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是一个民族、社会的希望所在,社会与民族的发展,离不开青年人的进取与贡献。
然而,对于现代穆斯林社会而言,青年人的进取,似乎成了一把双刃剑。
随着时代发展,穆斯林青年一代似乎已经陷入迷失,青年人的眼中似乎已看不到希望,只有无尽迷茫,他们找不到归属感,不明白信仰对自己有何益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愈演愈烈。有人甚至公开宣称,自己不再信教。半个多月前,一名沙特少女就在泰国申请难民身份,声称自己受到虐待,决心脱离伊斯兰。
这一切,都不是偶然。愈来愈多的穆斯林青年与伊斯兰渐行渐远,对于伊斯兰,他们似乎毫无兴趣,感觉自己与伊斯兰几无关联。问题是,这种情况已经司空见惯,人们似乎甚至毫无察觉。它就像沉默的杀手,不知不觉间将整个青年一代都带入迷茫。
这是伊斯兰信仰的悲哀,也是穆斯林群体的悲哀。我们很清楚,青年人是整个民族的希望,但是,我们的青年人却在不知不觉间失去了希望,甚至逐步沦为家庭乃至社会的负担。
然而,我们眼中的悲哀,却是一个腐朽社会所期望看到的情景。腐朽的社会需要迷茫的青年,只有如此,腐败无能的统治者才能巩固自身腐朽统治。这种社会的经济、政治及教育体制都只为消磨青年人的斗志,培养盲从的愚民与奴仆。
在这种体制下,那些积极向上、批判思考、不断进取的青年人就成了异类。
真正具有进步精神的社会,懂得欣赏、尊重青年人的才华,懂得信任青年人,鼓励他们积极进取,引领社会共同进步。社会的进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年人是否在不断进步,一个死气沉沉、不思进取的民族,其青年人也绝不会呈现出过多生机。
对于倍受考验的穆斯林群体而言,我们更要重视青年人的发展。我们应当从各个方面出发,让青年人感受到关怀,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力量与使命。一个完美的社会,必定会尊重青年人的选择,给他们提供便捷、优质的教育、就业等机会,让他们有发展的空间与舞台,让他们对自身及社会抱有巨大信心。
我们必须承认,如今的穆斯林青年一代已经处于巨大考验之中,迷茫与绝望写在很多穆斯林青年的脸上。究其本质,我们可以将之归咎为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不合理的教育体制。
纵观整个穆斯林世界,我们几乎看不到有哪个国家拥有一套完整、多元、综合、全面的教育体制,我们的教育体制很少将青少年的未来发展视为着眼点,我们只看重教育对政治的贡献。对于穆斯林青年一代而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似乎成了空谈。
更加遗憾的是,伊斯兰世界各个国家的教育体制并没有形成规模,换言之,我们的教育体制似乎一直都在变化,根本没有定制与标准。
出于对西方文明的崇敬与憧憬,绝大多数穆斯林国家都对教育体制做了改革,他们趋向于世俗化教育,但又没有完全放弃传统伊斯兰教育。于是,绝大多数穆斯林国家的教育体制变得不伦不类。就马来西亚而言,该国施行世俗与宗教并进的教育体制,但两种教育之间并无关联,二者独立存在。正是这种教育体制的存在,让穆斯林学生产生诸多迷惑——一面是世俗化、崇尚科学的现代教育,一面是关于伊斯兰信仰的传统教育。
这种双重教育体系虽然貌似代表了现代文明与宗教信仰的完美共存,但是,穆斯林青年一代却倍受煎熬。现代科学对宗教信仰持否定态度,穆斯林青年一边学习推崇无神论的现代学科,一边尝试加强自己的信仰知识,二者本身就属于矛盾体。他们珍爱伊斯兰信仰,但又不得不花费巨大精力学习与伊斯兰信仰格格不入甚至反对伊斯兰信仰的现代知识。
纵观整个穆斯林世界,各国教育体系都深受西方理论、理念与世界观的影响。对于穆斯林学子而言,这无疑是最为巨大的挑战与打击。穆斯林信仰伊斯兰,但我们受到的教育则与伊斯兰有诸多抵触,这必然会让穆斯林学子倍感失落,因为,他们无权作出选择,在纠结与疑惑之下,迷茫必不可免。换言之,穆斯林学子只能二选一,要么,就沦为人格分裂。
而这种迷茫,最终将成为整个穆斯林群体的灾难。
更有教法学家指出,这种迷茫倘若得不到良好引导与控制,最终极有可能发展成伪信。在强大的西方文化侵蚀之下,连穆斯林自己都认为伊斯兰信仰有诸多不足之处,有人甚至认为伊斯兰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
让我们扪心自问,我们多少人在清真寺或参加宗教活动时会感到信仰的神圣性,在日常生活中却将信仰抛至脑后,我们甚至已经习惯了这种双重身份的生活——私底下,我们认为自己依旧是穆斯林,但在公共场合,我们只是以现代文明人的身份存在。
仅就教育而言,穆斯林世界教育体系更为看重西方文明,鼓励学生学习西方文化、历史与传统,进而融入西方文明,做西方社会所认可的现代文明人。
的确,知识就是力量,而教育则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根本。倘若我们的教育从源头上抵触自身文明、夸大他人文化,那我们的青年一代注定也会沦为崇洋媚外的“新穆斯林青年”。在现行教育体系下,穆斯林青年一代并没有真正学会解放自己、发展自己,我们学会的,只是赞美西方文明,顺从西方文化。
