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的穆斯林,从本世纪开始,2001年美国发生的“9-11事件”和2002年在印度尼西亚发生的巴厘岛爆炸事件,这两个事件殃及这个太平洋南边大岛国的穆斯林正常生活。 老一辈的穆斯林在各种社会压力上努力为生存而挣扎,而1990年代出生的穆斯林青少年在歧视中争取尊严和人权。 在这艰难的岁月里经历身心折磨和锻炼的青年穆斯林,站了起来,修补过去的创伤,因为他们受过充份教育,敢说敢想。
兰达'法塔赫出生在悉尼,今年29岁,律师职业,又是业余儿童文学作家。 她说:“青年一代穆斯林,很少有老一辈人向社会退让的倾向,他们具有勇往直前的精神。” 她说:“年青的穆斯林,对藐视他们是外来种族的人不买账,公开抗拒他们的荒谬绝伦。” 澳大利亚是一个多种族国家,但是彼此纠葛不断,谁也不服谁,敢于对抗的一方就能取胜。 任何人采取忍让或谦逊的态度,都被看作是软弱可欺的表现,必然遭到更多的欺凌。
几年前,在一家旅店的外墙上还能看到涂鸦的文字,如“伊斯兰是邪恶的宗教”、“穆罕默德是恐怖主义元凶”、“穆斯林都是恶魔。” 这些言辞反映了这类人国民素质极低,充满盲目的仇恨,只会泼妇骂街。 2005年在悉尼郊外的克罗奴拉海滩发生过暴徒事件,当地居民袭击所有穆斯林模样的游客,要把他们“赶回老家去”。
对于这些行为,政府按兵不动,而是穆斯林青年们站了起来,维护自身生存权利,展开对抗,他们斗争迅速产生了效果。 穆斯林青年一代不是对野蛮行为报以武斗,做出以暴易暴的愚蠢行为,而是文斗,利用一切宣传手段发挥智慧讲道理,取得明显成效。 有一批在澳大利亚成长起来的巴勒斯坦和埃及移民后代,“他们成为捍卫穆斯林社会的有生力量。” 法塔赫律师很熟悉这些青年,因为她的父母就是埃及和巴勒斯坦穆斯林结亲的家庭。 她说:“这些年青人,创造发明了许多艺术宣传形式,改变了社会对穆斯林的传统观念,消除了人们头脑中对穆斯林的偏见。” 许多人在媒体上写文章讲故事,展现穆斯林艺术作品,在电视上说笑话演喜剧,把全社会吸引了过来,思考穆斯林的生活和文化。 她说:“青年一代穆斯林,不是退让,而是主动出击,邀请他们进来,了解穆斯林的生活世界。”
澳大利亚的穆斯林社会,是多种族的群体,从波斯尼亚、黎巴嫩、孟加拉国、土耳其到印度尼西亚,由上百个种族组成。 现在的穆斯林社会,大约三十五万人中有三分之一是在澳大利亚出生的青年穆斯林,他们到了成熟的年龄,向社会表白自己,代表新一代穆斯林的崛起。 澳大利亚伊斯兰关系协会会长库兰德'赛义特认为,新一代的穆斯林彻底改变了穆斯林的社会形像,他们融入社会,同非穆斯林有广泛的接触。 他说:“我们在逐渐摆脱老移民的心态,就象扔掉从老家带来的行李一样,一切都从头做起,思想彻底转变,成为地道的当地人。” 这些年青人,他们的父母来自世界各地,但他们都确定为澳大利亚的公民,都为家庭传统的伊斯兰信仰感到骄傲,在社会活动中处处维护信仰,建设起新的文化桥梁。
赛义特先生说:“他们都受到过良好教育,而且在穆斯林家庭成长,生活在这个自由社会的国家里,这些因素决定了他们的发展趋势,形成了一个新型的穆斯林群体。 他们都是有文化的一代,家庭的伊斯兰道德教育成为他们的感情基础,他们互相认同都是穆斯林,尊敬老人,对人宽容,而与西方社会的年青人截然不一样。” 去年霍华德政府在大选中的惨败,结束了右派掌权十二年的历史,证明了“9-11事件”以来澳大利亚社会的变革。 澳大利亚人民有了新觉悟,歧视穆斯林的现象减少了,从政治上减少了对穆斯林的压力,出现了世界反恐形势走向衰败的新局面。
对于穆斯林,局势大有好转,但是春天来临之后大地解冻还须一个过程。 今年五月在悉尼之郊一个卡姆顿小镇上又发生了一起歧视穆斯林的事件,当地居民反对穆斯林在那里建造伊斯兰学校,他们的理由是,穆斯林之中藏有恐怖份子。 旧观念积重难返,当地人提出的许多争论的理由,都表现了对伊斯兰的曲解,代表愚昧无知的澳大利亚人普遍国民素质。 澳大利亚外表上属于西方国家,其实是一个小国寡民,思想闭塞得很,有坐井观天和自高自大的陋习,所以热衷于种族纠纷。 穆斯林的青年一代起来了,他们为穆斯林的合法人权而奋斗,这是大势所趋,但他们还面临着艰巨的历史任务。 例如居住在偏僻乡镇的许多澳大利亚人,还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是伊斯兰。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