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穆斯林

《人民画报》1980年第一期,以21个文版发表了本文,图为阿文版发表的部分彩照。

 

中国和穆斯林各国的友谊源源流长,伊斯兰教在中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伊斯兰教的黎明时期,穆罕默德为了鼓励广大穆斯林寻求知识,曾有“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的训示,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伊斯兰教广泛传播之后,穆斯林建立了西濒大西洋,东至中国边陲的大食帝国,当时中国正处在唐代(西元618年—907年)的繁荣昌盛时期。这两个东西毗邻的大国,在后来长达六百年的历史中,一向友好相处、不断加强经济和文化交流,对人类文明曾产生过巨大影响。

西元651年8月25日,奉穆罕默德第三任哈里发欧斯曼之命,前来中国的第一个阿拉伯使者到达唐朝都城长安(今西安),他会见了唐朝皇帝,并介绍了大食帝国的情况和伊斯兰教教义。史学家们以此作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标志。从此,两国的友好交往,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交通,日趋频繁。据史书记载,在唐代,被派到中国的阿拉伯使者共37次;宋时(西元960年—1279年),被派到中国的阿拉伯使者共49次。由唐及宋,前来中国经商的阿拉伯、波斯穆斯林更是络绎不绝。他们不仅携带香料、药材、琥珀、珍珠等等而来;满载丝绸、瓷器、茶叶等等而归,而且还把中国发明的指南针、造纸术、和火药制造术传到欧洲,后来又把阿拉伯的医学、数学、天文学介绍到中国。

在这些经商的穆斯林中,不少人在中国久居不去,同中国人发生了亲缘关系,逐渐接受了中国文化,他们是中国最早的穆斯林。西元848年,穆斯林李彦升还考取了唐朝的进士。随着中国的广州、泉州、杭州等地被辟为国际商埠,宋时前来中国的穆斯林,人数远比唐时要多,他们的影响也比唐时要大。这时,不仅清真寺和穆斯林公墓的建立已见于记载,而且穆斯林蒲寿庚、蒲寿晟兄弟还担任了宋朝的官职。

十三世纪,蒙古人征服中亚、西亚各民族之后,一些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等被迫随蒙古军队进入中国。他们便开始了“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囤聚牧养”的生活,并随蒙古军政力量驻守各地。后来,这些被迫从戎的穆斯林有的被委以军政要职,如赛典赤瞻思丁;有的经商、掌教;而大部分则是就地屯田务农,并与当

地居民通婚。这就是穆斯林遍及中国各地的原因所在。元代(西元1279—1368年)定居中国的穆斯林比唐宋时留居中国的穆斯林更多。虽然他们之中有多种民族成分,但共同的宗教信仰使他们在中国逐步融合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在十四世纪,不少穆斯林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起义军中的穆斯林将领英勇善战,为明朝(西元1368—1644年)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明初历代皇帝都曾下谕要保护伊斯兰教,并在各地敕建清真寺以表彰他们的功绩。明代,穆斯林中有不少名人,如航海家郑和,在西元1405—1433年间,曾七次出海,访问过三十五个亚非国家,其船队规模远远超过当时西方的船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又如中国历史上的清官、回族穆斯林海瑞,在其任官期间,伸张正义,执法不阿。作为历史人物,后人用各种剧码把他搬上舞台。他的事迹至今仍受人们称颂。

除了与汉族历史、文化有着密切关系的回族穆斯林之外,在我国新疆、甘肃、青海等地的维吾尔、哈萨克、乌兹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和保安等各族人民先后也信奉了伊斯兰教。这样伊斯兰教在中国就成了十个少数民族所信仰的宗教。

中国穆斯林不仅在政治、军事等方面有不少历史人物,就是在学术方面也人才辈出。比较著名的有十一世纪七十年代叙事诗《福乐智慧》作者维吾尔族诗人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发明七种天文仪器的天文学家札马鲁丁;通晓历史、哲学、天文、地理的学者瞻思;元代著名诗人萨都拉;规划元朝大都(今北京)宫阙的建筑学家亦黑达尔丁,等等。

十六世纪以来,中国穆斯林中还出现了许多对《古兰经》、圣训、教法学、伊斯兰哲学造诣精深的学者,他们的译着甚多。其中王岱舆、马注、刘智和马复初被誉为“四大学者”。近代的谢赫·王静斋,谢赫·马良骏、谢赫·庞士谦以及1978年去世的哈吉马坚教授,对伊斯兰文化的传播也颇有贡献。

中国穆斯林具有反抗民族压迫和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十八世纪以来,回、维吾尔、哈萨克、撒拉、东乡等民族穆斯林的反清运动风起云涌。

西北两次回民大起义和穆斯林杜文秀领导的云南回、汉、彝各族人民的联合起义,规模最大,有力地动摇了清王朝的反动政治。在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广大穆斯林积极参加抗战,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被誉为铁军。在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949年),各族穆斯林也不甘人后,他们对祖国的解放做出应有的贡献。

解放后,中国穆斯林在政治上获得了新生。在我国各级权力机构中都有穆斯林的代表。根据宪法规定,在包括信仰伊斯兰各族人民在内的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分别建立了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穆斯林各族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较大改善。历史上多数穆斯林处于文盲状态的时代已成为过去。由于宪法规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执行,广大穆斯林的信仰受到尊重。伊斯兰教的传统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政府均规定为假日,并为穆斯林群众过好这两个节日准备必须物品。

1953年,中国穆斯林在北京建立了自己的组织———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然而,在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期,我国的宗教政策也像其他政策一样遭到践踏。当时许多清真寺被关闭,穆斯林的宗教生活受到干涉。

粉碎“四人帮”以后,政府重申了宗教信仰自由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长期的根本政策。为确保宪法实施,在1979年7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规定:“国家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正当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现在各地的清真寺已陆续开放,穆斯林聚居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放的清真寺已达一千九百多座。在新的形势下,中国穆斯林和各国穆斯林的友好往来日趋频繁。中国伊斯兰教协会除经常接待各国穆斯林友好使者外,去年以来还多次组织穆斯林友好使者出国访问,增进各国穆斯林之间的友谊。中断多年的中国朝觐团也已恢复。

中国信仰伊斯兰的各族人民有一千三百多万,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四分之一。他们和我国其他各族人民一样,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中,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悠久历史,也生动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和穆斯林各国人民的传统友谊。

 

 原载《人民画报》1980年第1期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