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各民族的宗教信仰也各有不同。以回族、撒拉族为主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人口达90多万,占全省总人口的近五分之一。在广袤的青海大地上分布着1320多座大大小小的清真寺院,这些寺院中有古老的庙宇式中式建筑,也有圆顶形阿拉伯式建筑。这里给大家重点介绍几座被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清真寺院建筑艺术——
庄严肃穆的西宁东关清真大寺
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是西宁古城著名的建筑,位于西宁东关大街路南一侧。该寺创建于明朝(1368—1644)初期,历史上曾经多次遭到破坏,又不断修建,现存的建筑是1913年时重建,1946年时改建并扩建,1979年时又重修。该寺建造雄奇,坐西朝东,具有我国古典建筑和民族风格的建筑特点,雕梁彩檐、金碧辉煌,大殿内宽敞、高大、明亮,可以同时容纳3000多穆斯林进行礼拜。该寺占地总面积15589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8800平方米,是一个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其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和伊斯兰教建筑特色。现在的大寺正门是由1999年修建的三层东楼构成,正门主楼下设五个圆形拱门、两边拔地而起的高58米的宣礼塔和一处高38米的绿色穹顶组成,气势雄伟壮观:正门内耸立着1946年修建的5个拱门,高10米,宽21米,两边矗立着两座高16米的木制唤拜楼;再里面是面积达4490平方米的大院;正中间是矗立在院内九阶台阶之上的礼拜大殿,面积1473平方米,砖木结构,其建筑形式是卷棚、大殿、后窑殿合为一体,两脊一卷、五转七式,由145组斗拱托起,飞檐高翘,特别是前檐25组如意斗拱造型独特,华丽大气;殿内76根巨柱支撑着纵横交错、榫卯相扣的150根大梁、246根檩条以及千根长椽组成穹隆崇高的屋顶。礼拜大殿正脊中央有三尊藏传佛教如意法幢的金顶宝瓶,据说这是修建大殿初期由甘肃省拉卜愣寺院僧侣送来的礼物,这一象征着民族团结的金制宝瓶在国内伊斯兰教寺院内实属首例。屋顶呈飞檐形式的南北厢楼建在庭院南北两侧,两楼均为木制结构,上下14间房屋,北楼建筑面积为838平方米,南楼建筑面积为904平方米。三门院内石板铺地,五门庭院大青砖铺设,院内松柏吐翠、树木垂阴,处处都显得古朴典雅,肃穆庄严,富有浓郁的伊斯兰特色。
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是青海省目前最大的伊斯兰教寺院,与西北地方著名的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兰州桥门寺、新疆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并称为西北四大清真寺。现在,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每逢穆斯林的“主麻日”(聚礼日)就有7-8万穆斯林进行礼拜,聚礼人数为国内第一,被中国伊斯兰协会列为全国礼拜人数最多的清真寺。2012年穆斯林开斋节期间,大约有30万穆斯林在西宁东关清真大寺以及周边街道上同时参加节日礼拜,创下历史记录。
1986年5月27日,西宁东关清真大寺被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精雕细刻的平安县洪水泉清真寺
洪水泉清真寺位于平安县洪水泉回族乡洪水村。距西宁市30多公里,该寺以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雕刻工艺及建筑艺术而闻名遐迩,是目前青海省著名的古代清真寺文物旅游景点。
