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土地——探访埃及巴勒斯坦难民村

01.jpg

6月17日,在埃及东部省“法德尔岛”村,巴勒斯坦人沙马·侯赛因在房间里休息。她的家庭以回收垃圾维生。在埃及尼罗河三角洲东部省,有一个名为“法德尔岛”的村庄,居住着超过3000名巴勒斯坦人。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约30名巴勒斯坦难民来到埃及,居住于此,直至今日。村名中的法德尔是村庄的建设者之一,“岛”则是对这块被政府遗忘、被当地人隔绝的土地的戏称。尽管出生于埃及,村里的巴勒斯坦人却不能享有与埃及公民相同的权利。妇女在埃及人的田里务农,男人通过回收垃圾维生,孩子无法前往公立学校接受教育,村里的医疗、饮水、电力、燃气等基础条件尤为艰苦。村长贾巴尔说:“这是一块被遗忘的土地。” 据当地媒体报导,在埃及的巴勒斯坦难民约有5-7万人,主要分布于首都开罗、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和东部口岸。与其他阿拉伯国家不同的是,埃及没有专门的巴勒斯坦难民营,在埃巴勒斯坦人的生活状况堪忧。新华社记者 潘超越 摄

02.jpg

6月17日,在埃及东部省“法德尔岛”村,巴勒斯坦人侯赛因·罗格展示由埃及政府颁发的巴勒斯坦难民旅行证。出生于埃及的巴勒斯坦人无法得到埃及公民身份,持有的旅行证需定期审核。在埃及尼罗河三角洲东部省,有一个名为“法德尔岛”的村庄,居住着超过3000名巴勒斯坦人。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约30名巴勒斯坦难民来到埃及,居住于此,直至今日。村名中的法德尔是村庄的建设者之一,“岛”则是对这块被政府遗忘、被当地人隔绝的土地的戏称。尽管出生于埃及,村里的巴勒斯坦人却不能享有与埃及公民相同的权利。妇女在埃及人的田里务农,男人通过回收垃圾维生,孩子无法前往公立学校接受教育,村里的医疗、饮水、电力、燃气等基础条件尤为艰苦。村长贾巴尔说:“这是一块被遗忘的土地。” 据当地媒体报导,在埃及的巴勒斯坦难民约有5-7万人,主要分布于首都开罗、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和东部口岸。与其他阿拉伯国家不同的是,埃及没有专门的巴勒斯坦难民营,在埃巴勒斯坦人的生活状况堪忧。新华社记者 潘超越 摄

03.jpg

03.jpg

6月17日,在埃及东部省“法德尔岛”村,巴勒斯坦儿童在一处蓄水池旁玩耍。在埃及尼罗河三角洲东部省,有一个名为“法德尔岛”的村庄,居住着超过3000名巴勒斯坦人。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约30名巴勒斯坦难民来到埃及,居住于此,直至今日。村名中的法德尔是村庄的建设者之一,“岛”则是对这块被政府遗忘、被当地人隔绝的土地的戏称。尽管出生于埃及,村里的巴勒斯坦人却不能享有与埃及公民相同的权利。妇女在埃及人的田里务农,男人通过回收垃圾维生,孩子无法前往公立学校接受教育,村里的医疗、饮水、电力、燃气等基础条件尤为艰苦。村长贾巴尔说:“这是一块被遗忘的土地。” 据当地媒体报导,在埃及的巴勒斯坦难民约有5-7万人,主要分布于首都开罗、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和东部口岸。与其他阿拉伯国家不同的是,埃及没有专门的巴勒斯坦难民营,在埃巴勒斯坦人的生活状况堪忧。新华社记者 潘超越 摄

04.jpg 

6月17日,在埃及东部省“法德尔岛”村,巴勒斯坦儿童在一处房屋前玩耍。在埃及尼罗河三角洲东部省,有一个名为“法德尔岛”的村庄,居住着超过3000名巴勒斯坦人。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约30名巴勒斯坦难民来到埃及,居住于此,直至今日。村名中的法德尔是村庄的建设者之一,“岛”则是对这块被政府遗忘、被当地人隔绝的土地的戏称。尽管出生于埃及,村里的巴勒斯坦人却不能享有与埃及公民相同的权利。妇女在埃及人的田里务农,男人通过回收垃圾维生,孩子无法前往公立学校接受教育,村里的医疗、饮水、电力、燃气等基础条件尤为艰苦。村长贾巴尔说:“这是一块被遗忘的土地。” 据当地媒体报导,在埃及的巴勒斯坦难民约有5-7万人,主要分布于首都开罗、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和东部口岸。与其他阿拉伯国家不同的是,埃及没有专门的巴勒斯坦难民营,在埃巴勒斯坦人的生活状况堪忧。新华社记者 潘超越 摄

