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中叶,英国以“东印度公司”之名对印度实行殖民统治与掠夺,从名义上印度还保留着自己的民族政府,英国对印度的传统法制表示“尊重”。当年,在印度北方邦根德拉市,英国殖民官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全城民众分成两大派:印度教徒与穆斯林,而穆斯林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占优势。这两股势力为争夺一片土地发生纠纷,印度教徒说那里是一座古庙的遗迹,应当属于印度教徒。穆斯林一方坚持是穆斯林社会拥有的土地产权。
殖民官希望双方达成和解,维护社会稳定的局面,以便向伦敦报告殖民地管控政绩。他从社会势力和影响考虑,决定寻找一位大家都认为公正的知名人士协助确定裁决,平息众怒,因此选择了一位不问政事的穆斯林修道士,他是穆斯林古老学者家族后代谢赫巴克夏,历代长辈都担任北方邦的穆夫提(大阿訇)。穆斯林方面表示赞同,而印度教徒一边心存疑虑,担心这位伊斯兰老阿訇会在这片宗教财产上偏向他的本族同胞,损害印度教徒利益。
他被请到了作证席上,坐定之后捧起双手诵读《古兰经》,然后向法庭宣布他必须依据经典遵从法制公正原则。《古兰经》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敬忠报主,当秉公作证,你们绝不要因为怨恨一伙人而不公道,你们当公道,公道是最近于敬畏的。”(5:8)“真主的确命令你们把一切受信托的事务交给应受的人,真主又命令你们替众人裁决的时候要秉公判决。”(4:58)“当你们说话的时候,你们应当公平,即使你们所代证的是你们的亲戚;你们当履行真主的盟约。”(6:132)他诵读完了这些经文后,做了一些简短的解释,然后展示了他家族保存的历史档,作证这片神圣的土地应当属于印度教徒。巴克夏阿訇的秉公作证,使大多数穆斯林感到失望,穆斯林输了这场延续多年的种族官司,但是伊斯兰的真理赢得了一次伟大胜利。
这个事件在全市产生了巨大反响,伊斯兰的公正原则使万众印度教徒深为敬佩,展现了人类道义和文明的光辉,使两族关系逐渐走向和解。在以后的历史演变中,北方邦的印度教徒多次与穆斯林联合,共同开展对抗英国殖民主义的运动;更有许多人通过学习,接受了伊斯兰,成为穆斯林。假如巴克夏教士为了袒护穆斯林的私利而无原则偏袒,得一时之快,但后果将十分恶劣,他本人承受背叛真主原则的罪过,给穆斯林社会也必将造成一大污点。(www.islamiclitareture.com)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