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祸也是考验

(عن أبي هريرة رضي الله عنه أن رسول الله صَلَّى اللهُ عَلَيْهِ وَسَلَّمَ قال:( يَقولُ اللَّهُ تَعَالَى: مَا لِعَبْدِي المُؤْمِنِ عِنْدِي جَزَاءٌ إِذَا قَبضْتُ صَفِيَّهُ مِنْ أَهْلِ الدُّنْيَا ثُمَّ احْتَسَبهُ إِلاَّ الجَنَّة 
据艾布·胡莱勒(求安拉喜悦他)的传述,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说:“安拉说:‘对于我的归信的仆人,当我使他今世中的至亲去世,他节哀、忍耐追求回赐时,我只有用乐园赏赐他。’”[1]

 
16z110pqzl.jpg
这是一段古都斯[2]圣训,它的内容和言辞(语言表达)都源自安拉,因为他说:“我的归信的仆人”。假若它是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的话语,他会说:“对于信道的仆人”,而不是“我的归信的仆人”。另外这段圣训的开头是“安拉说:”,所以它是安拉的言辞。
 
   有人可能会感到疑惑:如果它是安拉的言辞,它就应该是《古兰经》。不然,《古兰经》只是安拉言辞中的一部分,并非所有安拉的言辞都是《古兰经》。安拉降示给以前的使者的经典(如《新约》、《旧约》等)同样是他的言辞,但它们不是《古兰经》,古都斯圣训也是一样。古都斯圣训和《古兰经》有以下一些重要区别:
 
1.《古兰经》的语言表达是奇迹,古都斯圣训则并非如此。
 
2.所有的《古兰经》经文都是以众传的方式记载下来的,古都斯圣训则不然,有一些是众传的,有一些是单传的,故此其中有正确的、良好的,也有羸弱的或伪造的。
 
3.诵读《古兰经》属于宗教功修,诵读古都斯圣训则不是。
 
  这段圣训提醒我们注意今世的考试中另一道重要的考题——以灾祸考验。关于它的内容很多,我们总结如下:
 
1.灾祸属于安拉在宇宙中制定的常道,每个人在生命中都会遭受到一些灾祸。安拉说:“我必以些微的恐怖和饥馑,以及资产、生命、收获等的损失,试验你们,你当向坚忍的人报喜。”[3]又说:“你们还没有遭遇前人所遭遇的患难,就猜想自己得入乐园了吗?前人曾遭受穷困和患难,曾受震惊,甚至使者和信道的人都说:‘安拉的援助什么时候降临呢?’真的,安拉的援助,确是临近的。”[4]
 
2.遭受灾祸并不意味着安拉的凌辱和弃绝。安拉说:“当他考验他,故节约他的给养的时候,他说:‘我的主凌辱我了’。绝不然……”。[5]的确,灾祸的考试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如:
 
(1)举证(收集并出示证据)。安拉不会清算任何仆人的言行举止,除非已经向他们辨明他们的义务与责任、合法与非法。假如安拉创造了人类,却没有使他们进行今世这场考试,当他对其中一伙人说:“你们进入火狱吧!”这伙人必定会说:“我们的养主啊!给我们一次机会吧,你随意命令我们,我们一定服从你的命令。”如果安拉不给予他们机会,他们就觉得自己是被亏枉的,所以安拉给予他们今世这个机会,以便举证。即便如此,不信道者在复生日仍会否认他们的罪行——“然后,他们唯一的托辞是:‘指安拉——我们的主发誓,我们没有以物配主。’”[6]
 
   据艾乃斯·本·马立克(愿安拉喜悦他)的传述:我们正坐在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那里,他突然笑了,说:“你们知道我笑什么?”我们回答:“安拉及其使者最知道。”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说:“有个仆人呼唤自己的主说:‘难道你不曾拯救我远离不义吗?’安拉说:‘是这样的。’他说:‘我只让我的证人对我做见证。’安拉说:‘今天你足为自己的见证,那些尊贵的记录的天使们也足为见证。’这时,安拉封闭了他的口,对他的肢体说:‘你们说吧!’他的肢体便陈述了它生前的一切行为。安拉解除他口上的封条后,他说:‘你们真该死!我一直在替你们辩护。’”[7]
 
  正如安拉所说:“在那日,我将封闭他们的口,他们的手将对我说话,他们的脚将作证他们所行的善恶。”[8]又说:“待他们来到火狱的时候,他们的耳目皮肤将作证他们的行为。他们将对自己的皮肤说:‘你们为什么作不利于我们的见证呢?’它们将说:‘能使万物说话的安拉,已使我们说话了……’”[9]这些不信道者在举伴安拉、作恶多端之后尚且如此,更不要说不给他们机会了!
 
