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黛琪着
每到阳历年底,西方世界,甚至全世界都欢渡耶诞节。有些非基督教国家,也在这一个月互赠礼物开宴会,装饰圣诞树。甚至在某些回教国家,也互寄“敬贺佳节”等字样的贺卡。这些人到底是在祝贺什么呢?所有基督徒甚至一些非基督徒就会告诉你是在祝贺耶稣基督的生日。可是十二月廿五日真是基督的生日吗?
在耶稣降生后一百年间,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关心他的出生日期。那时的基督徒所关心的是他的死亡日子。那时的教会甚至宣布,默念耶稣的生日,是一项罪恶,“好像他是一位法老王一样。”
然而,有几位叛教的神学家却试图确定耶稣的诞生曰,因而造成日期的混淆:元月一日、元月六日、三月廿五日、五月廿日等等。最后的一个日子比较为大众所接受,因为路加福音曾讲,当时受到佳音通告的牧羊人,正在夜间牧羊。那么十二月廿五日这一天到底是从那儿来的呢?
那个时代,罗马的多神教徒仍占多数,他们每年十二月廿五日庆祝“所向无敌的太阳神”(Natalis Solis Invicti)的生日。这个节日发源于波斯,在西元前一世纪盛行于罗马帝国。至西元二七四年,米特拉教(Mithraism)拥有广大信徒,奥理安(Aurelian)皇帝干脆宣布它为国教。
西元三二五年,在君士坦丁大帝所召开的尼西亚会议(Council of Nicaea)“按:尼西亚在小亚西亚西北”上正式规定耶诞节(Christmas,也就是Christ's Mass,意为基督之祭典)为国家庆典,日期与太阳神生日一样,十二月廿五日。尼西亚曾议同时规定,复活节(Easter)为“春分(Vernal Equinox)后第一个满月后之第一个星期日”。事实上这是撒克逊人行之数百年的一个节日,用来崇拜春季女神及其后裔伊斯特(Easter)的日子。在此以前数十年中,基督复活节是在星期五、星期六及星期日举行。
也是在这个尼西亚会议上,罗马人的“太阳日”(Sun-Day)被宣布为基督徒的安息日。太阳神的征记“发光的十字”变成基督徒的征记,所有太阳神生日的庆祝仪式都混入基督教的庆典中。
尼西亚会议,到底它的背景因素是什么,为什么会如此的使基督偶像化?
尼西亚会议是于西元三二五年在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主持下所召开,它的目的,是将当时基督徒两大教派(唯一神教派Unitarians及三位一体教派Trinitarians)之领袖聚集一堂进行辩论,以求取得统一立场。同时它也想决定,当时盛行约二七○种(一说多达四千余种)不同的圣经,到底那一种是正确的。
为什么当时仍身为多神教徒的君士坦丁大帝,会如此支持基督教而且竟要将该教加以统一?此事值得研究,当时他的皇太子克利斯浦斯(Crispus)甚得人望,因为他不仅长得一表人才,而且英勇善戡。因而引起大帝之嫉妒。为了巩固自己的威望,君士坦丁大帝不惜将其太子暗杀,并嫁罪于他的众妻中的一个,因为她恨克利浦斯,常思以她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君士坦丁将她抛在沸水中处死。可是事情的发展并未如其所料。被处死的皇后及克利斯浦斯二者的支特者却结合起来思加报复。大帝走投无路,求救于罗马邱比特(Jupiter)大庙的祭司,可是他们说,这两宗谋杀罪,不足靠献祭或祈祷所可赦免的。罗马情势愈来愈乱, 君士坦丁大帝决定迁都拜占庭,并更改该城之名为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
没有想到,他碰到几位三位一体教会(也就是保罗教会)的传教士,他们对他说,假如他能在他们的教堂中告解(penance)他的罪就可获免。为了求得良心平安,他乃全力支恃基督教,虽然他仍保持多神教首领(Pontifex Maximus)之头衔。教会一夜之闲突然壮大。无数人并不是出于纯粹的信仰而皈依了基督教,于是基督教一变而成为一种群众运动。然而大多数教徒包括君士坦丁大帝本人在内,对于两大教派之间的争执,所知无多。因权宜而入教的人自然选择了较不严格的保罗教会。只有虔诚遵循耶稣道路人,才加入唯一神教派的使徒教会(Apostolic Church)。
