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每个民族都有宣扬其本民族优秀文化的责任和义务。”要使一个人对他族文化获得一个正确的认识,最佳方式就是客观记录下一系列他族生活的影像摘记,然后让读者在品读中增进了解。
我愿意默默地做一个民族文化的使者。
——台湾第三届新月文学奖二等奖获得者 穆群森
穆斯林的洗浴用具汤瓶能够体现节水意识
每到月初抄水表的时候,物管员总是很诧异地冒出一句:“才用了1吨水?”
“是啊!先生和女儿都在外地,家里就我一人。”我知道他的潜台词,便引着他参观了摆放在厨房、卫生间和屋顶的大盆小桶,他释然了,说:“现在像你这么用水的人真不多。”
其实,回族讲究“一水多用”的水文化源远流长。阿拉伯人把水看得十分宝贵,从不浪费,他们从西元651年踏上华夏大地,这些回族先民就把节水的信仰播种给了她的子孙后代,《古兰经》和《圣训》里有关用水的宗教仪规,后来都潜移默化为回族人在生活中的用水原则,成为生活中不需要强调的自觉行动。
奶奶是个虔诚的穆斯林,从小就听她讲《古兰经》里关于节约用水的故事,我也眼见她在用水上的“吝啬”:淘米水用来洗菜洗碗或洗抹布;洗菜的水,她会把上面的叶渣捞去,将剩余的水倒进一个桶里,留做打扫清洁卫生、刷洗马桶用;无论洗衣还是洗澡,只要能二次使用的水,绝不一次性倒掉,不能再用的脏水也要倒在院子里的树根花草下。每到下雨天,奶奶就叫我把家里所有空闲的盆盆罐罐整齐地排列在屋檐下,接纳屋檐的雨水,接满一盆,她就催促着赶快端进屋里倒在一个水缸里,然后又迅速放回屋檐下,生怕漏接了几滴水。奶奶说,谁要是浪费了水,将来就会受到“主” 的惩罚。
奶奶离开我已经30多年,但她对水的珍惜和感恩的方式,至今仍影响着我的日常起居,使我在生活中依然秉承老人节约用水的习惯:洗手时,水流只开筷子般粗细;洗浴时,热水器前面一两分钟放出的是冷水,用容器接住,给身体抹香皂时,便把龙头关上,这样洗浴,一次就节约60升(有专家测算所得)水了。擦地时,我不用拖布而用抹布,大大节约了冲洗拖布的用水量;用洗茎叶类的水去清洗根块类蔬菜;洗碗时,我会先用废纸擦拭一遍,再用水洗,最后用筷子粗细的水冲干净就行了。民间认为,水代表着财富,有“肥水不外流”之说。按中国传统建筑理论来说,天井与财路相关,天降的雨露(财源)是不能外流的,只能源源不断地流入自己的家中,因而老宅子讲究“四水归堂”。虽然现代楼宇无法“四水归堂”,但遇到雨天,我会把家中所有的储水容器放到屋顶。别小看收集起来的这些雨水,经过沉淀,清澈的用来擦洗器皿、家具、窗户、地板,清洗抹布、冲洗厕所等,还可以为楼道抑尘降尘,而有泥污的部分就用来浇花。
有朋友问:“你就在乎那点水钱?”我说:“我不是在乎钱,而是在乎‘水’!” 水——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对水的态度,也就是我们对自然的态度。节约用水其实并非什么高科技的问题,而在于我们是否愿意多花几秒钟时间,把盛满的淘米水、洗菜水或洗衣服的水拿去另作他用,而不是随手排入下水池。
据专家指出,2010年后,我国将进入严重缺水时期,节约用水,决不是个人的小事,它关系着社会、国家和人类的未来,如果人人都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最大限度地去节约用水,就是对和谐社会的一份贡献。
(台湾第三届新月文学奖二等奖作品)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