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古兰经》,伊斯兰是“对全世界的教诲。”(38:87) 真主派遣他最后使者“只为怜悯全世界的人。”(21:107) 因此,伊斯兰不是阿拉伯人所独享的宗教,而是真主对全世界所有民族的浩荡慈恩,应被世界各民族共用,一千四百年来传播到全球每个角落,就是明证。 每个民族在接受了伊斯兰之后,便成为穆斯林,但他们有权保留自己在历史上创造和形成的特色文化和传统。 例如,亚洲许多地方,穆斯林把清真寺建造成佛教庙堂形式,或者西方人把现成的基督教堂房屋改为清真寺,只须遵循清真寺认主独一朝堂的基本原则,建筑形式不是问题,可以保留自己的民族特色,这证明了伊斯兰文明的原则性和变通性。 有了基本素质的原则精神和灵活应用的变通法则,才能充分体现这个伟大信仰的广泛性、共同人性、全球普世性。
伊斯兰在美国是当代新兴的信仰文化现象,迅猛蓬勃发展,穆斯林人口至少有六百万。 根据2011年8月进行的“盖洛普民意调查”,绝大多数穆斯林都有明确的爱国热情,都是爱国的国民,因此穆斯林的生活方式已经演变成美国本土文化的一部分。 他们受到社会尊重,并且享有自由的发展空间。 由于伊斯兰在美国形成社会群体的时间比较短,带有浓厚异域文化的阿拉伯“乡土气”,招致社会许多质疑,例如早期在七十年代,在许多大都会城市可以看到身穿阿拉伯长袍、头戴沙特围巾的黑人穆斯林在街口向行人大声宣教。 也有不少新穆斯林妇女模仿摩洛哥或阿富汗山民习惯蒙头盖脸两只眼睛从布缝里向外看,表达她们对堕落腐朽的西方文化强烈不满。 几十年的历程与发展,双方都慢慢冷静了下来,伊斯兰融入美国社会的氛围日臻成熟,期间发生着本土化的演变。 美国穆斯林要展示伊斯兰的美国特色,是爱教爱国的双重表现,例如穆斯林妇女的盖头。
今年一月十号出版的《芝加哥论坛报》刊登了一篇访谈,报导一位元穆斯林女律师莎兹·凯瑟鲁丁向全美国征求新式盖头设计竞标。 她说:“直到今天,我们美国的穆斯林姑娘们都还戴着阿拉伯式的盖头,与美国式的服装穿着很不相称。 阿拉伯人有她们的盖头形式,马来人有马来的样式,印度人有印度的模式,为什么我们美国人不设计我们自己的穆斯林盖头与服饰?” 凯瑟鲁丁女士今年31岁,在俄勒冈州的威拉来特市从业律师职业,也是当地一位穆斯林社会的积极活动家。 她出生在一个穆斯林家庭,自幼受到伊斯兰家教,从11岁起戴盖头。 那时,就立志长大之后让美国同胞都能理解戴盖头的心灵美感,因为“我为自己生在美国感到自豪。”
如今,她决心宣导一项“美国式穆斯林盖头设计竞赛”,争取全国各地的服装设计师集思广益参加竞赛,选拔出最佳美国式盖头,满足女同胞们的需要。 她开设了一个《美国盖头设计》网站(www.americanhijabdesign.com),已经收到七十多位服装设计师的参赛申请。 她说:“这是对我国同胞的一次高智慧测试,也将是借此机会开展一次广泛的社会宽容宣传,希望大家积极行动起来。 把伊斯兰融入美国社会文化,使之更加光彩夺目,是真心爱国的表现。” 她向记者解释说,穆斯林女子的盖头,不是对伊斯兰信仰的宗教标志,有选择不戴的自由,而是穆斯林女性应遵循的懿德与嘉行,值得向全社会宣导的高尚行为规范。 她说因为伊斯兰在欧洲迅速发展,引起社会恐惧症反响,所以才有法国国会2004年通过的对公立学校穆斯林女童盖头禁令,尔后出现有些欧洲小国效仿。 这是欧洲人思想浅薄引起的一股逆流,是对他们传统“自由、平等、博爱”的讽刺,在伊斯兰文明发展强势面前表现的胆怯,证明了西方文明的没落与衰败,失去自信。
“伊斯兰恐惧症”就像瘟疫,也传播到了美国,有不少的人努力把伊斯兰与恐怖主义联系在一起,甚至有人扬言“彻底消灭伊斯兰”。 自从凯瑟鲁丁女士发起这次盖头设计竞赛运动,也同样引来了怀有敌意的叫喊声,如“变相宣传沙里亚(伊斯兰教法)”、“鼓吹伊斯兰优越性”、“为实行伊斯兰法制度铺平道路”。 一名坚持反伊斯兰立场的博客作者帕密拉·盖勒在她的博客网站上发表评论说:“宣导这个竞赛,醉翁之意不在酒,是有意宣传在盖头之下的穆斯林女性美德,向崇尚自由化的美国社会乘虚而入,要人们相信伊斯兰最高明,重视道德伦理。”
凯瑟鲁丁女士说:“不管外界怎么评论,设计美国人喜闻乐见的穆斯林妇女服饰和盖头,目的是推动社会进步,引向正当与高贵,养成好习惯。 盖头的原理是鼓励妇女们遮盖自己的羞体,可以露出面孔、双手和双足,重点还是自重与自尊的人生价值观教育。” 她深信,鉴于美国和西方社会的现实,提出表现优雅的穆斯林盖头与服饰,很有发展潜力,表现美国人的创新精神和个人感受,将被全社会认同和接受。 她说她有足够的信心,不但会在美国取得成功,而且将掀起全世界的运动。 她说:“身为律师职业,最大的兴趣是宣导社会公正与进步。 设计女子服饰的改良,是向健康社会迈出的一大步,所以我对女子衣着的创新情有独钟。”
(参看American-style hijab angers Islamophobes)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