古兰经》云:“我这样以你们为中正的民族,以便你们作证世人,而使者作证你们”(2:143)。此处的中正就是公道无私的意思。只有做到大公无私,才能做世人的见证者。因此在《لسان العرب》阿拉伯语大字典里,中道就是公道的代名词。
(3)优秀:在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里,公道的人才是最优秀、最高贵、最好的人。在阿拉伯文学家这样称赞先知默罕默德说:“他是族人中最中正的人”即最好的人。《古兰经》云:“他们中最优秀的人说:‘难道我没有告诉你们,你们怎么不赞美真主呢?’”此处最优秀的人所使用的单词就是中正。另外,《古兰经》也用中道表达最高贵的意思。如“你们当恪守拜功和最贵的拜功,你们当对真主敬畏。”(2:238),此处最高贵所使用的单词仍然是中正,即最高贵的拜功和回赐最多的拜功。(68:28)
从文字方面看,中道意指两个事物的中间部分,犹如两点之间的直线,是最近、最正确的道路,不偏不倚才是中道,如果左右偏移则是斜道而不是中道。中道也是中正,即过与激之中、缓与快之中、左与右之中、远与近之中、两极之中、天地之中。中道也是中和,即正与反之和、矛与盾之和、高与低之和、多与少之和、内与外之和。也就是说,中道不仅是公道、高贵、美好、优秀、和谐之意,也是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无过无及的意思。
二、伊斯兰中道思想的内涵
(1)信仰领域遵循中道:穆斯林认为,伊斯兰教的信仰本身就是个中道的宗教,众所周知,在伊斯兰之前出现不同的宗教信仰,有的多神传播,有无神论,有的宗教偏重物质,有的宗教偏重精神,而伊斯兰教在信仰方面遵循中道的一神论信仰,恪守物质与精神并重的价值观,不偏不倚,不过不及。据圣训传述:穆圣当时为了向一些人说明经文中的“正路”是什么,他就画了一条线,然后又在右边和左边各画了一条线,并且把他的手放在中间的线上,接着念了下面这段《古兰经》文“这确是我的正路,故你们当遵循它,你们不要遵循邪路,以免那些邪路使你们离开中正的大道。”(6:153)正路、中道才是穆斯林追求的最高目标。《古兰经》云:“求你指引我们上正路,你所佑助者的路,不是受谴怒者的路,也不是迷误者的路”(1:6,7)这里正路就是不偏不倚的中正之路,和不及不过的伊斯兰正路。在信仰方面遵循中道就是不盲信、不偏信、不武断、不强迫,宗教信仰自由,《古兰经》告诫“对于宗教,绝无强迫。”(2:286)在《古兰经》里,穆斯林被描述成中正的稳麦——信仰团体,《古兰经》云:“我这样以你们为中正的民族,以便你们作证世人,而使者作证你们”(2:143)。只有一个公正的稳麦和各方面都优秀的团体才能做世人的见证,正如只有一位优秀的使者才有资格做穆斯林的见证者一样。伊斯兰教提倡扬善抑恶,《古兰经》告诫:“你要命人行善,止人作恶,忍受不幸,这确实需要坚定的信念”(31:17)。同时伊斯兰指出扬善抑恶也要量力而行,因为“真主只责成人力所能及的” (2:286)。穆圣也教导说:“你们谁看见了恶就应该用手加以制止,如果做不到就用口头制止,如果还做不到就用心制止,那是最弱的信仰。” 总之,依据经训的教导,穆斯林在宗教信仰方面应该遵循中道,不偏不倚,既要坚持原则,又要适度把握,绝对不能过激。
(2)敬主与爱人之间遵循中道:伊斯兰教的核心价值就敬主爱人,所谓敬主,即敬畏真主、崇拜真主、顺从真主之意,爱人就是爱全人类。敬主属于天道,爱人属于人道。伊斯兰提倡敬主与爱人兼顾,天道与人道并行,天道为本,人道为用。以宗教功修——“五功”来说,其形式虽为拜主,但其功用都是爱人,倘若一个人仅履行宗教功修,而没有以高尚的道德在现实生活中去爱人,那么他并不算一个虔诚的信士。伊斯兰认为,如果敬主而不爱人,则敬主不诚;而爱人不敬主,则爱人不诚。有关拜主与爱人紧密联系的经文在《古兰经》里俯拾皆是。如“你们当崇拜真主,不要以任何物配他,并当孝敬父母,当优待亲戚,当怜悯孤儿,当救济贫民,当亲近邻居、远邻和伴侣,当款待旅客,当宽待奴仆。”(4:36)《古兰经》从不单纯强调天道——敬主,总是将天道与人道维系在一起,把敬主落实到爱人上,又把爱人回归到敬主上,天道中有人道,人道中显天道,二者相得益彰,水乳交融,和谐不悖。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还把爱人升华到信仰的境界,甚至把爱人作为信仰的条件,他说:“爱人如爱己,方为真信士。”足见在伊斯兰教里,信仰与爱人的关系之密切,只有在拜主与爱人之间遵循中道,才能是伊斯兰教的真精神。
