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穆斯林青年该如何面对未来的伊斯兰?

编者按:很多大学生提出很多明显令人困惑的问题,例如:被非穆斯林误解、歪曲,如何在他们面前重塑和打造崭新穆斯林形象;如何在坚守伊玛尼的基础上与非穆斯林保持和谐关系;以及与非穆斯林在生活、爱情上的取向问题等,问题虽小,却存在着普遍性和广泛性,尽管大学生已不再象二十年前,十年前那样被人们所推崇,甚至当下有许多人将大学生的素质和民工的素质、能力相提并论,但他们的提出的问题却绝对不容忽视,有人戏称如今的大学生素质流氓化、消费白领化、翘课普遍化、精神空虚化等。

相信每位学生朋友都深有体会,因为这些所谓现代化不仅体现在学子身上,也体现在众多的社会自然人身上,那么为什么我们会有如此多的困惑和空虚呢?困惑,迷惑是也,韩愈《诗说》中说的好:“师者,授业解惑也!”明确指出为我们解疑答惑的人就是老师。兰州经学院马去病老师针对大学生朋友提出的种种困惑给予了精彩的解答,如今高校林立,学子众多,但学子的品质,尤其是精神世界的品质和人格品质着实堪忧,马老师说:“我们不能孤立、简单的看待某个问题,而是应该通过这些表现出来的明扬迹象,挖掘出问题的根源所在,正所谓治标先治本。我们只有将最核心的问题找出来并从根本上彻底解决时,这些现象才有可能从源头上得到扼制并得到妥善的解决。那么,面对上述问题时,我们该如何去做呢?首先应该坚定自身信仰,坚持我们的正信,将社会对于我们的影响和干扰,抛之脑后,我行我素,这种我行我素绝不是一种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而是以古兰、圣训为指导,以圣人、先贤为榜,坚定不移自己的信仰,努力完善自己功修时面对人为造成的挫折和压力面前的一种坦然、达观和安之若素。”

 

1、问:信仰、知识和生活的关系?

祁学义阿訇回答:圣训说信仰有七十多个分支。信仰与生活不可分割,生活应该以六大信仰为原则,五大功修为基础,但功修不仅仅限于这些方面,正如圣人所说:清除路障是最薄弱的信仰。信仰、知识和生活三者是一体的关系,是伊玛尼的问题。信仰包括的范围比较广,人的生活状态和生活表现中能体现他的价值观和信仰。

2、问:我们应该先学社会知识还是先学教门知识?

祁学义阿訇回答: 伊斯兰对知识没有区分,也未明确说明什么是伊斯兰的知识。所以,伊斯兰学者提出知识伊斯兰化的观点。社会知识和宗教知识没有区别,任何有益的知识都可以为伊斯兰服务。穆斯林历史上出现的闻名世界的大学者都拥有广博的知识,他们中的有些人既是伊斯兰学者,也是医学家、科学家、历史学家等等。

3、问:怎样面对中国穆斯林文化的落后,如何处理学习汉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之间的不协调关系?

马军校长回答:真主说:“谁走上为主道而奋斗的道路,真主为他铺平道路。”我们应该把我们的力量用在自己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上。广河阿校的理念是:我们要完成一件事,必须要借助另一件事。在中国,要使伊斯兰被世人了解,我们必须重视汉语,必须学习汉语。正如我们要做礼拜,就必须洗小净一样。

4、问:放眼全球,伊斯兰复兴运动此起彼伏,请问各个时期的伊斯兰复兴运动有什么不同点和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

孔德军阿訇回答:首先要区分复兴和更新。复兴就是回归《古兰经》和圣训,按照安拉、圣人的意志生活;更新则指更改和创新。伊斯兰是天启的,不容许更改,更不能创新,它永远是先进的生活方式。

现在我们对以前的复兴要指出其不足之处,这是学术的回归,而不是分离,分离是可怕的。

唐世杰阿訇补充:不同时期的运动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状况,如国情,民情,宗教状况等。但是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为了振兴伊斯兰,维护穆斯林大众的利益。

5、问:办穆斯林知识学习班,开始时学员多,一段时间后人数减少,收费是否能解决这个问题?

马希儒老师回答:这其中有很多原因。要办好一个阿语班首先要有好的乜提;其次老师的水准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很多学生来阿语班是抱着学到很多东西的态度,但学了一段时间后觉得收获甚少,所以渐渐失去热情。其实我们的阿语班是给大家一个引导,学东西关键在于个人的努力。我们的老师应该每天思考,拥有热情,让学员体会到爱。我们要引导穆斯林在三个方面下功夫:1、提升穆斯林的个人修养;2、 建立美好的穆斯林家庭;3、 构建一个和谐的穆斯林社区。

6、问:怎样看待伊斯兰文化被误导?

