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穆罕默德(祈求安拉赐予安宁)之女——法蒂玛(祈求安拉喜悦她),是先知穆罕默德(祈求安拉赐予安宁)和夫人海迪彻(祈求安拉喜悦她)在麦加所生的爱女,是先知的的子女中陪伴先知时间最长,并让先知享受到儿孙天伦之乐的唯一女儿。先知穆罕默德非常喜爱法蒂玛,他称女儿是自己的眼珠。先知曾经给爱女起了五个优美可爱的名字:“白图丽、如海拉、团西来提、穆团西来提、法蒂玛”。可见其父爱之浓厚。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具有特殊地位和身份的爱女在她一生中所享受的父爱又是格外的特殊——她获得的父爱是今世和后世两世兼顾的理性的真爱。 首先,择婿婚礼中潜藏的真爱 先知择婿的标准顺应安拉的旨意,超越了阿拉伯人世俗的婚俗标准,他把最早跟随他加入伊斯兰,孩提时就开始敬畏安拉,践行安拉启示的人类生活方案的优秀圣门弟子——阿力作为自己爱女的佳婿,关于伊玛目阿力的品德,至今无容置疑,伊玛目阿里是一位真正的伟人,东西方的思想家与学者都以钦佩与惊奇的眼光仰慕他,并对赞叹不已。关于他的人格所写的书籍数不胜数。无以计数的报刊书籍与演说家都不得不讲述他的光辉事迹。有这样一段传闻:当有人要求阿拉伯诗人穆台纳比诵诗赞美阿里时,他回答道:“阿里无须我来赞扬,因为他所具有的光芒和崇高人格名扬世界。他的伟大昭然若揭无须他人的赞美,尤如赞美太阳的光辉毫无意义一样。” 在法蒂玛在18岁那年,先知选择这样一位优秀者与其在麦迪那结婚。在法蒂玛结婚的时候,据《布哈里圣训》、《艾布·大乌德圣训》和《穆斯林圣训》记载,伊本·阿巴斯传述:“阿力娉娶法蒂玛时,先知说:‘你赠予她聘礼,’阿力说:‘他一无所有,’先知说:‘你的那一件厚特密的铠甲呢?’他说:‘在身边。’先知说:‘就把它赠予她也行!’”(1)据奈萨义传述,大贤阿力(祈求安拉喜悦他)说过:“先知曾经给女儿法蒂玛陪送的嫁妆:有绒布,水袋,香枕头套等。”(2)在婚礼上,艾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等省圣门弟子看到微薄的嫁妆后,艾布·伯克尔哭了,尽然情不自禁的问先知:“安拉的使者啊!这就是法蒂玛的嫁妆吗?”就这样,法蒂玛与阿力在麦迪那举行了婚礼仪式。 那么,为什么说这样的择婿标准和朴素的婚礼仪式中潜藏着先知对自己唯一的爱女的真爱呢?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选择儿女婚事是一桩最严肃、最谨慎的大事,也是父母安排儿女终身生活和结亲双方表达私人永久情感的大事。一般来说,历史上的伟人或帝王将相都为了巩固自己的江山及其社会地位,都会通过儿女姻亲关系缔结政治婚姻,和亲政策是人类历史上始终延续的政治策略。然而,先知的爱女的婚姻则打破了人间的这一常规,这一婚姻大事先知完全在顺应安拉的旨意,从爱女法蒂玛获得安拉的特恩与得到天堂永久的幸福的高尚情感和优美意境和抉择的婚姻,因而,在婚礼过程中也款款实施了安拉的大法,凸现了伊斯兰敬畏安拉前提下要求的男子必须保护女子的道德品格,也没有忽略父亲和丈夫两个监护人服从安拉命令应尽的经济保障责任。由此可以明确推断,先知的爱女在择婿和婚礼中超凡的得到了先知的真爱。 其次,培养教育中智慧的真爱 真主的使者穆罕默德﹝愿真主赐他福安!﹞说过:教育孩子一次,强于施粮一升。先知的这一至理名言也贯穿在他对爱女的教育中。