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教徒信仰的基础

葛瑞米勒(Gary Miller)原是加拿大一位基督教布道家。他也是一位学者,对数学及逻辑学有精湛的研究。他听回教徒说古兰经是上帝的语言,觉得奇怪,于是就用他的专长-----数学和逻辑-------去研究古兰。结果发现了许多奇迹,于是他信服了,他归顺了伊斯兰。

我们每个人几乎都被小孩子盘问过,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一直重复地盘问为什么为什么。假如你把刀子放得远远不让小孩拿到它,他一定会问为什么。当你向他解释,因为刀子很利,他又会问为什么,那你就像他解释刀子利才能切苹果,可是他还是会为什么为什么地一直问下去。

这就是应用一个道理时,常碰到得困境。我们应用一个道理的时候,一定要先设定一个证据的标准。我们应当自己决定,一旦找到如此这般的具体事实时,我就得到最后的证据。在许多真正重要的问题上,哲学问题上,许多思想家在设定了证据的标准后,并发现事实都符合这个标准,本已证实了设定的证据。可是他们却继续再找证据,证明这个证据的证据。如此了无止境,周而复始地在打圈子。我们应该下定决心,找到了足够的符合标准的证据之后,我们就该相信,然后就用这个证据来测验我们的主题。好,现在我将这个方法,应用到测验古兰经上面。

当你问一位基督徒,为什么他是基督徒时,他通常的答覆是,由于“复活的奇迹”,他信仰的基础,是二千年前,有一个人死而复生。这就是他的奇迹,他的试金石。你问一位回教徒,那么你的奇迹是什么呢?你是一位穆斯林,什么是你的奇迹?他就会到书架上将他的奇迹拿给你,因为他的奇迹,直到今天还在,那就是古兰经,这就是他的试金石。

所有先知都有他们的事迹(signs)。摩西(求主赐他平安)曾和法老王的魔术师斗法、耶稣(求主赐他平安)把死人复活、病人治好。每一个先知都有他的事迹。穆罕默德(求主赐他平安),是回教徒认为的最后一位先知。他的事迹就是古兰经,这是很合理的,因为最后一位先知,应当带来一个和我们常在一起的一个迹象,那就是古兰。今天的回教徒和一千四百年前的回教徒相比,毫无逊色。和穆罕默德(求主赐他平安)当时的同伴相比,我们知道的重要讯息并不比他们要少。他们那时有古兰,我们今天也有古兰,我们有看和他们同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持续到今已一千四百年。好,现在我就测验一下古兰经。

假如我对某人说,“我认识你的爸爸”,他多半会测验我说的是真是假。他会向我发问:“你说你认识我的爸爸,那么他是高个子还是矮个子?他的头发是卷的还是直的?他戴不戴眼镜?”等等问题。假如你的答案都正确,他就会相信我的确见过他的爸爸。好,这就是测验的方法。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古兰。

古兰作者自称,宇宙诞生时他就在场。那我们就有权向他发问:“既然宇宙诞生时你就在场,请举一些证据来!”我们很有趣地发现,古兰第21章第30节这么说:“难道那些不信主的人没见到吗?天地原是一体,是我劈开了它,我用水创造了一切生物,难道他们不信吗?”这里有三个重点:“不信主的人”、“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事实证明,大家公认宇宙的起源来自一个大爆炸,这个宇宙爆炸论(The Big Bang Theory)说,诸天与地原是一体,因一次大爆炸而分裂成许多星体,形成今日的宇宙。这个理论是最近才发现的,诺贝尔物理奖就颁给证明此一理论的几位科学家。大约二百年前,李文荷(Leeuwenhoek)在显微镜下发现,细胞的成份百分之八十是水。好,这些诺贝尔奖金的得主和发明显微镜的荷兰人,都不是回教徒(都是不信主的人),但他们却证明了上述引证古兰经中的一段话。

这就正是针对我们所提“请你举些证据,来证明宇宙诞生时,你就在场”问题的答覆。

每个人对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这就是他个人的主见。在一个主见形成之前,他必须小心谨慎寻找最正确的看法。用下面我要说的方法,他就可找出最正确的看法。这个方法就是“寻找一个会合点”;我们先在各处寻找真理,当各项真理都指向同一方向时,我们就知道快要成功了。如果我们检验某书的作者就是上帝,结论领我们走上回教,这是一条途径。另外如果我们检验所有先知说过的话,发现结论也是领我们走向回教,这是另一条途径。这两条路带我们走向同一目标,也就是回教。根据这个,我们就有很好的基础,发现回教便是真理。因为我们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寻找真理,而结果相同。