马去病老师回答:在中国我们的处境很困难。穆斯林面对五种文化:佛、道、儒、西方思想、无神论。我们应当做到:1、爱国爱教;2 、了解和掌握国家政策;3、 思考如何发展,见仁见智。对于如何发展伊斯兰文明和文化,我提出五化兴教,即伊斯兰原则化、现代化、知识化、民族化、科学化。对于社会大众媒体的误导,我们要用伊斯兰的观点进行分析。

7、问:伊斯兰教与原教旨主义的本质区别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唐世杰阿訇回答:当伊斯兰与原教旨主义相联系的时候往往被看做是一个贬义词,是西方势力对伊斯兰和穆斯林的攻击。伊斯兰的根本教义就是《古兰经》、 圣训,不存在什么“原教旨主义”或“新教旨主义”。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说:“伊斯兰没有原教旨主义,如果有我就是。”

8、问:有人说宗教越研究越觉不足,从而逐渐对信仰失去信心,这句话如何解释?

孔德军阿訇回答:信仰的坚定与否与存在与否没有关系。人的知识丰富程度和信仰坚定与否没有直接关系,它们是间接相关的。伊斯兰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除了常规的方法外还有“天启”。启示分为两种,一种是文字的《古兰经》;另一种是宇宙的存在,这是安拉的无字的天经。每个人生下来,就有一种天然属性,称为本能。例如婴儿生下来,没有听力,也没有人教她,但她能够吮吸母亲的乳汁。人无论知识贫乏或丰富,都有获得信仰的可能,这在于安拉的引导。信仰不是学习的,不是讲的,而是实践的。没有实践就无法丰富它。圣门弟子每学一段圣训就去遵循、去实践。信仰就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例如有信仰的人搞研究不局限于技术,必能达到更高的境界。我们穆斯林对任何事都不能失去信心,尤其是信仰

9、问题:面对穆斯林面临的危机和落后现状,我们如何面对未来,构建穆斯林的和谐社会?我们穆斯林青年人应该干些什么?

孔德军阿訇回答:伊斯兰符合安拉的宇宙规律,是和周围世界统一而和谐的,所以伊斯兰没有危机。伊斯兰有清廉的学术机制可以排斥非伊斯兰的东西,问题在于穆斯林自身。穆斯林的危机是脱离了伊斯兰正道后出现混乱,不团结。首先我们要知道得病是因为什么,然后人们才从根本上根除病症,病根是人们抛弃《古兰经》和圣训,没有统一的认识和目标。至于我们穆斯林青年如何来做,我们说我们伊斯兰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任何领域。一切工作取决于举意,如果有一个好的举意,我们的工作就是吉哈德。所以首先我们要坚定信仰、端正目标、丰富知识,其次是树立信心,任何时候都不要失去信心。

10、问:我们怎样和非穆斯林交往,怎样对待他们?

祁学义阿訇回答:非穆斯林分为三种:(1)与穆斯林有和平协定的人,我们要友好对待;(2)与穆斯林没有关系,但是和平相处的人,我们也要与他们和平相处;(3)穆斯林的敌人,这类人要坚决抵抗和反对。

11、如何信仰前定?

古明老师:穆斯林不应多问这个问题,大海是前定,小船是自由。安拉所前定的一切是他的旨意,他知道人性的弱点。前定的意义是我们喜悦安拉的定然。汉语说但行好事不要问结果。在判决出来之前我们要积极地去奋斗,对未来永远充满希望。做一件事成功后要感赞安拉,失败后要归咎于自己。我们对任何事都要有轻松的态度。

12、当代大学生如何面对伊斯兰?

古明老师:首先要认清自己,如果你是悲观的,就已经出问题了。如果我们选择安拉的正道,安拉就会选择我们。圣训:“安拉对大地说谁为真主服务,你就去为他服务;谁为你服务,你就去奴役他。”当我们信仰虔诚时,给养就会从意想不到的地方来临。让安拉来解决你的困难,人类本来可以生活得很容易,但是他们打破了这种容易。

13、近年来网上的伊斯兰课堂出现了,但是不尽如人意,怎样看待媒体在中国穆斯林发展中的作用?

