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穆斯林人口发展分析

摘要:中国穆斯林人口已达2300多万,主要分布西北五省区。“一普”至“六普”57年间穆斯林人口增长近2倍,属高增长之列。穆斯林人口的特点是人口身体素质好,百岁老人比例高;而人口文化素质较低,职业构成较差,有待于改进。出生率高而死亡率较低,这与穆斯林人口年龄构成轻、老年人口比例小有关。穆斯林不溺弃女婴使人口性别比一直处于正常状态。随着人口增长率的下降,穆斯林人口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关键字:穆斯林人口;身体素质;职业构成;发展趋势


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民族共有10个,他们是: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东乡族、撒拉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保安族、塔塔尔族,主要分布在西北五省区。西北五省区的穆斯林人口占全国穆斯林人口的75%。五省区中又以新疆为最多,10个信仰穆斯林的民族中7个都主要分布在新疆。新疆穆斯林人口占全国穆斯林人口的52.4%,在新疆少数民族中96.99%的人口信仰伊斯兰教。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10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共计人口为2 314.22万,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20.3%,亦即五分之一左右,他们的人口变化对整个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一、人口增长迅速

建国后从第一次人口普查到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穆斯林人口由800.6万增至2 314.2万,增长189.1%;而同期全国人口只增长130.6%。也就是说穆斯林人口要比全国平均人口增长率高出44.8%,61年人口近2倍的增速,在全国人口史上也属高速增长之列,这充分说明我国穆斯林民族的政治地位和生活水准都是有保障的,并受益于国家的优惠政策。

具体分别看10个少数民族的人口变动就会发现,他们之间的增长率是有区别的:增长较快的是撒拉族、保安族、东乡族、回族、塔吉克族;维吾尔族和柯尔克孜族的增长率也比全国平均水准高;而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塔塔尔族在俄罗斯称为鞑靼族)还是负增长,这与这两个民族属于中俄跨界民族,其主体部分在国外有关。在1962年生活困难时期这两个民族都有相当一部分越境走出。鞑靼族在乌兹别克斯坦有5万人左右,在哈萨克斯坦有30多万,所以塔塔尔族的主体并不在我国,人口流动大也是正常现象。乌孜别克族在乌兹别克斯坦有1500万人,在我国的仅为很少一部分。

从表1可知,整个穆斯林民族在不同阶段增长的幅度是不同的,在六次人口普查之间,一次比一次增长的幅度大。例如第一次至第二次人口普查间共11年仅增长15.47%,第二次人口普查至第三次人口普查18年间增长58.07%,而第三次至第四次人口普查8年间增长20.42%。如按平均每年增长幅度看,第二次至第三次的人口普查间增长的高一些,但在这个期间全国人口增长率也很高。而在第三次至第四次人口普查间全国人口增长率也降下来的情况下,穆斯林人口的增长就显得突出了,比汉族要高出一倍,同期汉族人口的增长率只有10.80%。第四次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期间穆斯林人口增长15.48%,而同期全国人口只增长11.66%。

穆斯林民族人口的增长,主要是自然增长。这种高增长的主要原因有早婚早育和高出生率。在许多地方,穆斯林民族人口的生育指标都超过了国家的规定,而且超过的幅度大大高于汉族。这与民族的文化构成和生育意愿有关,穆斯林民族在生育观念上除了有养儿防老、解决劳动力短缺等一般要求外,还有宗教上扩充人口的意识。如:女儿一般不外嫁,与外族通婚要男方加入穆斯林等。男方要外族女子做妻子,妻子也必须皈依伊斯兰教。10个穆斯林民族人口增长状况见表1。

表1 中国穆斯林民族人口增长情况(万人)


注:资料来源于第一至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

旱婚现象是穆斯林人口的一个特点,这既有宗教上的因素,也与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关,穆斯林教义上将“出幼”(即成年)年龄定为:女孩9岁,男孩13岁。“出幼”的男女可以涉足婚姻,甘肃的回族、东乡族在七十年代初还有14、15岁的女孩结婚的现象,现在女孩17、18岁结婚仍是很普遍的,经济文化上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文化低,就业率低,不上学,不就业,只好早早出嫁。

