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牲节与朝觐连接普天同庆

  宰牲节快到了! 是全世界穆斯林两大隆重节日之一,与开斋节相比,通俗称为“小节”,但其意义不小。 每个地方的穆斯林,都重视宰牲节,世世代代,年复一年,形成了地方习俗,当作是地方的民俗,或被称作是少数民族节日。 年年过宰牲节的地方,因宣传不力而流于形式,当地穆斯林想得做多的内容,是吃肉。 有条件的家庭宰只羊,或者七家合作宰头牛,把肉分成几份,家人与亲友们共享,或在清真寺里开聚餐会,但是忘记了这个节日的根源,与外界不沟通,不清楚同穆斯林大家庭有什么联系。 假如把宰牲节当作一次打牙祭大快朵颐的集体美食日,那么,这个节日的意义失去了一多半。

  根据伊斯兰教法,宰牲节是朝觐胜利结束后的重大礼仪,日子定朝觐高潮“阿拉法特日”翌日,伊斯兰历十二月(都尔-嘉喜月)的初十开始,有三天时间过节。 通过这个节日,不仅社区民众获得一次美食的物质享受,而是全体穆斯林男女老少和贫富家庭,都获得一次精神提升,是一次名符其实的全民共欢庆的全球节日。

  从社会的意义上说,节日期间有条件的家庭宰牛羊,捐献给社会,款待贫寒户,是有福同享的日子。 家境清苦,平日很少吃肉的人家,得到节日礼物时,感谢首先归于真主,不但生活得到关怀,而且人格受到尊重,全社会和和美美过佳节。 宰牲节的肉和血不会到真主那里,而真主为穆斯林遵循正道而喜悦,恩赐穆斯林社会繁荣昌盛。 《古兰经》说:“你们应当为屠宰它们(骆驼)而记念真主之名;当它们侧卧在地上的时候,你们可以吃它们的肉,并应当用来款待知足的贫民和乞讨的贫民。 我为你们制服它们,以便你们感谢。 它们的肉和血,都不能达到真主,但你们的虔诚,能达到他。”(22:36-37)

  这个节日的起源,是先知易卜拉欣和他的儿子易司玛仪服从真主的命令,向真主表达忠诚和感恩,愿以自己的亲骨肉作为牺牲向真主奉献。 (详见《古兰经》“列班者章”第102至107节经文。) 一个简单的事件,表露赤子之心,包含着多重涵义,每个举动都令人回味无穷,心意深邃,既有对仁慈造物主的敬畏,又有上慈下孝的父子深情,因此定为每年的节日,要全体穆斯林永志不忘。

  这个历史事件同伊斯兰的五大功修之一的朝觐联系在一起,因为在朝觐的礼仪过程中,全体朝觐者要踏过先知易卜拉欣的老路,回顾当年他们父子敬畏真主的场景。 真主指定宰牲节的地点,就在真主的天房附近。 《古兰经》说:“牲畜对于你们,有若干利益,至于一个定期,然后(屠宰它们作供献)的合法地方应该是古房的附近。 我为每个民族制定一种供献的仪式,以便他们记念真主之名而屠宰他所赐他们的牲畜。 你们的神明是独一的神明,故你们应当顺从他。 你应当以喜讯传示谦恭者。”(22:33-34)

  当朝觐者完成了在阿拉法特山的凌晨祈祷礼仪之后,就奔向达姆兹代里法山,过夜之后,再进入米纳山谷,用七颗石子投向代表诱惑过先知易卜拉欣的三个妖魔。 先知易卜拉欣战胜了恶魔,在他遵命执行之时,看到了真主赏赐他的一头公羊,代替牺牲。 真主说:“这确是明显的考验。 我以一个伟大的牺牲赎了他。 我使他在后人中留下了美名。”(37:105-108) 真主应允了先知易卜拉欣的请求,保护他的后代成为虔诚的穆斯林,因此先知易卜拉欣成为众使者之父,先知穆罕默德是他直系子孙,被真主选派为最后的使者,封印的圣人,把伊斯兰的真理传播到全世界。

  朝觐者们在完成了朝觐全部功课之后,隔天就是宰牲节的日子,在远离克尔白的米纳山谷屠宰牲畜,以记念先知易卜拉欣和他儿子易司玛仪在他们顺服真主命令中的成功。 也就是在这一天,全世界的穆斯林都开始了隆重的宰牲节,与麦加圣城内的全体哈吉同时过节,既祝贺他们完成了伟大的朝觐功课,也是举世同庆穆斯林的联欢节。 在世界每一个角落,所有的穆斯林都身穿美服,口中赞颂真主,走进清真寺,参加节日会礼、听伊玛目讲卧尔兹、互相贺喜、屠宰牲畜,全民大联欢。

  这一天,没有到麦加参加朝觐的穆斯林,都能享受到真主的恩典和节日的欢乐;就在这一天,二百多万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哈吉聚集在麦加,在真主的天房欢度这个节日;在这同一天,分布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的十多亿穆斯林,都在热烈庆祝这个节日。 因此,在这个伟大的一天,不要闭塞两眼,坐井观天,把宰牲节视为本地风俗或少数民族节日,而是望眼世界,舒展想象的翅膀飞上天空看看,把自己的伊玛尼信仰、道德精神和伊斯兰文明与全世界的穆斯林紧密相连,融为一个世界民族,同受真主阳光雨露的沐浴,共享天下太平。

  (阿里编译自Rejoicing the Sacrifice;www.readingislam.com/servlet/Satellite?cid=1123996015644pa…)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