(3)宗教与世俗之间遵循中道:在一般人的观念里,宗教与世俗是矛盾的,天启与理智是不合的,今世与后世是对立的,宗教与科学是不可调和的,所以一般宗教文化在处理这些关系时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有的完全出世,不食人间烟火,离群索居;有的纯粹入世,只把宗教作为世俗的手段。伊斯兰准确把握宗教与世俗、今世与后世的关系,顾此而不失彼。伊斯兰既不纯粹出世,也不纯粹入世,而是今后两世兼顾,精神与物质并重,宗教与科学璧合,天启与理智融合。伊斯兰提倡“两世吉庆”的人生观,以中道的思想把握精神与物质,今世与后世之间的关系。真主在《古兰经》中启示说:“你应当借真主赏赐你的财富而营谋后世的住宅,你不要忘却你在今世的定分。”(28:77)有趣的是,根据统计,今世(الدنيا)与后世(الآخرة)这两个词汇在《古兰经》里各出现了115次。先知穆罕默德也指出:“你当为今世耕耘,犹如永生不死;你当为后世耕耘,犹如明天就亡。”所以穆斯林在精神与物质之间,今世与后世之间恪守中道,不偏不倚。
(4)教法方面遵循中道:伊斯兰教法是个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宽容的教法。在遵守和执行伊斯兰教法方面,穆斯林应该遵循中道,不能过分。伊斯兰提倡慷慨仗义,施舍钱财,但却不提倡过度,而应该适可而止,即不能把自己的钱财全部施舍给穷人,而自己却变成了需要接受施舍的穷人,那就过分了。《古兰经》云:“你不要把自己手束在脖子上,而不要把他完全伸开,以免你变成悔恨的受责备者。”(17:29)再比如在礼拜中,有人大声高念,有的声音微弱,伊斯兰教则规定声音适中为好。《古兰经》云“你在拜中不要高声朗诵,也不要低声默念,你应当寻求一条适中的道路。”(17:110)对于在宗教中过分的行为,伊斯兰教是严厉指责的,《古兰经》曾谴责那些对宗教过分的有经人说:“你们对于自己的宗教不要过分,”(4:171)对宗教过分的行为也曾遭到穆圣的拒绝,即使有人想在礼拜和封斋方面过分都不可取,而要适可而止,不能过激。据《布哈林圣训集》载:“三个人来到穆圣妻子们跟前询问穆圣的功修。当他们得到穆圣妻子们如实的回答后说:“穆圣之前和之后的罪过全被饶恕了,我们怎么才能像穆圣一样呢?”其中一个人说:“我将一直夜间礼拜!”,另一个人说:“我将一直长期封斋!”,最后一个人说:“我将远离女人,永不结婚!”后来穆圣来到他们跟前说:“你们是如此这样说的吗?以真主发誓,我比你们都更害怕真主,更敬畏真主,可是我封斋,我也开斋,我礼拜,我也睡觉,我也结婚。谁背离了我的道路,谁便不是我的教民。”所以穆斯林对自己的宗教也不能过分,而要遵循中道。
(5)生活方面遵循中道:伊斯兰教是个两世兼顾的宗教,既重视宗教精神,也重视物质生活,穆斯林完全可以合理合法的尽情享受生活。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穆斯林不能铺张浪费,奢侈浮华,而应该遵循中道,既不能太寒酸,也不能太奢侈,而要恪守中道。《古兰经》说:“他们用钱的时候,既不用挥霍,又不吝啬,谨守中道” (25:67)。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穆斯林花钱也不能过分,而要根据自己的生活水准,量力而行,适可而止,不能过分,《古兰经》说:“信道的人们啊!真主已准许你们享受的佳美食物,你们不要把它当作禁物,你们不要过分。真主的确不喜爱过分的人。”(5:87),所以穆斯林无论是吃喝穿戴,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既不能吝啬的像个可怜虫,隐瞒真主的恩典,也不能铺张浪费,浮华奢侈,像个大土豪,而要适可而止,遵循中道。
