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青年复兴宗教信仰趋势

       当代世界,物质生产和商品经济空前发达,同时也出现大多数年青人对精神信仰的渴求。   以他们所理解的方式崇拜造物主,成为世界各国青年一种重要生活方式。  这是一家国际多种文化研究所对各国调查的新发现。  例如,一名圣经学院的女大学生艾玛说:“青年们认为最理想的精神生活,是把更多的时间用于祈祷。”   她说:“因为,长时间同上帝在一起,精神状态更高尚,成为更好的基督徒。  每天祈祷、阅读圣书、同朋友们在一起共享好时光。”   艾玛是这次调查的典型范例,这次调查进行了两年,调查范围包括六大洲的十七个国家,调查对象是12至25岁之间的年青一代。

       这个研究所位于美国明尼阿波里斯市,精神信仰发展研究中心,调查中发现93%的年青人对精神信仰提出了不同程度的需要。   副所长尤金尼.罗尔帕泰说:“我们花了两年的时间,同12至25岁的孩子们亲切交谈,要他们说说对信仰的心里话。”  他说,大部份被调查对象说,很少有机会同朋友们谈论信仰,有话无处去说。  例如,在美国,有41%的孩子说,人生在世必须有奋斗目标;33%的孩子说,他们确信上帝。

       在印度,有38%的孩子们说,他们感受到了内心里的精神存在,33%的人说,他们坚信上帝主宰世界。    在泰国和柬埔寨,大多数的年青说,愿做“有道德的人”;在加拿大,多数青年人说,有了宗教信仰的人,才能体会到“内心里的安宁与幸福”。 

       被调查的对象分布在世界不同地区,但有相同的信仰体会,例如他们说,宗教礼仪与精神感受是两回事。  在加利福尼亚一所印度教学院的学生艾林.戈希说:“宗教信仰重礼仪,而精神感受侧重道德行为,这是两种心理体验。”   他说:“心向造物主,是很重要的表现,但是更为重要的是信仰的实践,有具体的行动,为造物主效劳。”

       纳桑是出生在芝加哥的犹太人,今年20岁,他对犹太教有深厚的感情。  他说,在开始的时候只是好奇,跟随着别人一起信仰,不知所以然。  他认为,每个人的信仰应当充份表达出来,体现宗教信仰的自由,互相展开对话,互相了解。  他今年夏季在芝加哥参加了一次宗教间对话的社会工作,他同许多不同信仰的人建立了联系,互相讨论对自己信仰的认识,如基督教徒、犹太人和穆斯林。    他说,他应当感谢他的父母,他们是他精神世界的最早的导师,现在才正式开始了他的人生精神旅程。

       今年18岁的印度教年青人加拉伏说:“有了宗教信仰,才有机会从内心里认识自己。”  他说:“先有了信仰的觉悟,才能认识到生命的目的,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在信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新的途径,寻找自己的奋斗目标。”   他说,有了信仰的人,才能真正理解人类平等的思想。  看看周围的人,每个人都是造物主的特别创造,没有贵贱高低,大家都一样,人人平等。 他说:“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和优点。  细心看待每个人的行为,都有其他人可学之处。”

       艾姆娜今年20岁,是穆斯林,家住约旦。 她说:“真主造化了所有的人,为的是同样的目的。  人人都应当崇拜真主。”   她的母亲是一个寡妇,对儿女和所有的人都很善良,对贫苦的孤儿特别疼爱。   她说,这是伊斯兰教育的精神,女子必须对所有的人有同情和怜悯之心。  她说贤淑的品格是女子的基本道德,因此她坚持戴盖头衣着简朴,时刻提醒自己是穆斯林,对人要善良、助人为乐、精神高尚。   她的人生理想是多为社会工作,晚一些生儿育女,要好好孝敬母亲,报答她的恩情。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