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清真寺作为伊斯兰教的重要宗教活动场所,是穆斯林社区的核心。凡是有穆斯林的地方,几乎都有清真寺。特别在中东阿拉伯国家,清真寺更是随处可见。在伊斯兰史上,清真寺在促进穆斯林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诸多社会功能。本文以伊斯兰历史上著名清真寺为例,着重分析清真寺功能的多样性及其在当代的演变情况。
★本文属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专案“中东国家的清真寺社会功能研究”(06JJDGJW007)的前期成果。
“清真寺”是阿拉伯语“麦思吉德”的意译,原意为“叩头的地方”,也称“礼拜寺”,是穆斯林举行宗教仪式、传授宗教知识的寺院的通称。举行星期五聚礼的清真寺则称作“麦思吉德·贾米阿”,规模较小的清真寺则被称作“穆萨俩”。“清真寺”一词在《古兰经》中一共出现28次,每次都与建设、教育、稳定、安宁、提升信仰、完善美德、陶冶情操等内容紧密相关。
清真寺是穆斯林社区的核心,是穆斯林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体现伊斯兰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所之一。凡穆斯林聚居地,基本上都有清真寺,中东阿拉伯国家更是如此。凡是人群居住的地方都有清真寺,而且都是当地最好的建筑。如埃及的开罗被誉为“千塔之城”,因为那里清真寺的宣礼塔林立,沙乌地阿拉伯的清真寺多达7万余座,中国也有3.5万多座清真寺。在伊斯兰史上,清真寺在促进穆斯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方面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诸多社会功能。本文以伊斯兰历史上著名清真寺为例,着重分析清真寺功能的多样性及其在当代的演变情况。
一、伊斯兰史上的著名清真寺
1.麦加禁寺
它是伊斯兰第一大清真寺,位于沙乌地阿拉伯希贾兹地区的麦加城,是全世界穆斯林礼拜朝向“克尔白”的所在地,也是全世界穆斯林举行一年一度朝觐盛典的地方。该寺区域内禁止非穆斯林入内,还禁止狩猎、杀生、斗殴等行为,故名禁寺。自古以来,禁寺经历了多次扩建,目前的禁寺以其宏伟壮观的建筑规模和庄严肃穆的独特艺术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雄伟的清真寺。它是伊斯兰世界的心脏,对全世界穆斯林的文化、伦理、政治、经济等生活有着重大影响。
2.先知寺
先知穆罕默德于西元623年迁徙到麦迪那后建立的清真寺称为“先知寺”,该寺为清真寺应该发挥的功能和作用奠基了基础。先知寺建立初,规模较小,设施简陋,总面积约为70×60腕尺。四周的墙用土坯砌成,顶棚由椰枣树枝搭放,地面铺沙土。先知寺规模虽小,建筑也简陋,但已具备了清真寺的基本要素,集宗教、社会功能于一体,成为后来所有清真寺的榜样。先知在清真寺里教授《古兰经》及相关教律,还在清真寺里化解纠纷、审判案件、颁布法令,指挥军事。可见,先知寺不仅是伊斯兰史上最早的学校,而且也初具司法仲裁、军事指挥等其他功能。不久,仿照先知寺的模式,穆斯林在伊拉克的巴士拉和库法相继建起了类似的清真寺。到倭马亚朝,清真寺在数量、规模、造型等方面都有很大发展,清真寺建筑成为伊斯兰艺术风格的典型代表。因此先知寺是当时进行宗教、政治、军事、外交等社会活动的重要平台,在发挥清真寺功能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
3.阿克萨清真寺
是伊斯兰第三大圣寺,仅次于麦加禁寺和麦迪那先知寺,位于耶路撒冷。阿拉伯语“阿克萨”意为“极远”,故又称“远寺”。著名的“先知登宵”说,就是指在这里发生的奇迹。先知和初起的穆斯林迁徙到麦迪那之后一直朝着耶路撒冷的阿克萨清真寺礼拜,在过了十六七个月后,才又奉主之命将礼拜朝向改为禁寺。由于远寺处在犹太、基督、伊斯兰三大宗教的圣地内,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的宗教冲突和流血事件,特别是自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侵占耶路撒冷后不断拆毁阿克萨清真寺周围的大部分建筑,1969年8月21日又放火烧毁了清真寺的主要建筑,连宣讲台都化为灰烬,从而激起了阿拉伯人民和世界穆斯林的强烈不满和抗议。
4.大马士革倭马亚大清真寺
始建于伊斯兰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时代。到倭马亚朝第六任哈里发瓦利德·本·阿卜杜·马立克执政期间,于西元705~7lO年建成。有许多著名学者曾在倭马亚大清真寺执教讲学,如著名的圣门弟子艾布·代尔达依曾在寺内教授《古兰经》,史学家、圣训大师哈推布·巴格达迪坐设座讲解过圣训,伊斯兰权威学者安萨里也曾讲学,并完成其名著《圣学复苏》。
