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人为培养儿子读书辛苦一生,儿子大学毕业后在本市银行工作。 一天老人在庭院里晚饭后纳凉,儿子给父亲端来茶水。 父亲问:“我家院墙上有个黑东西,那是什么呀?” 儿子说,是一只乌鸦。 过了一会儿,父亲又问,墙头上有个东西,看不清是什么,儿子说是只乌鸦。 天色越来越黑,父亲又问,墙上的东西是什么。 “是乌鸦,是乌鸦,”儿子以烦躁的口气回答。 同样的问题,老人又问了一遍。 儿子显然耐心到了尽头,回答说:“爸爸,你烦不烦啊? 我都回答你三遍了,那还是一只乌鸦。 听明白了吗? 好了,好了,别再问了,您让我安静一点好不好! 人家工作一天了,累不累呀?”
老人从躺椅上站了起来,进入室内取出一册旧日记本。 老人翻开其中一页,递给儿子看,要他认真阅读。儿子接过日记,专心细看他老父亲当年记录的轶事趣闻。 那一页上的日记文字写得清楚:“今天,我坐在庭院里,儿子在院子里跑着玩,看到墙上落下了一种黑色大鸟。 孩子十分好奇,问我那是什么鸟,我说是乌鸦。 他对着乌鸦观看了好半天,同样的问题连问了许多遍,至少有二十遍,每次我都耐心告诉他,一点也不厌烦,孩子有问题,是求知欲的表现,多么可爱啊!”
老人说,为什么儿子不能像当年父亲对待儿子那样有耐心,甘愿吃苦。 他的日记记录了当时真实的事件,父亲可以耐心地回答儿子同一个问题二十多遍,绝无烦恼的表现,反而高兴,把这个行为理解为孩子的求知欲。 当父亲年迈、头晕眼花时,同样的问题才问四遍,就看到儿子的烦躁,失去耐心。 真主在《古兰经》中说得明确,“你应当毕恭毕敬地服侍年迈的父母,你应当说:‘我的主啊! 求你怜悯他俩,就像我年幼时他俩养育我那样。’”(17:24) 因此,孝敬父母构成了穆斯林社会最基本的美德。 (阿立:www.ummah.com)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