其次,是不合理的伊斯兰信仰教育体系。
我们必须明白,知识与传授知识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一个人或许学富五车才华横溢,但是,他很可能不知如何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无力将知识传递给他人。这样的知识,于他、于社会,都毫无益处。
伊斯兰信仰教育更是如此,只有确保教学内容及品质,我们的信仰才有可能得以正确地传承。在当今资讯时代、科技时代、新媒体时代,知识已触手可及,全球化的深化,进一步加大了不同文化与知识的融合与关联。伊斯兰信仰知识亦是如此,轻点滑鼠、轻触荧幕,伊斯兰信仰知识、全球各地穆斯林学者讲座就触手可及,问题在于,我们是否愿意花费时间去学习自己的信仰,去为自己的信仰与族群谋利。
然而,资讯时代的到来,也让穆斯林青年进一步迷失。他们希望学习伊斯兰信仰知识,但又对一切事物保持怀疑,希望用理性思维理解世间万物,包括源自天启的信仰讯息。
于是,越来越多的穆斯林青年开始质疑传统穆斯林学者教授伊斯兰信仰的方式,更有甚者,开始质疑伊斯兰信仰,拒绝相信所有不符合当今“科学”的知识与理论。
曾几何时,信仰教育仅局限于死记硬背,其本质就在于信仰的外部延续,信仰的传承,也近乎于子承父业的盲从。
质疑是青年人的天性,当穆斯林青年对某一信仰话题提出疑问,他几无可能得到答案,等待他的,极有可能只是一顿训斥。长此以往,穆斯林青年对信仰的热情,必将逝去。
换言之,穆斯林青年不愿感觉自己被“愚弄”,他们懂得如何辨别是非,如何辨别真理与虚妄,他们希望学者们或长辈们以理服人,而非强势地让他们盲从。
至此,越来越多的穆斯林青年认为信仰只是个人隐私与选择,他人无权过问。穆斯林青年有权了解真理,他们也希望了解真理,但他们并不愿不问青红皂白地接受一件事情。举例而言,倘若我们告诉当代穆斯林青年, 他们必须信仰伊斯兰,必须穿着得体、遮盖羞体,必须坚守五番拜功、谨守斋戒、诵读古兰,不得质疑,不得拒绝,他们绝不会言听计从。
换言之,穆斯林青年不接受强势的威胁、恐吓及命令式教育,他们更趋向于互动交流、理性思考,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双眼去感知生命中的一切,进而体会伊斯兰的美妙与伟大。
穆斯林学者们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吸引青年一代了解自己的信仰,如何让他们感受到伊斯兰是宇宙间唯一的真理,而非用一系列繁冗教法去约束他们。须知,伊斯兰本身是一个无比理性、与时俱进的宗教,伊斯兰本身就崇尚理性与批判性思维,世人之所以认为伊斯兰是落后的信仰,只是因为历史上穆斯林君王及学者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而对伊斯兰信仰作出的一系列扭曲解读。自古以来,伊斯兰信仰就被视为完美的生活方式,问题在于,我们应当如何让青年一代感受到这份美好,这才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而非一味指责青年一代与伊斯兰渐行渐远。
我们要让穆斯林青年人明白,伊斯兰是简单易行的信仰,它绝不会使人烦难。伊斯兰宣导种族、性别等各个层面的平等,这些伟大思想,甚至比当今穆斯林青年所推崇的西方文明更为古老。伊斯兰信仰对穆斯林的唯一要求,就是信仰与虔敬,而自由、正义、公平、完美等属性,都是信仰的附属品。
伊斯兰信仰鼓励人们求知,而疑问则是求知的一大手段,也是青年人的一大属性。问题在于,如何才能做到二者的平衡,如何才能以符合信仰要求的方式解答青年人的疑问。
我们必须承认,伊斯兰是穆斯林青年一代唯一的出路,他们的迷茫与失落源自对信仰的无知与误解,若想去除这种迷茫,也只能借助对信仰的正确理解。
再次,是信仰楷模的缺失。
须知,青年人最需要的是激励,而非批判。而最能激励一个人的,则是某个特定的榜样与模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倘若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一个积极向上的楷模,我们必定会效仿他、追随他,如他那般生活。然而,如今这个时代,我们似乎已找不到足以让青年一代心服口服的楷模。
对穆斯林而言,最好的楷模,就是伟大的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以及他的家人、圣门弟子及前三代先贤。我们是穆斯林,相信先知、追随先知、效仿先知,这是真主对我们的命令,我们务必要竭尽全力去遵循。
然而,对于生活在现代资讯时代的我们,这些楷模似乎已离我们太远,我们尊敬他们,但我们也需要与我们生活在同一现实生活中的楷模。楷模可以出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他们代表着不同的文化与传统,我们喜欢某位明星、运动员或名人,那我们必然会竭尽全力去了解有关他们的一切,进而效仿他们,甚至接受他们的文化与思想。换言之,现如今的我们,很可能会为了效仿某个“楷模”而摒弃自己的文化与信仰。