 二、人口身体素质好百岁老人比例高

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喜清洁,讲卫生。伊斯兰教对穆斯林的基本要求是搞好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公共卫生。穆斯林勤沐浴,每个主麻日及主要节日都必须沐浴。洗浴之后方可礼拜。每次浴洗都有规范的要求,按顺序、按次数,洗脸和胳膊、抹头、洗脚。长此以往,对身体很有好处。

穆斯林群众勤于礼拜,一般老人更加注重此项活动,他们每日五次礼拜,每七日聚礼,每年两次会礼。礼拜时意念集中,摆脱了眼前缭乱的世俗,摒弃了形形色色的杂念,片刻的宁静,使身体、精神受益匪浅。每天要完成规定的拜数,有站立、鞠躬、跪、叩头等动作,长此以往,对锻炼身体的功效是很明显的。作礼拜一般老年人都结伴而去,这样如果个别老人几天不去,大家就会前去探视,使老人一般不会有孤独感而于身心健康有利。

穆斯林每年一个月的斋戒,白天不食不饮,虽饿了肚腹,苦了肌体,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消除了陈年积食,清除了体内垃圾,对身体非常有好处,也锻炼了意志和忍耐精神。

因此从总体上来说,穆斯林人口的身体素质较好,有不少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准。仅从百岁老人比例高,我们就可以看到这点。东乡族和维吾尔族的百岁老人比例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准4倍、2倍,促使穆斯林百岁老人比例的整体抬升(见表2)。

表2 穆斯林百岁老人所占比例情况


注:资料来源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表4同。

三、人口文化素质较低

穆斯林民族由于文化底子薄,农商人口比例大,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和个体经商,使其文化构成较差。除回族外都有自己的语言,在现代社会经济交往中,他们又要再学会汉语才便于交流。这样就面临双语教学的任务,加大了民族学生的学习负担。

从第五、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来看,除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外,其余民族的人口文化素质都较差,从大学生比例上看7个民族低于全国平均水准,从文盲率来看也有7个民族高于全国平均比例。这说明大多数伊斯兰人口的文化素质在全国平均水平线以下。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口少的穆斯林民族文化程度高,如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人均受教育年限最长,未受教育人口比率最低。这与国家在大学招生和中小学入学优惠等政策有关,人数少优惠政策的效益就明显。另外东乡族的文化构成很差,是全国唯一一个受教育年限在6年以下的民族。这个现象由来已久,这与该民族分布有关,都集中在东乡县的农村,城镇人口很少,经济又落后,教育事业发展缓慢,所以文化素质差的现象很突出。

表3 2010年各民族受教育程度情况


注:资料来源于徐世英《中国少数民族人口》,2013年第1期。

从每万人中各类受教育程度人口数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研究生比例中还是塔塔尔族和乌孜别克族最多,分别为59人和46人;而东乡族和塔吉克族的人数最少,只有2人和3人。在大学本科学历人数中也是这样,塔塔尔族和乌孜别克族分别为1 335人和958人,而东乡和塔吉克族只有71人和114人。穆斯林每万人中受教育程度状况如图1所示。


图1 穆斯林人口每万人中各类受教育程度人口数

另外在文盲率上,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在急剧下降,这与统计方法有关。在这次人口普查中,少数民族只要会一定的本民族语言和文字即算脱盲,而民族文字的识字率表的难易程度相对低于汉族,所以很多稍许能识字的即算脱盲了,也就是说统计是有一定的水分的,真实的情况是文盲比例还比较高。

穆斯林民族由于宗教的原因,对妇女的约束过多,使妇女参与文化教育的机会降低,因此妇女的文盲率比其他民族更高,在2010年人口普查中东乡族、保安族和撒拉族的妇女文盲率都在20%以上,处于较高的水准;其中撒拉族妇女的文盲率最高(见表4)。


表4 穆斯林民族人口文盲率(%)

四、出生率与死亡率的特点

穆斯林各民族人口的出生率都较高,这是因为他们从事的职业大多为农牧业,居住的环境大都在农村,在小农经济的支配下,在较宽的生育政策的关照下,都使他们的出生率较高。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县,解放后出生率最高年份达38.02‰,在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中,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的人口出生率都在30%以上。由于绝大多数穆斯林家庭起码要生育二胎以上,因此独生子女很少,如甘肃东乡族自治县1991年统计,独生子女领证率为1%。