所以在形成主见之前,我们必须要证明我们的主见是正确的,是真理。在找寻这个真理之前,我们必先检验我们周围的证据,看看这些证据是指向哪一个会合点,然后再到那个会合点,去检验它周围的证据,看看是不是符合这些真理。如果都是符合的话,那么,这个点就是我们的真理。现在让我们继续先来检验这本古兰经,再去检验一下先知说过的话,然后再去寻找这两条路的会合点。

在古兰经第51章第47节中提到:“天空在不断扩张。”这和上面“宇宙爆炸论”有连带关系。1973年诺贝尔奖分给三位科学家,因为他们证明了宇宙是在不断扩张中。古兰经已明确证实了这一点。再看一看回教学者对此一章句的解释和评论,他们当中最有名望的学者说,古兰已明确指出宇宙是在不断扩张,虽然他们无法想像是怎么一个扩张法,但他们相信上帝是全知全能的,所以他们就满足这一章所讲的,而一字不改地去相信它。

古兰经第89章第7节中提到一个名叫伊赖姆(Iram)的城市。在历史上,毫无有关此一城市的记载,没有人知道曾有这么一个城市,很多回教学者觉得很奇怪,认为可能这是比喻性的,不是一个城市,或许是一个人名。1973年叙利亚一个考古对发掘出一个城市,名叫“厄布勒斯”,内中有很多古老文字的字板(tablets)。五年后,1978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表了有关这次发掘的研究,说这些字板上提到这个城市“厄布勒斯”和“伊赖姆”城,有贸易往来。这就是说,直到1973年,才证实确有Iram这个城市的存在。我们可以自问,这个字怎么会跑到古兰经中的。

另外有一些人,想跟古兰经的作者斗智,他们想证明古兰经的作者对于这个世界只有粗浅的了解。比如说,在阿文中zara这个字表示物质中最小的单位,也就是原子。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说:“原子并非最小的物质,我们已发现原子是由许多更小的物质所构成”,所以他们就攻讦古兰经说,这一点是错了。很有趣的,在古兰经第10章第21节中提到,物质有大小不同,如像原子那么大的,也有比它更小的。由此可知,上帝,古兰的作者,早就知道原子并不是最小的物质单位。

回教说,人信了回教,过去所犯的罪,都被饶恕。穆罕默德圣人(求主赐他平安)在世时,有一个敌人名叫阿布拉哈布(Abu Lahab),古兰经中指名道姓地说阿布拉哈不已被诅咒了,将来死后要在地狱受罚。阿布拉哈布可以很轻易地证明回教是一矛盾,而非真理。假如他去向圣人说,他归信了回教了,那么就可使回教发生矛盾,因为他的罪已被饶恕,怎么上帝又很肯定地说,他要下地狱呢?很可能当时许多已入回教的人,会因此感到迷惑,人心混乱而纷纷出教,使回教解体。可是上帝早就肯定预料到阿布拉哈布是不会信主的,所以才在古兰经中,肯定地说阿布拉哈布死后要下火狱。

另外,古兰经中也预测到其他的事,例如,它预测到波斯帝国的没落。在古兰经第30章中,预测波斯帝国会败亡。这段经文下降时,波斯帝国正好打了好几场胜仗。

在检验“古兰经是不是上帝所著”的过程中,有些人喜欢在古兰经中随便乱找证据。但是诚实的方法,是应按照文字表面价值去衡量,去看东西很清楚的地方,然后去检验上帝要我们去检验的地方。正如上面所提(21:30)“难道那些不信主的人没有看到吗?....”这一句里面有“看到”这两个字。祂这就是邀请我们去检验这两个字。这才表示我们是很理智地在检验。

