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伊玛尼”是伊斯兰教的根基,是一个人成为穆斯林的前提。对于“伊玛尼”,学者们有不同的见解。本文旨在通过对“伊玛尼”一词的文字意义进行解释。对相关《古兰经》文和圣训进行分析,理清信仰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供国内学界参考。
【关键字】伊斯兰;信仰;行为
“伊玛尼”一词的字面意思是“相信”,(1)一般译作“信仰”、“皈依”、“正信”。那么,什么是“伊玛尼”?它包括几个要素?行为(阿迈勒)算不算信仰?这是教义学家们争论已久的一个问题。沙菲尔( 767-820)和艾哈麦德·本·罕百里(780-855)等学者说,“伊玛尼”是口头表白和身体力行,后来,他们的追随者们又增加了“内心的定信”,因此,在他们看来,“伊玛尼”由三个要素构成,即内心的诚信、口头的表白和行为的表现。(2)他们的主要依据是:一是在很多情况下,先知穆罕默德把一些具体的行为与信仰紧密联系起来,比如他说:“不讲忠信的人,就没有信仰”(3)“讲卫生是信仰的一半”;“(4)只要是穆民,就不会通奸……。”(5)他还说:“信仰有七十个枝,其中最高是作证万物非主,唯有安拉,最低是清除道路上的障碍物。廉耻是信仰的一部分。(6)这里,使者把各种善行都算作伊玛尼。二是《古兰经》经文(7)说:“他不会让你们的‘伊玛尼’徒劳无功。”这里的“伊玛尼”原意是信仰,但在这里却指礼拜,也就是说:真主安拉用‘伊玛尼’一词来表示礼拜,礼拜是行为,可见信仰和行为是一回事。
艾布·哈尼法等人(699-767)认为“伊玛尼”由两个要素构成,即内心的定信和口头承认(8)。据艾布·麦依尼·奈赛菲(卒于1114)说,逊尼派学者大多数持这一观点。(9)他们的主要依据是:一是“伊玛尼”一词的本意就是相信、信仰,是一种内心的活动。(10)《古兰经》提到,雅古柏的儿子们对父亲说:“你不会相信我们”,(11)这里用的就是“伊玛尼”一词的主动名词;二是《古兰经》中多处明确指出信仰的位置就是人心,比如:“当游牧人说:我们皈依了。”真主要使者告诉他们:“你们说:我们顺服了。‘伊玛尼’尚未进入他们的内心呢。(12);“那些人,他在他们心中注入了‘伊玛尼’”,(13)他说:“他的心因为‘伊玛尼’而安定。”(14)这些经文告诉我们“伊玛尼”的位置是人心,而不是外在的身体。(15))三是《古兰经》中不止一次地将“阿迈勒”(行为)同“伊玛尼”(信仰)并列,说明它们是两回事。这些学者虽然不主张行为属于信仰,但并不否认它的重要性,他们把信仰和行为视为不同但又彼此有联系的两件事,信仰是行为的条件,行为是信仰的外在体现,是信仰的结果。一个人有了信仰,就必须有相应的行为表现,如果他犯了大罪,他是有罪之人,但仍不失为穆民。
持第一种观点的学者对持第二种观点的人所依据的根据做了这样的解释:一、“伊玛尼”一词未必只是内心的活动,也可以是الإقرار(口头承认)的意思;(16)经文中之所以将信仰和行为并列,是为了突出后者的重要性,这样的现象在《古兰经》中并不罕见,比如:“谁与安拉、众天使、哲布里莱和米卡以莱作对,安拉就与悖逆者作对”。(17)在这节经文里,‘天使’一词是复数,其中包括哲布里莱和米卡以莱两位天使,可又单独提到它们,是为了强调它们在天使中的特殊地位。同理,上述经文中将信仰和行为并列,也是为了强调后者的重要性。
