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与欧洲

阿克巴•艾哈迈德(Akbar Ahmed)

阿克巴•艾哈迈德(Akbar Ahmed)是美国顶尖私立高等学府美利坚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剑桥大学巴基斯坦研究院主席,曾任巴基斯坦驻英国、爱尔兰高级专员。

2013年,艾哈迈德教授在雅典参加了一次聚礼,约400多名穆斯林群众在一个临时礼拜点礼拜,拥挤不堪。希腊曾经处于奥斯曼帝国统治之下400年之久,而现今,作为希腊的首都,雅典却没有一所官方承认的正规清真寺,雅典地区约20万穆斯林人口日常宗教活动都是在临时礼拜点完成。

艾哈迈德教授回忆道,拥挤不堪、躁热的临时礼拜点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也意识到,我们非常有必要重新认识伊斯兰与欧洲之间的关系。

在随后的五年时间内,艾哈迈德教授带着他的团队深入挖掘欧洲伊斯兰历史,通过比较文学、采访等方式,走访欧洲50多个城市与地区,最终出版了一份关于伊斯兰与欧洲社会的分析报告,详尽记载了伊斯兰与欧洲的和谐共存以及文化冲突。

艾哈迈德的最新著作《欧洲之旅:伊斯兰、移民与身份认同》(Journey into Europe-Islam, Immigration and Identity),正是对这一调查的总结。此前,艾哈迈德已经出版了三部关于伊斯兰与全球融合的著作,分别为《伊斯兰之旅:全球化之下的危机》(Journey into Islam: The Crisis of Globalization)、《美国之旅:伊斯兰带来的挑战》(Journey into America: The Challenge of Islam)、《蓟与雄蜂:美国反恐战争缘何化为全球反伊斯兰大战》(The Thistle and the Drone: How America’s War on Terror Became a Global War on Tribal Islam)。

 

阿克巴的新作《欧洲之旅:伊斯兰、移民与身份认同》。

在《欧洲之旅》一书中,艾哈迈德教授深入探讨了大量伊斯兰相关话题,包括族群认同与多元主义,殖民影响与移民挑战,文化同化与自我隔绝等。究其本质,这本书巧妙地描述了伊斯兰与欧洲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以学术的语言讲述了伊斯兰对欧洲社会所做出的贡献。

《欧洲之旅》不仅是一本人类学著作,它同时以一名普通游客的角度出发,如讲故事一般将欧洲伊斯兰史娓娓道来。艾哈迈德教授的多数见解都来自对当地社会的观察以及与当地人的交流,受访者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譬如计程车司机、员警、艺术节等。

艾哈迈德教授指出,欧洲地区居民对伊斯兰及穆斯林有着很多共通认识,其中有褒有贬,很多时候,非穆斯林对穆斯林持友好态度,然而,当他们的国家遭遇政治或经济危机时,非穆斯林群体就会对穆斯林产生敌视态度,甚至直言穆斯林属于外来者,声称穆斯林掠夺了原本属于他们的生活资源。

《伊斯兰之旅:全球化之下的危机》

(Journey into Islam: The Crisis of Globalization)

需要指出的是,不少欧洲居民坚信穆斯林不属于欧洲,还认为伊斯兰是充满暴力的宗教。他们似乎无法接受穆斯林也曾统治过欧洲、而且极为成功这个事实。

虽然伊斯兰在欧洲的现状似乎已经陷入困境,但我们必须相信,欧洲与伊斯兰并未决裂,伊斯兰并没有对欧洲发起挑战。艾哈迈德教授指出,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伊斯兰与欧洲都是以多元共处的方式共存。在安达卢西亚时期,即西元711年至1492年的伊比利亚半岛地区,穆斯林帝国在这里铸造了辉煌的历史,这段历史,也是穆斯林与其他族群和谐共存的美好典范。

安达卢西亚的得失与成败至今依旧影响着不少穆斯林国家,艾哈迈德教授指出,安达卢西亚本身并不神秘,它的成功,在于它对不同族群的包容,在于不同族群之间的互相尊重,正是在尊重与包容之下,才缔造了曾经盛极一时、引领世界的安达卢西亚文明。

艾哈迈德教授指出,若想挖掘当今欧洲穆斯林所遭遇的挑战,我们可以把欧洲穆斯林分为三大类:欧洲本土穆斯林、穆斯林移民、以及皈依伊斯兰的新穆斯林。艾哈迈德教授走访了上述三大群体,记述了他们在欧洲社会的奋斗与成功,譬如一名带着十英镑来到英国的巴基斯坦移民,奋斗约50多年后,他已经拥有2500多英亩的土地。

简言之,穆斯林在欧洲社会虽然依旧属于弱势群体,但是,穆斯林在欧洲所取得的成功以及穆斯林对欧洲社会所做的贡献同样也不容小觑。

《美国之旅:伊斯兰带来的挑战》

(Journey into America: The Challenge of Islam)

