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之间应尊重六点权益

    根据阿布'胡莱义勒大弟子传述,先知穆圣说:“穆斯林之间彼此应当尊重六条基本权益。” 当时有弟子问:“真主的使者啊! 是哪些权益呢?” 先知穆圣回答说:“当你见到穆斯林,向他问候;他向你发出邀请,你应当接受;如果询问你的见解,应当告知;他打喷嚏时,为他祝福,说‘求真主慈悯你’;得知他有病,应当去探望;他逝世了,为他送葬。”《穆斯林圣训集》

  总结以上圣训内容,这六点彼此应当表示的礼仪,是先知穆圣为穆斯林社会确定的生活规则,维护穆民皆兄弟的情义和团结。

  (一) “当你见到穆斯林,向他表示问候。”

  这是穆斯林之间的问候,《古兰经》说:“当你们进家的时候,你们当对自己祝安 ---- 真主所制定的、吉祥而优美的祝词。”(24:61) 问候,先是感情上的真诚,先知穆圣说:“一些细微的行为,也是善功,譬如见到你的兄弟,面带微笑。” 他还说:“见到穆斯林弟兄时,对他们微笑,就是施舍。”《穆斯林圣训集》

  然后,用真主所制定的、吉祥而优美的祝词,这就是色俩目,是天堂里的祝词,在人间从信士之间表达情谊,直到复活日。 “安塞俩目-艾莱义库姆”(祈求真主赐你安宁),成为穆斯林稳麦共同的祝词,表白彼此是穆斯林兄弟姐妹,互相认识和祝愿。 用通俗的话解释,互相祝愿“和平”,愿全世界的人都生活在和平之中,证明伊斯兰是和平的宗教。 一千四百多年来,这是穆斯林世界最吉祥、最优美的祝愿,表达穆斯林之间永恒而且坚守如一的信念,祈求真主恩赐世界和平。 这个简单而真情的问候,有强大的威力,成为走进当地穆斯林社会的通行证,彼此承认是弟兄,在全世界都能相遇穆斯林朋友。

   美好的祝愿是穆斯林的标准问候礼仪,而且根据伊斯兰法规,主动向对方问候者,受到真主的喜悦,是嘉美的善功。 被问候者,必须答复,成为信仰的当然责任,拒绝回答穆斯林弟兄的“色俩目”问候是丑陋的行为,有罪过。

  (二) “他向你发出邀请,你应当接受。”

   穆斯林社会是人情温馨、感情淳朴的集体环境。 古代有人提倡“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彼此孤僻,“各家只扫门前雪,不顾他人瓦上霜”,而现代,随着西风渐进,传来了西方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私利为重,彼此无情无意,冷若冰霜。 错误的人生观,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屡见不鲜,譬如路见有人遭到偷窃或女子受侮辱,许多围观者,只是看“热闹”,或者暗中庆幸“不是我”。 西方式个人主义和极端自私行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像传染病,进入了传统的村镇和家庭。 人与人之间互相冷漠,不关心,躲躲闪闪;甚至父子或至亲,若无利可图,见面装作不相识。 生活富裕了,住房和各种条件现代化,人情更少,逐渐退回到洪荒时代。

  穆斯林社会,每个人都很热情,不仅对亲戚朋友,对待陌生的穆斯林如旅行者、乞丐或孤儿,也相见如兄弟姐妹,接待如宾。 家有红白喜事,举行仪式做都阿宜,准备家宴,邀请各方亲朋好友和邻舍,客人带来一片真情和真主的嘉惠。 对这样的好客与亲善热情,穆斯林都应当接受邀请,参加家庭聚会,向主人家表示慰问和祝贺,为他做都阿宜。 这是圣训,使穆斯林社会有更强的团聚力。

  (三) “如果询问你的见解,应当告知。”

