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社会学家葛斯塔夫·勒本博士在其《阿拉伯人的文明》一书中说:"《古兰经》中的道德原理远远高于其他宗教经典的内容。"他的这个结论是在全面阅读了《古兰经》,并了解了其中关于道德的论叙之后得出的。
《古兰经》所倡导的各种美德
(一)守正自洁
在宗教学家看来,现实生活中,人类总是处于善恶两种范畴的争夺之中,往往因某种内在动机和外部影响,不是向善就是趋恶。宗教的重要目的则是通过说明邪恶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使人警惕,不被邪恶所诱惑,并劝导陷入罪恶渊薮的人应走上正路,而达到秉公无邪。守正是人类道德发展的要求,这一思想在一个民族当中一旦形成风气,这个民族必然兴旺发达,其社会必然和平安定。一个人如果没有守正的愿望,向善的思想就会淡薄,从而很容易掉入罪恶的泥沼。因而伊斯兰教特别重视守正这一思想,它以令人神往和感人肺腑的辞章号召人们这样做,并给守正的人们预许以巨大的报酬和今后两世完美的归宿。《古兰经》说:
凡说过"我们的主是真主",然后遵循正道者,?天神将来临他们,说"你们不要恐惧,不要忧愁,你们应当?你们被预许的乐园而高兴。在今世和后世,我们都是你们的保护者,你们在乐园享受你们所要求的一切。那是至仁至慈的主所赐的宴。"(41:30-32)
"说过'我们的主是真主',然后遵守正道的人们,将来没有恐惧,也不忧愁。"(46:13)指出,守正不移的人们,他们既不怕复生日的刑罚,也不担心自己身后留下的一切。曾经有一个人来见穆罕默德,要求授予他一个嘱告,穆罕默德就用这样一句简明扼要的话回答他:"你说:'我信仰真主了'你再守正不移。"
和守正不移相一致的另一美德是"正己"。沉溺于不义和罪恶,常常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最坏的后果。因而《古兰经》告诫自正其身而又治理社会的人们:谁在不义之后悔罪自新,真主必赦宥谁,真主确是至赦的,确是至慈的。(5:39)
阿丹的子孙啊!如果你们同族中的使者对你们讲叙我的?象,那末,凡敬畏而且修身者,将来都没有恐惧,也不忧愁。(7:35)
同守正含义切合的又一美德就是"自洁"。所谓"自洁"就是洗涤污垢、克服、缺点把自己置于美好高尚的境地、享受到应有的尊严。《古兰经》敦促人们要自洁其身。告诉这样的人将获得成功。《古兰经》说:
有教养的人确已成功。(87:14)
《古兰经》还指出纯洁者必自受其益,因而要人关心这一问题。
洗涤身心者,只以自己而洗涤。真主是唯一的归宿。(35:18)
指出守正、正己自洁能为陷入罪恶的人们打开希望之门,使他们转向一种比较优美的人生,消除他们的失望情绪。如果这种思想在他们的心灵中占有位置,邪恶的因素对他们就无能?力了。
(二)行善
人们往往把"施恩于人"解释?"行善",阿拉伯语叫"伊哈桑尼",但是"伊哈桑尼"比"施恩"更?广泛。如果翻阅一下阿拉伯语的字典,就会发现" 伊哈桑尼"意?干好事,是同做坏事相对而言的,而善行则是指一切美好的行?。善行包括各种善的和能够提高人类价值、矫正人类心灵的一切行?。
"命人做好,止人做歹",这是《古兰经》主要的一个伦理主张,《古兰经》常常把归信真主及信道并列?伊斯兰教对人们的两项主要教诲。有趣的是,《古兰经》很少用穆斯林、信士这些字眼称伊斯兰教的信仰者,而是多处称作"信道而且行善的人"。"归信真主而且行善者"。不仅如此,在《古兰经》的伦理道德思想中,行善与否是直接与人们能否获得两世的幸福相关的,也关系着人们能否得到真主的喜爱。《古兰经》说:
真主的确喜爱行善的人。(25:195)
真主的慈恩是临近行善的。(7:56)
自愿行善者,必获更多的善报。(2:184)
当然,《古兰经》的主张行善和顺从一样,是一种有前提的伦理道德行?,这个前提就是要以信仰真主?基础。《古兰经》说
不信主者,他们的善功比如一堆灰……(11:18)
此外,《古兰经》认为善功还能消除罪恶:
