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参观一个网上电台节目的制作过程。节目是直播的,主持和嘉宾人人面前一支咪,时间一到,广播开始,主客都不备讲稿,双方均即场发挥,临时应对。
节目的主题是原教旨主义,出席的嘉宾来自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代表,看来都是廿多岁的年青人,我们伊斯兰则由教长代表,主办机构是个青年团体,所以两位主持都是青年朋友。一桌主客中,明显地我们的教长高出一辈,看得出,大家对教长都非常尊重。
节目还未开始的时候,基督教的代表问:“伊斯兰教有青年团体吗?他们做些什么呢?”或者,这位基督教的年青朋友原以为伊斯兰也会派出他的同辈作为代表,殊不知来了一位如此重量级人物:教长。
我问自己:如果真的要找,我们穆斯林有没有廿来岁的年青人,可以像那三位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朋友一样代表自己的宗教,在直播节目中与其他宗教代表一起讨论一个涉及信仰和国际时事的议题?如果有,又可以找到几个?
连在清真寺里找个年青人都不容易,更何况要找对自己的信仰有足够认识、关心时事,而又热心参与主道事业,甚至足以作为代表的穆斯林青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期以来,穆斯林自己丢弃了伊斯兰教育,不去培育下一代,现在难于找接班人,能怪谁?只好自食其果。可是,如果伊斯兰的光辉真的在维港上空熄灭,这罪之大,谁能承担得起?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立即设法补救,能做多少就做多少,祈求安拉襄助。遗憾的是,穆斯林仍在沉睡,又或者醒着,却像鸵鸟一样把头钻进地里去,所以看不到外面的世界,看不到广阔的天空。
的确,外部环境在改变,香港社会在改变。伊斯兰已经成为世人的关注点;9-11之后的香港,大力推行通识教育的香港,愈来愈多市民大众、老师同学想揭开伊斯兰的神秘面纱。
不信?告诉你:近几年,主动与清真寺联络,要求安排参观的团体、学校(包括大、中、小学)和个人数目大增。这还不止,伊斯兰已悄悄进入大学的教室里。近两年,科技大学和树仁学院均开设了作为选修科的伊斯兰课程。听说下学年,浸会大学宗哲系亦设专门教席,教授伊斯兰。同样,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前几年早已想开设伊斯兰的教席,因欠缺捐助而未能成事。
大学里的教席?谁来担任?穆斯林抑或非穆斯林?
长期以来,缺乏普及的伊斯兰教育,以致穆斯林大多对伊斯兰一无所知;当然,更谈不上造就伊斯兰学者,看,连阿訇也要从外延聘。
穆斯林自己不去培育伊斯兰人才,大学里的教席只好拱手让人。现时在科技大学和树仁学院任教伊斯兰的讲师便是一位取得伊斯兰博士学位的基督徒。
讽刺的是,当香港社会对伊斯兰的兴趣大增,前来参观清真寺的学生、市民日多,穆斯林却依然故我,依然对伊斯兰冷漠,冷漠到清真寺里找不着几个年青人。
讽刺的是,大学里渴求伊斯兰学者,穆斯林自己却忽视伊斯兰人才的培育。
穆斯林理应是伊斯兰的代言人,以知识和行为去表彰造物主安拉引领世人走的正途;可是,可是,可是......
今天这个令人摇头叹息的局面,有没有可能扭转?
有,但有先决条件: 我们每个穆斯林 - 领导和被领导的 - 都必须认清自己的责任,并且起来行动;当然,领导起着火车头的作用。
“安拉必定不改变任何民众的情况,直到他们改变自己的情况。”(古兰经13:11)
穆圣(求主赐他平安与吉庆)说过,每个人都是牧羊人,都要为他的羊群负责。
在审判日,身为牧羊人的你,怎样向安拉交代?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