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老问题出现新变化

巴以停火协议生效,加沙民众街头庆祝。

 

冲突、斡旋

 

11月14日,以色列开始对加沙地带发起大规模军事行动。截至20日,以军空袭已导致133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另有约一千多人受伤。巴勒斯坦武装人员则向以色列境内发射一千多枚火箭弹,造成5名以色列人死亡。

为了促成巴以双方达成停火,国际社会一直在努力工作。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9日紧急抵达中东地区进行访问,潘基文也分别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领导人会晤。

潘基文在访问中东地区前再次就巴以冲突发表声明称,对持续暴力冲突导致的大量平民伤亡深表悲痛。他强烈敦促所有各方配合埃及所做的努力,实现立即停火。他强调,巴以局势的进一步升级将不可避免地增加受其影响的平民所遭受的痛苦,必须予以避免。

埃及总统外交与国际合作事务助理埃萨姆·哈达德19日在总统府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埃及将全力调解巴以冲突。

美国总统奥巴马19日在曼谷重申以色列有权自卫之外,也提到美国正积极地同中东各方协商,看能否在不使局势恶化的情况下停止火箭炮攻击。奥巴马表示,希望以色列能避免对加沙发动地面攻势。他同时向埃及和土耳其施压,要他们确保哈马斯停止向以色列发射火箭炮。

以色列和哈马斯的代表18日在埃及首都开罗分别同埃及官员会面,就停火举行非正式会谈。哈马斯的停火条件是以色列结束对加沙地带的5年围城行动,承诺不再攻打加沙,以及国际社会保证以色列会遵守承诺。不过,以色列的停火条件是哈马斯必须停止一切火箭炮攻击。

美国国务卿希拉蕊·克林顿20日中断东亚三国之行,匆匆离开柬埔寨赶往中东地区。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纽兰20日发表声明表示,希拉蕊启程前往耶路撒冷、拉姆安拉以及开罗,分别就加沙局势同地区领导人进行磋商。

分析人士认为,不断升级的加沙战事令美国处于多重尴尬之中:若以色列发动对加沙的地面进攻,将使一直偏袒以色列的美国在国际上非常被动;另一方面,若地区局势恶化,美国将不得不集中精力应对中东局势,势必影响其将外交重心由中东转向亚太的战略。

此外,若美国一味偏袒以色列,可能会损害其与中东地区关键盟国土耳其和埃及的关系。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20日已强烈谴责以色列的行动是“恐怖主义”,并称以色列领导人试图“消灭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

据最新消息,21日,以色列与包括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在内的巴各武装派别宣布达成停火协议,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此表示欢迎,同时对埃及为促成停火作出的努力表示赞赏。

纽约当地时间21日下午3点多,也就是巴以停火协议生效一个多小时之后,联合国安理会再次围绕中东地区的安全局势召开会议。自以色列14日对加沙地带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以来,安理会已经召开了多次会议讨论巴以冲突问题,但是始终没有打破僵局,甚至连一份媒体声明都没有通过。对此,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丘尔金曾经不点名地批评某安理会成员国在有关巴以冲突的讨论中采取消极态度。

潘基文表示:“我对于今天的巴以双方的停火协定表示热烈欢迎,我赞扬有关各方在最后关头做出退让,我还要对埃及总统莫尔西显示出的杰出的领导力表示赞赏。”

 

复制、变化

 

从2008年底的“铸铅”行动到2012年11月的“防务之柱”行动,以色列与哈马斯之间的新一轮大规模冲突仿佛在复刻4年前的一幕,依旧是一场发生在美国总统选举之后、以色列选举之前的冲突,依旧是一场严重不对称的冲突。以色列再度展示其压倒性军事优势,“防务之柱”行动进入第7天时,以色列死5人、伤数十人,巴勒斯坦则死伤过千人。与4年前一样,以色列号称“定点清除”,实则不断殃及无辜,加沙民众的苦难获得几乎一边倒的国际同情。

依旧是一场过程雷同的冲突。以色列先使用战机、军舰和大口径火炮远端打击,哈马斯则用火箭弹还击,双方同时在国际调停下展开停火谈判,谈判将决定以军是否还会像4年前一样发动地面部队进攻。

依旧是一场结局不难预料的冲突,以色列显然有能力轻松打败哈马斯,但显然无法消灭仇恨。

尽管如此,与4年前相比,此轮冲突仍有3点新情况值得关注。

一是双方军事实力各有增长。以色列检验了新一代“铁穹”反火箭弹系统的威力,而哈马斯在遭受密集轰炸时,仍有能力每天发射数十枚火箭弹反击,且射程更远,威力更大,显示其补给能力远超此前,威胁性远超此前。

二是哈马斯不再孤立无援。连日来,埃及总理、突尼斯外长、阿盟秘书长等接踵访问加沙,这是4年前未见之景。若将本次冲突视为西亚、北非动荡后一次地区外交关系测试,以色列处境显然比4年前更不利。

三是本次冲突发生于中东地区形势巨变后,包括美国从伊拉克撤军和多国政权更迭。双方似乎都希望得到一个相对长期的安全保障,这体现在停火要求“胃口”都不小。以方提议签署15年以上停火协议和立即停止加沙武器走私,由埃及担保;哈马斯则要求解除对加沙地带的封锁和对哈马斯的定点清除,由美国担保。这些要求无疑反映出有关各方对地区形势新变化及自身相应处境的评估与考量。

从中长期来看,这场冲突与其说是为了解决问题,不如说是为了提出问题——火箭弹升空或者导弹落地的那一刻,哈马斯和以色列不仅在宣示各自诉求,更是在试探地区和国际反应。在很大程度上,这是中东外交格局与政治力量组合大洗牌过程中巴以各自的投石问路之举。

哈马斯通过对抗,检验了4年来积攒的实力,更检验了多国新政权对其的支持力度。中东大动荡发生近两年来,一直刻意保持低调的以色列大打出手,除了削弱哈马斯的实力外,警告意味十足,即不管中东外交格局与政治力量组合如何洗牌,以将继续强硬捍卫自身利益,其决心与行动不容置疑。

过去两年,中东大动荡,巴以冲突似乎沉寂下来,但该来的总会到来,巴以问题作为中东一道数十年难以愈合的伤疤,内在变化最终还是要引发旧疮新痛。同样的道理,在这场夹杂着老模式与新情况的冲突后,巴以之间会显现暂时平静,还是会出现新一轮发作?这恐怕也不仅由以色列和哈马斯来决定。

只是希望,有关各方在找到新形势下新的解决方案之前,先停止让无辜百姓受到伤害的暴力。因为历史已经对一个老教训证明多次:暴力不能解决问题,只会制造新的仇怨。过去如此,现在仍如此。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