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淘白”

“淘白”,阿拉伯语单词音译,意为悔过、悔罪。

自打记事起,眼里出现过的汉语伊教典籍中有关忏悔话题的章节,都有“讨白”这一字眼。

这一词不止出现于纸面,给人内心的印象也极深。儿时的业余学习班中,吾斯达(老师)会复印带有忏悔念词的纸张发给大家,标题为“讨白”,A4纸,篇幅适中,内容多为阿拉伯语组成,有个别波斯语单词,相同大小篇幅的,还有一纸“伊玛尼”念词。

小时候戴的白帽,里面很深,同伴常常笑称戴了口“大钢钟锅”。下课时众人成排列队,扯着嗓子在寺院里喊,大都背得滚瓜烂熟。如今,白帽从“大钢钟锅”换成了线织的“百万帽”,帽子变浅了,记忆也仿佛衰退了,对那些念词独有的调调,印象不太深了,甚至个别念词的内容,都有些模糊了。

“讨白”两个字,印在了心里,刻在了脑中,也出现在自己的码字过程中。

然而前不久翻阅一本人物传记,全书中作者都使用“淘白”这一字眼,引起了我的注意,也擅自揣摩了一下作者的用意……

音译词的字面本没有实际含义,但架不住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汉字的巧妙也随之合乎阿拉伯语原词。个人浅见,“讨白”字面意思为讨得他人宽恕,求得自己清白。而“淘白”一词,字面可理解为,淘洗脏污旧垢,罪责恶行,还以自己清洁污染,白净无暇。“讨”关键在于求他,“淘”重点在于求己。结合穆民身份,二者都是尽人事,听主命,忏悔在己,饶恕在祂;讨得清白,淘得洁白;悔悟过往之过错,祈求将来之恕饶。

当然了,或许是笔者过分解读了,作者可能并无此意,只是为了谐音适宜,故选择这一字眼。总而言之,“讨”与“淘”皆属音译,二者择其一都无任何问题。

在本坊寺院的业余学习中,从小就背记了诸多信仰相关的念词,其中不乏带有音调的,一问一答形式的,还有汉、阿相结合的,甚至为了便于背记,吾斯达还适当追加一点笑俗内容,如细分的伊玛尼念词中,最后一句“白尔代里毛体,跌到河里没人捞起。” 当初觉得这些花样平平无奇,如今看来,实在是佩服先辈们的智慧,以及他们为了教育事业花费的心思,确实废了很多周折,下了很大工夫。

陈克礼先生(愿主怜悯他)曾说赞词课就相当于经学堂里的音乐课,学武术就相当于是体育课了,无非就是丰富课程,尽量不让念经成为枯燥乏味的事情。

在我国,归于大环境的种种因素,各团体之间所持的功修细节有诸多分歧,但原则上并无出现相反。拿“淘白”来说,各方都确信忏悔这一项功修存在,但具体怎么忏悔,忏悔念词有无固定,或长或短,忏悔的乃麻子分为多少等等细枝末节的问题当中,各方尚有不同看法,但不影响大局,只望求同存异。

各种音调、各种形式的念词,其中“淘白”是最让人记忆犹新的。个别坊上每天邦布达下来,阿訇、满拉、哈万体集体会诵念一遍,新的一天从忏悔开始,悔悟昨日的怠慢,祈求明日的顺畅。每逢出嫁迎娶,新郎新娘会由各自坊上阿訇领念一遍,新的生活从忏悔开始,洗涤自己,迎接新的伴侣,挥别有恶的独身。除了这两个场景,第三个是最沉重严肃的,因为它带着离别的气息…

面对吃人的寒冬腊月,疑难的不治之症,久病小灾的老年人,常年卧床不起的病患,无奈等待气脉的将断。安拉用种种生命垂危的迹象,考验着老者、病患,也考验着家属亲眷。在认为“快不行了”的时候,家属会组织一场集体的“淘白”仪式。借此机会,病患和老者会加深自我反省,家族亲戚和左邻右舍也能参加,探望病人,也告诫自己。还有就是,这预兆着“最后一次”的见面中,相互要个“口唤”,问个“喜悦”就成了最重要的事。

仪式从定日子开始,待日期将至,各自屋里的女眷集中到老人住的屋舍,置灶搭锅,男人们抓羊采买,电话喊人。每当此时,人群中就会出现两个能人,一男一女,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指挥全局。女的掌握后厨,男的招呼厅堂;煎油香,炸馓子,捏包子,蒸发子,煮上新鲜的几只羊,最后再烩上一大锅菜。全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对这些事项从小就耳濡目染,已渗在脑子里了。

摆在桌上的油香透着吉庆的味道,装在盘子里的羊肉飘着馋人的滋味,但是在场的人,脸上挂着的只有严肃,强带微笑迎客的本家也掩映不住内心的忧伤难过。

接着就是请叫阿訇,通知家族成员,邀请隔壁邻里,到时诵经记主赞圣,大家集体背念“淘白”念词,有时受邀的阿訇还会讲几句,如忏悔的重要性,忏悔的形式,忏悔的作用等等内容。可惜只有少部分阿訇仍在坚持这样的程序。

前辈先贤们,为了让伊教的光芒照进这片神秘的东方大地,让伊玛尼的光辉洒进陌生的千家万户,绞尽脑汁结合风俗,制造各种契机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百姓家中,通过各种尔麦力的形式,传教宣道。那会儿走进家中是“途径”,现在却成了“目的”。

总之,一场盛大的“淘白”仪式会让死寂许久的房屋变得有人味,烟火气盛行。接续了多时不见的亲人,也让日渐陌生的左邻右舍变得熟络,嘘寒问暖。更重要的是,让人们再次重视忏悔这一功修,让老人病患再次看看那些许久未见的亲友,也让在场的其他人感受这庄严的场合,接收内心的洗礼。要让人谨记贵圣的教导:珍惜疾病前的健康,年迈前的青春,死亡前的生命。

就像那一天奶奶的“淘白”上,成堆的哭泣声,敲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话说至此,相当一部分人还是会认可经训要求的那种“淘白”方式:在夜深人静时,找一个无人知晓的地方,做一个全美的小净,恭敬虔诚地礼上两拜,翻开高贵的经本诵念两段,然后举起双手,双眼湿润,发自内心的“主啊,求你饶恕我吧,你是恕饶的主。”

是有很多人向往这种,但不是所有人都会有这样一个无人问津的夜,也不会主动去找那么一块僻静的地方。干巴的眼睛,僵硬的双手,冰封的内心,还有那走远了的躯体……

故此这些场合、仪式的存在,目的是让我们感受到信仰的甜美,哪怕片刻也好。从寒风凛冽的现实生活中,把我们拽回柔软温情的精神世界,纵然刹那也罢。

活在不一样的时代,面对不一样的人群,采取不一样的策略,还有那不一样的“淘白”......不一样的字眼,不一样的形式,可洗涤的都是同样的内心。

【来源“我们杂志”】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