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城市西部摩林比克区(Molenbeek),感觉到不是在欧洲,因为身处一个典型的伊斯兰社会氛围,例如在礼拜的时刻,先后可听到从二十个清真寺发出的唤礼声。 确切地说,在那片狭小的城区里现有二十一座清真寺,被称为布鲁塞尔清真寺文化区。
在摩林比克,哈利德清真寺最大,也是比利时全国清真寺之最,每逢主麻聚礼日,接待一千多人礼拜。 该清真寺管理委员会主任阿布杜.凯伯达尼说:“当初这是一个下马的工厂,当地的穆斯林社会1985年购买了这块地面,改建成今天这座大清真寺。” 这座是多功能的清真寺,是名符其实的穆斯林社会活动和伊斯兰文化中心,每个星期都有各种类型的活动规划,吸引周围穆斯林居民踊跃参加,也成为当地对伊斯兰感兴趣的非穆斯林知识咨询处。
在摩林比克的二十多座清真寺中,大多数是摩洛哥移民建造的清真寺,其他清真寺是土耳其、巴基斯坦或非洲穆斯林的民族文化活动场所。 不同国家的穆斯林生活习惯各异,尤其第一代新移民,他们更习惯于同家乡人在一起,听说家乡话,品尝家乡茶点。 布鲁塞尔市政府,在城市规划中把摩林比克区确定为发展穆斯林社会和文化的特区,政府资助建立了“摩林比克清真寺理事会”,对清真寺统一管理。
比利时穆斯林有四十五万人,接近全国人口的5%。 他们在全国各地建造了350座清真寺,最古老的清真寺在首都,建于1968年,是比利时伊斯兰文化中心。 在穆斯林聚居的布鲁塞尔西城摩林比克区,全区人口八万三千人,穆斯林是其中的三分之二,也有一些亚非民族的非穆斯林。 这里是比利时移民独立王国,是欧洲域外文化特区,在大街、市场和广场上,难得能遇到几个红发蓝眼的西方人,妇女们多数戴盖头,许多男子留着长胡须,最通用的交流工具是阿拉伯语和法语。 餐厅和咖啡馆,不销售酒精饮料,多数都是各国穆斯林习惯的清真餐饮店。 商店里不播放西方流行音乐,大街小巷空中处处飘荡着优美的《古兰经》诵读声。
一家伊斯兰书店经理对《伊斯兰在线》记者说,每到星期五主麻日,不用看日历就能感觉到,因为主麻日各家商店播放《古兰经》最多。 这个区,今年新建了一所伊斯兰学校,取名为“阿维森纳学校”。
根据比利时法律,从1974年国会才通过伊斯兰法案,承认伊斯兰是比利时的合法宗教。 三十年来,比利时的穆斯林社会发生了巨大变迁,例如首都西城的穆斯林特区,证明比利时对宗教和种族的宽容政策。 寺管会主任凯伯达尼说:“到这个区来走走看看,这里是比利时多元化社会的缩影。”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