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
埃及,一个西方社会专注改造的伊斯兰国家,从引进欧洲的法制到欧美式的教育与文化已经二百多年了,上世纪末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回归伊斯兰。 1997年发生在尼罗河上游卢克索旅游区谋杀西方旅游者事件标志着反抗西方人暴力行动的结束,从那以后,这类暴力事件不再发生,而掀起了更加深入的伊斯兰政治运动。 二百多年的经验教训和对西方文化的全面尝试,证明此路不通,人们普遍的要求是返回伊斯兰。 他们采取了西方的自由政党和市场商业化的方式开展伊斯兰运动,他们有三个政治奋斗的目标:团结、改革和伊斯兰法制化(al-Wasat、al-Islah和al-Sharia)。
埃及兄弟会是最重要的伊斯兰组织,在埃及现代社会中扮演了一个复杂的角色,招致了外国势力的明枪暗箭的攻击,但在国内既被点名镇压,又被不同社会力量联合,因为这个组织有深厚的民众基础。 他们为确定的埃及伊斯兰化目标而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其中有许多策略性的让步和统战,例如为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斗争与埃及世俗政党联盟,2003年2月为反对美国入侵伊拉克与国家民主党合作。 在过去的二十五年中,埃及兄弟会摆脱了亲西方势力的压迫,把伊斯兰提高到政治斗争的舞台上与国内外的势力进行较量。 类似的伊斯兰组织,如艾资哈尔的教授们和埃及伊斯兰学者们都在外国势力的压迫下屈服过,兄弟会也在八十年代被逼得走上暴力和恐怖道路,谋杀国内的洋奴和外国代理人,例如艾义曼'扎瓦西里博士领导的海外圣战者组织。
十多年来,埃及的伊斯兰运动出现了生气勃勃的新一代,他们有文化,有知识,团结大众,深入民间宣教,得到广泛的支持;接纳了技术骨干、大学生和中年妇女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他们采用一切手段,无孔不入,如医生、美术家、音乐家、教师都参与了社会宣传,他们都是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新一代,高举伊斯兰的大旗,拯救伊斯兰社会。 新一代的伊斯兰运动积极分子有四个共同特点:他们都是官办世俗学校的毕业生(在学校里禁止学习宗教)、业余自学伊斯兰产生了对信仰的自觉热情、出生在富裕而且稳定的社会阶层因而有家庭依赖、他们了解西方世界,更了解埃及社会,展开针对性很明确的宣传伊斯兰。 他们朝气蓬勃,很少传统意识,涉世不深,热情高,组织松散,但是他们代表了埃及伊斯兰的新潮流。
埃及女子戴盖头问题曾经历几次起伏,过去曾经受到西方国家和埃及亲西方派的藐视,几乎废弃,从七十年代起,女子戴盖头形成了高潮,象征着伊斯兰的复兴。这个潮流保持到现在,但不象当初那样具有强烈的反西方情绪,只是代表女子们的伊斯兰信仰,具有更强烈的阿拉伯化和穆斯林世界化的意义。 女子的盖头成为埃及女性服装商店的标志,商业性质的文化特征大于宗教特征,在许多地方只是一种时髦。 盖头的设计形式也国际统一化,失去阿拉伯各地的地方特色,例如从巴黎进口的穆斯林女子盖头,与新款式时装配套。 这个趋势使许多保守的宗教人士不满,例如埃及兄弟会的会员们,他们希望女子们不要只追求形式和容貌,应当增强敬畏真主的信仰意识。
七十年代伊斯兰复兴之初,年青的兄弟会朋友们兴起了模仿苏菲教士们的集体低声诵经形式“纳希德”,例如在大学校园中,大学生们聚会时集体低声合唱伊斯兰学者们在监狱里编写的歌词,歌颂圣战、伊斯兰烈士和反抗侵略者的英雄,唱时有节奏,但无乐器伴奏。 他们也用这种形式批评政府,咒骂洋奴和民族败类。 每当学生们聚会时集体低唱时,遭到军警的禁止。 八十年代底,巴勒斯坦人民第一次起义,从那里传来了集体低声唱诗的新形式,开始用手鼓打节奏,后来配合其他乐器。 原来是苏菲教士们集体祈祷的诵经形式,在埃及民众伊斯兰运动中发展成新的表演形式,内容从原来的经文和圣训变成了随时编写的歌词,最早都是充满战斗的词语,后来出现了一般生活趣味,所以有人在朋友聚会和婚礼上表演,如同说唱。
