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学者教法辩论出现高潮

当代世界的生活方式走向开放、快速和信息化,各种思想从外部世界流入,必然引起本国民众的反应,发生思想冲突属于正常现象。  现代人比过去有更多的方式展开交流和辩论,如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电话、传真、手机;人们有话就说,不论什么距离,都能有听众接收。

在被人们认为最保守的国家沙特阿拉伯,由于以上原因和技术条件进步,社会上兴起了辩论风气,尤其在某些权威的学者之间,如伊玛目、法官、律师、教授。 他们无意之中被情势所迫,被卷入激烈的大辩论,辩论题多种多样,例如演奏音乐是否许可、天太热可否下午两次礼拜合并、男女可不可以混排礼拜等等日常问题。

教法辩论一直都存在,此起彼伏,已成为平常事,因为伊斯兰允许不同意见互相辩论,首先思考问题不脱离经典根据,其次辩论时必须心平气和。  最近的几个星期,一场新辩论形成了高潮:伊斯兰是否允许演奏音乐? 

麦加禁寺的一位大伊玛目,在一次演讲中说,不应禁止音乐和唱歌,他遭到某些地方教长的反駮。  这位大伊玛目是在禁寺中执事的唯一黑人学者埃德尔.卡尔巴尼,他以背诵《古兰经》和优美洪亮的嗓音见长。  他说:“在《古兰经》中找不到明确禁止音乐的启示或规定。” 沙特阿拉伯是一个禁止演奏音乐的国家,各种音乐一律被认为是邪淫之音,人们已经习惯了没有音乐的生活,不论在公共场所或家居不出门。  卡尔巴尼伊玛目一言既出,引来许多质问的声音,其中有不乏坚决反对者。

他坚持他的观点,他解释说,经典中没有禁止音乐的经文,但是根据伊斯兰教法原理,可以把音乐的性质进行优劣分类,因为情调邪淫的靡靡之音确是对信仰有伤害,可以禁止,但不能良莠不分,因噎废食一律禁止。  一律禁止是没有根据的强制行为。 他在互联网上发表博客文章说:“我是指正经的音乐,其中的音调和歌词,都可以焕发人的精神,提高道德品性,对社会有益。”  他表示愿意同任何人展开面对面交谈和说理,不幸的是,许多人只会背后发牢骚,不遵守公平辩论的规则。

沙特阿拉伯阿齐兹国王法庭高级顾问谢赫阿卜杜尔.奥贝肯是一位出名的学者,他坚持伊斯兰信仰功修的温和观点。  当他公开提议,因为天气太热,夏季气温高超过50度,可以把下午的两次礼拜合并。 他的提议引起国内学者哗然,成为众矢之的,对他万炮齐鸣。 比较普遍的意见是,并礼是真主特殊恩惠,只有在某些特别艰难的条件下可以执行,例如古代在外旅行。  他们认为,不能把真主的特殊恩惠改变为日常行为。

首都利雅得大清真寺伊玛目谢赫阿布杜拉.苏戴斯在星期五主麻聚礼的卧尔兹中说,学者的责任是“为主传播正道”,说话要有确切根据,不可把个人见解随意发挥。  在过去通讯不发达的时代,随意说话的影响不大,局限在一个地方,而如今是资讯时代,一句话随时都能传送到千万里之外,因此自由言论对社会和对伊斯兰都会产生伤害,必须禁止那些“虚假”的教律。

沙特阿拉伯大穆夫提谢赫阿布杜尔-阿齐兹.谢赫告诫那些随意发表教律的学者,说话要负责任,口无遮拦是学者之大忌。 他星期日在全国《马吉德》电视网节目中说:“凡是没有《古兰经》依据的教律,一律无效,而且必须制止。”  他把不负责任的教律比做是庸医开出的错误药方,对病人有害无益。 根据当前形势和通讯发达的社会,他建议政府出面组织全国教法最高委员会,由资深学者和专家主持教律发布工作,以避免思想混乱。

沙特舒拉会议(伊斯兰协商会议)代表哈马德.戛迪对《海雅特日报》记者说,为了清理当前教律混乱的局面,宗教管理机构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因为沙特阿拉伯被世界穆斯林看作是伊斯兰示范国家,关于宗教问题,言行不得不谨慎。  《海雅特日报》专栏作家达伍德.希里安评论说:“发表教律,非同儿戏,任何一条教律,都被民众看作是天经地义的行为准则,对社会影响极大。”  他在文章中说:“教律可以阻碍社会前进,也可以推动社会发展,因为它有无穷的精神力量。”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