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觐:穆斯林功修之一

  身为穆斯林,必以认主独一为正信,两世吉庆为生活目标,遵循五大功修之道。

  朝觐是穆斯林五功之一,信士须具备多方面条件才能执行,如精神、体力、经济和时间,缺一不可。 《古兰经》说:“凡能旅行到天房的,人人都有为真主而朝觐的义务。”(3:97) 如果具备这些条件,旅行到天房,完成朝觐功修就成为当然的义务。

  精神上的准备是虔诚敬意,有坚定的意念,即“举意”,因为这是一次艰苦的旅行,路途中可能遇到千辛万苦各种考验。 即便现代交通方便,旅行时间缩短,在迈出家门第一步时,精神开始集中,只为真主而朝觐的意念片刻不能放松,一言一行,严格要求自己。

  全世界的穆斯林都必须在固定的时日集中到麦加圣城,参加集体朝觐礼仪,同时结束一切功课程序而返回故里。 因此,居住地遥远的穆斯林,必须算定日期,提前做好准备和动身,保证及时赶到,参加世界大聚会。 《古兰经》说:“在这几个月内决计朝觐的人,在朝觐中戒除淫词、恶言和争辩。 凡你所行的善功,真主都是知道的。”(2:197)

  历代的伊斯兰学者们对朝觐的礼仪特别重视,把许多关键的礼仪细致描述和刻划,要求参加朝觐者做到这些细节,一丝不苟,以表诚意。 这样要求确实很有必要,可以防止朝觐功修经过历史演变,以及各国穆斯林根据自己的习俗对朝觐添枝加叶,使原始的朝觐礼仪面貌全非,但是也不能过份拘束于礼节,似乎哪个动作不完美将不被真主所接受,这也有偏离伊斯兰的本义,因为伊斯兰的所有功修均以诚信和内心敬畏为贵。 “凡你所行善功,真主都是知道的”意思着重在内心敬畏和真心行善,假若礼仪周到而心不到,功修则不成,可以以礼拜为例,如《古兰经》说:“伤哉! 礼拜的人们,他们是忽视拜功的,他们是沽名钓誉的,他们是不肯借人什物的。”(107:4-7) 依此类推,假若本着“沽名钓誉”去朝觐,也应属于忽视功德的行为,何其伤哉!

  朝觐意念之重要、之必须,从每个朝觐者必须一路呼喊的“应召词”可见,踏入汉志地区之后,朝着真主天房方向迈出步伐时,就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此项功修之目的和意义。 “主啊! 我应召来了! 我应召来了! 唯你独一无二,赞颂全归于你,唯你有恩惠、有权威,唯你独一无二。” 在朝觐的路途上,尤其接近麦加的大道上,一千四百年来,旅行者开始练习应召词,含着热泪呼喊的心声仿佛凝固在空中,经过那里的人越来越多,呼声一成不变:“莱比亚克'安拉混迈'莱比亚克!”

  从先知穆圣时代开始,进入汉志区域的朝觐者,一律身着两块无缝的布片,称之为“戒衣”或“朝觐服”(伊赫拉姆),免去了一切标志身份和财富的服饰。 在平常礼拜的仪式中,人人在同一条线上站立,面对真主礼拜,一律平等,任何清真寺的礼拜殿中都不设立特殊身份人礼拜的位置,但人们允许穿戴平常喜欢的服饰。 而在朝觐的礼仪中,从入境处受戒时起,男子必须用两片普通布料的伊赫拉姆裹身,女子在内衣之外也必须长衣裹身戴长头巾,恰如经过清洗和处理过的尸体入土淹埋时的状态,人人真正平等,没有任何地位和级别的标志。 朝觐中的“阿拉法特山”站立仪式,万众一色,向着克尔白祈祷,一如复活日接受真主公正审判时刻的演习。

  朝觐的传统仪式总共有八大项目,每一个地点和礼仪都是古代诸位先知圣行的回顾和重演,提示每个朝觐者,朝觐的过程是一次圣行的训练,要象真主的历代使者那样对真主忠贞和敬畏,如易卜拉欣、哈哲尔、伊斯玛仪和穆罕默德。 第一次进入大禁寺之后,举行克尔白绕行礼,称为“塔瓦夫”,表示只崇拜独一无二的真主。

  然后,奔走“赛尔伊”,在天房之东的赛法与麦尔卧两个小山头之间疾行七次,奔走中口中不断赞颂真主,回顾圣妻哈哲尔带着小儿伊斯玛仪寻找真主恩惠水源的历史奇迹。 真主恩赐他们甘美的泉水,就是现在禁寺围墙之内的渗渗泉水,朝觐者们今日来到那里,以清凉纯净的渗渗泉水摸面和饮用,赞叹真主的恩慈。