  每个人都会有不随心的事,家家都会有意外的不幸,这时需要人间温暖和关怀,对信任的人表露心迹,寻求知音。 穆斯林亲朋好友之间,互相在为难最须帮助时,为他出主意想办法,克服困难,度过难关,证明是最能信赖的好朋友。 先知穆圣说:“我们的信仰,是由忠告联系在一起的。” 他的弟子问:“真主的使者啊! 联系在一起归于何方?” 先知穆圣回答说:“归于真主,归于他的经典,归于他的使者,归于穆斯林社会的领袖和他们率领的民众。”《穆斯林圣训集》

  当亲友在一筹莫展急需心灵开导、指点明津时,一点高明见解,一个策略,一句忠言,可以挽救一个危机的局面,拯救一条生命,找到一条生路,打开一扇希望之门。 真主对你朋友的恩慈,从你一句话中体现,你是他的天使和贵人。 智慧就是力量,就是财富,胜过千万军队的战斗力。

  为朋友出谋划策,要注意三个原则:第一,为朋友保密,不到时机,不可宣扬,切勿使朋友在危机时期增加难堪;第二,善意解劝或告诫,语气要温和,态度要和平,表现真情实意,切勿惟我独尊发号施令;第三,进忠言是劝人行善,必须是非分明,合理合法,遵循经训原则的伊斯兰精神,使人受益。

  (四) “他打喷嚏时,为他祝福,说‘求真主慈悯你。’”

  先知穆圣对他的弟子们说,听到有人打喷嚏,立即为他祝祷说:“求真主恩赐你!”,“感赞真主!”或“求真主引导正道!” 因为,打喷嚏是表现了生命旺盛和健康的体质,是真主对人类恩典的迹象和征兆。

  据阿布'胡莱义勒传述,先知穆圣对弟子们说:“你们中任何人打喷嚏,要他自己说:‘万赞真主。’ 然后,穆斯林弟兄们对他说:‘求真主对你怜悯。’ 在然后,他应当对大家说:‘祈求真主引导你们正道,行善功。’”《布哈里圣训集》

  打喷嚏之后没有感赞真主表示的人,他没有受别人为他祈祷的资格,他也没有理由怨恨别人对他冷淡。 在人群中,打喷嚏而不知感赞真主的人,遭受两个损失:第一他失去了一次在真主显示仁慈迹象时忽略了记念真主的赞美;第二,没有人为他祝祷,使他生活在一个孤僻、阴暗的环境中。 据阿布'穆萨传述,先知穆圣说:“(在打喷嚏时)不赞美真主的人,也得不到真主的怜悯。”《穆斯林圣训集》

  (五) “得知他有病,应当去探望。”

  探望病人是穆斯林社会的重大美德,探望病人者,将在复活日受到真主的喜悦和赏赐。 根据《穆斯林圣训集》记载,一个奴仆在复活日见到真主,被问到:“我的奴仆啊! 当我患病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来探望我?” 他回话说:“至大的真主啊! 你是众世界的主宰,我怎么能有机会去探望你呢?” 真主对他说:“那天,我的奴仆某某人得病时,如果你去探望他,就会知道我当时同他在一起。”

  在探望病人时,为卧病在床的患者做都阿宜,为他祈祷,求真主饶恕他的罪过,并且降恩慈给他。 这是穆斯林的善功。 据大贤阿里传述,先知穆圣说:“如果一个穆斯林在黎明时去探望一个病人,天上有七万个天仙为他祝福直到日暮。 如果在傍晚去探望病人,天上游七万个天仙为他祝福到天明。 探望病人的信士,将在天堂里享用甜美的果品。”

  据圣妻阿依莎传述,每当家人有病时,先知穆圣必然去病床前探望。 他用右手抚摸着病人,而且为他祈祷说:“真主啊! 全人类的主宰啊! 求你解脱他(她)的病痛吧! 使他(她)早日康复。 真主是造化者,也是治愈者。 没有真主的恩慈,什么治疗都无效,只有真主才能拿掉病人的痛苦。”《布哈里圣训集》