三、伊斯兰中道思想的主张及当代价值
(1)提倡中正、和谐,反对极端、激进:正因为中道有中正、公道、优秀、和谐等意义,所以遵循中道就是穆斯林的义务,必须遵循。《古兰经》这样命令先知和圣门弟子说:“你应当按天命而遵循正路,与你一起悔过的人,也当遵循正路。你们不要过分,他确是明察你们的行为的。”(11:112)。而过分则会遭到真主的恼怒,因为“真主不喜欢过分的人。”因此中道并不是一般的可以拒绝的学术术语,而是穆斯林应该遵循的教法规定,必须遵循,否则的话,就是真主不喜欢的人,会遭到真主的迁怒。就连先知穆罕默德也唯恐自己不能遵循中正,他说“呼德章”令他愁白了头发,就经文“你应当恪守中正,犹如真主所命令你的那样。”因此穆斯林也应该效法穆圣,在宗教和世俗各方面都要谨防过分和偏激,应该遵循中正之道。伊斯兰教不仅是个中正的宗教,也是一个和谐的宗教,伊斯兰教的和谐理念涉及到宏观与微观,精神与物质各个领域,涵盖天、地、人各个层面,她以天道与人道的和谐为核心,以宗教与世俗的和谐为支点,以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为经,以跨民族、跨宗教、跨文化的和谐为纬,以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为目标。因此,任何极端的思想和行为都与伊斯兰教的中正思想与和谐精神是背道而驰的。伊斯兰主张不同宗教之间也应和谐相处,反对宗教极端主义和狭隘的宗派主义,并提倡宗教信仰自由。《古兰经》载,“对于宗教,绝无强迫。”(2:256)所以伊斯兰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宗教裁判所和滥杀异教徒事件。伊斯兰教特别尊重犹太教和基督教及他们的先知,我们注意到,当话语霸权主义妖魔化伊斯兰和穆斯林,甚至丑化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时,穆斯林并没有反过来妖魔化犹太教或基督教,或丑化摩西、耶稣。这就是伊斯兰跨宗教的和谐理念在起作用。
(2)提倡民族平等,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人类是由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组成的。民族不同,往往语言、肤色、习俗等也不尽相同,而这些异质往往会成为一种藩篱,妨碍民族间的和谐相处。自古至今,种族歧视、民族冲突一直都是社会不和谐的主要因素之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观念不仅中国人有,蒙昧时代的阿拉伯人也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的传播打破了阿拉伯人固有的种族观念。《古兰经》提出,人类同出一源,都是阿丹的后代,是一个大家庭,至于种族、肤色、语言的不同则是为了相互认识和了解,绝对不能以此论贵贱,高贵的唯一标准就是敬畏,而不是民族或肤色。正如《古兰经》所说:“众人啊!我确已从一男一女创造你们,我使你们成为许多民族和宗族,以便你们互相认识。在真主看来,你们中最高贵者,是你们中最敬畏者”(49:13)先知穆罕默德也说:“人类啊!你们的主宰是一个,你们的祖先是一个,你们都是阿丹的子孙,须知!阿拉伯人并不比外族人贵,外族人也不比阿拉伯人贵;红种人不比黑种人贵,黑种人也不比红种人贵,贵只凭敬畏。”这些经文堪称是伊斯兰的人类平等宣言,她对取消种族偏见、肤色歧视,及促进世界各民族的平等团结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3)提倡宗教对话,尊重其他宗教:一般宗教可能都有极端的排他性,不能公平、公道的对待其他宗教,而伊斯兰教对待其他宗教则恪守中道,公平对待,提倡异质宗教间和谐相处,反对狭隘的宗教主义。《古兰经》说:“信道者、犹太教徒、基督教徒、拜星教徒,凡信仰真主和末日,并且行善的,将来在真主那里必得享受自己的报酬,他们将来没有恐惧,也不忧愁。”