这时,君士坦丁大帝决定,只有在罗马,而不是在耶路撒冷,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教会,才能符合自己的利益。使徒教会拒绝接受罗马主教的管辖。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兴耶稣教诲全然无干的一个外国君王的一项政治把戏。
于是反抗叛乱风起云涌。镇压、和谈都不能使唯一神教派就范。当时著名的领袖有北非柏柏人的多那图斯(Donatus)、埃及南部的麦勒修斯(Meletius)、巴力士丁及埃及的阿莱亚斯教派(Arius)。直至今日阿莱亚斯教派已成为唯一神教派的同义字,而他的教义乃成唯一神教派的基础。
君士坦丁大帝到软硬兼施均无法使基督教统一,乃决定必须采取非常手段,以期一劳永逸,事实上主教间之争论已经扩散到一般平民之间。正如一位历史学家所述:“君士坦丁堡每一角落、街道上、市场上,钱铺中,到处充满了讨论。你如问一商人,某件货要多少钱,回答是一篇生产者及非生产者的论文,你如问今天面包的价格,面包店主人会告诉你‘儿子低于父亲’,你如问仆人洗澡水准备好没有,他会回答你:‘儿子从无有中升起。’天主教说:‘只有出生者才伟大’,阿莱亚斯教徒则加一句:‘但是生他的那一位才更伟大。’罗马教会于是采取Catholic(天主教)一词来表示其宽容性。纷扰了近三百年的争论,至此一发不可收拾。
君士坦丁大帝将基督徒各主教召集一堂于尼西亚,因为自己身为异教徒,所以他说自己立场不偏不倚,除掉二大教派之领袖外,其他与会者多所知有限。三位一体教派最重要的代表是阿坦那修斯(Athanasius),在尼西亚会议开幕式中,君士坦丁大帝宣称,他已经将近日所接各方请愿书,悉加焚毁,再一次表示其公正无私之立场。于是辩论开始,不出所料,众说纷纭,迄无定论。是时母后海伦娜(Helena),是一位诡诈的政客,她是支持三位一体教派的。而大帝的姐姐君士坦丁娜(Constantina)却是阿莱亚斯的信徒,双方势均力敌,各主教这时受到私下通知大帝亟盼一个统一教会,如果双方不能妥协,则他将不再支持基督教,暗示恢复对基督徒之迫害。两大教派这时都需要皇帝的支持。因为对保罗教会而言,支持可以增加其势力,对使徒教会而言,支持可以避免迫害。各主教终于同意各自稍作让步。唯一神教派被劝诱采取消极立场,不反对大会之决议。君士坦丁大帝既然一心想统一基督教及多神教二教之教仪式,故而裁决:
罗马人的太阳日作为基督教的安息日。
十二月廿五日太阳神生日作为耶稣的生日。
太阳神的征记“发光的十字”作为基督教的征记。
太阳神生日所有庆典仪式一律并入基督教仪式中。
最后,采用三位一体作为基督教教义的基础,正式定名为“尼西亚信条”(Nicene Creed)。
全体与会人员,当着大帝之面一一签字,仅管许多人内心并不愿意,正如其中一人所说:“灵魂并不因一点墨水而更糟”。然而尼西亚信条中有一款令大多数主教为之一惊:“凡是说:‘他还不是什么的时候就有了,而且他出生以前却什么都不是。他是从无中生有中生出来’的人,以及主张‘上帝的儿子是三位一体中之一位本体,是创造出来的,是可以加以改变的’的人----这些人都是天主教会要加以咒逐的。”
凡想成为正统基督徒的人必须通过一个总考验,这是一个革命性的改革,但是许多人并不喜爱这一套。对阿莱亚斯教派,插入这一段直接责难,使事态愈形严重。
大帝也知道,单靠投票而决定的信条并不足以服众,于是他决定要搞一个神迹来支持这次会议的成果。会议一开始时,现有的二七○种福音书(一说为四千种)都放在会议厅中央的一张大桌子上,要人民大众研读和上述信条相反的福音书将会造成极大困窘,所以他要决定那一些福音书才是真正的福音书。所采的方式如下:所有各式各样的福音书,都移放在大桌下面,命令所有与会人员一律退出大厅,并将厅门加锁关起来。所有的主教彻夜祈祷,请求上帝将真正的福音书放在桌上。第二天早晨,厅门打开后,阿坦那修斯教派的四本福音书整整齐齐地放在桌上,至于那一晚,大厅的钥匙由谁保管,历史上却无记载。
