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在印度尼西亚,有数百个穆斯林团体,多数都是在1998年5月苏哈托垮台之后新建的组织。 这些民间社会团体的出现,改变了这个国家的历史进程,克服了独裁统治和警察管理的社会气息,走向了日益增多的民主和伊斯兰的开明化。
在过去十二年的政治变化中,最为突出的现象是社会发展民主,广大穆斯林对伊斯兰文明的诉求,生气勃勃,改变了过去停滞不前死气沉沉的状况。 因此,个人(统治者)意志的形像少了,而民众的呼声多了,多数情况下有政党或民众团体代表民意,增强了集体意识,伴随而来的是教育普及,宣传深入到民间。 西方人看到印度尼西亚扑朔迷离的变化,他们喜欢乱哄哄的民主形式,但不喜欢人们热衷于伊斯兰,因此多有批评指责他们不听话。
根据印度尼西亚的历史和现实,发展成为一个纯粹的伊斯兰国家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因为独立之后在西方国家监督下的宪法确定了印度尼西亚只是一个世俗政治的国家,不许可宗教干政,禁止建立宗教政党,但是绝大多数的民众希望政府尊重伊斯兰,采纳伊斯兰的合理化建议。 所以,今天的印度尼西亚,世俗法制与伊斯兰法制(沙里亚)几乎看不到明显界线。
伊斯兰是印尼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而在后苏哈托时代,得到广泛并且蓬勃发展,人们普遍确认伊斯兰向社会提供了高尚的道德准则,远远胜过西方的资本主义自由化。 “人往高处走”的民间思想倾向要求伊斯兰,因为伊斯兰精神讲究公道、平等、廉洁、诚实、善良。 相比之下,西方的社会习俗,如自由化、世俗化、多元化,在印度尼西亚没有市场,受到讥讽和嘲笑,被称为是崇洋媚外,不适于穆斯林的国情。 在各种政治辩论和社会大讨论中,不可避免会有伊斯兰信仰与世俗宪法的矛盾,但辩论的最终结果是民众可以接受的结论,还是没有伊斯兰名称的伊斯兰精神获胜。
印尼政治家艾哈迈德.苏布尔在2005年说,为了维护世俗化的宪法,政府可以把伊斯兰排除在政治之外,但不可能排除在社会生活之外,因为那是人民的权利。 伊斯兰与共产主义不一样,没有一个西方国家宣布是社会大敌,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所有伊斯兰国家的宗教政治表现毕恭毕敬。 他们也承认,民主化的社会并非只有唯一的模式,可以根据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有所创新,所以伊斯兰与民主不相违背,例如反对同性恋结婚,不能说那个社会不民主。 伊斯兰国家的多元化,应当与西方有所区别,因为以大多数居民意志决定的制度,例如尊重各种宗教信仰,但必须以伊斯兰为社会主流意识,也符合民主政治的标准。
在法制建设的问题上,发生过激烈的辩论。 不是讨论沙里亚是好是坏,而法制的基本原则是公正,法制沿袭传统,符合社会习惯,而不是对西方国家的法制生搬硬套。 所有西方国家并没有一种统一的法制和法规,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而制定人民认为最理想的法律,就是好法律。 只有尊重传统,人民喜闻乐见的社会法制,才真正代表印度尼西亚 ---- 伊斯兰文明的社会。 来到印度尼西亚就让人感觉到,这里不是美国、德国、荷兰或日本,一切文化都是印度尼西亚本土特色,包括政治和法制。
印度尼西亚人民自古以来就信仰伊斯兰,同世界上所有穆斯林信仰同一宗教,因此他们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就有共同点,就象意大利同西班牙都是天主教徒社会有许多相似之处一样。 印度尼西亚必然同周围或中东的穆斯林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因为彼此有一致的思维理念和共同信仰精神。 印度尼西亚是穆斯林国家,因为85%的人口是穆斯林,但与其他伊斯兰国家有所不同,有自己的太平洋海岛文化特征,这就是在伊斯兰精神下所允许的民主。
印度尼西亚在近代历史发展中,摆脱了殖民主义枷锁,开展了民族独立斗争,在独立之后寻找民族精神又经历了一个坚苦卓绝的奋斗过程。 今天找到了自己的特征,是深信伊斯兰文化的穆斯林。 有人说,印度尼西亚走向伊斯兰极端主义,实行“阿拉伯化”运动,这是无知之徒的毁誉之言,印尼永远不会变成阿拉伯国家。 印度尼西亚人民是一个有尊严的民族,千百年来在为争取自由和独立的奋斗中发展壮大,最为高贵的精神是伊斯兰的印度尼西亚。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