(2)精炼,辨明真伪。灾祸能够揭露人的本性、分辨善恶、辨别诚实与谎言、区分信士与伪信士,这对于伊斯兰社会有着重大的意义。安拉在谈论吴厚德战役的经文中,阐明了这场考验的哲理——“安拉不至于让信士们常在你们的现状之下,(但他试验你们),直到他甄别恶劣的与善良的。”[10]
 
  同样,患难见真情。只有遭遇灾祸时,才能明白哪些人是真正的朋友,哪些人是酒肉朋友。如同诗人所说:愿安拉报赏灾祸,即便唾沫使我哽咽;我感谢灾祸,只因它为我指明朋友中的敌人。
 
(3)饶恕罪恶,安拉选择在今世惩罚某些犯罪的仆人,而不是推迟到复生日。无疑,今世的惩罚无论多么严酷,都要比后世最微小的惩罚轻松——“后世的刑罚确是更重大的,假如他们知道。”[11]关于灾祸饶恕罪恶的证据很多,如: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说:“考验将继续降临信道的男女——对于他们自己,他们的子嗣,他们的财富——直到他们在其中没有任何罪责的情况下与安拉相遇。”[12]
 
   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说:“如果安拉赐福他的一个仆人时,就在今世了结对他的惩罚;如果安拉要惩罚他的一个仆人时,就放任纵容他犯罪,直到后世加以清算。”[13]
 
   据艾布·赛义德·胡德里和艾布·胡莱赖(愿安拉喜悦他俩)的传述,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说:“凡穆斯林遭受的艰辛、疾病、忧伤、伤害、痛苦、煎熬,甚至他被一枚荆棘刺痛,安拉也会因此赦免他的罪过。”[14]
 
(4)升高品级。对于众先知和清廉的仆人来说,当安拉以灾祸考验他们时,他们忍耐,他们在安拉那里的品级就会因其忍耐而升高。如同圣训所言:“安拉说:‘对于我的归信的仆人,当我使他今世中的至亲去世,他节哀追求回赐时,我只有用乐园报答他。’”
 
   据艾乃斯(愿安拉喜悦他)的传述,他说:我听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说:“安拉说:‘我用双目失明来考验我的仆人,他若忍耐,我必以乐园作为他双目失明的补偿。’”[15]
 
(5)提醒、警示疏忽者,以便其能亡羊补牢。灾祸就像是老师对疏于学习的学生的批评和警告,希望他能及时弥补。如果他弥补了,善莫大焉;如果执迷不悟,就自作自受,罪有应得。
 
安拉说:“在你之前,我确已派遣(许多使者)去教化各民族,(他们否认使者的使命),故我以穷困和患难惩治他们,以便他们谦逊。当我的惩罚降临的时候,他们为什么不谦逊呢?但他们的心坚硬,恶魔以他们的行为迷惑他们。”[16]
 
这些民众不谦逊,疏于向安拉祈求,于是安拉以穷困和患难考验他们,以便他们警醒。但他们不了解这些考验中蕴含的哲理,执迷不悟,恶魔也以他们的行为迷惑他们。
 
(6)惩罚或毁灭虽受劝化,但执迷不悟、继续作恶者。安拉说:“嗣后,我因他们的罪过而毁灭他们。”[17]又说:“在你们之前曾有许多世代,他们族中的使者既昭示了他们许多明证,而他们仍行不义,不肯信道,我就毁灭了他们,我这样报应犯罪的民众。”[18]
 
安拉说:“当我要毁灭一个市镇的时候,我命令其中过安乐生活者服从我,但他们放荡不检,所以应受刑罚的判决。于是我毁灭他们。”[19] 
 
(7)提醒人们重视安拉施予他们的恩惠。双目正常的人经常会忽视视觉的恩惠,不了解它的真正价值,但假如安拉使他短暂失明,然后恢复其视力,他就能体会到这种恩惠的真正价值。
 
常言道:身在福中不知福。人们习惯了享受恩惠,便忘记感谢。只有安拉将其拿走,然后使其失而复得,人们才能记起这些恩惠并加以感谢。
 
灾祸不仅提醒被考验者,对于他人也是一种警示。一个人看到疯子,就能体会到理智的恩惠;看到不信道者像牲畜一样生活,就能体会到信仰的恩惠;看到病人,就能体会到健康的恩惠;看到穷人乞讨,就能体会到财富的恩惠;看到愚昧无知者,就能体会到知识的恩惠。凡心灵敞开、内心纯洁者,皆能参悟到安拉的考验中蕴含的哲理;至于那些无心无肺者,他们从不感谢安拉对他们的恩惠,反而骄傲自大,蛮横无理!
 
