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典与考验

世间荣华,恩典繁多,稍不留意,人就沉迷其中。坐拥万贯者,时常不懂珍惜;一贫如洗者,往往容易满足。有些人挣钱容易,花钱也如流水;有些人苦苦挣扎,依然难以糊口。因此,有人对待钱财,无比谨慎,想要开支,绞尽脑汁。

不义所得、不劳而获之财,其中没有真主的恩典,也不会给主人带来过多裨益,人对此类钱财也不太在意,因为他们不会知道,很多人耗费巨大体力和脑力,收入仍旧屈指可数,他们无法感知这种人的辛劳与苦难。换句话,如果有人轻而易举地得到某物,就不会珍惜,更不会感恩。

那么,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如何教导我们正确对待物质的繁华与恩典呢?先知的教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适度享受恩典,甚至适当远离恩典;二,交往弱势群体,伸出援手,感知疾苦。

那么,何为适度享受恩典呢?斋戒是最好的范例。一年一度的斋月,要求我们在特定时段戒除饮食和性欲,同时戒除一切恶习与不良嗜好。感知饥渴,才会感知弱势群体的疾苦,如此,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与爱怜就会不断升华,对真主恩典的感恩之情就会增强。

史料记载,哈里发欧麦尔外出巡查时,看到圣门弟子贾比尔•本•阿卜杜拉提着几个袋子,问:“你拿的什么呀?”贾比尔说:“肉。”欧麦尔又问:“是你自己买的肉吗?”贾比尔说:“正是。”欧麦尔便说:“你为何买这么多肉呢?”贾比尔说:“我想吃肉,就去买了。”欧麦尔又说:“你想要什么东西,就一定要去买吗?”

在此,我们不可误读哈里发欧麦尔的训诫。他只是告诫我们,人对物质的渴望无穷无尽,很多时候,我们不必因为自己有能力就随心所欲,纵然我们拥有无数恩典,也要试着把握尺度,不可奢靡挥霍。

你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时,请不要为所欲为地肆意享乐。如此下去,你认为拥有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会逐渐放松警惕,慢慢忘却这些恩典源自何处,更会忘却一切恩典都是造物主对我们的考验。

父母都明白,无止境地满足儿女的物质要求,是对孩子的溺爱,这种“爱”会给孩子带来伤害。如果孩子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求必应的生活,他们想当然地认为世界不过如此,世人也会像父母般地迎合、迁就和满足他们。倘若世人无法满足其要求,他们将会暴怒,因为从小就没有被拒绝的体验。

称职而优秀的父母懂得正确抚养孩子,不会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懂得掌握尺度,拒绝溺爱子女,教会孩子珍惜与感恩,让孩子明白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感知世间的真善美,看清世界的险与恶,不让孩子带着任性步入社会。

有求必应的生活自然美好,但也充满危机与凶险。一旦遭受挫折,情绪就会变化,愤怒成为遭遇考验时的常态。的确,人们难免发脾气,而无休止、无缘由的愤怒必定害人害己。

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教导我们,有时候,暂时远离尘世的浮华与享乐,会让我们更好地感知美好的恩典。

那么,我们如何理解先知的第二项教导呢?帮助弱势群体、感知疾苦,不仅要求我们救济贫民,更要接近困难群体,进入他们的生活。

在信息时代,施舍变得简单,甚至不必躬身前往,便可完成扶贫。这种便利确是恩典。试想,在复生日,你看到从未谋面、却给予无私帮助的人们,那是何等的欢愉!

但另一方面,这种便利也拉开了我们与弱势群体的距离。据《艾哈迈德圣训集》记载,有人向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倾诉:“我感觉我的心越来越硬了。”就像我们经常抱怨自己活得无趣,纵然万事如意,依旧怨天尤人,难以知足,甚至不再感知甜美的恩典。对此,先知作答:“你当接济孤儿,与他们同吃、同座,如此,你的心就会变软。”

这里的孤儿代表所有弱者。就是说,若要避免自己冷酷无情,避免生活无趣,就尽量接触困难人群,体味他们的生活,与他们分享快乐和恩典,感知他们的疾苦与磨难。

倘若我们对生活不满,就去看看状况不如我们的人们,学习他们的坚忍与感恩,别把自己生活中拥有的一切看做理所当然。请铭记,一切都是源自真主的恩典。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