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1时,跟往常一样,穆妮娜•奥马尔打开店门,挂出“open”的牌子,开始一天的营业。
“很担忧!”
谈及七天前发生的南加州枪击案,这位来美已经13年,在洛杉矶华人聚居的圣盖博开设第一家新疆餐馆的维族女老板说,自己的第一反应是担忧。
穆妮娜·奥马尔。侨报记者摄
南加圣贝纳迪诺市枪击事件造成至少14人死亡、21人受伤。随着两名枪手穆斯林身份的确定,包括华人社区在内,美国社会出现新一轮的对穆斯林的猜疑声音,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川普甚至发出“禁止穆斯林进入美国”的极端言论。
作为少数族裔中的少数人群,在美华人穆斯林人数虽然不多,但依然回避不了四处而来的舆论压力,心态很复杂。
一、担忧
穆妮娜的担忧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与其他人一样,对自身安全和社会安全缺失的担忧;其次,则是对枪手身份可能给穆斯林群体形象带来破坏的担忧。
“刚开始传言是三名白人枪手,当时心里想,还好还好;后来确定两名被击毙的枪手都是穆斯林,还是对有着6个月大孩子的夫妻,又开始害怕媒体会将我们穆斯林与恐怖分子的标签等同。”穆妮娜说,之所以会有这种担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9•11后,从美国到全球,很多人对穆斯林产生误解,包括一些新生代的穆斯林本人。
所以当她24岁的女儿在前两天对她说“宗教有些时候会害死人”时,她赶紧解释:“不是宗教害死人,是那些利用宗教的坏人害死人。”
南加州的穆斯林在12月2日的枪击案后,自发组织在公共场合进行礼拜,向大众传达“穆斯林不等于恐怖分子”的资讯。(南加穆斯林协会供图)
她认为,女儿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对自己的穆斯林身份产生了疑惑,她希望帮助女儿消除这种疑惑,“但孩子大了,思想会更多受社会的影响,这让我很担忧。”
穆妮娜说,自己最害怕的,是孩子因为这种事情而受到波及。当南加州枪击案发生后的第二天,她跟10岁的小儿子说,如果学校里有同学问到这方面的事情,一定要告诉他们,恐怖分子不代表穆斯林,真正的穆斯林是绝对不会这样的。
为了避免女儿的疑惑在儿子身上重现,她早在两年前就让小儿子每周到清真寺去学习,“清真寺的教师会以非常客观的态度告诉孩子9•11是怎么回事,恐怖分子是一群不尊重伊斯兰教义的人,真正的穆斯林应该怎么样去做……”
她觉得这样对孩子的教育非常好,“现在我儿子在很多方面变化很大,在孝顺父母、洁净身体、乐于助人等方面,他都比原来进步了很多。”
让她觉得比较安慰的是,美国在对待孩子的方面做得比较好,“我的孩子还从来没有因为穆斯林的身份,而在学校里遭到什么不公平的待遇”。
最近店里的生意有所下滑,“但我知道这段时间大家的生意都不好做,所以不一定是枪击事件带来的。”穆妮娜说。
二、痛心
对于南加州枪击事件后美国社会以及华人社区出现的对穆斯林的猜疑,2000年开始到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的文乙(化名)更多是感到痛心。
文乙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回民,但他认为,自己真正了解穆斯林教义,是从9•11之后开始的。
“9•11之后,很多人都对伊斯兰教的教义产生兴趣,当时英文版的《古兰经》一度脱销,”文乙说,自己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才真正认真研究《古兰经》。
“《古兰经》里从来没有鼓励人杀人,更不用说自杀式袭击。教义里强调:一个人如果妄杀一人,在真主眼里就是妄杀了全人类,是无法上天堂的。”
文乙对外界因为恐怖分子而曲解伊斯兰教义,感到痛心,而对一些媒体断章取义的宣传导致大众的误解,更是觉得愤怒。
他举了个例子:在9•11之后,一名白人男子拿着冲锋枪杀死了一家开商店的美国公民全家6口,当警方问他的作案动机时,他说:“我恨这些穆斯林”,而讽刺的是,他杀死的这家人,其实是信奉的是印度一个教派,只不过这个教派里的妇女也会缠上头巾。
“连什么人是穆斯林都没搞清楚就盲目的扩散仇恨,这让人觉得很心寒。”文乙说。
其实,作为历来被视为模范族裔的华人,在美国主流社会中很少会被与极端分子联系在一起。在他们的心目中,穆斯林都是中东的阿拉伯人,留着长胡子,戴着头巾。
“这是一种普遍的误解。”文乙表示,自己在大学里的同事在得知他的穆斯林身份时,都会感到惊讶,“一位元女同事曾经问我,我看你平时非常斯文,思想也非常理性,怎么会跟那些极端分子是同样的宗教呢?”
