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星期是世界不同信仰间和谐周,联大在每年2月的第一个星期设立这一国际周,鼓励所有国家在这个星期内,根据自己的宗教传统或信念,本着对神之爱,对邻居之爱或对善之爱,在世界各地的教堂、清真寺、犹太教会堂、庙宇和其他宗教场所,传播有关不同信仰间和谐与友善的资讯。
我认为开展这一国际周活动很好,很有必要,非常及时。
一.当下恰到火候
1月7日法国《查理周刊》遇袭事件引发全球范围内“言论自由的边界”讨论,1月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了名为“后查理时代的新闻业”的跨文化辩论。
1月15日,罗马天主教教皇方济各谈及法国的恐怖袭击以及言论自由时指出,捍卫言论自由是基本人权,但言论自由要有限制,侮辱他人的宗教信仰或拿别人的信仰开玩笑,就属于挑衅行为。“我认为不能以暴力回应,但如果我的朋友加斯帕里说了一句诅咒我母亲的话,他就要准备好会挨一拳了,这是正常的,你不能挑衅,你不能侮辱他人的信仰,你不能嘲弄。”
1月18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媒体访谈中,直接反驳了方济各有关侮辱信仰“会挨一拳”的言论。
1月18日,法国总统奥朗德强调,“法国在捍卫言论自由价值观的同时,不侮辱任何人。”他的说法对卡梅伦、方济各两方观点均有所提及。
1月19日,欧盟年初首次28国外长会结束,会议释放出一个重要资讯:欧盟将与阿拉伯国家合作,共同实施“反恐”。
巴黎街头的枪声听起来比顿涅茨克机场的炮声更可怕,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说得明白,巴黎袭击案“改变了欧洲和世界”。他说:“今天,我们必须讨论我们须采取的行动,包括增加与穆斯林国家的交流。”
最有代表性的事件,是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兼欧盟委员会副主席莫盖里尼与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长纳比勒.阿拉比的会晤。欧盟方面指出,这是两人历史上首次“一对一”的会晤。莫盖里尼在会晤后表示:我们“也许是第一次有了对合作必要性的真正深刻的认识”。这的确是一个新的姿态。看上去很美,交流、合作、共同面对。无论如何,这个新框架值得期待,也很高兴看到欧盟终于“也许是第一次有了对合作必要性的真正深刻的认识”。随着合作的深入,西方终将学会平等和尊重,学会妥协和折中。
二.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
西方新闻传媒聚焦伊斯兰极端分子和穆斯林,甚至发出了要求所有穆斯林替肇事的两兄弟“道歉”的声音。
美国参议员布莱恩在福克斯新闻网上的发言,“并非每个穆斯林都是恐怖分子,但是每一个恐怖分子都是穆斯林”。
诚然,社会上确有人,自认为自己是“虔诚”的穆斯林,然后以伊斯兰的名义而犯下恐怖主义行为。我们穆斯林对此的看法是:他们的行为没有任何伊斯兰信仰的依据,而是出于政治的意图和计划,但是他们的确是穆斯林,没人能够否认这一点。我希望让公众对事实有些微的认识,并非所有的恐怖分子都是穆斯林,事实上,穆斯林中的恐怖分子仅仅是一小撮人。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的重要的统计资料如下:在欧洲,穆斯林所涉嫌的恐怖袭击事件,占欧洲所有恐怖袭击事件的比例,还不到2%,而在欧洲98%的恐怖主义犯罪,美国94%的暴力和恐怖罪行都是非穆斯林所为。作为欧盟法律的执行机构——欧洲刑警组织,在它去年发布的报告中称:欧洲绝大多数恐怖主义袭击事件,多由欧洲分裂主义分子一手制造。例如,2013年,发生在欧洲的154起恐怖主义袭击事件中,仅有两起是出于宗教的目的,84起是出于种族信仰,或者民族主义,或分裂主义的目的而制造的恐怖主义袭击。如在2011年,欧洲遭到最为黑暗的恐怖主义袭击事件——“基督教恐怖分子”、挪威的安德斯·布雷维克凶残杀戮77无辜平民,以实现他反对穆斯林移民的目的。
而在美国,穆斯林犯下的恐怖主义袭击事件,同穆斯林的欧洲一样,所占比例也是微乎其微的。据美国FBI中央情报局的研究表明:1980年至2005年间,94%的恐怖主义袭击事件,都不是穆斯林所为。事实上,42%的恐怖主义袭击事件,是由同拉美人有联系的暴力组织和团体一手造成的,24%的恐怖主义袭击事件则是由左翼的激进团体制造的。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大学在2014年发表的研究报告中称:在美国,自9·11事件后,有穆斯林参与的恐怖主义事件,仅造成37名美国人死亡,而在这段时间,其他死于非命的美国则多达19万人之多。