(8)摆脱对今世的依赖。假如今世没有灾祸,人们必定更加喜爱它、更加贪婪它、更加依赖它,必定疏忽后世;但是灾祸使人们醒悟,提醒人们为后世准备和工作——后世确是没有灾难、没有考验的!
 
(9)磨炼信士的品质。灾祸能够磨炼并提高品质,安拉并不是随意的使他的使者(愿主福安之)成为孤儿!反观那些娇生惯养的儿童,又有几个能够成材!灾祸就像是严酷的培训和锻炼,能够激发和培育各种能力!风雨之后方能见彩虹!
 
(10)灾祸中也会蕴含着一些社会性的哲理。安拉在吴厚德战役中说:“如果你们遭受创伤,那末,敌人确已遭受同样的创伤了。我使气运周流于世人之间,以便安拉甄别信道的人,而以你们为见证——安拉不喜爱不义的人。以便安拉锻炼信道的人,而毁灭不信道的人。”[20]
 
安拉在这两段经文中提到了吴厚德战役这一考验中蕴含的哲理和奥妙:
 
A.在世人中周转气运。
 
B.举证,收集临阵脱逃者的证据。
 
C.升高烈士的品级。
 
D.锻炼信士。
 
E.毁灭不信道者。
 
例如,一个残障儿童,对于他的所有亲人都是考验,当他长大时对他自身也是考验,对于整个社会也是考验——是否给予他足够的关怀,同时也提醒他人所享受的恩惠。如果他的父母和亲人忍耐,他自己忍耐,社会也尽到了足够的责任,人们也能够记起所享受的恩惠,那么所有人都会得到相应的报酬和回赐。
 
(11)也许人们认为某些事务是灾祸,但事实并非如此。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许人们当时只看到了事情的某一面,却疏忽了更重要的其它方面,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好的方面慢慢展现出来,这个时候就能意识到:他们曾经认为的灾祸其实是福禄和恩惠。安拉说:“战争已成为你们的定制,而战争是你们所厌恶的。也许你们厌恶某件事,而那件事对你们是有益的;或许你们喜爱某件事,而那件事对于你们是有害的。安拉知道,你们确不知道。”[21]
 
也许这件事情表面是灾祸,但实质上对于他的信仰和后世都是有裨益的,甚至对于他的今世生活也是良好的。
 
 3.一个人在今世多灾多难,并不能说明他的信仰不正确或他品行低劣(罪有应得)。反之,今世遭受考验最多的人是人类中最尊贵的、最敬畏的。有人问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哪些人遭受的考验最严厉?” 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答道:“众先知,然后是清廉之士,再者是类似的人。一个人根据自己信仰的程度而接受考验,如果他的信仰坚定不移,他的考验就大;如果他的信仰软弱,则根据他信仰的程度而受考验。仆人一直遭受考验,直到无罪地行走于大地上!”[22]
 
因此,我们发现坚守真理者、寻求安拉喜悦者、远离安拉禁令者,他们的身体和财产遭受的考验尤为巨大。他们遭受贫困,工作和自由被剥夺,遭受监牢之苦,甚至被押往绞刑场,遭受人世间最痛苦的刑罚。这是安拉亘古不变的常道。遭受这些苦难只是为了见证他们自身以及他人,只是为了升高他们在永恒乐园的品级。
 
有些人可能会感到奇怪:众先知怎么会是遭受考验最严厉的人呢?难道不应该是相反的吗?
 