这位对伊斯兰教研究较深的学者认为,这种民众从大众媒体上获知的误解,在很多美国人心目中已经扎根,所以在南加州枪击案发生后,川普的极端言论才会有这么多的支持者。
大学毕业后到美国读博士、博士毕业后在美国矽谷地区的高科技公司任职主任工程师的金文丰(化名),被称为“汉穆”。所谓“汉穆”,是指汉族人在后来对伊斯兰教产生兴趣,并进而皈依伊斯兰教的人。他对川普的言论也感到非常愤怒。
他认为,美国社会的枪支暴力犯罪,已经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把如此普遍的社会问题,跟这次枪击个案嫌犯的穆斯林身份相关联,是可笑的。
他还批评美国在此次南加州枪击事件后的表现“让人大跌眼镜”。金文丰举例说,在暴力犯罪人被确定为穆斯林之前,媒体一直在用“枪手”(gunmen)一词,而且对事件的界定为“枪击”(shooting)。但一旦确定了枪手的穆斯林身份,枪手则变成的“恐怖分子”,枪击变成了“恐怖袭击”。“这种的通过枪手的信仰或者族群身份的界定,而不是事件本身的界定,是典型的偏见式双重标准。”
“对于这种误解,我们做过很多澄清。”在沙特驻洛杉矶总领事馆工作的刘安琪说。他是一名台湾移民,在沙特居住学习过十年,现在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阿訇。
刘安琪阿訇说,对于恐怖分子的残暴,他们一向持谴责的态度,从来不会为恐怖分子辩护,但他们希望世人不要把穆斯林贴上恐怖分子的标签。(侨报记者摄)
“在9•11后,我和太太到市区散发过传单,告诉大众,恐怖分子不代表穆斯林;每次有相关事件发生后,一些穆斯林组织都会出来澄清,告诉大家恐怖分子是违反伊斯兰教义的一群人,在我们眼里他们不是穆斯林。”刘阿訇说,这样做有一定的效果,但对比ISIS等组织完善的宣传管道,他们这些理性的声音往往被掩盖。
三、无奈
南加州的穆斯林在12月2日的枪击案后,自发组织在公共场合进行礼拜,向大众传达“穆斯林不等于恐怖分子”的资讯。(南加穆斯林协会供图)
对于误解产生的原因,文乙认为,“恐怖分子劫持了穆斯林”。
刘阿訇说,以色列和支持以色列的美国在阿拉伯世界造成的诸多惨案,让仇恨的种子在中东部分穆斯林心中生根发芽,给ISIS的产生创造了温床,“但这是国家和国防部的责任,不应该由全体穆斯林来承担”。
而误解产生的原因,这些华人穆斯林认为,媒体的责任很大。
文乙说,在9•11后,当时有一些媒体说,很多穆斯林怎么高兴,“我不排除有些无知的穆斯林,但正如当时一位北京的教师说,一些北大清华的学生或者是拿不到美国签证的人,也在欢呼雀跃,但不能因为有人曾经欢呼雀跃,就认为中国所有人都是恐怖分子的支持者。”
据文乙介绍,目前在美国的穆斯林应该在800万人以上,“但因为穆斯林移民美国比较晚,我们在政界和媒体界的力量都很弱,发声管道有限。”
刘阿訇认为,美国的新闻媒体大多控制在犹太人手中,比如《纽约时报》,在南加州枪击案后直接在头版说:是穆斯林发动了恐怖袭击。
至于制止偏见传播的手段,这些华人穆斯林的语气中透露着无奈,“我们的力量太弱,没有任何的媒体话语权,特别是华人穆斯林,更加是没有话语权。”
目前在美国太平洋大学传播系做访问学者的金强正从事对伊斯兰国家报导的研究。他认为,其实穆斯林并不缺乏话语权,而是缺乏说话的技巧。