事实上,2013年,美国人死的最多的事件,是由美国儿童造成的,而非恐怖分子。在波士顿马拉松赛爆炸事件中,有三名美国人死于非命,而在这一年,美国却有五人被儿童在无意中开枪射杀。
在巴勒斯坦,2013年,在美国外交部的报告称:以色列犹太定居民工实施了399起“恐怖主义”事件,犹太恐怖主义分子攻击无辜的巴勒斯坦平民,纵火焚烧巴勒斯坦住宅,造成93人受伤,数十座清真寺和基督教堂被焚毁。缅甸佛教恐怖分子,杀害了大批的缅甸穆斯林。而几个月前,斯里兰卡的佛教恐怖分子则纵火焚烧该国穆斯林的家园,杀害多民穆斯林。
巴勒斯坦和义大利裔的美国政治评论家戴尼·欧拜顿勒明确指出:绝大多数发生在西方的恐怖主义袭击事件,并非穆斯林所为。西方传媒在巴黎袭击事件上的这一做法,不过是西方传媒颠倒是非,抹黑穆斯林和伊斯兰,并将自身打造称正义卫士的传统手法。
然而,作为一个法国《查理周刊》遇袭事件,其中似乎有个因果关系链条:西方媒体过分放纵的言论自由,一再激怒穆斯林,引发了极端势力的暴力反应。西方断不会公开承认这个因果关系,更不会接受进一步推论——原本可以平等合作,原本冲突不至于这么激烈,如果西方早早懂得相互尊重,不那么狂妄傲慢,不滥用话语霸权,在涉及非西方文化、非基督教信仰等敏感领域约束其言论自由,何至于闹到这个地步?
爱德华·萨义德在《文化与帝国主义》一书中所言:“我们希望我们的声音能被听到,因此我们时常可能忘掉,这个世界是一个拥挤的地方。如果每个人都要坚持自己声音的纯粹性和至上性,我们得到的将仅仅是无休止的争斗声和血腥的政治混乱。”,值得深思和警世!
然而带有震撼性的、越来越逼近西方心脏的袭击事件,终于促使西方“第一次有了对合作必要性的真正深刻的认识”,并着手启动合作。
合作需要平等,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为基础。以前却没有这个基础,后来枪响了,人死了,就在眼皮底下,于是总算有了,新局面是打出来的。
三.冒犯与尊重
全球政界、舆论界就“言论自由的边界”大讨论,不可能达成共识,因为不同国家、种族、宗教信仰、文化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本身存在不少分歧。但是,冒犯与尊重的理念还是清晰的。
我对方济各“不能侮辱他人的宗教信仰的言论”赞赏,并且深有同感,至于是否“会挨一拳”的回应则另当别论。
笔者作为血缘传承的穆斯林,尊重一切宗教,诸如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佛教等国际性宗教,还有中国本土性宗教——道教。宗教对人类文明的创造和传承功不可没。任何宗教都是劝人为善的,宣导“真善美”,每一位虔诚的教徒都是值得尊敬和信赖的善良人士。虽然,我决非冒犯者,但有被冒犯者的切身感受,如在我个人撰写的《回忆录》早就有以下的叙述[1] 。
早在1966年下半年,红卫兵运动“破四旧,立四新”,有人将“扫四旧”锋芒指向回民的民族习俗,有些地方有些单位回民食堂撤销停办,这仅仅是“伤及皮毛”,给回民生活带来不便而已;更有甚者,有些地方“以革命的名义”,强迫回民吃猪肉;对于宗教信仰无情打击,清真寺岌岌可危。
当时,我作为66届大学毕业生革命串联,在武汉市目睹回民捍卫清真寺现状,自告奋勇为武汉市回民书写“上访书”;北上郑州,目击回民父老日日夜夜驻守清真寺现场,我第二次又为郑州市回民书写“上访书”;受到两地回民同胞重托去首都上访。
我住在民族文化宫接待站,回民居多,还有维吾尔族、蒙族和朝鲜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上访回民不少,北至黑龙江省,南至云南省,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至江苏省无锡市,首都因发生牛街回民冲击派出所事件未参与上访。我虽说是上海人,却未去家乡串联,但受武汉和郑州两地回民重托上访,总共24个省市地区的上访回民在一起,推选我执笔书写“24个省市地区回民联合上访书”,立即送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民族委员会。
