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教人生观

  人生和生活不同,生活是指生命的延续,人生二字,乃是包括人生一切问题的;换言之,提到人生,就要联想到人生的意义。人生的意义,乃是千百年来最难解答的问题,所以人们把它叫做“人生之谜”。就我们看来,“人生之谜”至少包括三个问题:第一,人是由哪里来的?第二,人生的使命是什么?第三,人死后归宿究竟如何?第二个问题是属于现实的,第一、三个是非现实的。因为人们缺乏正确的引导,所以对于人生的认识,就纷纷纭纭,莫衷一是:有的只顾现实,而遗弃非现实;有的只顾非现实,而遗弃现实,所以难得一种极安定快乐、正确的人生观。譬如以人生为纯苦,则未免遗世孤立,缺乏群体感情以至社会日趋退化;以人生为纯乐,又未免放浪形骸,使社会一切破产。

  回教则对于这三个问题都有相当的解答,使我们在精神上得到相当的安慰,在生活上也得到一种正当的规范。《古兰经》昭示我们:一切有形有质之物,是真主肇造的,人也是主凭着他的大能,在创造万物之后而造的。真主于六日造化天地,其后造人,有极精妙的生理构造,又赋予极妙的性灵,并且使人高过一切的神及庶物,并不是偶然无目的的。真主说:“你们以为我造你们为儿戏吗?不使你们归至我吗?”(《古兰经》23:1115)人乃是真主最钟爱的,给予最高位置的,并且给予种种优美的环境,种种应用的物质,而且赋予了优美高尚的本能,可以探索宇宙本身精妙的道理,发现、利用宇宙蕴藏的功能。前数月美国举行万国博览会,关于声、光、电、化各种出品,是何等精妙?并且目可见声,耳可辨色,假使宇宙无蕴藏的妙理,人何从去发现?反之,人若无性灵,又何能认识宇宙的妙理?那么,宇宙的妙理,人类的性灵,完全是真主的妙用,人们得到这种性灵、本能,而且又有许多使他生存、进步的条件,能够毫无使命吗?所以第二个问题“人生的使命是什么?”就该研究了。

  诚然,人类是有使命的,而且有极大的使命。真主说:“我造神、人,只为拜我认我。”(《古兰经》51:56)又说:“吁!信者!尔其鞠躬、叩头,敬事调养尔等之主,并作善事,望尔得救!”(《古兰经》22:77)所谓拜主,就是身平主宰之谓。因为真主把生命、性灵、本能、生存的条件给我们,当然要对他感谢;每每一个人,受了他人的恩惠,就念念不忘,想法报答,什么“赴汤蹈火”啦,“结草衔环”啦,又什么“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啦;又如事亲以孝,事君以忠,都是答报的意思,而对于造化我们的真主,反倒不认不识,不感不拜,这岂不是本末倒置吗?所以我们为答报真主造化之恩,应当拜他,而且真主是万有所自出,其体至完,其德至全,我们如没有应做的事则已,如有,则我们就不能不发挥真主给我们的本能,效法真主完美的德性,就如《周易》上所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思。如果我们能常常接近真主,常有一个高尚完美的印象,则自易效法真主的美德,而举止不至逾轨了。真主说:“我必置一代替者于地上……”(《古兰经》2:30)所谓代替者,即指人类而言。代替什么呢?就是代替真主掌理世界。故人类的使命,除拜主外,尚须负治理世界之责。换言之,就是人类负有改进社会,为全体谋福利之责。如果人们畏难而逃世,或贪乐而恋世而不治世,乃是大悖真主之命令,有违回教之教训。但是人类怎样来治世呢?则必须面对现实接近真主,效法真主,虔守圣道,遵行古兰。

  现在我们该说人生的归宿了,人们在解决了第一第二问题之后,紧切的就想到归宿的问题。在真主方面呢,因他给予人们生命,又赋予一种自由,使他自己负责,辨别邪、正、善、恶,常常人们为了物欲所迁,真性汨没,背主、谤圣、离经、叛道,多为不义,毫无善行,亏一己之天职,为人类之蠹虫;也有的信主、法圣、遵经守道、尽天职、忠人群的善人,那么执掌天地,普慈特慈的真宰,不能没有相当的奖罚了,于是在造化先天、今世之后,又造化后世。真主说:“你在真主给你的那个里,寻求后世的家园;你莫忘了你在今世中的福份;你行善着,就像安拉善待你的那样。”(《古兰经》28:77)所以先天乃是今世的预备,今世乃是后世的桥梁;今世如同客店,后世乃是故乡;今世不可恋,而不可不干,后世是不可避,且不可远。真主说:“彼为我举一榜样,而忘却造彼矣!彼日:‘谁其活此已朽之各骨?’尔日:‘其初次造之者,将活之。’彼是深知一切所造者。”(《古兰经》36:78)真主是深知一切所造者,人死后,善恶乃判定,为善者人天园,为恶者入火狱。如果我们能替主行善,则在后世是如何快乐?真主说:“安静之性灵乎!尔其欣悦,且受嘉纳而归尔养主;尔其人我众仆中,尔其入我天园!”(《古兰经》89:27—30)

  总之,回教对于人生的已往、现在、未来各问题均有极正确、极精详的解明,使人们在精神上得到无量的安慰,而不至消极,或误人邪途。

****************************

注释

  本文节选自《回教与人生》。该文系作者干1934年初在北平基督教青年会上的演讲稿。

  简析:

  人生是个大课题,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学者、哲人探索过人生的真谛。马松亭阿訇站在伊斯兰的角度,解答“人生之谜”的三个问题:即人从何而来?人到地球上来是干什么的?人的归宿到底在哪里?这些问题长期以来困绕着人们,尤其困绕着以儒道佛为主体文化的中国人。作者摆实事讲道理,引经据典.用身边的实例和浅显的语言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人是真主造化的,人到地球上来就是代替真主治理世界的,人最终还要归向真主,交待个人在人生旅途中的所作所为,并领取相应的还报。走怎样的人生道路,安拉给人自由选择,但任何行为的后果自负,善恶都有报应,人生只有一次,千万要做一个明智的人,懂得珍惜人生,珍惜自己。说明伊斯兰人生观是最正确的、最积极的。

  本文论点突出,论述详细,论据信手拈来,精当鲜明,行文口语化从而加强了文章的生活气息,准确的引经据典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马松亭:

  (1895—1992)

  经名阿布杜"拉西姆,北京市人,现代中国穆斯林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四大阿訇”之一。

  出身阿訇世家,青少年时代遍访名师,学习阿拉伯语和伊斯兰经典。1921年起在许多清真寺任职讲学,1925年在济南同唐柯三等创办成达师范学校。1929年以后在北平先后主持创办了《月华》和《成师》校刊。30年代选送许多穆斯林学生赴埃及艾资哈尔大学留学深造,其中不少人后来在中国的教育、科研、翻译和伊斯兰学术领域作出了积极贡献。1934年,从国外引进各种书体的成套阿拉伯文铅字,对在中国铅印伊斯兰经籍和教材起了重要作用。1936年在北平创办了颇具规模的“福德图书馆”。1945年后与庞士谦等在重庆和北平创办了伊斯兰经学研究班、北平回教经学院等新式学校。1947年开办“月华文化服务社”,出版发行《月华周报》。1954年后历任中国回民文化协会副主任、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等职。撰有《回教与人生》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