曼俩·阿里·卡里(卒于1606)(18)说,大多数史学家认为“伊玛尼”就是内心的定信,一个人只要有了内心的定信,在安拉那里他已经是穆民了。(19)我们赞同此说,理由如下:第一、这种说法符合“伊玛尼”一词的本意;第二、一般情况下,并列意味着两个处于并列地位的词语所代表的是两个不同的事物。如果信仰的要素包括信、言、行,那么,其中最重要的不是行为而是内心的信仰,因为一个人有行为不等于有信仰;有口头表白的人也许是十足的伪信者。而内心诚信的人,即使表现很差,也是穆民,“内心有芥末重的信仰者,都将脱离火狱,进入天堂。”第三、据伊本.欧麦尔传述:有一天,使者和一些弟子同坐,来了一个陌生人,他问道:请告诉我什么是“伊斯兰”?使者回答:作证万物非主,唯有安拉,穆罕默德是他的使者、力行拜功,缴纳天课,封斋和朝觐。那人说:你说的对。接着又问:什么是“伊玛尼”?使者回答:信仰安拉、天使、经典、使者、后世及前定。那人说:你说得对。他又问:什么是“伊哈桑尼”?使者回答:你拜安拉,就好像你看着他一样。即使你看不见他,他也在看着你。那人说:你说的对。他又问:末日何时到来?使者回答说:被问者不比发问者更清楚。那人说:你说的对。说完飘然离去。当时在场的人都感到很奇怪:这个人怎么一边问一边肯定?使者吩咐弟子们把那人叫回来,结果那人消失得无影无踪。使者说:这是哲布里莱。他来教你们宗教教义。(20)这段圣训告诉我们信仰就是内心的诚信,不包括口头承认和外在行为。使者告诉弟子们来人是天使,他问那些问题并非因为不懂,而是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告诉我们什么是“伊斯兰”,什么是“伊玛尼”,什么又是“伊哈桑尼”。使者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实际上就是在为这三个词下定义。根据这个定义,信仰就是一个人内心的事情,不包括口头表白和肢体行为。
至于一些先贤所说“信仰是表白与行为”这句话,我们认为不能把它理解成是他们为“伊玛尼”所下的定义,而是另有原因。当时贾赫米耶派(21)思想泛滥,该派主张信仰与行为完全无关,有信仰就够了,行为无足轻重。我们认为沙菲尔等人之所以说“信仰是表白与行为”,主要是为了反驳贾赫米耶派的这种消极观点,强调行为的重要性。如果这句话是“伊玛尼”的定义,那么,这个定义是有问题的。首先,定义必须全面,该提的必须提到,而这个定义没有提及“内心的定信”,等于忽略了一个要素,因而是不全面的。其次,定义必须很严密。按照这个定义,一个人只要有口头表白和外在行为,他就是穆民了。如果是这样,伪信者也是穆民,这是一个很大的漏洞。为了弥补这个漏洞,有学者说“表白”和“行为”包括口头表白和内心表白,外在行为和内心行为。(22)这种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持相反意见的学者还引用了大量表示谁犯罪,谁就丧失信仰的经训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我们认为那些经训属于警告,含有夸张成分,不能根据其表面意思下结论,否则就会犯赫瓦利吉和穆阿太齐莱派所犯的错误,把犯有大罪的人要么判为“卡菲尔”,到后世永居火狱;要么视为既非穆民,也非“卡菲尔”,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人。这样的论断不但不符合经训的精神和原则,而且对穆斯林内部的团结极为不利。为此,当代有学者把行为说成是信仰的“分支性要素”。这种说法也是自相矛盾的,因为“要素”的原词是الركن,指事物赖以存在的根基,而“分支“的原词则是الفرع,指事物的末梢。一个事物既然是根,就不可能是支,就像树根不可能同时也是树支一样。
我们把行为排除在信仰要素之外,并不是否认行为的重要性,相反地,我们认为真主多次把行为同信仰相提并论,恰恰说明了行为的重要性,说明二者是分不开的,有信仰就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行为。作为有信仰的穆斯林,不但要有口头表白,而且还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和体现信仰。一个人的行为越符合信仰的要求,品行越端正,性格越好,越能证明其信仰完美。