05.jpg 

6月17日,在埃及东部省“法德尔岛”村,巴勒斯坦妇女艾玛·贾巴尔在厨房为家人准备午餐。在埃及尼罗河三角洲东部省,有一个名为“法德尔岛”的村庄,居住着超过3000名巴勒斯坦人。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约30名巴勒斯坦难民来到埃及,居住于此,直至今日。村名中的法德尔是村庄的建设者之一,“岛”则是对这块被政府遗忘、被当地人隔绝的土地的戏称。尽管出生于埃及,村里的巴勒斯坦人却不能享有与埃及公民相同的权利。妇女在埃及人的田里务农,男人通过回收垃圾维生,孩子无法前往公立学校接受教育,村里的医疗、饮水、电力、燃气等基础条件尤为艰苦。村长贾巴尔说:“这是一块被遗忘的土地。” 据当地媒体报导,在埃及的巴勒斯坦难民约有5-7万人,主要分布于首都开罗、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和东部口岸。与其他阿拉伯国家不同的是,埃及没有专门的巴勒斯坦难民营,在埃巴勒斯坦人的生活状况堪忧。新华社记者 潘超越 摄

06.jpg 

6月17日,在埃及东部省“法德尔岛”村,巴勒斯坦儿童驾驶驴车。在埃及尼罗河三角洲东部省,有一个名为“法德尔岛”的村庄,居住着超过3000名巴勒斯坦人。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约30名巴勒斯坦难民来到埃及,居住于此,直至今日。村名中的法德尔是村庄的建设者之一,“岛”则是对这块被政府遗忘、被当地人隔绝的土地的戏称。尽管出生于埃及,村里的巴勒斯坦人却不能享有与埃及公民相同的权利。妇女在埃及人的田里务农,男人通过回收垃圾维生,孩子无法前往公立学校接受教育,村里的医疗、饮水、电力、燃气等基础条件尤为艰苦。村长贾巴尔说:“这是一块被遗忘的土地。” 据当地媒体报导,在埃及的巴勒斯坦难民约有5-7万人,主要分布于首都开罗、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和东部口岸。与其他阿拉伯国家不同的是,埃及没有专门的巴勒斯坦难民营,在埃巴勒斯坦人的生活状况堪忧。新华社发(艾哈迈德·戈马摄)

08.jpg07.jpg 

6月17日,在埃及东部省“法德尔岛”村,一名巴勒斯坦妇女在一条小溪边过滤溪水。在埃及尼罗河三角洲东部省,有一个名为“法德尔岛”的村庄,居住着超过3000名巴勒斯坦人。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约30名巴勒斯坦难民来到埃及,居住于此,直至今日。村名中的法德尔是村庄的建设者之一,“岛”则是对这块被政府遗忘、被当地人隔绝的土地的戏称。尽管出生于埃及,村里的巴勒斯坦人却不能享有与埃及公民相同的权利。妇女在埃及人的田里务农,男人通过回收垃圾维生,孩子无法前往公立学校接受教育,村里的医疗、饮水、电力、燃气等基础条件尤为艰苦。村长贾巴尔说:“这是一块被遗忘的土地。” 据当地媒体报导,在埃及的巴勒斯坦难民约有5-7万人,主要分布于首都开罗、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和东部口岸。与其他阿拉伯国家不同的是,埃及没有专门的巴勒斯坦难民营,在埃巴勒斯坦人的生活状况堪忧。新华社记者 潘超越 摄