我们每一个人都各有所专,这并不是说,一定要有文凭才能证明我们是某一方面的专家。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确定这一点。几年前,我听到这么一个故事:多伦多有一位海员,有人借一本古兰经给他念,他念道第24章第40节,里面形容“重重黑暗拢照着汪洋大海,波涛澎湃,上有黑云,黑暗重重叠叠,伸手不见五指”他非常惊讶,这正是他亲身经历过的,当时他对回教一无所知,还书时问,这个穆罕默德是不是一个海员?当他获悉穆罕默德一生都在沙漠中时,他的惊讶就更大了,他自问,穆罕默德为什么会有此知识?知道海洋中的大浪情形。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些深具信心的专门知识。我们不妨在古兰经中,将这些专门知识加以验证一下。我有一位在多伦多大学教书的朋友,他有一个同事在攻读心里学博士,他的博士论文主题是“集体讨论的效率”。他先设定了几个讨论的原则和因素,来测定各种不同集体讨论的效率。他了一些表格,对人数不同的集体讨论做了一个指数。不同人数的集体,从十二人到二人不等,出乎意料地,讨论效率最高的是“二人组”,远远超过他衡量的指数。其他各组的讨论效率,无法望其项背。我在多伦多的这位回教朋友听到他的这个结果,就对这位心理学博士说,古兰经终究有一章(75:18)谈到“讨论”,内中提到二人为一组最为有效。又说,讨论古兰的时候,应当静心独坐,自我参悟,或者以两人为一组地加以讨论。

我刚才说过,每一个人都各有其专门知识,我个人对数学特别有兴趣。古兰经第11章第1节说“这是一本完美而精确的书。”它里面每一章每一节都是完美的,也就是说内中没有多余的废话,多一句或少一句,都会破坏其完美性。

所以这就引起我注意到一个特有的数学上的主题,一个逻辑上的主题,我研究古兰,看看是不是可以发现一些我在这方面懂得的事情。

过去一百年来,逻辑学上有一大改变,主要地是在文字的使用及提述间之差异。约一百年前,逻辑学的结构,似乎陷入解体的危险,因为这一方面的学者注意到它的结构不太健全,特别引起问题的是:“自我诠释(Self-reference)”,以及“文字的使用及提述”,这一点我下面将加以简单说明。亚里斯多德的“中间排除律”(law of the excluded middle)是指不管真伪的任何叙述。大约一百年前,有人指出,法律就是叙述(law is a statement)。所以我们就将这个叙述应用到它本身。“中间排除律”根本不是一个法律,它可真可假。逻辑学者,如果未能懂得一个字的使用及提述间的差异,对他们来说,是一个纠缠不清的死结。

我们使用一个字时,着眼在它的意义。可是我们提述一个字时,我们是在讨论这个字的本身。假如我说“多伦多是一个大城”,我的意思是说“多伦多”那个地方是一个大城。假如我说“多伦多有七个字母”,那我是在说“多伦多”这个字。第一个例子是我使用这个字,第二个例子是我提述这个字。你们应该看出来其间的区别。现在我们用这些意念与“古兰乃是完美节句组成,并像我们阐说”的意念,加以联想。有一节经文说:“在安拉看来,耶稣确是和亚当一样的。”(3:59)阿文非常清楚,我们懂得这句话是表示一个“等式”(equation)。它是这样念的:“Inna mathala sa 'inda Allahi kamathali Aadam”耶稣的样子和亚当一样。当然,这句话并未解释这两人如何相像,因为这本经是在不平凡情况下下降的,我并不认为它是说他们并不如普通人类是由一父一母所繁殖,而是另有更高的境界。我要以“文字的提述”来研究这句经文。“文字的使用”已经很清楚了,耶稣如同亚当,这里的耶稣和亚当,我们认为是指两个人。可是“这些字的提述”又如何呢?这经的作者是否知道,假如我们只就字面研究,这句经文的意思就是耶稣很像亚当?好,这两个字的字母完全不同,怎会相像?我很快地找到答案。我查了一下古兰索引(这本索引是一位学人和他的学生们,经过多年工作而编成,他们将古兰经中的每一个字列表供查,1945年才出版),我们查“耶稣”这个字,在古兰经中出现了廿五次,再查“亚当”,也是出现了廿五次。意思是说,他们二人在古兰中是非常相像。这两个字出现的次数,完全相等。