根据《布哈里圣训》和《穆斯林圣训》记载,有一次,法蒂玛见到先知后,要伺女,先知没有直接拒绝,而是耐心地说:“你应当念‘主啊!七重天的主!巨大阿勒世的主!宇宙万物的主啊!颁降《讨拉特》《引吉勒》《古兰经》的主啊!使种子生芽的主啊!求你保佑勿遭各种灾难,你执掌各种灾难。你前无始后无终,你无边无际而又细致入微,你替我偿还债务并赐悯我恩惠,’”(3)当先知把如此宏大厚爱的“杜瓦伊”教授给爱女时,聪慧的法蒂玛就能领悟到这是父亲为她向安拉祈求两世完美的恩惠。这样的贴心的教育就会像汩汩溪流清澈地“把只求助于安拉的信仰”灌注在爱女的心间。如果儿女从父母那里只得到人间享乐的精神养料和在物质上无止境的得到,那么,有满足的标准吗?因此,从先知培养教育爱女的真理性言传中,应该反省生活在全球化时代的穆斯林群体的传代教育问题。面对物欲世界的挑战,以敬畏安拉的正当意念和效仿先知的正确行为来应对社会和家庭教育,从《古兰经》中获取智慧的应变教育方案。不能轻率地抱怨现实环境,伊斯兰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先知及其爱女面对的社会风气和时代环境并不比我们所面临的更优越,只是我们跟随先知和学习法蒂玛敬畏安拉的意志薄弱了,而且在我们的教育子女的培养方案中,忽略了敬畏安拉和捍卫先知及其圣门弟子的道德行为的真理性知识。在今天,真理性知识和工具性知识倒挂或隔离,宗教界和科技界脱钩,信仰和生活分离,因而,人们只掌握残缺专业知识或褊狭宗教知识,使人们处在宏观层面上的无知状态。因此,安拉说:“世界上最贫穷的人,不是没有财富的,而是没有知识的人。”先知也谆谆教诲到:“我在这个世界上没留下任何金银财宝,留下的只有知识。”因此,我们从安拉启示和先知教诲的真理性知识角度,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先知培养教育爱女的过程中法蒂玛获得的智慧的真爱。 再次,和蔼可亲中体察的真爱 中国有一句教育名言:“言传身教,且身教胜过言教”。据《布哈里圣训》、《艾布·大乌德圣训》《铁里密济圣训》和《穆斯林圣训》记载,阿力(祈求安拉喜悦他)传述:“先知的女儿法蒂玛很累,磨面使得手出了水疱,挑水使肩膀流血,家务弄得满身污浊。她听说有人给先知送来俘虏,就去见先知想要一个仆人,先知不在家,便告诉阿伊莎。先知回来听说后,连夜来看我们,我们已经就寝,先知不让我起来,坐在我们之间,他的脚伸在我的肚子上,我感觉到很凉。他说:‘我指给你们一件善功,比你们所要求的要好得多,即就寝时,念赞美词33遍,感谢词33遍,至大词34遍。’”(4)从这段阿力亲自经历的先知言行的传述中,充分体现了“言传身教,且身教胜过言教”中国教育哲理,当先知知道爱女有急需时,先知顾不得劳累连夜赶到爱女夫妇身旁,这种及时雨般的关爱行动会让爱女感动无比,而且那种体贴入微地指导的一项容易做到的重要善功会让爱女找到精神的原动力。因为安拉造化人类的初衷是在地球上安置真主的“代治”者,穆斯林应当充分发挥安拉造化的聪明才智,坚韧而勤奋地治理大地。所以,先知在表示对爱女的关怀中不是无原则的仅仅解决暂时困难,而是立即去解决克服困难的心理障碍。因而法蒂玛从先知和蔼可亲的言传身教中体察到了真爱。 最后,遵循圣行中实践的真爱 先知的爱女和各位圣门第子严格遵循和实践先知的言行,忠于安拉对先知的教诲,安拉启示先知说:“我的礼拜、我的牺牲、我的生活、我的死亡,的确都是为了安拉 ——全世界的主。”