曾几何时,欧洲对穆斯林移民持积极、欢迎态度。上世纪七十年代,一名巴基斯坦记者决定离开家乡到丹麦闯荡一番事业,多年以后,他与巴基斯坦的家人失去了联系,远方的母亲思子心切,无奈之下,她写信给丹麦女王,请求女王给她提供帮助,女王收到来信后随即指示相关方面帮那位母亲寻找儿子,最终,母子终于再次相聚。

在谈到殖民主义时代的穆斯林移民时,艾哈迈德教授表示,相比法国、葡萄牙等殖民主义国家,大英帝国对待穆斯林的态度相对友好。

而在德国、丹麦、比利时等国,穆斯林移民的到来基本属于自主意愿,他们大多属于体力劳动者。这些穆斯林移民到达欧洲之后虽然得以谋生,然而,由于文化差异与语言障碍,他们很难融入当地社会。

至于欧洲本土穆斯林,艾哈迈德教授重点介绍了波士尼亚穆斯林,也提到了保加利亚、腊希腊等国土耳其少数族裔,以及塔塔尔、罗马人之中的穆斯林。艾哈迈德教授指出,纵观历史,欧洲本土穆斯林曾经受尽苦难,他们一度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至于皈依伊斯兰的欧洲本土居民,他们有着极高的国家认同感以及信仰认同感,被视为伊斯兰与欧洲之间的桥梁。

《蓟与雄蜂:美国反恐战争缘何化为全球反伊斯兰大战》

(The Thistle and the Drone: How America’s War on Terror Became a Global War on Tribal Islam)

 

在学术界看来,欧洲穆斯林的身份其实十分尴尬。穆斯林群体一度被视为恐怖主义极端分子的代名词,随即又被彻底无视,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的伊斯兰恐惧症席卷整个欧洲,极右政客们也大打民族主义牌,让穆斯林群体难以喘息。

问题是,欧洲穆斯林内部也面临着种种挑战,艾哈迈德教授采访了诸多欧洲穆斯林学者及伊玛目,总结了欧洲穆斯林所面临的若干困境,譬如缺乏方向感 、教派纷争、“网路学者”等。“网路学者”,指通过网路获得对伊斯兰信仰的一知半解之后,在现实生活中或网路中充当伊斯兰学者、解答伊斯兰信仰相关问题的无知行为。这些问题不仅危害着伊斯兰与欧洲的和谐,更对穆斯林青年一代带去了巨大负面影响。

艾哈迈德教授严厉斥责了盛行在穆斯林内部的宗派主义以及部落主义,他指出,正是出于这种脱离了伊斯兰信仰的宗派主义与部落主义,才导致越来越多的穆斯林青年误入歧途,萌生极端思想,产生对西方文明以及欧洲社会的敌视情绪。

波兰一本主流杂志曾经刊登过一篇极具争议性的文章,文中配图为一名全身赤裸、仅用一面欧盟旗帜遮住羞体的白人女子,题为“强奸欧洲的伊斯兰”,以极其片面的方式论述了欧洲文明与伊斯兰文明之间的种种所谓冲突。

艾哈迈德教授指出,如今的欧洲穆斯林群体自认为处于大萧条时期,欧洲社会以近乎非人道主义的方式对待穆斯林移民及难民,极右组织不断兴起,伊斯兰恐惧症也愈演愈烈……

令人遗憾的是,虽然伊斯兰文明对包括欧洲文明在内的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反穆斯林情绪的不断高涨,这些贡献都被有意无视甚至刻意抹去,媒体及极端民族分子开始刻意抹黑穆斯林在欧洲的历史,称历史上的欧洲穆斯林皆为暴徒、野人。

艾哈迈德教授对欧洲伊斯兰的解读很好地反映了当代欧洲穆斯林的困境。如今的欧洲,盛行一种极为极端的思想,他们将穆斯林视为外来民族,他们坚信,穆斯林只能全盘接受欧洲文化,如若不然,就是对欧洲的敌视。

倘若我们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穆斯林统治欧洲伊比利亚半岛的安达卢西亚时期,正是欧洲历史上不同族群和谐共处的最佳范例。正是这一范例的存在,让我们依旧对和谐与和平充满了希望。

艾哈迈德教授强调,欧洲社会必须直面“困扰”他们所面临的穆斯林难民问题,而非一味逃避或责难难民,进而将这种责难延伸至整个穆斯林群体。

艾哈迈德教授同时建议穆斯林群体要深刻自省,更好地实践伊斯兰所提倡的包容、和谐与怜悯等思想,切勿为了一己私欲而内部纷争,削弱自己的同时,也抹黑了伊斯兰信仰。

------------

作者:帕万•巴里(Pawan Bali),美国公民,记者、冲突论专家。

编辑:叶哈雅

出处:Frontline

原文标题:Islam and Europe

连结:http://suo.im/4LtgQC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