我们借用各级入学考试来回答这个问题:大学的入学考试比高中的难;高中的比初中难;学历越高,考试越难。如果有人声称:学生的学历越高,考试的内容应该越简单,以此优待他们、激励他们继续学习。恐怕没有人会赞同这个观点吧。
 
同理,一个人信仰越虔诚,行为越清廉,他所经受的考验也越严厉,但是他得到的回赐也越丰厚,在乐园中的品级也越高。就像是大学生获得的毕业证更有价值、更有含金量,因为他参加的考试更难。
 
4.的确,信士能够把所有的灾祸都转为恩惠,这并不是信士自我欺骗的谎言,而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说:“信士的事务真奇怪,一切事情对他来说都是有裨益的,这也只能发生在信士的身上。当他遇到好事时,他感谢真主,这对他是有益的;当他遇到不幸时,他忍耐,这对他也是有益的。”[23]
 
如果一个信士遭受考验,失去了今世的某些东西,只要他忍耐,就能获得后世的重大报酬,无疑他在后世得到的要远远的超越他今世失去的,这样就弥补了今世的亏折,并且多有盈余。这只是信士特有的。
 
5.灾祸这场考验,成功的钥匙只是忍耐、喜悦或者感谢,不能忍耐必定导致考试失败。遭遇考验时,人们可能出现四种反应:
 
(1)不忍耐:即试图通过非法的手段和途径摆脱灾祸。比如遭受贫穷者,就偷窃或行贿受贿;失去亲人者,就恼恨安拉。不忍耐是非法的(哈拉姆),是犯罪,复生日会受到清算和惩罚。
 
(2)忍耐:即人们只通过合法的手段和途径从灾祸中走出,远离一切非法的手段和途径,即使它们更容易、更轻松、更受私欲喜爱。
 
比如遭受贫穷者,应在合法的工作中加倍努力,而不是把手伸向非法的事物;遭遇敌人侵略的民众,当重整旗鼓,付出所有的努力,在伊斯兰的旗帜下奋战,直到收复失地,而不是卖主求荣,签订屈辱的条约,苟延残喘——此时,真正的忍耐只是忍耐于积极战备,忍耐于奋战,忍耐于战场上的厮杀,而不是安拉不喜悦的消极的忍耐(忍受屈辱,苟延残喘)。
 
忍耐包括三个部分:
 
A.忍耐于顺服安拉,因为所有的顺服中都有困难。
 
B.忍耐于远离违抗安拉,因为私欲喜欢各种罪恶。
 
C.忍耐遭受的各种考验和灾祸。
 
全面的忍耐是后世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安拉说:“以时光盟誓,一切人确是在亏折之中,惟信道而且行善,并以真理相劝,以坚忍相勉的人则不然。”[24]
 
忍耐教法判定是主命,忍耐者得享报酬,放弃忍耐者确已犯罪。
 
(3)喜悦:它的品级比忍耐更高,即信士不尝试摆脱那些安拉鼓励他喜悦的灾祸和考验,他们不仅不会感到窘迫和窒息,并且喜悦安拉对他们的前定和安排。但并不是所有的灾祸和考验都可以喜悦,如安拉以悖逆的子女考验某人,绝不允许他说:“安拉啊,我喜悦你所给予我的,我绝不对此加以改变”,因为这不属于安拉鼓励喜悦的灾祸和考验,反而属于喜悦罪恶和丑事。喜悦罪恶者确已经否认安拉了。
 
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谈到犯罪者时说:“用双手和他们对抗者是信士;用口舌和他们对抗者是信士;用心灵和他们对抗者是信士。在那之后,再没有芥子般大小的信仰。”[25]因此,心灵不否认罪恶,反而对其喜悦者,心中已经没有丝毫信仰。
 
同样,如果安拉考验一伙民众——敌人(如:犹太人等)侵占他们的家园,玷污了他们神圣的土地,,那么绝不允许他们说:“这些都来自于安拉,我们喜悦安拉对我们的安排。” 这不属于安拉鼓励喜悦的灾祸和考验,反而属于喜悦非法的事物,是否认安拉的现象,是懦弱、屈服、软弱、低贱和耻辱。
 
伊斯兰不允许我们对安拉怒恼的事务喜悦,而是要求我们在另外的一些灾祸和考验中喜悦,比如发生在温姆·苏莱姆(愿安拉喜悦她)身上的事情,她的至亲去世,但是她喜悦安拉的安排,从未恼怒。据艾乃斯·本·马立克(愿安拉喜悦他)的传述,艾布·塔里哈(愿安拉喜悦他)的一个孩子归真,这孩子为温姆·苏莱姆(愿安拉喜悦她)所生。她嘱咐家人说:“你们不要将孩子的情况告诉艾布·塔里哈,让我来说。”艾布·塔里哈(愿安拉喜悦他)回来后,她端上晚饭,让艾布·塔里哈(愿安拉喜悦他)吃喝后,她像往常一样精心为之梳妆了一番,然后两人合枕共衾。当她看到艾布·塔里哈(愿安拉喜悦他)既已吃饱共枕,便说:“艾布·塔里哈!请你告诉我,假若有人将自己东西借给一家人,然后他索要自己东西,那家人能否拒而不给吗?” 艾布·塔里哈(愿安拉喜悦他)说:“不能。”她说:“那你祈求安拉怜悯你的孩子……”[26]
 