据2010年中国18个百万人口以上少数民族出生率统计,维吾尔族最高。穆斯林民族的生育率总体要高于其他少数民族。而且这种高生育率与文化状况密切相关:文化程度越低的人群,出生率越高;伊斯兰人口中的文化构成一般较低。

与出生率相反,大多数穆斯林民族人口的死亡率较低,这是因为其年龄构成轻,老年人口比例小,另外医疗卫生事业比过去有了很大发展。在这次人口普查中,只有个别穆斯林民族的人口死亡率较高,其余都较低(见表5)。

 表5 穆斯林民族出生率与死亡率‰


注:资料来源于第四至六次人口普查资料。表6同。

五、年龄构成轻

据2010年“六普”统计,穆斯林10个民族人口的年龄构成仍呈年轻型。0~14岁人口的比重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准,65岁以上人口比例普遍偏低,社会负担系数高,少年儿童负担系数高,年龄构成均较年轻。

在这10个民族中,以0~14岁年龄构成看,最低的塔塔尔族和最高的保安族之间相差10个百分点,说明差别是很大的。从中还可以看出保安、撒拉、东乡族的少儿比例很大,说明这几个民族生育率很高。目前年龄构成轻的穆斯林民族主要分布在新疆,这与当地生育政策较宽有关。

老少比表示每100名0~14岁的少年儿童对应着多少名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其小于15为年轻型人口,15~30间为成年型人口,30以上为老年型人口。从第六次普查来看,仅保安族人口属年轻型人口,而塔塔尔族和回族人口已进入老年型人口行列。

总负担比,也称总扶养比。是指人口总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比,从表6可以看到,穆斯林人口的负担比均高于全国平均数,其中撒拉族和东乡族的负担系数最高都在50%以上。

少年儿童负担比,反映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名少年儿童。柯尔克孜族和哈萨克族负担最多,说明其生育率高。老年负担低,反映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名老人,这项指标有好几个穆斯林民族接近全国平均水准,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这些民族老年人口长寿比例较高,其中撒拉族和保安族的比例均在40%以上。

从年龄中位数看,2010年全国人口年龄中位数为34.93岁,而10个穆斯林人口年龄中位数均低于这个数。最高的塔塔尔族为31.50岁,而最低保安族只有23.91岁(见表6)。

表6 穆斯林民族人口年龄构成状况(%)

六、职业构成较差

一般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在产业部门应占30%以下,如果以此为标准衡量穆斯林民族人口的职业构成,结果却太理想,只有乌孜别克和塔塔尔族的指标,接近这个水准。

穆斯林民族善于经商,分民族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比例中,有5个民族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超过了15%,他们是乌孜别克、塔塔尔、回、哈萨克和塔吉克。也有一些民族行业、职业构成都很差,例如东乡族、保安族和撒拉族,这与他们分布的地理、自然环境差,大都居住边远的农村,经济收入低文化素质又不高有关。这3个民族从事农牧业的人口百分比都在90%左右,最高的东乡族竞达96%(见表7)。

表7 穆斯林民族的行业构成状况%

注:资料来源于全国第三至五次人口普查资料。

七、人口性别比

穆斯林人口的性别比一般偏低,据2000年的统计,与全国持平和低于全国水准的有8个民族,而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准的只有2个,是为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

穆斯林民族不溺女婴,所以出生人口性别比较低。在这次人口普查中,穆斯林民族人口的出生性别比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准(见图2)。


图2 历次普查穆斯林民族人口的性别比

八、婚姻与家庭

穆斯林民族早婚的现象虽然比解放前有所减少,但目前在农村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在第六次人口普查中有7个穆斯林民族的未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准,说明这些民族不同程度地存在早婚现象。

家庭规模较大,也是穆斯林民族一个特征。因为生育的胎次多,多胎比例大,必然导致家庭规模大。

穆斯林民族一般都是教内婚姻制,即夫妻双方都是信仰穆斯林,因此其婚姻相对而言比较稳定,虽然教义是规定一个男子最多可以娶4个妻子,但在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实行一夫一妻制,各信教民族都能以国家法律为准,多妻现象在解放后已基本绝迹。

解放后妇女地位有了很大提高,在穆斯林地区妇女也和男子一样有了平等的 地位,许多妇女走出家门,积极参加生产建设和商业活动,但同其他民族相比,妇女地位仍较低,致使家庭关系不够稳定。如这次普查中,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保安族的离婚都比全国平均水准高出1~4倍。