(2:62)虽然人们宗教不同,但是只要都信主,信后世,而且都行善,那么都会在真主那里得到报酬,这样就把不同宗教拉在一个平台上,以便进行交流和对话。对于宗教的各异,《古兰经》说:“你们有你们的报应,我有我的报应。”(109:6)此处“报应”原词是“迪尼”,意为“宗教”,即各有各的宗教,互不干涉,信教自由。同时伊斯兰教也严禁穆斯林侮辱其他宗教所崇拜的神灵,《古兰经》说:“你们不要辱骂他们舍真主而祈祷的(偶像),以免他们因过分和无知而辱骂真主。”(6:108)足见伊斯兰教对其他宗教的尊重和客观。只有恪守中道,以公道、公平的态度对待其他宗教,宗教间才能和平相处。
(4)尊重异质文化,提倡文明对话:伊斯兰教对待其他文明、文化的态度非常中道,既不完全接受其他文化而消失文化自我,也不反对其他文化,而是承认文化的差异,并向其他文化虚心学习。文明的不同、文化的差异及语言的不同,不仅得到《古兰经》的肯定和认同,还被称其为真主的迹象,从而文化的异质就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古兰经》指出:“他的一种迹象是:天地的创造,以及你们的语言和肤色的差异,对于有学问的人,此中确有许多迹象。”(30:22)众所周知,语言既是人类交流和思维的工具,也是一种文化符号,语言不同,则文化不同。尽管如此,伊斯兰的先知穆罕默德还鼓励穆斯林学习其他民族的语言和知识,他曾命令弟子载德学习希伯来语和古叙利亚语,他曾指出:“智慧是信士的遗失物,无论在哪里发现它,都最有资格获得它。” 所以当代穆斯林也应该以一颗虚怀若谷的精神学习和接受其他民族中先进的东西,包括其他民族的语言文化、科学技术等等,伊斯兰历史上著名的百年翻译运动就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导下进行的。
此外,当代伊斯兰中道思想还提倡打开教法创制大门,与时俱进,反对因循守旧,闭门造车,食古不化,提倡求同存异,和平团结,反对教派和门户之争,提倡民主法制,反对独裁专制和霸权主义,也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和极端思想。
当今世界,霸权主义与恐怖主义相互扮演着双簧的伎俩,这两股极端势力其实是同一枚钱币的两面,两者相互依赖,互为前提。霸权主义与恐怖主义共同成为对国际和平的主要威胁因素。霸权主义造成的不合理的政治经济秩序是恐怖主义产生的土壤,而恐怖主义愈演愈烈的反社会、反人道、反文明的行径则为霸权主义行径提供了藉口。在文化帝国主义话语霸权操纵的西方媒体下,崇尚中道的伊斯兰教被严重歪曲,爱好和平的穆斯林也被妖魔化。而一些极端势力披着宗教的外衣,以历史上“哈瓦利吉”极端派的观点造谣惑众,鼓吹极端思想,破坏社会稳定,不仅危害了社会,也给伊斯兰教和穆斯林抹黑,更给西方的文化霸权主义歪曲伊斯兰教提供了口实。在这种历史环境下,有正义感的各国穆斯林学者携起手来,共同宣导和弘扬伊斯兰教的中道思想,对还原伊斯兰真精神,消除误解和极端,对促进宗教对话和文明对话及世界和平,都具有很大的当代价值。
综上所述,在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价值观里,中道是个褒义词,意义博大精深,不仅指中正之道,也有公道、高贵、优秀、美好、适度与和谐等积极意思。因此遵循中道并不是所谓的折中主义或无原则的中间派,更不是两面派,而是恰如其分,不偏不倚,尽善尽美。伊斯兰的中道思想是伊斯兰教的核心思想,其内涵涉及到信仰领域、天道与人道、宗教与世俗,今世与后世,教法与生活各个层面。在当今社会,伊斯兰中道思想的价值核心主要体现在提倡中正和谐、民族平等、宗教对话和文明对话及文化多元,反对极端激进、狭隘的民族主义及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和极端行为。笔者认为,从伊斯兰的经典文本中挖掘和整理伊斯兰的中道思想,对弘扬伊斯兰教的真精神,消除宗教极端思想,及促进社会和谐与安定团结都具有积极意义。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