你当在白昼的两端和初更的时候谨守拜功,善行必能消除恶行。这是对于能觉悟者的教诲。(11:114)
《 古兰经》曾经解释善行应是人类的义务,人类应象真主施恩于人类似的,将这恩惠施之于?生。《古兰经》解释善行会给行善者带来好处时说:
如果你们行善,那末,你们是为自己行善,如果你们作恶,那末,你们是为自己作恶。(17:7)
同时,《古兰经》为提高行善者的地位,将行善与对真主的忠诚相提并论,说这是一个虔诚者应有的最高德行。《古兰经》说全体归顺真主,且乐善好施,并遵守崇正的易卜拉欣的宗教的人,宗教方面,有谁比他更优美呢?(4:125)
诚心归顺真主而且行善事者,确已把握住坚固的把柄。(31:22)
行一件善事的人,将得十倍的报酬。(6:160)
行善的人将获得更佳的报酬,在那日,他们将免于恐怖。(27:89)
《古兰经》提到的善行的表现有:在夜间力行拜功,在末夜祈求主的饶恕,而且从自己的钱财拿出一部分来解决乞求者和不幸者的急需,使他们的情况得以改善。《古兰经》说:
敬畏的人们必定在许多乐园中,在许多泉源畔,接受他们的主所赏赐的。他们在生前确是行善的,他们在夜间只稍稍睡一下,他们在黎明时向主求恕,他们的财产中有乞丐和贫民的权利。(51:15-19)
第二,为真主之道 而奋斗,或者出力或者出钱。《古兰经》说:
为我而奋斗的人,我必定指引他们我的道路,真主确是和善人一起的。(29:69)
第三,遵循先知穆罕默德所传的宗教-伊斯兰教。《古兰经》说:
传达实言的和承认实言的,这些人确是敬畏的,在他们的主那里,他们得享受他们欲享受的幸福。那是对行善者的报酬。(39:33-34)
所谓"传达实言的"意指穆罕默德,"承认实言的"就是那些信先知、使命并是他的道路的追随者。
第四,恕人。《古兰经》说:
……你当饶恕他们,原谅他们。真主确是喜爱行善者的。(5:13)
第五,忍耐。《古兰经》说:
你当坚忍,因?真主必不使行善者徒劳无功。(11:115)
由此可见,《古兰经》是鼓励人行善的,上述各节经文都以许给行善者的最高精神理想而结尾。这是因行善者都具有敏锐的感情和鲜活的良知。行善者也许会遭到周围人们的反对和不信,甚至受到他们的虐待,然而,他们《古兰经》的训诫中很快会得到慰藉,并以获得真主的喜悦而感到鼓舞,并减轻自己遭受的苦楚。所以,《古兰经》的训诫能给行善者一种精神力量,使他们脚步坚定,心怀坦然。善行需要行善者作出牺牲和跟自我作斗争,需要不屈服于令人?恶的欲望,防止随私欲之波,逐恶念之流。《古兰经》鼓励行善时极力阐明善行的高贵及其报偿,以影响和控制人的心灵,使行善的愿望成为人的本性。
善行应施于何人,《古兰经》将一些人列?优先施善的对象。首先是父母双亲,因为父母对子女来说的,确是有恩德的。《古兰经》劝人向双亲行善,并且规定了对待双亲的态度和礼仪:
你的主曾下令说:你们应当只崇拜他,应当孝敬父母。如果他们中的一人或者两人在你的堂前达到老迈,那?,你不要对他俩说:"呸!"不要呵斥他们,你应当对他俩说有礼貌的话。你应当必恭必敬的服侍他俩,你应当说:"我的主啊!求你怜悯他俩,就象我年幼时他俩养育我一样。"(17:23-24)
《古兰经》还将那些同自己有亲属、邻里关系的人和孤苦无依的人,列?施恩的?象,并成为一种义务:
你们当崇拜真主,不要以任物配他,当孝敬父母,当优待亲戚,当怜恤孤儿,当救济贫民,当亲爱近邻、远邻和伴侣,当款待旅客,当宽待奴仆。真主的确不喜欢傲慢、矜夸的人。(4:36)
这段经文概括了各种施善的对象,其中包括:父母亲属(包括兄弟叔伯、舅姨和他们的子女、近邻和远邻、同伴或旅伴、或同学,同事等,还包括"旅客"--即中途中断了旅资的旅行者,"手下的人"(在过去就是被人占有的奴隶)。以上说明, 《古兰经》所包括的行善就是人类为了实现和平及社会成员之间的相爱而渴求达到的目的。这种品德,一旦在人们中间占据主导地位,那么,人类社会将会受到善行的普遍荫泽。
(三)宽恕
宽恕,只有明智的人能忍受他人无端的伤害的伟大心灵才能具有这一品德。《古兰经》中不少地方提出恕人这一品德。比如:
如果你们饶恕他们,原谅他们,赦宥他们,[真主就赦宥你们],因为真主是至赦的,确是至慈的。(64:14)
《古兰经》号召人们以善对待他人的罪品行,消除人们之间的仇视,而代之以和睦。因此,《古兰经》明确指出:
善恶不是一样的,你应当以最优美的品行去对付恶劣的品行,那么,与你为仇者,忽然间变得亲如密友。(64:14)
当然,《古兰经》也指出对于那些恶人、恶行,也要进行有必要的斗争。既然有些人有侵犯他人的天性,伊斯兰教就规定了制止这种人坠入迷误的办法,那就是不过分、不行亏的以其人之道还治于其人之身。《古兰经》说 :
如果你们要报复,就应当依照你们所受的伤害而报复。如果你们容忍,那对于容忍者是 更好的。(16:126)
(四)诚实
对于保证一个社会的安定及其成员之间的团结来说,没有一种品德比诚实显得更?重要,因此诚实被认?是社会的基本美德之一。《古兰经》要求信士们说:"信士们啊!你们应当敬畏真主,应当说真话。"(33:70)并指出说真话导人于善,导人于天国。
责任感是诚实的一种表现,是一个社会维持并从而获得安宁的重要支柱之一。因而伊斯兰教主张自己的信徒应该具有这样的美德。《古兰经》在述及信徒们的标准时说:
他们是尊重自己所受的信托和自己所缔的盟约的。(23:8)
言而有信是诚实的又一种表现,具备这种美德的人将在生活中获得成功。《古兰经》提倡这种美德,它通过赞美先知易斯玛仪的口吻说:
你应当在这部经典中提及易斯玛仪,他确实是重承诺的,他是使者,又是先知。(19:54)
由于诚实对社会十分必要,因而《古兰经》对此丝毫未疏忽,而是将他和那些能够提高人类集体意识、助其摆脱有损这个集体存在的各种弊端的美德同样加以提倡。
(五)公正
伊斯兰教的理想之一,就是责成其信徒要丢掉一切与自身有关的考虑,主持人世间的公道。《古兰经》说:
通道的人们啊!你们当维护公道,当为真主而作证,即使不利于你们自身,和父母和至亲。无论被证的人,是富裕的,还是贫穷的,你们应当秉公作证,真主是最善于关切富翁和贫民的。你们不要顺从私欲,以至偏私。如果你们歪曲事实,或拒绝作证,那?,真主确是彻知你们的行为的。(4:135)
不仅如此,《古兰经》还命令穆斯林即使对自己不喜欢的人也要遵行公正这一原则。真主说:
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尽忠报主,当秉公作证,你们绝不能因为怨恨一伙人而不公道,你们当公道,公道是最近于敬畏的。你们当敬畏真主,真主确是彻知你们的行?的。(5:8)
《古兰经》曾多次提及要人主持公道及重视其事,如:"你们替人判决的时候要秉公判决。"(4:58)《古兰经》还命令人说话要坚持公正。如:"当你们说话的时候,你们应当公平,即使你们作证的是你们的亲属。"(6:152) 《古兰经》还指出真主所以派遣先知就是要实现公正:
我确已派遣我的?使者,去传达我的许多明证,并降示天经和公平。(5:2)
(六)互相合作
精神生活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善事而合作,把社会生活推向更高更先进的水平,以便造福于人民大?。《古兰经》是十分重视人们之间的互相合作的。《古兰经》说:
你们当为正义和敬畏互助,不要?罪恶和横暴互助。(5:2)
《古兰经》要人合作为善和敬畏。善良是一个复义词,包括各种美德和敬畏等内容。其中的意思是惧怕真主,为?顺从真主而工作。所以做善事和为敬畏而合作的意思,包括产生各种好的效果的事业而互相合作的,无论这种事业是后世幸福的媒介,或是推动一个民族前进的手段。此段《古兰经》的下一句是禁止罪恶和侵犯行?。罪恶,字面意思就是干不法之事,包括所有不道德的行?;侵害就是赤裸的行亏。所以罪恶和侵害概括了一切能给予人或社会带来腐败和损失的丑陋行?。仔细推敲这段经文,就可发现《古兰经》不只主张合作,而且将合作限于善事和敬畏,近而要人警惕违抗真主,损害他人的相互勾结。因而伊斯兰教不主张笼统的合作,只主张在造福于自身和他人的范围内结成集体,并给大家带来幸福和安定的那种合作。
(七)舍己救人