结语
综上所述,在什么是信仰以及行为与信仰的关系问题上教义学家们之间发生了分歧,有人认为信仰由内心定信、口头表白和外在行为三个要素构成,三者缺一不可,但犯了大罪的人仍然不失为穆民;有人主张信仰的要素有两个,即内心的定信和口头的表白,外在行为不属于信仰,而是信仰所要求的,是信仰的体现和结果。两种观点的区别在于,第一种观点把行为纳入信仰,认为行为是信仰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二种观点认为行为不属于信仰,但有信仰者必须要有行为,必须要用行为来证实自己的信仰,否则就是犯罪的人。二者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强调行为的重要性,认为穆斯林必须用实际行动来证实自己的信仰。一个人犯了大罪以后并不丧失信仰,到后世,其归宿由真主决定:或者得到宽恕,同其他穆民一道进入天堂;或者接受一定时间的惩罚,然后进入天堂。作为信仰者,穆斯林应当严以律己,尽可能按照伊斯兰教义教法的要求去做,当为则为,当远则远,“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
(作者系宁夏大学副教授)
注释:
(l)《梦古得》,贝鲁特:Dar Al-Shuruq,1982年,第18页
(2)安萨里:《信仰的基础》,贝鲁特:Alam Al-Kutub,1985年,第258页:艾布·哈泰姆:《逊尼派根基与宗教信仰》,安曼 Dar Al-Hasan,1996年,第18页
(3)伊本· 艾布· 晒柏:《信仰》,第18页
(4)同上书,第45页。
<5)同上书,第24页。
(6)同上书,第30页。
(7)《古兰经》:2:143。
(8)曼俩·阿里 卡里:《大学详解》,贝鲁特:Dar Al-Kutub Al-Ilrniyyah,1984年,第124页。
(9)艾布麦依尼奈赛菲《教义学之海洋》,贝鲁特:Dar Al-Kutub Al-llmi/yah,2005年,第77页。
(10)见伊本·曼祖尔:《阿拉伯语辞海》,贝鲁特Dar Al-KutubAl-Ilmiyyah,1993年,第4e页。
(11)《古兰经》12 17。
(12)《古兰经》:49:14。
{13)《古兰经》:58:22。
(14)《古兰经》 16:106。
(15)曼俩 阿里 卡里 《大学详解》,贝鲁特;Dar Al-KutubAl-Ilrriyyah.1984年,第126页。
(16)艾赛里:《信仰的本质》,利雅德Madar Al-Watan,2003年,第21页。
(17)《古兰经》 2: 98。
(18)曼俩· 阿里·卡里(卒于1606年)是哈奈菲派著名学者,祖籍阿富汗,长期生活在麦加,擅长书法,以给人抄写《古兰经》为生,是一位百科全书式学者,著作等身,名扬穆斯林世界。据说,他在麦加去世后,埃及民众为他举行了异地殡礼。
(19)曼俩·阿里·卡里:《大学详解》,贝鲁特 Dar Al-KutubAl-llmiyyah,1984年,第125页,安萨里 《信仰的基础》,贝鲁特 ‘Alam Al-Kutub,1985年,第249页
(20)伊本 艾布 晒柏:《信仰》 第45页。
(21)贾赫米耶是莫尔吉埃派的一支,该派强调真主的许诺与仁慈,否定真主的警告与对后世惩罚的畏惧,认为一个人只要有信仰就够了,行为表现好坏并不重要。见艾什阿里:《伊斯兰人的言论》,贝鲁特:Al_kAaktabat Al-‘^sriyyah,第一册,第214页。
(22)艾赛里 《信仰的本质》,利雅德Mldar Al-Watan,2003年,第2l页。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