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慕恩斯特大学社会学教授德特利夫.波拉克解释说,由于德国人同异族人群接触少,是一个孤僻的民族,不熟悉穆斯林,所以没有好感,而在其他国家,那里的居民同穆斯林有更多的接触。 他说:“同穆斯林民众接触多了,会感觉到他们很平常,有许多优点。”
他说,这个社会调查把西德和东德分开,是测试两边的德国人在分裂几十年之后的思想分歧和文化差距,证明东德人孤僻尤甚。 在看到穆斯林的问题上,总印象分别是34%和26%,说明东德人比西德人更疏远穆斯林。 调查中发现,西德人有40%的人接触过穆斯林,而在东德只有16%的人有过某“偶尔”接触。 法国人同穆斯林打交道经验比德国人丰富,他们那里经常接触穆斯林的人占66%。
今年八月,德意志联邦银行懂事兼作家的斯洛.沙拉振出版了一部对穆斯林分析的畅销书,引起社会广泛争论。 他在书中猜测穆斯林不接受德国社会文明是因为DNA中的基因决定的。 这是德国纳粹之后德国人回避的种族血统论,他大胆旧话重提,证明穆斯林不愿学习德语,不信仰德国人的宗教,不接受德国生活方式,都储存在穆斯林基因中,本性难移,属于不可雕的朽木。 德意志种族主义血统论,不是新事物,在纳粹德国期间曾经猖狂一时,极端排外,驱逐异族,大规模屠杀犹太人。 有人警告说,一旦德国血统论再次得势,很危险,这是德国法西斯的“基因”,穆斯林将成为当年犹太人的替罪羊。
沙拉振的书对德国已经停息的种族主义起到了火上加油的效果,种族主义血统论死灰复燃,掀起了德意志民族自我骄傲的新高潮。 他们担心纯洁和美妙的日尔曼文明受到外族侵扰,特别是穆斯林,争夺他们的社会福利。 关于穆斯林在德国的文化融入问题,争辩得比其他欧洲国家激烈。 德国人素来自豪,老子天下第一,但发现穆斯林不服气,百思不解。 多数德国人对伊斯兰有固定的刻板成见,如歧视妇女、好暴力、宗教狂热、观念偏执。
在这个调查之后,德国总理安吉拉.默克尔公开表示,政府希望创建的多元化社会目标“完全失败了”,责怪穆斯林社会不懂事,不会欣赏高贵的德意志文明。 沙拉振的畅销书,对穆斯林不利局势增添了更大压力,他说穆斯林在德国社会出现,不主动靠拢向德国人请教,使歧视伊斯兰的情绪出现新高潮。 沙拉振教授对这种现象提出一个奇怪的解释,他认为民族之间的互相了解应是“不打不成交”,生活在德国的穆斯林享有长久太平,风平浪静,同德国社会的冲突太少。 他举例说,丹麦曾有辱圣漫画事件,法国有郊区青年骚乱,通过冲突和对抗,双方增多了了解,而德国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所以有互相隔离之感,造成主流社会对穆斯林成见不变。
恩尼德社会调查,是从西德、东德、丹麦、法国、荷兰和葡萄牙抽查一千名典型对象的调查结果。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