舍己救人是历代献身于人类事业的仁人志士的美德,这一美德对于加强社会之间的友爱,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有重大的作用。《古兰经》主张这一高尚美德,并高度赞扬了具有这一美德的人们。《古兰经》说:
……他们虽然有急需,也愿把所有的让给那些教胞。能戒除自身的贪吝者,才是成功的。(59:9)
据说这段经文降示的背景是:有一个人去见穆罕默德,说他突遭窘况。穆罕默德派人到自己妻室处看有什?东西周济他,但发现她们那里空无一物。遂对于信士说:"有谁今夜招待一下这个人?"艾布·塔勒哈应声而说:"我可以招待。"艾布·塔勒哈回到家里,对妻子说:"请你招待真主使者的客人吧。"他的妻子回答说:"啊!我这里除了孩子的晚餐外,别无什?。"艾布·塔勒哈说:"孩子若要吃晚餐,可哄他睡觉,你去将灯熄了,我们?先知的客人忍饥过夜吧。"她照办了。天亮后,那人来到穆罕默德那里,穆罕默德向他说:"真主昨夜称赞艾布·塔勒哈夫妇,向他俩隆示了:'他们虽然有急需,但也愿把自己所有的让给那些教胞'的经文。"这个事例,向那些?人类幸福寻求高尚精神情操的人提供了借鉴。
(八)近贤远恶
有句格言说得好:"知其友必知其人。"所以结交良友被认?是人生的最大幸福之一。有了良友,遇事可以相商,有难可以相帮,忠言和劝导可促人走向真理之路、获得人生的成功。因而不少名人、伟人和在生活道路上成功的人,都将自己成功原因归之于善于选择良师益友的、并能按他们的指导和忠告而行事。《古兰经》主张要选择服从真主、弃绝罪恶的良友,说:
在早晨和晚夕祈祷自己的主而求其好意者,你们应当耐心的和他们在一起,不要藐视他们,而求今世生活的浮华。我使某些人的心忽视我的教训,而顺从自己的欲望。他们的行?是过分的,这种人你们不要顺从他们。(18:28)
命令先知和每个信徒结交那些走在真主正道上的人,也就是心地善良的、忠诚老实、重视亲友、主持公道的人,效法他们,吸取他们的美德,而且不要?取得生活中某些虚伪的利益而弃绝他们去同与他们对立的人们?友。《古兰经》还禁止同那些其心不正的、恣意妄为、行事不公的人相交朋友,并在此意义上说:
你应当避开那违背我的教诲,却只欲享今世生活者。(53:29)
你不会发现确信真主和末日的民?,会与违抗真主和使者的人相亲相爱,即使这等人是他们的父亲,或儿子,或兄弟,或亲戚。(58:22)
穆罕默德也曾说:"好友如同带麝香者,恶友如同吹风箱者。带麝香者他可给予你,或卖给你,或者你从他身上闻到香味;而吹风箱者,不是烧着你的衣服,就是给你带来一股臭味。"以上就是伊斯兰教选择好人?友的熏导,目的是借着良友走上正路,免入歧途。
(九)讲究礼节
具有文明传统的民族,都十分重视礼节和良好的习惯。伊斯兰教以满足人的身体和精神的需求为己任,因此没有忽视信徒必须奉行的礼节,而是对它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作了很多具体的规定.
《古兰经》提到:
如果你们发现别人家里没有人,你们不要进去,直到你们获得许可。如果有人对你们说:"请转回去!"你们应当立即转回去,这对于你们是更纯洁的。真主是全知你们的行为的。(24:28)
这里指出了访问客人的礼节。《古兰经》指示父辈们要教育子女在三个时间内进入长辈住所时要请求许可:
信士们啊!教你们的奴婢和你们中尚未成丁的儿童,三次向你们请示,晨礼之前,正午脱衣之时,宵礼之后,这是你们三个不防备的时候。除此以外,你们和他们无妨随便往来。(24":58)
伊斯兰教规定了请求许可和祝安是一个方面,从另一方面还督促人们要答礼,对祝安致敬不回答是一种可鄙的习惯,说明受礼者傲慢看不起人,也容易引起误会。所以,伊斯兰教命令接受致敬者要以更好的言辞回答。《古兰经》说:
有人以祝词祝贺你们的时候,你们应当以更好的祝词祝贺他,或以同样的祝词回答他。(4:86)
《古兰经》没有忽视教育信徒注意道德的任何方面,没有忽视把他们的习俗提高到能?他们带来幸福的程度。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