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干达的穆斯林

   位于非洲东部的乌干达,民族纠纷严重,动乱不止,但是那里的穆斯林民族相安无事,生活得很太平。 乌干达是个内陆山地小国,远离伊斯兰世界,1844年,有一些北非的穆斯林商人从苏丹进入乌干达山地做贸易,并且开始传播伊斯兰,其中一位部落的酋长归信了伊斯兰,以此奠定了伊斯兰的发展基础。

  1872年,英国人非洲探险家亨利'斯坦利发现了一个围绕乌干达大湖(今名维多利亚湖)的山明水秀的国家,物产丰盛,气候宜人。 他向英国殖民政府报告说,这个非洲东部的小国正在发展伊斯兰,将可能被穆斯林占领。 因此,英国派遣殖民军队夺取了乌干达,并且根据斯坦利的建议与穆斯林发生了武装冲突,把穆斯林从许多地方赶了出去,英国成为合法的占领者。

  乌干达遭到英国殖民主义入侵时,正是伊斯兰迅速发展时期,因此,虽然在战场上英国军队的洋枪洋炮获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是,伊斯兰的宣教并没有停止,为了对抗英国的入侵,归信伊斯兰的乌干达人比过去更多,变成一种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行动。 因此,从十九世纪起,英国在乌干达实行殖民统治的同时,穆斯林社会也在发展,建立了许多清真寺、学校和医院。

  上世纪的六十年代,穆斯林伊迪'阿敏通过政变夺取了政权,实行残酷的独裁统治20多年,整个国民经济崩溃,民不聊生,他挑起对邻国坦桑尼亚的边界纠纷,最后被迫下台,流亡国外。 阿敏的暴政和失败,使乌干达穆斯林遭到厄运,受到阿敏反对派的报复,被杀死很多,穆斯林社会遭受重大创伤。

  现在全国两千多万人口中,穆斯林人口不到20%,约400万人,但是,穆斯林在乌干达的政治生活中是一股最有组织的强大力量,例如国家议会中穆斯林代表的议员有34名,5名部长级内阁成员,而且国内许多富翁都是穆斯林,他们构成主要的经济势力。 在全国伊斯兰事务最高委员会领导下,各地都有地方伊斯兰组织、妇女伊斯兰协会、穆斯林大学生组织、清真寺管理委员会等,声势浩大,保证穆斯林礼拜、宣教和信仰自由,例如每年都在首都坎培拉召开伊斯兰学术研讨大会,邀请非洲和阿拉伯世界的高级学者参加。 伊斯兰是乌干达的第一大宗教,其次是基督教和多种分散的土著信仰;伊斯兰与这些不同宗教和平共处,并且有许多文化合作项目,经常展开友好对话。 乌干达的穆斯林组织与伊斯兰国家保持密切关系,得到许多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和教育援助,每年都有千百名乌干达穆斯林毕业于国外伊斯兰大学,回到国内服务,例如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埃及、苏丹、利比亚,以此,乌干达的伊斯兰大学和各级学校与这些国家保持密切关系。 乌干达是57个世界伊斯兰国家组织的成员国。

  乌干达曾经是英国武装抢占的殖民地,在那里有一百年的殖民史。 虽然乌干达于1962年得到英国准许的独立,但是经济仍旧被英国牢牢地控制着,例如乌干达生产的咖啡豆,从农民手中的收购价每公斤2美分,而到西方国家加工成咖啡后每公斤十美元,咖啡加工工序不复杂,但是西方控制的国际市场使成品升值500倍。 这就是殖民地经济的特点,也是西方国家努力实行的“自由贸易”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实质内容。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