近亲结婚在穆斯林民族中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据侯绍智等人1985年在新疆对南疆的喀什、阿图什、阿克苏3个地区的8093对维吾尔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回族的调查分析,近亲婚配率达31.63%。其中柯尔克孜族最高为45.16%,其次为塔吉克族42.74%,乌孜别克族23.27%,维吾尔族17.69%,回族13.39%,均大大高于全中国平均水准,这当然与交通不便,居住封闭有关,但本身对近亲结婚的危害认识不足,在婚姻恋爱时避免近亲结婚的措施争取不够有联。这样由于近亲结婚率高,导致近亲婚配子代的早亡率和遗传性疾病的发生率都高,影响了民族人口素质。象甘肃保安族聚居的积石山大河家乡,由于近亲婚配率高,使遗传性疾病增加,仅呆痴人口、比例就达2%左右。兰州市新华巷一个回民聚居区的1982的一项近亲婚配调查资料显示,发现回族的近亲结婚率高出汉族5倍。在新疆哈萨克族人口中也存在近亲结婚率高的现象(见表8)。

表8 穆斯林民族15岁以上人口婚姻状况%


(资料来源:全国第三至五次人口普查资料)

九、人口的分布

穆斯林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北地方,回族在西北地方分布的比例为47.3%。除回族人口分布上呈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外,其余9个民族的97%以上都集中分布在西北地方,许多民族居住在世居的故土上,流动和迁移人口很少。西北为我国穆斯林民族人口的主要分布地域。

穆斯林民族在西北的具体分布状况为:回族:陕西占全国比例的1.53,甘肃12.72%,青海7.43%,宁夏17.71%,维吾尔族:新疆占全国的99.79%,哈萨克族也集中在新疆,占全国比例的99.60%;柯尔克孜族分布在新疆的占98.82%;乌孜别克兰新疆占99.67%;塔吉克族新疆占99.92%;塔塔尔族新疆占97.18%;裕固族甘肃占其全国的96.00%;保安族甘肃占90.34%;东乡族甘肃占83.47%,新疆分布有15.17%;撒拉族青海占87.75%;甘肃占7.7%,新疆仅占4.23%。从以上分布可见,我国10个穆斯林民族中的大部分分布在新疆,其次分布在宁夏、甘肃、青海。

离散度是人口分布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人口往外扩散的程度。在这方面维吾尔族的离散度最低仅为0.135,也是全国各民族中最低的。与1990年相比,离散度下降的民族有:回族、东乡族、保安族;但回族和撒拉族的离散度仍是穆斯林民族中最高的。同1990年相比穆斯林村民族中有7个的离散度上升,离散度上升,说明民族流动性增长,是有利与民族进步和发展的。

目前随着改革开放的形势,穆斯林民族的流动人口也在不断增加,而人口流动是有利于互通资讯和经济发展的(见图3)。


图3 穆斯林人口空间分布离散度

人口城镇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穆斯林民族的城镇化比例在不断提高。城镇化比例在50%以上的民族为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回族;城镇化在30%~50%的是撒拉族;城镇化比例在20%~30%的民族为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城镇化比例在10%~20%的为保安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东乡族。

十、结论

1.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人口增长率将进一步下降

人口急剧增长带来的人口环境压力,在穆斯林民族地区同样显得很严重。如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东乡族自治县、保安族目治县等穆斯林地区都出现了人均耕地下降,人均粮食占有量没有大的提高等人口压力,使许多民族宗教人士开始认识到人口问题的严峻性,自觉地响应政府的计划生育号召。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通贵乡、泾源县,新疆温宿县、霍城县的维吾尔聚居地、甘肃张家川回族目治县等地方,都有阿訇积极参与宣传动员实行计划生育的事例,有些阿訇还担任了计划生育协会的理事。还有的阿訇在穆斯林的经典中找出了可以进行计划生育的理论根据进行宣传,并带头动员自己的亲属做了绝育手术,因此目前在穆斯林地区对计划生育的宣传是能够接受的,而且计划生育工作也正在穆斯林地区开展起来。但回应程度不一,这与人口压力的大小有关,在人口压力越大,也就是人口密度超高的地方,计划生育工作也就愈显得迫切。目前来说,回族聚居的地方,人口压力相对要大一些,而从事游牧的一些民族如哈萨克族地区人口压力就相对小一些。由此计划生育的政策指标也不一样,在边远山区和牧区一对夫妇允许生3个孩子,新疆的一些边远山区还允许生4胎。

