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香港中文大学举办了“伊斯兰在环中国海区域”国际学术研讨会。
来在中国内地、香港、台湾、马来西亚、沙乌地阿拉伯、阿拉伯联合大公国、以色列、英国、义大利、丹麦、美国和南非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从历史上看,印度洋、太平洋与中国南海一直是竞争的主战场。几个世纪以来,各个国家和帝国一直为此地区的控制权争霸。近年来,该地区的紧张局势稳步上升,海上军事力量不断增强,使得其成为要全球关注的地区和世界大国之间地缘政治角力的引爆点。中国、越南、菲律宾、台湾、马来西亚和汶莱,都宣称对这个资源丰富和具极战略价值的区域中的部分地区拥有主权,与此同时,美国也在积极寻求措施来保护其在这个地区的长远利益。
早在当前地缘政治冲突之前,中国南海地区就已是国际贸易中心。与地中海地区相比,这里不仅是一个财富的通道,更是一个文化的熔炉,在这里,财富和技术都可以得到自由交换。来自印度和中国文明领域的商品和技术被自由地传播,甚至可以传播到远至非洲和日本的地方。在文化资源中,宗教教义也在古代海上贸易路线中得到了传播。来自波斯湾的阿拉伯和伊朗商人长期参与了印度洋贸易,并且最终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了中国南海。从7世纪晚期开始,在伊斯兰教于阿拉伯建立之后,穆斯林的航海商人将这一贸易传统延续了下去。
因此,伊斯兰教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中国海域,从那里到达了中国大陆的东南海岸、东南亚的半岛和群岛以及更远的地方。此次会议的目的是从多学科的角度探讨伊斯兰教在大中国海地区的历史、地理、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宗教背景。研究的主题包括:贸易和宗教的传播;穆斯林在中国海地区的定居状况;伊斯兰教的传入和传播;伊斯兰的发展和本土化;以及穆斯林在中国区域的影响力和伊斯兰传播中所起的作用。这种研究是“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和跨文化相互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议由香港中文大学伊斯兰文化研究中心主办,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和伊斯兰文化协会(香港)赞助。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