所以,我就根据这一意念,继续查阅索引,看看有没有其他类似的例子。结果,每一个例子都有相同结果。例如,在古兰经第7章第176节,它说:拒信迹象的人和“狗”一样。在古兰经中,“拒信迹象的人”一共出现过五次,而“狗”(al-kalb)不多不少,也出现了五次。还有许多其他例子,后来,和我一道研究这一问题的一位朋友,向我建议说,古兰经中,有许多地方说,甲事和乙事不一样。他刚说完,我们两个人就一起查阅索引,看看“二事不一样”在经中出现的次数如何。我们很惊异,或许说,我们不应惊异,所有例证均是,二事出现次数不一样。有趣的是,例如,古兰说得很清楚,“真主准许买卖,而禁止重利”(2:275)这二个字(“买卖”及“重利”)一个出现六次,一个出现七次。其他凡经上所称不相像的例证,莫不如是。有的甲是五次,乙是四次。有的甲是七次,乙是八次。有一段经文,特别有趣,我觉得好像是冲着我说的,那就是第五章第一百节。该节提到两个阿拉伯字,就是“恶”(Al-khabith)与“善”(At-Tayib)。这段经文是这样的:“你说,恶与善是不相等的,即使恶的为数多得使你惊奇。所以要敬畏安拉,有理智得人们啊,以便你们成功。”好,我查了这两个阿拉伯字,“恶”与“善”。却发现这两个字在古兰经中都是出现七次。然而经文明明说,它们是不相等的。我没想到它们出现的次数竟是一样。不过这节经文是说:“恶与善是不相等的”“恶得为数多得使你惊奇。”不错,确是这样,它们太多了,可是经文接着又说:“要敬畏安拉,有理智得人啊,以便你们成功。”用你的理智,你就会成功。这就是这节经文对我说的,在古兰经第八章第卅七节中,我找到了答案。这段经文是这样的:“安拉把恶(人)和善(人)分开,祂把坏的(人)一层层地堆积在一起。”这就是解决七次恶和七次善的答案。根据这节经文的要旨,“把恶与善分开,在把它们一层层地堆积在一起”我们并不视它们为七个个别例子。

过去对古兰经吹毛求疵的人,最喜欢引述的是,这经的作者是无知的,因为他教回教徒用阴历而不用阳历,他们说,这经的作者不懂阴阳历每年日数的差异,用阴历的人,每年比用阳历的人要少十一天。可是古兰的作者,对于阴阳历日数的差异,非常清楚。在第十八章第廿五节,它说,三百年就等于三百零九年,正好是阳历三百年等于阴历三百零九年。

我们再回到本题,关于在古兰经中字的出现次数,“月”(shahar)在古兰经中共出现过十二次。那么“日”(yaum)这个字在古兰经中出现过多少次呢?你假如有一本索引,你可发现,这个字在古兰经中,出现了三百六十五次。我原来要找的是阴阳历的差异,却又发现“月”和“日”出现的次数。大约廿五个世纪以前,我们就知道太阳、月亮及地球相对的位置,每十九年重复一次。这是一个希腊人名叫马通(Matton译音)所发现的,所以又叫做“马通循环”(Mattonic Circle)。根据这个,我再查索引,看“年”(san'a),答案是十九次。用字的次数,是何等完美平衡,对我而言,这位作者非常懂得“文字的使用与提述”的差异,非常合乎逻辑的观点。

可是,不仅如此,它还保存了此经的完整。有一次我做了一次有关古兰的演讲,有一位听众提出一个问题,问我们为何知道现在的古兰经就是原来的古兰经(一字未易),或许失落了某些章句,或者加添了一些章句?好,我回答他说,在这一方面我们已有非常良好的保护,因为直到我们这一代,才发现古兰中用字的完美平衡,任何想篡改经文的人,一定不知道周密隐藏在经中的这个暗码。只有今天的人,或许可用电脑,来加以篡改。

为了调节我所说的,你对一个句子的意义不管有何种想法,但你可从这句中推断出一个等式,你可自行检查,经中一定会给你一个文字上的平衡。假如此事今日可行,假如此事十四个世纪以前可行,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当初首次读到此经的人们未能发觉呢?为什么设计此经的作者希望,在若干世纪以后,或许会有人发现它而大为惊奇呢?这是一个毫无意义的计划,在古兰经第25章第33节中,它告诉我们,非难者向穆斯林提出的问题,没有一句没有美好的答案的。好,这节经句的意思是说,他们说的每一件事,我们都有启示去答覆他们。我再查古兰索引,发现“他们说”(Qalu)这个字一共出现了三百卅二次。那么他们的对手阿文“你说”(Qul,是“说”的命令式)呢?你可从索引中查出,也是出现了三百卅二次。这就是古兰经有趣的特点之一,它对批评者答覆得到了家,还没有一个人能说出来,此经究系来自何处。事实上,天主教百科全书“古兰”项下提到一世纪来,对古兰经的来源有许多理论。他们的结论是----今日没有一个有理性的人会相信这些理论。这使基督徒,用他们的话,感到相当困扰。你们看,所有这些理论都太离谱,依照这个百科全书说,全不能为今日有理性者所接受,它们太怪诞了,留给了基督徒相当难题,此经究竟来自何处?那些并未真正研究古兰的人,常常否认其本质,他们说,这是某人常用的一本格言集。他们假想有一个人,每当想到一个隽语就说出来,在他旁边那些人马上记录下来,最后就集成这本古兰。读过古兰的人却发现全然不是这回事。先知所说的话都收集在“圣训”(Hadith)中,而古兰中所有的则是出于一种写作(composition),一种解释的形式。