  饮用渗渗泉水时,朝觐者联想到宰牲节的来历。 当先知易卜拉欣和他的儿子伊斯玛仪得到真主在梦中给他们的启示,用他的儿子向真主奉献作牺牲,父子二人不加思索,绝对服从真主的命令,接受考验。 结果真主派遣一位天使用一头羊代替他的儿子做牺牲,父子共同感赞真主的恩典,祈祷真主永久保护他们的后代成为忠诚于真主的穆斯林。 这个历史事件真实地发生在那里,每个朝觐的人都将触景生情思考对真主忠诚和敬畏的伟大人性。

  完成了在麦加城内的第一阶段礼仪之后,全体朝觐者便离开麦加向东行走六公理来到米那,翌日再继续前进,走向阿拉法特山谷,到了那里,朝觐达到了高潮,数百万人,浩浩荡荡,绝大多数人步行,也有人中途搭车,身穿一样的戒服,进入漫山遍野的白色帐篷,应召词的呼唤声在山谷中回荡。 休息之后,都来到山坡上站立“伍古夫”,诵读《古兰经》,为自己和亲人祈祷,亲身体会死后复活的日子,将这样向真主乞求饶恕。 看看周围的人,绝然不见一点盛气和傲慢,也没有人显示自己的财富和地位,都是真主谦卑的奴仆和罪人,只乞求真主的宽恕和仁慈。 每个人都知道,先知穆圣最后一次朝觐,就在那阿拉法特山坡上向十万哈吉发表永世难忘的《辞朝演说》,被历史学家称为人类第一部完整的人权宣言。

  当天傍晚时分,动身往回走,数不尽的人群在黑夜中默默行走,直到达穆兹代里法山下,已是深夜,在那里礼拜和休息。 路上从地上拣起49颗小石子,准备在回到米那山谷的途中,向三座象征恶魔的石柱“射石”,制服魔鬼。 这个象征性的仪式,提醒所有朝觐者不要忘记,恶魔时刻到在我们心中和身边,穆斯林的正信是在同内心和外部恶魔斗争中磨炼出来的,通向真主的天国乐园。 如果没有现实的联想和对自己行为的检讨和鼓励,那么,这个仪式仅存一些愚蠢的迷信,品尝不到朝觐的神圣意义。

  朝觐是真主对他忠仆的定制,五大重要功修之一,因为条件的限制,并非每一个穆斯林都必须执行,但世界上凡是有穆斯林的地方都会具备足够条件的信士,那些人下决心执行真主的命令。 因此,每年的朝觐者来自世界各地,代表了所有地方的穆斯林社会,朝觐者看到世界的各地的穆斯林弟兄和姊妹们,显示了穆斯林的团结和力量。 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种信仰、一种文明或一种人群有如此规模宏大的国际大聚会。 真主只恩赐穆斯林这样的制度和机会。 在朝觐集合的日子,各民族的穆斯林互相见面和相识,一种互动的精神冲击力量使每个人深深感受到,伊斯兰是全人类的真理和信仰。

  朝觐的教育意义集中在认主独一的理念中,因为在伊斯兰历(先知穆圣迁移之后)第九年朝觐期间,真主的使者领受到以下这段重要的启示:“从真主及其使者在大朝之日传示众人的通告:真主及其使者对于以物配主者是无干的。 如果你们悔过,那对于你们是更好的,如果你们背离,那么,须知你们不能逃避真主的谴责。”(古兰经,9:3) 根据历史记载,那年从麦地那到麦加朝觐的队伍是由阿布'伯克尔率领,他们已经出发并且进入麦加圣地,当先知穆圣获得这段启示后,立即派遣他的弟子阿里追赶到麦加,向全体哈吉宣读真主的最新启示,警告众人绝对不可以物配主,并且嘱咐他们在朝觐中应当多做忏悔。

  朝觐的切实意义永远都说不完,世世代代的哈吉都有许多深刻的体会和领悟。 每个决心完成朝觐功修的穆斯林都必须付出巨大的毅力和代价,亲自到那里体验一次心灵的考验和净化。 他们每年都从麦加朝觐旅行和礼仪中带回巨大的精神收获与家乡千万人共享,巩固了全世界穆斯林的团结,加深认主独一的信仰,面对生活现实加强了穆斯林为主道和正义的战斗精神。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