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与穆斯林恩怨误解仍在

美国与穆斯林恩怨误解仍在

■Anis Ahmad教授访港接受笔者访问

  香港伊斯兰联会在二月底邀请Anis Ahmad教授到访本港各大学和宗教组织,就“恐怖主义”、“全球化的挑战”、“战争与和平”和“女性、伊斯兰与现代性”等题目,进行一系列演讲。

    

  Anis Ahmad教授是位伊斯兰教徒,曾在美国及马来西亚任教,现于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马巴德的一所国际大学担任副校长及任教伊斯兰教和比较宗教。

    

  伊斯兰,从旁人的眼中总带有一丝神秘。是次与Anis Ahmad 教授初次碰面,从“九一一”事件追溯至冷战时期,站在穆斯林的角度,了解他们的想法。穆斯林不随便与女性握手问好,这可是访问前才被告知的事。

  

穆斯林遭不友善待遇

  

  “九一一”后,穆斯林经美国过境时,遭到海关关员的歧视与诘难。Anis Ahmad教授的穆斯林朋友,在美国机场受到不友善的对待,关员不仅对他们评头品足、仔细查问职业和出身地,还如对待疑犯般搜查他们的身体。

  

  他认为,对于“九一一”事件,至今仍没有可靠的资料,供人了解“恐怖分子”撞毁世贸中心的目的何在,更未有证据显示这是穆斯林所为。其后美国总统布殊以“藏有大杀伤力武器”为由出兵伊拉克,暂不论前后两者关系何在,但大杀伤力武器至今在伊拉克仍然遍寻不获。

  

  在冷战时期,美国曾支持拉登调动人力和资源去制衡前苏联,并叫当时的阿富汗军人为“解放者” (liberator),时过境迁,他们现在却被称为“恐怖分子”(terrorist),拉登更成为美国的头号通缉犯。

  

  如何理解“恐怖分子”是件难事,前南非总统曼德拉亦曾被指是“恐怖分子”,其后却获颁诺贝尔和平奖。Anis Ahmad教授明言,西方掌握诠释权,很多时候,阿拉伯国家只是美国的一只棋子。

 

  伊斯兰一词源自阿拉伯文,载于古兰经,意思是透过顺从造物主而达致内心的安宁、人与人之间的和平以至宇宙万物间的和谐。对于有人以穆斯林之名去绑架人质或杀人,他指出,这是从不被允许、误用宗教教义的行为。古兰经叫人尊重不同文化和宗教,步向和平和秩序。

  

西方传媒多种误解

  

  二次大战后,东西方步入冷战时期,Anis Ahmad教授引述亨廷顿《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一书时表示,自苏联解体后,代表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美国,不容中国和伊斯兰国家携手崛起,挑战西方的利益、价值和地位,先下手为强,在他们对美国构成威胁之前,先将之毁灭。这导致新一轮文明冲突。

  

  西方媒体常把阿拉伯字辞扭曲,如Jihad一字译为圣战,Anis Ahmad 教授重申,其实这是个错误的翻译,Jihad意谓争取社会、经济,政治、法律和宗教上的公义,并为和平而奋斗,并没有发动战争之意。

  

  此外,西方传媒经常批评伊斯兰国家发明自杀式轰炸,这亦不符事实,其实,这行为源自二次大战时,日本于太平洋战事失利后,策动“神风特击队”向英美舰队以战机作自杀式的疯狂撞击。

  

  Anis Ahmad教授承认,现在美国与伊斯兰国家互相指责,是较负面的方式。穆斯林不比其他人优胜,也不较其他人次等,他们视每个人生而平等,亦愿意与美国和平对话,但美国须放下唯我独尊的心态。

  

  谈及伊斯兰如何在全球化下避免边缘化,Anis Ahmad 教授认为,贫穷和教育程度低是大部分伊斯兰国家目前面对的问题。根据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资料,阿拉伯国家的识字率只有百分之六十,部分国家如伊拉克更低至百分之四十。

  

坦诚对话消除隔阂

  

  Anis Ahmad教授说,由落后社会到建立制度,继而联系各伊斯兰国家,最后与西方于谈判桌上展开讨论,这是个很漫长的过程。但透过传媒、学者和非政府组织的帮助,可望打破双方于文化信念上的隔阂、厘清误解,故对未来能步向和平感到乐观。

  

  目前,全中国共有二千万名穆斯林,香港占七万。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