马玉明回答:中国穆斯林的主体在大西北,我们的文化载体普遍水准较低,我们的媒体不是很发达。中国穆斯林的未来一定需要媒体来传播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纸质媒体目前还不能做为一种大众媒介来进行文化交流,不能做为一种大众情感交流的平台,但是网路是非常好的,是值得利用的。

14、伊斯兰是唯心主义吗?

孔德军阿訇回答:现在人们讨论一种意识形态不是唯心就是唯物,或是二元论,唯心和唯物都是人为的,伊斯兰不是人为的,所以不能用唯物或唯心来界定它。唯物论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15、穆斯林有政治问题吗?

马超阿訇回答:伊斯兰政治首先要考虑穆斯林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安拉只以一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来责成他的工作,对穆斯林这个团体也是如此。在中国,我们要寻求发展的空间,这是一种弹性的空间。生存是第一位的,有生存才能有发展。政治是人类对生活和社会的统筹。《古兰经》中讲了黑则勒的故事,他在渔民的船上钻洞是为了防止船被强人夺走。这就告诉我们特殊的事情在特殊的环境下要特殊地对待。还有犹太人的祖先伊卜拉欣的故事,都值得我们思考。中国穆斯林应该为社会服务,重视伊斯兰文化的社会功能,争得社会文化的发展空间。我们要以《古兰经》和圣训为指导,高举爱国爱教的旗帜,构建和谐社会,而不是用暴力去解决问题。伊斯兰文化想要在已经成型的中国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国的穆斯林首先要理解《古兰经》的思想和启示,用先进的伊斯兰文化武装自己,然后才能影响别人,影响社会,在社会中有发言权,最终给我们创造穆斯林的发展空间。

16、提高信仰的要求有哪些?

马超阿訇回答:伊斯兰信仰的要求就是要把文本的信仰外化为自己的实践和行动,最终演化为一种社会形态和社会存在。《古兰经》中讲,当安拉命令人们面向克尔白,改变了原来的朝向时,这是一种文化的改变,很多圣门弟子都接受了这一点,因为安拉不会让他们的信仰无效。信仰是一体两面的,要外化为社会实践。信仰的内涵不变,但它的外延不断的在延伸,在社会实践中参与社会公德建设也是信仰的一部分。我们穆斯林社会是中国社会的一部分,我们不是特别的群体,我们同样需要发展和建设,我们应该参与各个领域的社会活动,用伊斯兰的管理方式去管理人。安拉是普慈特慈的,以安拉的名义做事是信仰的基本要求,我们应该努力去实践。

17、在当今社会如何实践伊斯兰?

丁士仁教授回答:首先我们要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和自己所处的位置,我们在中国还是个小群体,注定要要走穆斯林少数民族的路,走穆斯林少数民族的路具体表现在:1、要有信仰。2、要作礼拜,从小开始实践伊斯兰的天命功课。3、老一代人宣教有不当之处,不够完善。功修的范围很广,不是只做到遵守五大天命就是真正的穆斯林。我们不能做人下人,应该有自己的尊严和地位,五大天命是穆斯林实践中最基础的功修。4、除了功修还应该有伊斯兰道德,有道德的穆斯林是最优秀的。学生在学校里要赶超其他人,成为优秀的同学,让其他同学向我们学习,我们就宣传了我们的教门。5、圣训中说:知识那怕远在中国也要去追求。这说明知识是很重要的。不是宗教的知识也当去追求,我们有自己的精神支柱,我们的理想非常远大,我们的祖先对中国社会的贡献非常大。有道德、有文化、有知识是伊斯兰对穆斯林的要求,也是实践伊斯兰信仰的一部分。

18、穆斯林在当今世界的身份?

丁士仁教授回答:谁是穆斯林以及什么时候产生的这个名称?穆斯林这个名字在伊布拉欣圣人时代就有了,意思是顺从,是有信仰的人,是对真主的信仰和服从。随着时间的推移,犹太人把自己叫做犹太人,从那时候起他们抛弃了这个名字。穆圣时代又开始使用这个名字,到了西元2000年,我们还叫穆斯林,这是我们的光荣,而不是耻辱。我们有我们的伊斯兰人生观,世界观,没有目标我们怎么样生活?所以我们有一条路,我们有《古兰经》和圣训,我们要服从真主。在历史上犹太人从西元135年失去了自己的家园,他们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随身带着的圣经就是他们的祖国。我们生活在这里,中国就是我们的祖国,但我们仍是穆斯林,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文化中我们肩负的使命很艰巨,也很光荣,我们应该成为真正的穆斯林,用正信的实践去弘扬伊斯兰,传播伊斯兰。

【转自“时代信仰”微信公众平台】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