5.巴士拉清真寺
巴士拉清真寺是伊斯兰对外扩展以后,在阿拉伯半岛以外建立的第一座清真寺,始建于约636年。倭马亚时期,巴士拉清真寺是开展阿拉伯一伊斯兰研究的重要场所,哈桑·巴士里等著名的大学者、法学家都曾在寺中讲学,伊斯兰教内第一个学术派别莫尔太齐赖“分离派”也是在该寺形成的,当时该派创始人瓦绥勒·本·阿塔因在一个信仰问题上与老师哈桑·巴士里观点相左而另立门户,故被称为“分离派”。同时,巴士拉清真寺也是阿拉伯语言学科的研究中心,著名的语言学家、阿拉伯诗词韵律学创始人哈利勒·本·艾哈迈德(718~786)以寺为家著述立说,他所有语言学方面的著作包括阿拉伯史上第一部字典——《阿因书》都是在该寺完成的。以哈利勒·本·艾哈迈德的学生西拜韦(765~796)为代表的巴士拉语言学派也诞生于该寺。
6.厍法清真寺
库法城是伊斯兰传播到伊拉克后新建的第二大城市,库法清真寺比巴士拉清真寺晚建三年。新城建立后,清真寺自然是该城的第一座建筑,也是研究、讲授法学和语言等学科的中心之一:第四任哈里发阿里·本·艾布·塔里布定都库法后,常在该寺给人们教授宗教原理和教法学;著名的圣门弟子阿卜杜拉·本·麦斯欧德在此讲解《古兰经》,培养出了一大批《古兰经》诵读家;由赛义德·本·朱拜尔和阿里·本·哈目宰·凯萨义为首的《古兰经》注释学派也是在这座寺里形成的;就在这座寺里,艾布·艾斯瓦德·杜艾利奉阿里的指示,奠定了阿拉伯语语法基础;著名的教法学家艾布·哈尼法也曾在此寺受教并讲学。
7.巴格达曼苏尔大清真寺
由哈里发艾布·贾法尔·曼苏尔下令始建于约西元761年的巴格达最古老的清真寺,后成为闻名遐迩的伊斯兰教育中心,在该寺,著名学者易卜拉欣·本·尼夫塔韦希讲过学,语言学家凯萨义教授过语言,著名的语言学、语法学大师法拉仪就在该寺学业告成。
8.安达卢西亚科尔多瓦大清真寺
该寺始建于西元786年。安达卢西亚的埃米尔阿卜杜·拉赫曼·达希勒建造此寺,是欲与大马士革倭马亚大清真寺媲美。寺院建筑工艺精妙,备受地理学家、考古学家和史学家赞赏,堪称伊斯兰建筑艺术的经典。科尔多瓦大寺是当时最大的伊斯兰学府,藏书40万册。除宗教和语言等 课程外,还传授哲学、人文科学及自然科学知识,吸引了不少西欧穆斯林和基督教徒前来求学。梵蒂冈教廷的一位大主教也曾赴此求学。该寺被誉为“西方伊斯兰教的克尔白”。
9.摩洛哥非斯卡拉维因大清真寺
约建于868年。1161年起,卡拉维因大清真寺开始教授教法学和法律学,成为高等学术研究院,培养出无数来自马格里布、非洲和安达卢西亚等地的学者,还接受了大批慕名而来的欧洲学者,是伊斯兰学和阿拉伯学的中心。近千年来,卡拉维因大清真寺始终注重《古兰经》语言及其文学的研究,传播正统的伊斯兰思想,维护伊斯兰教义。在它最兴盛的时代,哲学、医学、药剂学、自然科学、天文学等学科都纳入了教授范畴。1931年国王颁令将卡拉维因大清真寺的教育划分为三个阶段:初级、中级和高级,同时决定将该寺改为大学,设三个学院:法学院、宗教学院和阿拉伯语学院。卡拉维因大清真寺一直是北非伊斯兰遗产和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学习研究中心,摩洛哥至今保持其阿拉伯一伊斯兰属性,这座清真寺功不可没。
10.埃及弗斯塔特(旧开罗)阿慕尔·本·阿斯大清真寺
由征服埃及的阿拉伯将领阿慕尔·本·阿斯(约573~663)于642年所建,是全非洲第一座清真寺。当时及此后,埃及总督或行政长官曾亲自任该寺的伊玛目和演讲者。除了服务于伊斯兰国家的崇高宗旨外,该寺还非常重视学术研究和教学。曾在阿慕尔·本·阿斯大清真寺执教过的著名学者就包括阿慕尔·本·阿斯,他就在这座清真寺里撰写了《使者的判决》和《末日的征兆》等重要著作。伊斯兰四大教法学派创始人之一的伊玛目沙斐仪来到埃及后一直在此传授知识、著书立说并创建了教法学派,直到去世;著名的《古兰经》经注学家穆罕默德·本·杰里尔·塔伯里也曾在这里讲授圣训、教法、语言和诗歌等。
11.埃及爱资哈尔大清真寺
它位于埃及开罗,始建于西元972年。法蒂玛王朝(909~1171)统治埃及期间,爱资哈尔大寺是宣传什叶派教义思想和进行文化及学术活动的中心,因之使开罗取代了巴格达的学术文化地位而成为世界伊斯兰文化教育中心。从988年,爱资哈尔大寺改为大学。所以,爱资哈尔大学是继摩洛哥卡拉维因大学之后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它为培养穆斯林人才和传播伊斯兰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全世界享有崇高的威望,被誉为“世界伊斯兰学术文化的灯塔和朝向”。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