08.jpg 

6月17日,在埃及东部省“法德尔岛”村,巴勒斯坦难民在分拣垃圾。在埃及尼罗河三角洲东部省,有一个名为“法德尔岛”的村庄,居住着超过3000名巴勒斯坦人。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约30名巴勒斯坦难民来到埃及,居住于此,直至今日。村名中的法德尔是村庄的建设者之一,“岛”则是对这块被政府遗忘、被当地人隔绝的土地的戏称。尽管出生于埃及,村里的巴勒斯坦人却不能享有与埃及公民相同的权利。妇女在埃及人的田里务农,男人通过回收垃圾维生,孩子无法前往公立学校接受教育,村里的医疗、饮水、电力、燃气等基础条件尤为艰苦。村长贾巴尔说:“这是一块被遗忘的土地。” 据当地媒体报导,在埃及的巴勒斯坦难民约有5-7万人,主要分布于首都开罗、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和东部口岸。与其他阿拉伯国家不同的是,埃及没有专门的巴勒斯坦难民营,在埃巴勒斯坦人的生活状况堪忧。新华社发(艾哈迈德·戈马摄)

09.jpg 

6月17日,在埃及东部省“法德尔岛”村,一名巴勒斯坦妇女头顶燃气罐行走在路上。在埃及尼罗河三角洲东部省,有一个名为“法德尔岛”的村庄,居住着超过3000名巴勒斯坦人。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约30名巴勒斯坦难民来到埃及,居住于此,直至今日。村名中的法德尔是村庄的建设者之一,“岛”则是对这块被政府遗忘、被当地人隔绝的土地的戏称。尽管出生于埃及,村里的巴勒斯坦人却不能享有与埃及公民相同的权利。妇女在埃及人的田里务农,男人通过回收垃圾维生,孩子无法前往公立学校接受教育,村里的医疗、饮水、电力、燃气等基础条件尤为艰苦。村长贾巴尔说:“这是一块被遗忘的土地。” 据当地媒体报导,在埃及的巴勒斯坦难民约有5-7万人,主要分布于首都开罗、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和东部口岸。与其他阿拉伯国家不同的是,埃及没有专门的巴勒斯坦难民营,在埃巴勒斯坦人的生活状况堪忧。新华社发(艾哈迈德·戈马摄)

10.jpg

 6月17日,在埃及东部省“法德尔岛”村,几名与巴勒斯坦难民混居的苏丹儿童在村里一处楼梯上玩耍。在埃及尼罗河三角洲东部省,有一个名为“法德尔岛”的村庄,居住着超过3000名巴勒斯坦人。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约30名巴勒斯坦难民来到埃及,居住于此,直至今日。村名中的法德尔是村庄的建设者之一,“岛”则是对这块被政府遗忘、被当地人隔绝的土地的戏称。尽管出生于埃及,村里的巴勒斯坦人却不能享有与埃及公民相同的权利。妇女在埃及人的田里务农,男人通过回收垃圾维生,孩子无法前往公立学校接受教育,村里的医疗、饮水、电力、燃气等基础条件尤为艰苦。村长贾巴尔说:“这是一块被遗忘的土地。” 据当地媒体报导,在埃及的巴勒斯坦难民约有5-7万人,主要分布于首都开罗、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和东部口岸。与其他阿拉伯国家不同的是,埃及没有专门的巴勒斯坦难民营,在埃巴勒斯坦人的生活状况堪忧。新华社记者 潘超越 摄

 11.jpg

6月17日,在埃及东部省“法德尔岛”村,来自巴勒斯坦和苏丹的难民一起合影。在埃及尼罗河三角洲东部省,有一个名为“法德尔岛”的村庄,居住着超过3000名巴勒斯坦人。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约30名巴勒斯坦难民来到埃及,居住于此,直至今日。村名中的法德尔是村庄的建设者之一,“岛”则是对这块被政府遗忘、被当地人隔绝的土地的戏称。尽管出生于埃及,村里的巴勒斯坦人却不能享有与埃及公民相同的权利。妇女在埃及人的田里务农,男人通过回收垃圾维生,孩子无法前往公立学校接受教育,村里的医疗、饮水、电力、燃气等基础条件尤为艰苦。村长贾巴尔说:“这是一块被遗忘的土地。” 据当地媒体报导,在埃及的巴勒斯坦难民约有5-7万人,主要分布于首都开罗、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和东部口岸。与其他阿拉伯国家不同的是,埃及没有专门的巴勒斯坦难民营,在埃巴勒斯坦人的生活状况堪忧。新华社发(艾哈迈德·戈马摄)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