金强在美国。(金强供图)
他解释,话语权首先是说话的权利,其次才是说什么,怎么说的权利,新媒体管道给了穆斯林更多说话的权利,因此焦点是说什么和怎么说。
金强认为,对于穆斯林的误解主要不在于知识或信仰层面,互联网上方便易得的有关各宗教和各文明的基础性资讯,实际上基本能够从源头上消除误解和偏见。误解和偏见的产生来自于态度,即拒绝听、拒绝看、拒绝交流,拒绝交朋友,靠自己的臆想和别人的“道听涂说”来构建“假想敌”。
他表示,美国定义的“恐怖主义”的确是存在的,也在联合国和世界多数国家取得了认同,包括穆斯林本身的认同。在表达反对“恐怖主义”的态度上,穆斯林并不必然比非穆斯林表现出更大的宽容,但更主张标准统一、公平对待,反对将恐怖主义与特定的宗教和种族挂钩。穆斯林所反对的主要是标签化、妖魔化和无端泛化,但脆弱和偏执的媒体经常不传达这方面的声音,认为只要是反对,就是拥护“恐怖主义”。
也因此,金强认为,穆斯林应该充分利用好新媒体,但应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学会适应新媒体习惯的新表达。他还特别强调,华人穆斯林秉承了中伊文明中的精华,更善于进行和平的表达,这应该对穆斯林圈有所助益。
四、坚守
虽然外界特别是网路舆论中对穆斯林的猜疑很多,但受访的几位华人穆斯林都有一个共识:总体上美国社会还是比较理性和包容的,这是令穆斯林自身很欣慰的。
枪击案发生的第二天,圣贝纳迪诺举行追思悼念活动,基督徒、犹太人、穆斯林都共同参与,现场传回的照片和视频让一些华人穆斯林很是感动。
枪击案发生的第二天,圣贝纳迪诺举行追思悼念活动,基督徒、犹太人、穆斯林都共同参与。(网路图片)
圣盖博华人比较聚集的清真寺在枪案发生后,积极与本地团体联络,发起为遇难者募捐活动,同时在平时特别是主麻的聚礼中特别为遇难者祈祷。
文乙介绍说,本地两个基督教和天主教的教会组织还专门拜访清真寺,向因枪击事件而承受了不应该承受压力的穆斯林表示慰问。
南加的华人穆斯林除了在清真寺的礼拜外,每月还会定斯举行聚会,讲习教义,联络感情。本次南加枪击案事件发生后,大家自发组织到公园进行烧烤,公开礼拜。刘阿訇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华人穆斯林互相之间有个精神支持,同时通过公开活动向非穆斯林表明自己的态度。“我们礼拜的时候有美国人看到,但他们并没有什么不满反应。”
除了这类活动外,华人穆斯林也组建了自己的微信群。枪击案发生后,群里有人对于外界的压力明显有些困惑,大家一度讨论到底要不要对外解释。刘阿訇举出自己当年在911后与众人散发传单的例子提醒大家,穆斯林既要互相支持,坚定信仰,也要主动地出面进行必要的澄清。
后记:
采访结束的当天,正是南加枪击案的头七。华人穆斯群体间互相提醒着来自清真寺的一条消息,鼓励大家参与当天下午在圣贝纳迪诺进行的悼念活动。
华人原本是少数族裔,而华人穆斯更是少数的少数。全美到底有多少华人穆斯林,没有权威的数字。我们选取了阿訇、学者、学生、商家,台湾移民、大陆移民,回族、维吾尔族、汉族等不同的角色,想尽可能地从多维度讲述这一特殊的华人群体在枪案后的情况。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