洪水泉清真寺占地面积达6000余平方米,整个寺院由照壁、山门、唤醒楼、碑楼(被毁)、礼拜殿及学房等组成,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相传,该寺在修建过程中曾先后动用了300名木匠、300名瓦匠,前后耗时整整13年时间才得以竣工。其建筑均按照中国古典汉藏寺院形式而建,设计奇特,在建筑风格上,大量融合了汉回藏等民族的建筑艺术,尤以砖雕、木雕图案最为优美,所雕图案大部分为“二龙戏珠”、“龙凤呈祥”、“麒麟送子”、“吉祥八宝”、“万蝠图”等及大量南方特色。据说洪水泉清真寺的雕刻技艺和山西省的民居古建筑上的工艺雕刻十分相似,很可能是来自山西的工匠修建的。寺内的雕刻同时打破了清真寺中不能出现有眼睛的动物图案等传统观念,具有清真寺中少有的独特风格。寺院坐西朝东,布局精巧,主要景观有照壁、山门、唤醒楼、礼拜殿等,其砖雕、木雕图案繁多,工艺高超、建筑奇特,是一部古代民间民俗吉祥图案的宝典。
来到洪水泉清真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位于寺院正南的由水磨青砖砌成的照壁,它正对山门,长10米、高6米、宽0.86米,由仿木青砖砌成一字影壁,屋檐、斗拱、滴水等砖雕饰件做成殿顶建筑。照壁正中镶嵌着一对倒立的方框,方框内用砖雕刻着一组凤凰在上、麒麟在下被称为“凤麟呈祥”的图案,照壁背面是镶嵌在墙壁上的六角形花瓣,雕刻着255朵形态各异的花卉图案。山门朝南,面阔三间,前后带廊,为古建筑上的歇山顶风格。山门无大梁,顶棚全部由短横木交错摞架,俗称“二鬼挑担”。唤醒楼位于寺院正东,是寺内最高建筑,为一座三层三重檐六角尖顶砖木结构的塔式建筑,底层呈正方形,唤醒楼两侧带掖门。塔的二层三层都呈六角形,均用木料建造。高塔由两根巨柱支撑,人称“通天柱”。周边回廊用12根柱子衬托,回廊砖砌墙面正中建有东西两个门。该塔建筑结构精巧,砖雕精美,飞檐斗拱,颇为壮观。礼拜殿位于寺院正西,是寺内主要建筑。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六间,带前廊,五开六抹双扇门,歇山顶宫殿式建筑。大殿前檐中间三间柱子上双面镶嵌有透雕精美的“二龙戏珠”,两边柱口牙子上雕刻着“凤凰展翅”图案,寓意祥瑞、吉庆。大殿前廊两边的筒子墙上雕刻着巨幅“孔雀戏牡丹”、“四季平安”、“万事如意”、“文房四宝”等精美图案。洪水泉清真寺宏伟的建筑,以布局紧凑、工艺高超、建筑奇特而著称于世。能在如此的大山深处见到这样精致的古老建筑,大凡来此的专家学者以及众多游客,无不为之赞叹、称奇。来自美国印第安那州的专家霍鹤博士曾两次参观完该寺后激动地感慨:“太奇妙了,我跑遍了世界许多地方,从没见过这样奇妙精美的清真寺建筑,真是太神奇了!”
2014年5月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核定并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1943处名录中,平安县洪水泉清真寺古建筑榜上有名。
红军修建的清真寺——红光清真寺
红军修建的循化县红光清真寺在我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查汗都斯乡红光村(原赞卜呼村),有一座红军修建的清真寺——红光清真寺。这是一座由被俘红军战士修建的清真寺。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后,红四方面军总部及所属之九军、三十军和五军共计21800余人,奉命西渡黄河,于11月10日组成西路军,在徐向前、陈昌浩等的率领下进军河西走廊。蒋介石看到红军雄峙西北的战略态势,急命统治甘肃、青海两省的马步芳纠集10万余军队,对西路军进行防堵、围剿。红军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不怕牺牲,浴血奋战,历时5个多月,歼敌2万余人。由于孤军作战、敌我力量悬殊,红军西路军最终还是失败了,但红军西路军为争取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1939年至1946年间,青海军阀马步芳把从甘肃河西走廊被俘的400多名红军西路军战士组成“工兵营”,押解到现在的循化县查汗都斯乡赞卜呼村,沿黄河南岸从事伐木、垦荒、修路、建房等苦役,期间共计开垦荒地1700多亩,修建巨型水车5架,住宅围墙60多处,学校1所,清真寺1座、水磨2盘,油坊5处等。红光清真寺就是由当时被俘的红军战士设计、取材、施工而修建的,全寺占地约4亩,四合院布局,由唤醒楼、南北配房、大殿组成。
被俘红军西路军战士在建造该寺时,采取各种方式与敌人进行了机智顽强的斗争。在修寺过程中巧妙地将红五星、镰刀、斧头、工字、领章等象征革命的图案雕刻在花砖之中,镶嵌在墙壁之上,至今“红星”、“镰刀”仍然在大殿屋脊、墙壁上闪闪发光。