埃及社会与周围许多阿拉伯国家相比,最近几十年经济繁荣,人口增多,生活稳定和富裕,伊斯兰运动也相应比其他地方温和。 客观地说,他们对西方文化表现十分反感,绝大多数人愿意保持阿拉伯人和穆斯林的特征,因为伊斯兰比西方文明有更加深刻的信仰、善良、文化和历史。 例如许多追求刺激的年青人,或生活享乐的商人们,喜欢西方式的吃喝玩乐,荣华富贵,而思想深沉的人,尤其学者们和专业人员们,更加倾向于伊斯兰,把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看出非常浮躁、放荡、没有教养的选择。 如上述盖头和纳希德的演变,代表了这种思想的倾向,他们要伊斯兰,但也接受西方的商业化和追求生活轻松,更加务实。 埃及人在阿拉伯国家代表了新世纪的伊斯兰发展趋势。
代表社会的主流活动家们,不是清真寺里的阿訇和伊玛目,大多数经常与民众通过文章和电视讲话接触的学者们,都坚定不移地宣传伊斯兰的基本精神。 他们表现很理性、宽容和平易近人,受到民众的欢迎,例如一位中年妇女玛格达'艾默尔是大家所熟悉的伊斯兰宣传家。 她创造了电视上的“好大妈”形像,演讲非常受欢迎,用通俗易懂的家常话讲解伊斯兰的日常生活、家庭、儿童、家庭护理等生活内容。
最近四年来,大家热衷于一位能言善辩的年青演说家艾姆尔'哈利德,今年36岁,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学者,不是出自宗教专业,但他演讲的伊斯兰非常切近日常生活,避开政治斗争和社会矛盾,重点是信仰的认识和社会道德。 他的形像已为整个阿拉伯世界所熟悉,穿西服,打领带,没有胡须,不带礼拜帽,就象是美国电视节目中的一个“脱口秀”的主持人,但他的言论句句不离古兰经和圣训,打动听众的心灵。 象他这一类的说客是阿拉伯世界卫星电视制造的新人,他们被称为“新式布道家”,把伊斯兰的精神与生活紧密结合,有时令人欢笑,有时令人悲哀,娓娓动听,十分扇情。 他们有时穿西服,有时穿运动装,演讲伊斯兰精神,引经据典,都是正宗的伊斯兰教义,当前电视名角有卡利德'贵恩迪、哈比伯'阿里、沙夫瓦'赫加兹等家喻户晓的伊斯兰演说家。 他们讲话的内容不涉及政治,不挑动暴力,也没有圣战的激情,使人感到精神愉快,兴趣盎然,艾资哈尔的教授们说他们是“轻松的宣教家”,社会上评论他们是“加了空调的伊斯兰”,例如他们主张穆斯林都应当富裕,把多余的钱财用于善功,享受两世幸福生活。
哈利德在电视上说:“我特别希望自己有钱,是个大富翁,别人看见我会说:‘看看人家,有钱,又有信仰,日子过得很舒坦,行善功帮助穷苦人,后世里不发愁进天堂。’ 我有了钱,用钱来表现对真主的敬畏,我穿上好衣服,让人们看到穆斯林真气派。” 他鼓励年青人勤奋和努力,他说真主对信士的仁慈就是允许你奋斗,发达,进入上层社会,有地位,购买大房屋,过好日子,但你不能忘记真主的恩惠,要施舍,要帮助穷苦的亲戚和朋友。
现代伊斯兰文化的普及也表现在埃及的文化市场上,除了一般国家的音乐和电视影像商品外,还有许多著名演说家的演讲节目,也是大众赏心悦目的艺术作品。 大部份家庭聚会和招待朋友,都在客厅里放映一盘录像带,让客人们欣赏最近的“轻松宣教家”的杰作,学习伊斯兰对生活的认识,也是高尚的娱乐。 在书店里,最新的书籍关于伊斯兰的内容越来越多,例如《先知穆圣高效率经营管理方法》、《真主恩赐你生意兴隆》、《学习圣训中的人际关系学》、《穆斯林事业成功十大要领》等,这些印刷精美的阿拉伯文书籍是阿拉伯世界的普及印刷品,在其他伊斯兰国家也很普遍,现代穆斯林的学者们努力把伊斯兰更加生活化,事业化,充份领会伊斯兰就是生活,指导生活。
西方人对埃及的改造,没有达到抑制伊斯兰的目标,而给伊斯兰输入了新的精神和力量。 伊斯兰的学者们向西方式的大众媒体学会许多宣教的方法,把伊斯兰更加商业化,生活化和感情化;伊斯兰不再是局限在清真寺中的默默祈祷,而是走向市场和家庭,使每个人感觉到时刻离不开伊斯兰。 现代的信息、通讯和文化交流技术加速了年青穆斯林的紧密联系和进步,他们通过卫星电视和互联网走向国际化和世界一体化。 艾资哈尔大学曾经举办过一次专题研讨会:如何利用西方市场化的形式做好宣教工作。 伊斯兰在与敌人的较量中出现的复兴和回归不是在清真寺的敏拜楼和伊斯兰学校的讲台上,而是通过电子波构成音像进入每家每户,伴随着商业广告使生活丰富多彩,使妇孺欢笑。 西方大国在推行全球经济一体化,他们创造了各种宣传渠道:报刊、广播和电视;伊斯兰的宣传家们借他们的光,把伊斯兰的宣传车开上信息高速公路,创建了全球一体化的新世界,号召穆斯林时刻记念真主,人活着就是为了崇拜真主。
一百年前,西方殖民主义打败并且瓜分了一个地理上的伊斯兰帝国,西方国家曾经巨额投资和加紧训练穆斯林的新顺民,但结果出现了一个伊斯兰的文化和精神王国。 他们使用武力镇压和西方文化腐蚀,企图扼制伊斯兰在埃及繁华茂盛,如同用刀断水水更流,任何外来的压力都无法阻止伊斯兰洪流更加紧密地结合,在真主的大地上奔腾。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