  这个优秀的传统一直保存在全世界的穆斯林社会,因为这是从真主的使者那里传下来的人世间优美的习惯。 当今,世态炎凉和人情事故离不开财富与权力,利令智昏。 当一名官僚或富豪患病,病房里摆满了礼物和鲜货,探病者络绎不绝。 也有些人,因为患病老人子女的身在高位,有权有势,而去探望他家老人,“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完全出于施恩图报的目的,这不是圣训的美德,得不到真主的喜悦。 如果一个孤苦伶仃的老人得病,家贫如洗,门可罗雀,居在闹市无人问,因为探望病人也如同送人情,都是为了急功近利的社会应酬,私心作怪。 穆斯林遵循圣训探望病者,有丰富的人情味,讲究亲情和友情,是对真主敬畏的表现,为病人求恕饶,也是给病患中孤独的人送去人间的一份真情和温馨。 穆斯林社会探望病人的优良习惯,不论贫富,是真情,是施舍,是奉献,只求真主恩赐,而不求病者答谢或个人回报。

  (六) “他逝世了,为他送葬。”

  人死了,给他送葬,这是伊斯兰的人权思想,一个人应享有的尊严和人格,一直延续到死后,这个权益不仅对逝世的本人,也包括他的家属。 送葬的内容包括对家属的安慰,对亡人的清洗和包裹,并且为他举行站礼,最后入土为安,大家为他举行祈祷,做都阿宜,求主饶恕他的罪过。

  亡者安宁而去,家属得到宽慰,送葬者精神和信仰都受益。 据阿布'胡莱义勒传述,先知穆圣说:“凡是参加送葬,为亡者举行葬礼的人,都能获得一份吉拉特。 如果能到他的墓地看着他埋葬,能获得两份吉拉特的回赐。” (吉拉特Qirat的阿拉伯文意思是,一笔投资的财富 -- 编译者) 有弟子问至圣:“吉拉特是什么涵义?” 先知穆圣回答说:“一份吉拉特,价值相当于两座大山。”《布哈里圣训集》

  伊斯兰教法规定,为逝世的穆斯林举行站礼是全体穆斯林社会的信仰责任,因为他是社会中的一员,他离别大家而去,享有为他送葬的权益。 这个责任落在社区中男子们的身上,女性穆斯林可以为亡者举哀,送葬不是当然的责任。 只须有人为他祈祷和举行站礼,就代表了全体,完成了全社区的责任。 告别一位死者,对众人都是一堂生命的课程,因为每个人都是一本书,从出生到死亡经历了不同寻常的一辈子。 送葬的人都能从默默的回忆中,想起他的处世和为人,以便检讨自己,提高自己的敬畏之心和信仰功德。

  总结以上六点彼此的权益,是穆斯林社会的公共礼仪,是强化穆斯林社会的凝聚力。 全世界穆斯林,不论古今,也不论地域或种族,都遵循同样的高尚人性规则,共同以《古兰经》和圣训为行为准则,形成牢不可破的兄弟关系。

  据阿布'胡莱义勒传述,先知穆圣说:“没有正信,就不能进天堂;没有对别人的仁爱,就没有正信。” 今日重温这段优美的圣训,是千百年来人间社会金玉良言,因为西方极端主要在商业化浊流中污染了我们洁白的人性,损伤了我们高风亮节的精神。 穆斯林社会的礼仪,强调团队精神,因为人活着,不是单为自己,每个信士都在广泛的交往中灵魂受益。 伊斯兰的信仰和行为,最能摆脱现代市场规则的功利俗气,如流行社会的请客送礼,感情等价交易。 穆斯林遵循圣训,是向真主表示敬畏和忠诚,祈求真主恩赐两世吉庆,在人间是最终的成功者。

  (阿里译自The Rights of Brotherhood by Wail Shihab,an Imam in Northern Nevada Muslim Community,USA,E-Mail:wael﹒shihab@iolteam﹒com;www.islamonline.net/servlet/Satellite?c=Article_C&cid=116426…,2007/01/06,伊光编译)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