站在清真寺大殿正前方,抬头看大殿的屋顶,可以清晰地看到屋脊的花雕上镂空雕刻着许多高约几厘米的五角星;在距五角星不远的附近,有弯口朝上的月牙形雕刻,月牙上带着小小的手柄,像一把弯弯的镰刀。还零散地分布着一些被刻成H形的图案,这些都是变换了形状的“工”字。此外,在大殿屋脊的两侧墙壁上,冠以五角星铁帽的钉子酷似一朵朵怒放的梅花,夺目耀眼。
由于红军西路军战士修建的清真寺在全国实属罕见,造型独特,有重要的历史研究和保护价值。1998年12月,经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该寺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海东地委、行署命名为海东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该寺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我省最早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惟一一座伊斯兰教寺院。
古朴典雅的化隆县阿河滩清真寺
化隆回族自治县阿河滩清真寺,位于该县甘都镇阿河滩村,建始于明朝万历年间(西元1323年),现存寺内的建筑物主要是明代所建。寺院整体上是一座四合院式的建筑群,南北宽34米,东西长57米,占地面积1938平方米。门面共有三重建筑,即照壁、牌坊、宣礼楼。第一重建筑为照壁,由大青砖叠筑,壁顶为青砖雕饰的云龙翘脊。第二重建筑为正门,是古代牌坊式砖木结构。第三重建筑为一座独立的木制宣礼楼。礼拜大殿为3进6开间,建筑面积540平方米,具有中国传统殿宇式建筑风格。据说,这座古建筑寺院是居住在阿河滩村的撒拉族先民砍伐甘都东山上的木料修建的,自创建以来,因未遭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至今仍然保留着民清时代原有的面貌,在省内具有较高的文物保护价值。1988年9月15日,阿河滩清真寺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又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循化县撒拉族清真寺古建筑群
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七处文物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白庄镇科哇清真寺、张尕清真寺、清水乡河东清真寺、孟达大庄清真寺等四座寺院作为撒拉族清真寺古建筑群跻身“国保”行列。
科哇清真寺:位于循化县白庄镇科哇村,建始于西元1403年,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建有砖木结构的礼拜殿614平方米,宣礼楼1座,南北学房为面阔两间的带廊配房,东面有新建耳房。1986年5月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尕清真寺:位于循化县白庄镇张尕村,建始于西元1404年,占地面积3335平方米。建有砖木结构的礼拜殿1座,面阔5间,进深5间带后殿。宣礼楼4层,高23米。1988年9月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东清真寺:位于循化县清水乡河东村,建始于西元1425年,建筑面积1225平方米。南北两院布局,礼拜大殿为宫廷式建筑,面阔5间,进深5间。宣礼楼由6根通柱支撑,高17米。1988年9月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孟达大庄清真寺:位于循化县清水乡孟达大庄村,建始于西元1480年,占地面积1344平方米,建筑面积992平方米。建有砖木结构的礼拜大殿,宣礼楼通高17米,带廊配房南北各5间,耳房6间。1986年5月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以上四座古建筑清真寺共同的特点是,其建造年代历史悠久,寺内建筑都为中国古典庙宇式风格,礼拜大殿均为砖木结构的宫廷式建筑,其建筑形式是卷棚、大殿、后窑殿合为一体,单脊单卷,飞檐走壁;宣礼楼、大门均为纯木制结构,雕梁画栋,木雕图案醒目大方,样式精美别致,具有很高的历史意义和保存价值。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