在穆斯林地区开展计划生育,要尊重其民族信仰和特点,一般在斋月不做手术,给妇女做手术的大夫最好是本民族的女大夫,尽量避免进行大月份引产,宣传工作要动员宗教人士出面一块搞,这样计划生育就会取得成效。例如:回族人口占97%的宁夏泾源县,从1980年开展计划生育以来,到1991年节育率已达到90%,总和生育率已由1980年的6.3下降到1991年的3.9,人口增长趋于平缓。又如新疆霍城县,编印了维吾尔文的计划生育宣传材料,制作了维吾尔文的计划生育宣传板块和录相片,使群众逐步接受了计划生育观念,这个县的兰干乡维吾尔族人口占96%,2000年该乡的计划生育率、节育率分别达到91.2%和75.7%,成了全县的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事实证明在穆斯林地区计划生育正日益为广大群众所接受,而且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也日益重视并有了更多的投入,在这种情况下穆斯林民族地区的人口增长率将会逐年下降,并逐步接近汉族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而且穆斯林人口的自然增长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少,在近些年数百万更改民族成份的人口大军中,由非穆斯林人口更改为穆斯林人口的数量并不多,因为穆斯林族严格的宗教信仰和禁忌使一些外族人口望而止步。考虑到以上因素,预测今后十年我国穆斯林人口将再增长15%左右,达到2600万左右。

2.人口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将进一步提高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整体水准的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必将也会有一个大的飞跃,穆斯林人口当然也不会例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国家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格局中,由于陛邻独联体国家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在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的工作中也将提到长足的发展。经济实力的增长,必将为卫生和文化事业的提供坚实的基础。

在卫生事业上,伊斯兰地区相对内地和大中城市来说目前还有一定差距,因此继续发展的潜力很大,尤其是乡、村医疗卫生院、所,仅靠外面派来的医务人员,是治不了本的,在允许人才流动的今天,主要要靠培训当地的本民族的医务人员。目前改革开放的环境,扩大了民族区域内部和各民族间的交往,也打破了封闭的地域界线,使婚配的范围扩大,这将有利于减少近亲结婚现象,使下一代的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

再以一些民族的事例来看:新疆新源县1949年前统计,哈萨克族人口的平均寿命只有30~40岁,婴幼儿死亡率在30‰以上,青少年中体质发育不良者在40%以上,解放后经济文化、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使哈萨克族人口的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到20世纪70年代末这个县的哈萨克族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已比解放前提高了20多岁。从文化方面来说新疆的哈萨克族人口1949年每万人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不到5人,到2010年时就增加到880多人,提高的幅度是惊人的,虽然比不上文化先进的民族,但对自身来说进步不小,而且这种提高在继续发展之中。总之穆斯林民族人口的文化素质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而且日益向全国水准靠齐。

-------------
参考文献:

〔1〕翟振武.现代人口分析技术.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2〕黄荣清.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口死亡水准〔J〕.中国人口科学,2005(3).

〔3〕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资料公报(第1号)〔R〕.2011.

〔4〕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司.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5〕郑真真.生育意愿研究及其现实意义——兼以江苏调查为例〔J〕.学海,2011(2).

〔6〕田雪原.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7〕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2000年人口普查中国民族人口资料〔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8〕张天路,宋传升,马正亮.中国穆斯林人口〔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

〔9〕马正亮.甘肃少数民族人口〔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10〕张天路.民族人口学〔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8.

〔11〕黄荣清.中国各民族人口的增长〔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5.

〔12〕郝苏民.甘肃特有民族文化形态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

〔13〕马志恿.河州民族论集〔G〕.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0.

〔14〕马自祥,马兆熙.东乡族文化形态与古籍文存〔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

〔15〕原华荣.中国民族人口·东乡族人口〔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3.

基金专案:国家社科基金重点专案“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发展与变化趋势分析”(13ARK002)。

作者简介:马正亮(1946-),男,陕西人,《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主编,中国人口学会少数民族人口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研究员,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研究方向:民族人口学。

【原载《贵州大学学报》,2014.5】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