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爱阅读的人就不难发现,好多文章和书籍读起来有点绕很费解。无论在说理论证的时候,还是人物和景色描写的时候,那些云山雾绕的语句总是把你绕得一头雾水。弄了半天才理顺作者说的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比如“秋风扫落叶”,他们会这样写:听,一阵瑟瑟的秋风,轻轻吹过,惊醒了树上的叶子,叶子伸个懒腰,一个后空翻从树上缓缓飘落,好似仙女在空中曼舞,舞姿是那么地曼妙…… 曲终人散了,叶子还是掉了进臭水潭里,或是扎进了乱草丛中。
说好听点,是他们很有文采,文学造诣高深。或是心思细腻,逻辑缜密。实话实说,就是他们舞文弄墨,故弄玄虚,哗众取宠,自鸣得意。
还有就是在阿訇们的演讲中,常常出现三种语言混合开讲的情况。如:人如果没有“胡达”(波斯语)的“希达叶提”(阿语)就不会得正道。意思是,人如果没有安拉的引导就不会得正道。这样例子不胜枚举,听众如果没有几年的功夫是听不懂这些专业术语的。
那么,我们来看看安拉在《古兰》经中是如何表述的。安拉说:
你们须知我的使者只负明白的通知的责任。——(《古兰》5:92)
艾列弗,俩目,拉仪。这些是天经——明白的《古兰经》的节文。——(《古兰》15:1)
我的确知道,他们说过:“这只是一个凡人所传授的。”他们所倾向的那个人的语言是化外人(的语言),而这(部经典的语言)是明白的阿拉伯语。——(《古兰》16:103)
天上地下,没有一件隐微的事物,不记录在一本明白的天经中。——(《古兰》27:75)这些是明白的经典的节文。——(《古兰》28:2)
以上每节《古兰》中,都有一个词“目必奴”(明白的),这是安拉的语言,安拉让穆圣用明白的言词,明白地告诉人类。也只有明白的言词,才能让人很好地明白《古兰》中的道理。
在中国,鲁讯这个名字妇孺皆知,他是公认的大文豪,至今无人超越。但是他说过,在写作中能用一句话说清楚的,绝不用两句话;能用浅白的词汇表达的,绝不用生僻的词汇;能用简单的例子说明的,绝不用深奥的例子。
在多年的编辑生活中,我接触过太多的作者,其中几位作者的文风我很喜欢,推荐给大家,也推荐给那些爱“咬文嚼字,故弄玄虚”的人。
1、蒋敬博士:他精通英语,有海量的译作,发行量之大,在国内教门圈无人能敌。他的文风非常朴素,乍读起来就是大白话,读着很明快舒畅,但其中并不缺乏精言妙语。
2、马恩信老师:他精通阿语,他的作品以“精准”著称。首先他选的译本都是伊斯兰名著,而且翻译非常准确。在他的译着中,除了阿语的音译部分以外,你根本看不出阿语的痕迹。无论多么冗长的阿语原文,他的译文总是那么简洁明了。可谓之信、达、雅的境界了。
3、林松教授:他精通汉语言文学,深谙伊斯兰文化。他的文学造诣极高,真可谓是行家,是教内的文学大家。在他的文章中排比句使用的很多,常常妙语连珠,笔下生辉,读起来朗朗上口,意犹未尽。仅他给全国的穆斯林作者写的书序就一百多道了,那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4、马明良博士:他精通汉语言文学,是伊斯兰文化研究专家,思想温和,主张客观、中正。听他本人讲,他是林松教授的学生,这一点我从他的文章中能感觉出来。他继承了林松教授的文风,但又比他老师更白话一些,既有妙语佳句,也很通俗易懂。他的文章读起来很轻快,在阅读过程中你丝毫感觉不到费尽,很轻松地读完一本书。当年我阅读他的作品《简明伊斯兰史》(500多页)时就是这种感觉,几天内很轻松的读了两遍。
5、张维真:他精通阿语,年轻的伊斯兰思想家、翻译家、演说家。在学阿语的同行里,我最喜欢读他的作品。他总是能准确的翻译阿语原着,和用很到位的汉语表达。就好比让文言文变成白话文;让经堂语变成现代语的关系一样。他无论是翻译或是演讲,总能抓住人们的心,让人耐心的接受。
我总结了一下,以上几位作者,他们统一的特点就是,用“明白的”语言表达深奥的道理。是的,化繁为简是一种高雅艺术,也是真正的艺术,因为大道至简嘛。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