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许多人来说,昨天的波斯帝国,今天的伊朗,就像黎明前的新月一样,永远笼着一层淡淡的雾霭般的神秘。
所以,当我乘车从德黑兰国际机场进入市区后,我一直好奇地俯在窗前,向外观看。来往穿棱 的各种型号的小汽车,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最吸引我注意力的,却是街上行走的一个个黑袍裹身的妇女的身影。当时,我心里想,在这样一个传统的宗教社会里,妇女的生活情况、社会地位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在德黑兰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我不知不觉地发现了伊朗妇女身穿黑袍的独特魁力。目之所及,有时甚至仅仅是街头一瞥,那黑袍中所流露的别致情操就会一下子映人眼帘。街上美丽的女子个个“眉如春山,眼如秋水”,纱巾黑袍就像古希腊舞台上最有表现力的裹身服饰,又像现代时髦服饰中宽大的深色风衣。黑色并没有使她们面带羞涩,心生忧郁,反而给她们添上一重豁达、豪爽的性格。她们并不拒绝化妆,精心修饰过的唇、眼和脸颊成为黑色身影中惟一的视觉焦点。这样静谧的黑色与闪亮的色彩相搭配,愈发映衬出波斯女郎那洁白细腻、高鼻深目的美丽面颊。
按照伊斯兰教义中的要求,穆斯林妇女在离家外出时,除脸颊、双手和双脚可以露出外,其他部位不能外露,对服饰颜色没有作严格要求。但在伊朗,女性几乎都选择黑色来笼罩自己,这一点与非洲及南亚的一些穆斯林国家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在德黑兰美丽的夜幕下,当你看到她们与家人散步在公园,倘佯在里海之滨,或驻足于各精品专卖店,黑袍宽大的下摆在微风轻拂中悄悄飘起,露出米兰、巴黎产的厚底鞋、牛仔裤,或是俄罗斯、印度休闲长裙……那黑色的眸子、褐色的唇膏、高高的鼻梁、醉人的法国香水味,还有闪闪发光的钻石黄金首饰,点缀在袭袭黑袍之间,那句“众里寻她千百度鹰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禁涌上心头。
有一天,我专门为黑袍的问题谘询过几位年轻的大学生和给我们讲授波斯语的女教授阿依莎·玛丽娜女士。大学生们对这一传统的服饰的看法是:“我们穿黑色服饰的传统已延续了一千多年,而且与我们信仰的宗教有着直接关系。同时我们觉得穿这样的服饰比较安全,如要让自己的美丽容貌完全展露,会引起男人的注意,甚至会遭到坏人的欺辱。如果穿上黑袍子,可以保护自己。当然,对别的国家女子进人我国,政府应该对她们放宽限度和自由,谁愿意穿就穿,谁不愿意就不要强求。”而女教授从另外一个角度表示了自己的看法:“按照伊斯兰教的规定,女孩子从9岁起必须穿黑袍、戴头巾,大多数伊斯兰教国家,已经放宽了这一规定,而我国(伊朗)和沙乌地阿拉伯迄今仍是这一规定的严格执行者,我认为这也符合我们的国情。”
在人们普遍印象中,伊朗妇女总是黑纱蒙面,黑袍裹身,整天坐守家中,侍奉丈夫和家人,极少参加社会活动。然而,据笔者观察和了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伊朗妇女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提高。现在,无论在政治、文化、经济、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都可以看到伊朗妇女的身影。特别是在教育界、医疗卫生、金融界和国家机关中,伊朗妇女与男子一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伊朗,黑袍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黑袍也遮掩不住人们对美的感悟和追求。因此,人们普遍认为:世界各地,最有风度的是巴黎姑娘,最有风韵的是俄罗斯和印度姑娘,而最漂亮、气质最好、集于多国女性之美于一身的首推伊朗姑娘,这并非溢美之词。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