兹以“尤素夫”章为例,这是叙述某人生活片段的一个详细完整的故事。这是一种写作,因此所有真正研究古兰的人,常常说这章的作者是穆罕默德及其助理们。意思是经常和他坐在一起编纂古兰的人。你们看,他们以为古兰是一个委员会所编的,他们认为这许多资料,又编得如此好,不是一个人所能为得,所以他们假想有一个委员会,定期集会,带来多种来源的资料,编成一个章节,然后交给一人说:“明天去和民众说,这就是你的启示。”换句话说,这是一群人的可鄙的欺骗(fraud)。

什么叫“欺骗”呢?古兰在第34章第49节告诉我们:“你说,真理已来临了,欺骗(虚假falsehood)既不能创造任何东西,也不能使其复活。”这一句很难精确地译出来。但是它告诉了我们,虚假造不出新事物。一个新而真实之物不可能出自虚假,而虚假不能恢复我们的记忆,除掉事实。真理是和事实相符,虚假则不然,所以虚假是空幻的。如果事情是错而假的,绝不会给我们新知识,它不会持久,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另外一段有趣的节句是“挑战”。第四章第82节是对无信仰的人说的:“难道他们没想到,古兰如非来自安拉,他们一定会找出许多矛盾之处”。你们看,这是对读者的一项挑战。假如你自以为对古兰的出处有了一个解释,那么你再看一看此经,你一定会发现许多与你假设相左之处。

试想有一个学生,在他的期末考试试卷末行,写了几个字给老师:“你在这张考卷中绝找不到任何错误”“这个考卷毫无错误”,老师宁可不睡觉也要找出不对的地方,对付挑战就是这样。

人说话不会这样,不会如此挑战。可是你在古兰中碰上了,一个直接的挑战,说,你如果对古兰的出处有一更佳的解释,那么你所应做的,就是找出一些矛盾之处。

有许多批评家就在做此尝试,他们想说,古兰有若干矛盾,有一个刊物最近引起了我的注意,它说在婚姻上古兰有矛盾,因为在甲处它说:“假如你不能供养她们,你只能娶一个妻子。”乙处则说:“娶妻不可超过四位!”他们认为这是矛盾,其实这只是一个对比(contradistinction)。在甲例中,对娶妻超过一个时,设定了条件,在乙例中,对娶妻的数目加以限制,根本不是矛盾。

批评家抓住一点就加解释,全然不顾经书的真相。对于这些攻击古兰坚称其中有错的批评家们,我们可以用武们答覆“声称耶稣等于上帝的”基督徒的同样方法来答覆他们。(他们)提供的证据有三类,可是这些证据不是断章取义,就是语意暧昧,要不然就是不可能。假如有人自古兰中引一句经文,说它有一个错误,我们只需指给他看,引用之经句是断章取义,或是指给他看,该句有另一意义,或是告诉他那一句根本不可能翻译,总之不出这三种类型。

我有这么一次经验,坐在我旁边的一个人,翻开古兰,不知道是什么书,也不了解其中意义,我就将该注意内容解释给他听,并且告诉他,这不是圣经。他的结论是,这本经是不可思议的。(此人为基督教会的一个牧师)他说,这本经不可能是人写的。“因此,它一定来自魔鬼,因为它不是圣经。”好,现在看看古兰对他的反驳(26:211),是不是这本经对他不合适?它教人唯独崇拜上帝,不拜其他,是魔鬼误导人类吗?犹太人明知耶稣是谁,却反对他到底,这种人不是和犹太人一样吗?圣经上有一段故事,耶稣将一个名叫拉萨路(Lazarus)的人,在死后四天予以复活,犹太人亲眼看见,他们怎么样啦?他们是不是说,这人确是一位先知,然后归信了?不,圣经上说,他们马上去商量,因为这个人做了许多奇迹,不久所有人民都会信他,“我们必须想个法子杀了他”。于是他们就说,他施奇迹的能力来自魔鬼。他用魔鬼之力,将死人复生。好,现在基督徒读了这段故事,是否觉得这些犹太人,亲眼目睹到这些证据,却硬说是魔鬼所施奇迹,态度未免太什么一点?可是他们目前的态度岂不和昔日的犹太人一样?我们将古兰内容告诉了他们,他们却咬定说“它是来自魔鬼”。