当今穆斯林青年一代所谓的“楷模”,绝大多数都与伊斯兰信仰毫无关联,他们有些甚至处于伊斯兰信仰的对立面。可是,青年人依旧会喜欢他们,依旧会不断效仿他们、对他们言听计从。
有人会说,作为穆斯林,我们为何不将穆斯林学者视为自己的楷模呢?的确,我们本应将学者视为楷模,但现如今,很多学者似乎都高高在上,脱离了群众,而真正的学者,又被我们低估,因为真正的学者不会哗众取宠,不会刻意寻求关注度。或许,他们自己选择默默无闻,或许,他们的声音无法传递出去。
于是,我们看到很多“官方学者”“御用学者”不断呼风唤雨、高谈阔论、指手划脚,其核心,就在于特定群体的特定利益,而非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对于伊斯兰信仰及穆斯林大众而言,此类学者,有百害而无一益。
在当今这个充满考验与挑战的时代,穆斯林青年亟需激励、鼓舞与引导,而非浑噩度日。然而,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是黑白、是非、美丑、善恶不分,他们发现,信仰知识更多被用来为某些群体谋利,愚人高谈阔论,智者却沉默寡言。
内外交困之下,不少穆斯林国家选择了一条“安逸”的道路。要么沉溺于辉煌的往昔无法自拔,要么自建高墙,活在自己舒适的小世界。
而对于那些希望融入西方文明的穆斯林国家而言,青年人面对的挑战尤为巨大。去年12月,马来西亚首都吉隆玻举行了一场反种族歧视大型集会,对于参会的马来穆斯林青年而言,他们遭遇了诸多尴尬。自始至终,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而马来人则是该国主体民族,政府相关政策对马来族群有诸多倾斜,对此,包括华人、印度人在内的两大族群深感不满,此次集会其实很大程度上是针对马来穆斯林群体的诸多“特权”。
再次,是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两极分化。
现如今,万事万物都讲究制度化,如何做到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和谐,是我们社会工作的核心所在。换言之,若要寻求社会进步与发展,不同阶层、不同方面都要摒弃偏见、协同合作、求同存异,力求共同进步。
对于正常社会而言,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都是为了社会整体进步而服务。而在穆斯林国家,情况似乎并非如此。我们似乎看不到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似乎每个机构都是各自为政、独立运行。很多时候,各个机构出于都某些信仰细节的理解异同,而选择誓不两立。
须知,伊斯兰信仰的核心就在于信主独一,这是我们行事的中心与重点。换言之,穆斯林理应利用真主赋予我们的能力去更好地践行伊斯兰,而不同机构制定了截然不同的制度,其中很多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伊斯兰核心价值观却被抛至脑后。
青年一代是不同机构最为看重的群体,各个穆斯林群体总会绞尽脑汁、倾尽全力吸引穆斯林青年,但是,这种吸引似乎只停留在表面,至于如何留住青年人,各个机构似乎并没有过多想法。可是,这种分散的机构,对整个社会及穆斯林青年的发展并无益处。
长此以往,穆斯林青年极有可能失去衡量正误、是非与善恶的标准。于穆斯林而言,古兰经是衡量万物的最高标准,可是,绝大多数穆斯林机构在吸引穆斯林青年时,并未以古兰、圣训作为出发点,而是设置一系列娱乐活动,意图以此吸引“新青年”。
换言之,穆斯林青年在家及清真寺接受伊斯兰信仰教育,而走向社会,进入社会机构后,他们却接受几乎全盘西化的世俗教育。信仰教育要求他们谨言慎行、遵守信仰规章制度,而世俗教育则鼓励他们放飞自我,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在这两种不同截然不同的体系冲击下,穆斯林青年陷入如今这种困境,也不难理解。
无疑,穆斯林青年所处的困境极其复杂,究其根源,是因为我们逐步削弱了信仰在穆斯林青年生活中的影响。外部因素不可逆,但是,倘若我们自身不去重视这个问题,倘若我们自身不加强信仰学习,青年一代必将与伊斯兰渐行渐远。
穆斯林青年并未彻底沉沦,如果我们希望这个民族永葆希望,我们就要确保穆斯林青年心中依旧抱有希望。可是,谁才能吸引穆斯林青年呢?必然只会是青年本身,我们所选择的圈子与朋友,对我们的信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真主告诫我们:
“安拉设置一个人的比喻,一个人有一些恶劣的同伙,另一个人有一真忠实的同伙。这两个人的比喻可一样吗?赞美安拉!但是他们大多数都不知道。”【古兰 39:29】
祈求真主坚定我们的信仰,稳定我们的脚步,赐予我们团结。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协同合作,为了真主的喜悦,摒弃成见,与人为善,共同打造穆斯林青年更为美好的未来。
编辑:叶哈雅
出处:Islamicity
原文:Why Are Muslim Youth Confused?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