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贺兰》:承载梦想的中国第一部回族舞剧

  新华网银川9月11日电 题:《月上贺兰》:承载梦想的中国第一部回族舞剧 
 

  一支来自西域波斯的穆斯林商队,在丝绸之路上历经沙暴袭击,遭遇匪徒抢劫,最终在贺兰山下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群众的帮助下,战胜各种困难,完成了渡过黄河到达长安的商旅使命。其间,来自波斯的青年纳苏与贺兰山下的汉族姑娘海珍相互爱慕,产生了跨越民族界限的美丽爱情……

  这就是中国首部大型原创回族舞剧《月上贺兰》讲述的美丽爱情故事,舞剧同时艺术化地展现了回族在宁夏诞生的历史过程。

  作为我国唯一一个回族自治区,宁夏拥有回族人口200多万,占总人口的1/3。随着宁夏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想要了解宁夏,了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回族。由于没有代表性的民族艺术作品,宁夏一直缺乏对外宣传的经典作品。200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银川市有关领导萌发了一个想法--打造一部回族经典艺术作品,作为宁夏对外宣传的名片。

  出生在银川、也是回族的中国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孙萍承担了剧本的创作。2004年3月,孙萍到宁夏采风,走访了清真大寺、回族家庭,搜集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之后,孙萍历时半年写出了剧本,取名《湖城寻梦》,寓意贺兰山下的银川经历了历史的变迁,追寻着以往和今后的梦想。

  然而,孙萍对剧本仍不满意。一年后,总政歌舞团国家一级编剧赵大鸣、总政歌剧团国家一级作曲张千一参与了剧本和音乐创作。孙萍陪着赵大鸣来到宁夏永宁县纳家户采访。清真寺的阿訇得知孙萍的来意后,特许她进入礼拜堂参观,并给她讲述了宁夏回族4大支系的由来和特点。据说在很久以前,一支西域商队沿丝绸之路向东行进,途中经历了土匪的抢劫、官兵的追赶,但是他们大难不死,最终来到永宁纳家户并定居在此。

  孙萍和赵大鸣听到这个故事后眼睛一亮,剧本的粗线条框架就此形成。回到北京后,赵大鸣用3个月时间创作出一个新的剧本,定名《月上贺兰》。因为月亮是回族的标识,“月上贺兰”就代表着回族翻越贺兰山,在山脚下定居。

  除赵大鸣、张千一等名人加入《月上贺兰》外,总政歌舞团一级编导杨笑阳也随后加盟,担任总导演。“为了能够更好地展现《月上贺兰》,我对剧本进行了一些修改。”杨笑阳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首先是增加舞蹈桥段,如枸杞舞、汤瓶舞,这样更能体现宁夏的特色;其次是结构上的改变,打乱全部音乐,按照新的顺序排列;此外,还对服装进行改变,寻找一种中间状态,以更真实地表现回族诞生前的状态;最后是道具方面,除骆驼道具外,骆驼脚被单独制作出来,更加灵活地为舞剧服务。

  从2006年6月搭建班子,经过半年的排练,2007年1月30日《月上贺兰》在银川首演。在两个半小时的表演中,观众看到了贺兰山、黄河、沙漠、羊群、红枸杞、贺兰石、贺兰山岩画、羊皮筏子、盖碗茶、汤瓶等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符号。

  此外,精彩的舞段也倾倒了不少观众。舞剧中的男子黄河舞、女子泉水舞、枸杞舞以及优美的双人舞等片段,引发了观众的艺术想像。

  “用最朴实的舞蹈语汇让老百姓能看懂,喜欢每一个舞蹈动作,是我最大的目标,也是我对这部舞剧的要求。”杨笑阳说。

  宁夏大学校长何建国曾说,《月上贺兰》这部舞剧是一张极具地方文化特色的“流动名片”。对此,杨笑阳说:“《月上贺兰》最大的意义在于,作为回族第一部原创舞剧,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让全国舞蹈界知道了宁夏有舞蹈,宁夏有舞剧,让舞蹈界的人重新将眼光投向宁夏。”杨笑阳说,他相信更多的回族舞剧会在不久的将来诞生。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