另有一种人坚持说古兰是抄袭的,是由基督教及犹太教那儿抄袭的。近年出版了一本书名叫“假神崇拜”(Worshipping the Wrong God),内中说,古兰启示第一次降给穆罕默德之后,他的妻子死了,所以他马上又娶了一位基督徒及一犹太教徒。古兰经其余部份就由这二位妻子所供给。好,他们所提供的事实,有一部份是对的,他的妻子是死在第一次古兰启示下降后之十年。又过了十年,古兰终于完成后,他才娶了上述二位女子,是他从基督教及犹太教抄袭了什么吗?

在古兰经中,反对摩西的埃及国王称为“飞拉翁”(Pheraon)而不是“法老”(Pharaoh)。“法老”这个字的发音,对阿拉伯人来说,并不困难,可是在古兰中,却用的是字尾有一个N的“飞拉翁”,为什么?环居在穆斯林社群周围的人一定曾如此揶揄他们,说:“你们这个字念错了,是‘法老’,不是‘飞拉翁’!”可是他们坚持古兰的念法“飞拉翁”不变。

碰巧,在希腊古代历史学家希拉第修士(译音)的著作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对当时以及比他更早几百年的埃及统治者一律给以“飞拉翁”的头衔。

这本经是抄袭基督教的吗?在古兰经第四章中提到一个幻象,指出犹太人误以为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因为真相并非如此。碰巧,“耶稣并未钉在十字架上”这个说法,也是非常古老,可以追溯到公元一世纪,可是在耶稣死后二百年,基督徒认为此说是异端,予以消除。在一千四百年前,他们在阿拉伯半岛上并未传播此一教义,古兰经作者在第三章第四十六节说到耶稣,他在婴儿时就向人说话,而在他的后半生,由阿文用字,可以看出他四十几岁时还在向人布教。基督教一直说耶稣死于卅三岁,事实上,我们对于古兰所解释之处必须坚持,面对基督教的反对,我们必须说“No,不是那样,我们所说得和你们不一样。”

现在我们来谈一谈先知们自己的话,以及如何走向伊斯兰的正道。在几千年前的波斯古经中,那是在伊斯兰兴起很久之前,和它抵达阿拉伯半岛很久以前,就已存在的。在波斯古经(Dasatir经第14章)中,它告诉我们,“当波斯人风气大坏时,有一个人将降生于阿拉伯,他的门徒将推翻他们的王室、宗教等所有事物。波斯的有力顽固份子将被击败。他们所建立的房子(指亚伯拉罕建立之天房Kaaba)及内中所供之偶像将悉被清除。人民将面向它礼拜。他的门徒将要占领拜火教的城镇,大数(Taus)巴尔干(Balkh)及其他邻近大城。人民将自相争乱。波斯的贤者及其他的人将参加他的门徒。”

穆斯林很快地承认此经,因为“天房”正是所有穆斯林每日面向礼拜的建筑。它曾供满偶像,扫荡此屋偶像,正是穆罕默德(求主赐他平安)使命之一。天房已打扫清洁了,直到今日,屋内都是空空的。穆罕默德先知去世后的第二代,波斯的贤者及其他的人参加了他的门徒的行列。