剩下的福音书,悉数加以焚毁。自此以后,凡持有未经许可的福音书的人,均判死罪。结果在会议决议后的数年间,基督徒被杀害者数逾百万人。尼西亚信条并没有改变什么,阿莱亚斯派与三位一体派间之冲突迄未稍止。有趣的是,经过了若干政治上的起伏,,阿莱亚斯终于获得皇帝的喜爱而被任命为君士坦丁堡的主教。但不久之后却于公元三三六年遭毒毙。经过调查,阿坦那修斯系主谋而被判罪。君士坦丁大帝因阿莱亚斯之死大为感动,再经其姊姊之劝说,终于公元三三七年归信了基督教,讽刺的是,大帝在位期间曾对唯一神教派迫害不遗余力,却于临死前,信服了神性独一。至于北非的唯一神教派,仍维持了上帝独一信仰达二百年之久。以至伊斯兰传至该地区时,他们就皈依了伊斯兰。
另一方面,天主教在欧洲却茁壮成长。虽然不时有人重新发现唯一神教派,例如霍诺留斯教皇(Pope Honorius)成为死后被咒诅的唯一教皇。凡言论稍违天主教者不断被囚禁被屠杀,但唯一神教派仍能继续存在以迄于今。
是不是所有非天主教的圣经,全因此被毁去,毫无留存呢?似乎仍有若干人私藏了若干版本,至少梵蒂冈教皇私人图书馆中,藏有许多版本的圣经,秘不对外公开。我在约旦的时候,一位朋友的哥哥曾对我述了下面一则故事:有一天他在飞机上做完了一次礼拜后,旁边一位修女问他是不是穆斯林,他回答是,修女说我也是穆斯林,他吃惊地问她言怎么曾,她说她曾在梵蒂冈图书馆读过某种秘密圣经,知道耶稣曾预言在他之后将会有另一位来自阿拉伯的先知,名叫阿赫默德,他将要证实以前所降的各种启示。自此以后,她就自认是一位穆斯林。
这本“秘密的圣经”会不会就是一本巴拿巴福音呢?直到公元三二五年,亚力山大港各教堂都以巴拿巴福音为权威性福音。十六世纪初弗拉.马利诺(Fra Marino)在教皇私人图书室中发现了巴拿巴福音,这位僧侣对此书一向感到兴趣,因为他曾读过伊拉牛斯(lranaeus)的文章,文中常常引用该福音。于是他将这本福音偷运出来。这本意大利文的手抄本曾经历多人手,最后传到阿姆斯特丹城的一位隐名的大人物之手,他死后,此书传到了普鲁士国王的一位顾问克莱默(J. E. Cramer)稍后他将此书赠予萨伏伊欧琴亲王(Prince Eugene de Savoie)。一七三八年这位亲王将其全部藏书赠予维也纳的Hofbibliothek图书馆,直到如今。
瑞格(Ragg)夫妇二人将此意大利文手抄本译成英文,一九○七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可是书一上市,忽然全部神秘地失踪。目前所知仅有二本幸存,一本在大英博物馆,一本在华盛顿的国会图书馆。一位巴基斯坦人向国会图书馆购了一套显微胶片。在巴基斯坦更新发行。现在这本书经由各国回教组织加以翻印以供宣教之用。
谁是巴拿巴?为什么他的福音书如此重要?它与今日新约中马太、马可、路加、约翰四人福音有何不同?
以上四位作者都没见过耶稣本人。巴拿巴却是耶稣最重要门徒之一。他是一个利未人(Levite),最后的晚餐就是在他的姐姐家举行的。他的姐姐就是约翰马克(John Mark)的母亲。耶稣钉在十字架上以后,各门徒继续依照耶稣教诲实践其信仰。可是那些不承认耶稣的犹太人开始和他们起了冲突。这些犹太人改编摩西的遗教以适合自己的目的及野心。并且联合罗马人对他们加以迫害,以保全自己的身家财产地位及特权。出生于大数(Tarsus)的保罗,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对耶稣的信徒积极加以迫害(这些信徒后来被称为拿撒勒人Nazarenes),有一次他要去大马士革想再找一些拿撒勒人加以囚禁,在半路上,他梦到耶稣向他显身,从此他就一变而成耶稣的信徒。
他在大马士革和耶稣的信徒生活在一起,并立刻传教,称基督是上帝的儿子,终于遭到迫害,离开大马士革躲到阿拉伯沙漠中达三年之久,三年之中他好像规划出一套自己对耶稣的看法,我们必须牢记,保罗从未见过耶稣本人。在山中躲藏三年之后,他到耶路撒冷找到耶稣的门徒们,想对他们说教。他自称经由启示曾接近耶稣。这位不久以前还是一个迫害他们的人,忽然之间却变成他们之中的一员,无怪使徒们对他不予信任。他们拒绝了他,对他的说教更不置信,因为他的说教和他们亲聆的耶稣教诲全然不同,他们认为他之入教值得怀疑。他的启示并不可靠。虽然大家一致反对,然而巴拿巴却成功地使大伙接纳了他,因为巴拿巴对拿撒勒人似乎具有强力的影响与权威
《什么是“巴拿巴福音”?》
参考网站:-"Gospel of Barnabas"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