几日后,通知上访回民代表三人接见谈话,我与其他二人前往人民大会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民族委员会主任谢扶民接待我们,他谈到:周总理和李富春副总理都阅读了“上访书”,也了解各地情况,民族习俗要尊重,伊斯兰教涉及到10个少数民族和国际反帝统一战线,要慎重考虑。他还出示了李富春副总理的亲笔批示:要尊重回民习俗,所有问题让回民自己解决。他要大家安心工作和生活。
当时我们满意归来,大家感到中央表态令人鼓舞。事后不过几天,谢扶民主任却被“打倒在地,不得翻身”,我们为之愕然,“回天无力”,看来画饼充饥,空欢喜一场。
不仅仅白折腾一场,还留有“后遗症”,后患无穷。此后不久,与我同去接见谈话和二人都在当地因上访挨整受害,被扣上“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帽子,关“牛棚”,蹲“大牢”。我闻讯后如晴天霹雳,“兔死狐悲”,按说他俩仅仅是接见参与者,联合上访并无领导者和组织者,大家公推而已,若追究责任,我去两地串联,自告奋勇书写“上访书”,又执笔书写“联合上访书”,送呈和接见谈话都有份,岂不成了“首恶”!
我如同惊弓之鸟,想来想去有些后怕。好在我当时居无定所,又在机密院校,一时不易查找,让我躲过这场劫难。
……
然而,在此“特殊时期”,截然不同。少数民族民族习俗保持尚可夹缝生存,任何(宗教)信仰自由更是奢望,中国土生的道教、外传而来的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天主教无一例外。宗教活动停止,宗教职业者下放务农务工,宗教信仰已成众矢之的,无容身之地。
政治气候变化,宗教功修荒疏,但心灵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始终保持,且因外力压抑逆向增强,以至发生过“维护民族习俗宗教信仰”的特殊事件,深深地埋藏在心头。“回民食堂停办”事件,仅限民族习俗,不涉及宗教信仰,“联合上访”事件才是足以上纲上线的大是大非,此事我一直深藏不露,成了一块心病。这一事件刻骨铭心,难言之隐,心有余悸。
……
在‘横扫一切’的岁月里,在即将失去清真寺的关键时刻,我选择了“站在”清真寺一边,纵然我深知其意义的重大与危险,对于我这样“夹着尾巴做人”的年轻知识份子、被扭曲的“小写的人”,意味着逆“革命潮流”而动,冒天下之大不韪,“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在头上,但作为被冒犯者,此时有切肤之痛,我的心在“流血”,不得不挺身而出“抗争”。
方济各“诅咒我母亲属于挑衅行为”的言论自然值得赞赏,但国人对于“国骂”中动辄骂娘的俚语似乎反应迟钝,司空见惯。然而,宗教信仰却不容“冒犯”。
“冒犯”,汉语词义为:言语或行动没有礼貌,冲撞了对方。冒犯者若能设身处地考虑到被冒犯者的感受、忍受度和反应,就可能中止“冒犯”。
现今社会,信仰自由,多元的信仰自由是文明的重要标志,让“恺撒的归恺撒,上帝的归上帝”,各行其是,不言而喻。
现今世界无神论者与有神论者、不同宗教信仰及其派别者之间和谐相处,摒弃“冒犯”,互相尊重,让全世界和平、安宁与友善,大爱无限!
注释
[1] 而师玛乃·花铁森,小写的人——回儒后青春回忆录,华夏之春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关于作者:
师玛乃·花铁森(回族),安全自动化顾问,中国安防知名专家、核技术专家、当代中华建设名家。
>> 连结:
2月的第一个星期是世界不同信仰间和谐周,从2011年开始,联合国将有一年一度的纪念活动。
2010年10月20日,大会通过的第A/RES/65/5号决议宣布,每年2月的第一个星期为所有宗教、信仰与信念之间的世界不同信仰间和谐周,并指出设立世界不同信仰间和谐周,以增强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谐与合作。
确认亟须在不同信仰和宗教之间展开对话,以增强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谐与合作。鼓励所有国家在自愿的基础上,在这个星期内,本着“对神之爱,对邻居之爱”或“对善之爱,对邻居之爱”,在世界各地的教堂、清真寺、犹太教会堂、庙宇和其他礼拜场所,根据其本身的宗教传统或信条,支持传播有关不同信仰间和谐与善意的资讯。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