也许会有人感到奇怪:人们怎么会喜悦灾祸呢?难道他们不应该讨厌它吗?难道灾祸不是使人感到痛苦的吗?
 
答案是:病人自愿喝药,哪怕它很苦涩。他未受丝毫强迫,还要花费钱财购买这苦涩的药物,只因为他渴望早日痊愈。病人喜欢药物,并非因为其苦涩,而是因为它能够消除病痛;勤奋的学生希望考试能够早日来到,不是因为他们喜爱考试,而是因为他们希望早日获得毕业证,然后一展宏图;在特殊岗位上工作的人希望能够一直坚持工作,不是因为他们喜欢艰难困苦,而是因为他们明白困苦的工作带来的是丰厚的报酬,假如有人无端对他们说:“你被开除了,你得好好休息下。”他们会愤怒不止,会尽一切努力回到那份艰辛的工作中。
 
同样,信士喜悦灾祸,不是喜爱疼痛和灾祸,而是渴求它们的回赐。他们明白今世遭受磨难是后世获得巨大回赐的良机。如果磨难停止了,回赐也就停止了,他们不希望回赐停止,也就不希望灾祸停止。
 
(4)有学者认为:有比喜悦更高的品级——感谢,感谢所遭受的灾祸和考验。就像是罕撒乌(愿安拉喜悦她)的立场,当她的四个孩子全都战死沙场的消息传来,她说:“一切赞颂全归安拉,他以他们的牺牲使我荣耀,我祈求我的养主将我和他们聚集在他的慈悯之中。”[27]
 
在蒙昧时期罕撒乌(愿安拉喜悦她),只为今世奔波,从不停息。当她的兄弟被岩石砸死时,她痛哭万分,吟诵了很多悼词。她信道前后的表现真是天壤之别!这就是伊斯兰在塑造人格方面的奇迹。
 
她怎么会不感赞安拉呢?她的儿子们的牺牲已经为他们赢得了最高等级的费尔道斯(最优美的乐园的名字)。我们想一下:一个母亲的四个儿子在一年之内陆续从大学毕业,她会不高兴吗?今世的毕业证与烈士的品级,哪个更伟大,更荣耀?
 
感谢灾祸者就像是刚刚从大学毕业的求职者,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后来托人帮忙找到了一份工作。尽管这份工作不算轻松,但他不仅会非常喜悦,还会对那个帮助他的人千恩万谢,感谢他所付出的一切。
 
今世的事务尚且如此,你还会诧异信士们的行为吗?——他们喜悦安拉的安排,并且感谢安拉给予他们获得丰厚报酬和永久恩典的机会。
 
至于喜悦和感谢的教法判定:它俩都是嘉行,做的人得享报酬,放弃者也没有犯罪。这是安拉对人类的慈悯,但大多数人都做不到,只有少数人能够达到这样的品级。
 
有一些学者认为喜悦的教法判定也是主命[28],但是学者们最侧重的是我们以上提及的观点。安拉至知!
 
1-1410211T92a44.jpg
6.有助于在灾祸这场考验中获得成功的事情有:
 
(1)无论遭受的灾祸多么严重,在它之中都隐含着轻松和容易,因为它有可能变得更大、更严重。赞颂安拉吧,他使我们遭受的灾祸如此这般,没有使它变得更加严重。
 
据传,有一个清廉之士,他的一只脚患疾,并逐渐扩散到他的腿上。医生决定对其进行截肢,进行手术时,疼痛使他晕厥过去。当他醒来时,就听到一个噩耗——他的孩子从房上掉下去摔死了,但他说:“一切赞颂归于安拉!安拉啊,你拿去了一个肢体,还给我留下了其他的肢体;你拿去了一个孩子,还给我留下了其它的几个孩子。”就这样他感谢安拉没有使他遭受更大、更严重的灾祸。
 
无疑,今世遭受的种种磨难,身体也好,金钱也罢,与教门方面的灾难相比都不值一提。祈求安拉使我们免遭信仰的灾难!安拉啊,不要使灾难发生在我们的教门中,不要使今世占据我们的心灵!
 