(《古兰经》6:162) 法蒂玛从小亲临先知的教诲,并随先知参加了攻克麦加和辞别朝觐等重大活动,她成长在先知和圣门弟子们严格履行安拉的法律的敬畏环境中。当法蒂玛遇到常人面临的日常生活问题时,她为了敬畏安拉,遵循圣行,都要谨慎地请教先知,在先知去世后都要请教圣门第子,从不以先知的爱女和大贤阿力的妻子的特殊身份独自行事,优秀地继承了先知的嘉言懿行。据《布哈里圣训》、《艾布·大乌德圣训》、《铁里密济圣训》和《穆斯林圣训》记载,阿伊莎传述:“先知归真后,法蒂玛问艾布·伯克尔,她是否可以继承安拉特赐予先知的财产。艾布·伯克尔回答说:‘安拉的使者曾经说过,我们不留财产,我们所留的一切全是施舍品。’安拉的使者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稍微偏离圣训(哈迪斯)立即会出偏差。”(5)圣门弟子们在先知去世后始终坚守“一切为了安拉”的真理道路。特别是伊玛目阿力,他从小生活在先知家中,直到先知归真与先知形影相伴。他是先知所受启示的书写者。也是《古兰经》和圣训的背诵者,他精通宗教法规和教义,以博学和勇敢而闻名于穆斯林当中。正如伊朗伊斯兰革命领袖——大阿亚图拉·哈梅内伊讲道:“穆民的领袖阿里是人类的一个最完美的典范,他早在他那朝气蓬勃,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青年时代就已成为青年人们的最佳楷模,而他公正廉洁的执政方式是领导者的榜样,他为和平而进行奋斗的精神是所有信士的典范,他追求自由的精神是获得自由的人们的表率,他充满哲理的演讲,流芳百世的著述是所有想家,学者的导师。他在执政时期,廉洁奉公,极力地维护受压迫者和贫苦阶层的利益,但是对自己的权力及份额却宽洪大量。穆民的领袖阿里一生中一直虔诚地崇拜真主,他的情操高尚,英勇善战,不畏强暴。他总是用乐观的精神对待悲伤与忧愁。他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他是人类完美的楷模。”先知的爱女与这样伟大品格的圣门弟子生活在一起,养育了两位优秀的儿子:哈桑、候赛因。还有两位女孩:乌姆·库勒苏姆和载娜布。阿力和法蒂玛他们勤奋劳作,廉洁生活。从来不愿靠辅士们的接济生活,每天认真工作。法蒂玛在勤俭持家,常常是边推磨,边看护孩子哈桑、候赛因,而且也从不仰仗先知父亲的权威享受特权,甚至,作为先知的唯一亲骨肉,更加楷模地服从安拉的命令和履行先知的行为。在夫妻之间也争先行善和相互鼓励,比如,有一天昏礼后,阿力回到家里准备开斋。桌子上只有三张大饼,一罐凉水,这是法蒂玛为全家准备的开斋饭。正当他们坐在桌旁要吃的时候,来了一个乞丐讨饭,阿力拿起一张饼给了乞丐。乞丐刚出门,又来了一个可怜的孤儿要饭吃,阿力把第二张饼给了孤儿。但又来了一个面黄肌瘦且衣衫简陋的人,了解到被敌人俘虏去的穆斯林,刚逃离监牢,饥饿已极。于是阿力毫不犹豫的把最后一张饼给了这位穆斯林兄弟,他们就用凉水开了斋。法蒂玛聪颖而富有鉴赏力,她积极支持和夸赞了丈夫的这个行为,她说,你实践了安拉在《古兰经》中教诲的,“在康宁时施舍,在艰难中仍然施舍”慷慨行为。由此可见,法蒂玛在遵循圣行的实践中享受了先知的无限真爱。
注释:(1) (埃及)纳·阿·曼苏尔着,陈克礼汉译《圣训经》,北京清真书报社出版,1954年。第335页。(2) 同上,第336页。(3) 同上,第300页。(4) 同上,第341页。(5) 同上,第406页。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