在旧约申命记第十八章第十八节说,摩西说,上帝告诉他,祂要从以色列人的兄弟中兴起一位像摩西一样的先知。现在,基督徒就想引证这句话,说耶稣就是这位像摩西一样的先知。想要他们承认耶稣并不像摩西,他们是很不舒服的,耶稣没有父亲,没有妻子,没有子女,他并没有活得很老,他并没有领导过一个民族。这些都是摩西所有或所作。他们说:“好,不过耶稣还要回来,他将以得胜者身分回来,他将会很像摩西。”他们是不是以为他回来就会有一个父亲、一个妻子和很多子女,就会活的很老才死呢?还有,耶稣是以色列人,经上说这位预言的先知,将自以色列的兄弟中兴起,不是从以色列人之中兴起。使徒行传第三章中(21,22节),彼得对以色列民众说话时,解释耶稣已升天,现在在天堂,他说:“他必须留在天堂,直到上帝应允之万事发生时为止。”那么,我们在等待的是什么呢?他有没有对民众说?他引证摩西的话说:“上帝要从以色列的弟兄中为你们兴起一位先知,像兴起我一样。”等等。非常清楚,基督徒很喜欢这位先知就是耶稣,可是细读使徒行传第三章,它所说的是耶稣期待一个回来,他一定要等到“另一个先知来后”这个预言完成后,他才能回来。耶稣本人曾毫无保留地说过此话,在圣经(约翰福音14:16)中,耶稣说:“上帝要派一位慰助者(Paraclete,一译圣灵)来”。现在关于“慰助者”这个字的意义,众说纷纭,我们姑且不讨论此字,因为此字意义如何,与本文无关。约翰一书中说,耶稣是一圣灵(Paraclete)。他就叫做Paraclete。而耶稣已经答应我们,要派另一位Paraclete给我们。在英文中,因为用了another(另一位)这个字,使我们损失不少,因为此字意义含混不清。假如有一个人,他的丰田牌汽车坏了,我就说:“我去给你弄‘另外的’一辆来”。可能我的意思是:“我去给你弄‘另外的’一辆丰田牌汽车来,因为你的那辆已坏了。”也可能我的意思是:“我去给你弄另外一辆车来,我给你弄一辆Datsun牌汽车来。”这就是英文another这个字意义含混不清之处。可是希腊文则不然,他们指同类物时,用Alos,指“另一个”异类物时,用heteros。重要之处在这儿,耶稣说他自己是一位Paraclete,说上帝会派“另一位”Paraclete给你们。他用的字是“Alos”不是“heteros”。基督徒想说成,这位另一个Paraclete,是和耶稣不一样。他不是一个人,它是一个灵体。可是耶稣名明说上帝要派“另一位”Paraclete给你们,ALOS,另一位和我一样的,是另外的一个人。并不是穆斯林才这样解释,Rudloph Baltman在它1971年出版的“约翰福音评注”中说Paraclete是指与耶稣相似的一位人物。由这个注释,我们看约翰福音第14章及第16章就非常清楚了。要派两位Paraclete来,耶稣和它的后任,一个接着一个。当然,穆斯林是相信,穆罕默德就是实现耶稣预言的那一位。古兰经说,此人曾在他们自己的“讨拉特”(Torah即摩西五经)及“引支勒”(Gospel)中提到过,我发现此语载在古兰经第七章第157节中。

因为犹太人将“人子”(son of men)给了一个特别定义,他们误解了救世主(Messiah),所以基督徒期待着耶稣的再来。在圣经中,许多人用着同一名称,而犹太人期待的是一位胜利的领袖,而耶稣并不像他们所期待的。他们妄想有一天他会回来,实现这个预言。好,假定有一个人在约两千年前看到耶稣,然后他离开了地球,或是睡了两千年。今天他又回来想寻找耶稣的信徒,他会找到谁呢?他会认识谁呢?是基督徒吗?

总结一下,圣经说得很清楚,耶稣常常守斋,基督徒守斋吗?穆斯林才守斋,每年一定要守斋一个月。圣经说,耶稣礼拜时,用额触地。基督徒也是这样礼拜吗?穆斯林才是这样,这是他们礼拜的特征,无人不知。耶稣教训门徒见人应说:“愿你平安!”(马太10:12)基督徒做了吗?穆斯林做了,而且全世界一样,不问会不会讲阿拉伯话,彼此相见面互道As-Salam Alaikum(愿你平安)。耶稣的弟弟雅谷(见雅谷书4:15)说,每一个人说到未来要如何如何,一定要加一句:“如果主愿意”。基督徒做了吗?穆斯林做了。不管他们会不会讲阿拉伯话,即使他们说要进城去买点东西,他们都会加上一句“Insha Allah”这句阿拉伯文的意思就是“如果主愿意”。我现在就结束今天的讲话,求安拉经常指引我们接近真理。

(转载自:《伊斯兰--人类的指引》) 

英文原着:-"Basis of Muslim Belief"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