(2)凭藉忍耐和喜悦,人们可以获得报酬和回赐,这报酬和回赐远远超过他们在今世失去的。安拉说:“……你当向坚忍的人报喜。他们遭难的时候,说:‘我们确是安拉所有的,我们必定只归依他。’这等人,是蒙安拉的祜佑和慈恩的;这等人,确是遵循正道的。”[29]
 
安拉又说:“……惟有坚忍的人,得享受完全的、无量的报酬。”[30]
 
的确,这些报酬是不计量的,因为它们并非来自于贫穷、羸弱的被造物,而是来自于富有的、全能的安拉。
 
安拉说:“的确,安拉与坚忍者同在。”[31]对于信士来说,这种报赏已经足够了,试问还有比这种报赏更大的吗?
 
假如一个政府职员,努力工作,克服各种困难,他的上司在年会点名表扬他,或者发给他一些象征性的奖励,他一定会感到前所未有的荣耀;当他和其他的职员意见不一致时,如果部长对他说:“放手干吧!相信你自己,我站在你这边,不要惧怕任何人”。他必定会感到自己获得了最大的支持和援助;假如某个世界强国(比如美国)对巴勒斯坦难民宣称:“从今以后我们和你们站在一起,一起对抗犹太人”,你一定会看到人们狂喜不止、状如疯癫。
 
这些人尚且如此,更何况这些坚忍者呢?!虽然没有任何被造物对他说:“我和你在一起”——所有的人类都不能掌控自己的祸福,又怎么去掌控别人的祸福呢?——但是安拉,宇宙的创造者、掌管者、供给者、掌管生死者告诉他:“我和你同在!”这个报赏足以使他藐视今世的一切磨难和灾祸。
 
(3)信士们知道灾祸是安拉在宇宙中设置的常道,无法逃避。他们会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当灾祸来临时,他们就忍耐。而不信道者则认为他们可以躲过这些劫难,一旦灾祸降临,就惊慌失措,难以自已,不能忍耐。
 
(4)再严酷的寒冬也不能阻止春天的来到,哪怕是它来的再晚一些。安拉说:“与艰难相伴的,确是容易;与艰难相伴的,确是容易。”[32]
 
在这段经文中,“艰难”一词是单数、确指,即只有一件艰难,它第二次出现是为了表示强调;而“容易”一词,则是泛指,即拥有两个容易。就像是这段经文在说:一件困难绝不能战胜两件容易。[33]
 
安拉的援助确是临近的!再漫长的黑夜也有尽头,,难道你没有听到安拉说:“甚至安拉和信道的人都说:‘安拉的援助什么时候降临呢?’真的,安拉的援助,确是临近的。”[34]
 
(5)人类以及他们拥有的躯体、能力、天赋、钱财、子女、面子等,全都源自安拉。凭着安拉的意欲,他们得以暂时保管这些借贷品,但这些借贷品终究会离他们远去——或许是被考验带走,或许是死亡带走一切。
 
(6)遭遇灾祸时,不忍耐不但于事无补,没有意义,还会失去后世的回赐。暴躁、埋怨不能带回今世的任何事物,只能招致安拉的怒恼与敌人的幸灾乐祸。
 
(7)参悟灾难的哲理。的确,安拉通过灾祸实现很多哲理和奥妙。
 
(8)安拉告诉了我们前人所遭受的灾祸和考验,以及他们如何忍耐。安拉说:“你应当坚忍,如有决心的众使者那样坚忍……”[35]
 
安拉的密友易卜拉欣(愿安拉赐他平安)曾经遭受重大的考验:他被投入烈火中,然后安拉拯救了他;他被命令把他的妻儿抛弃在荒无人烟、没有食物和水的沙漠里,但他没有丝毫犹豫地执行了安拉的命令;他被考验要亲手宰掉自己的儿子,他坚定的执行安拉的命令,但安拉使他俩平安了。
 
被坑杀的人[36]遭受了重大的考验,他们在信仰和生命之间做出了选择,他们最终选择了信仰,把它放在比生命更高、更重要的地位。他们把他们的信仰放在所有的物质、不信道者的压迫,恶魔的教唆、心灵的私欲之上。他们以今世的一切为代价,援助安拉的道路。
 
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身体和财产都遭受了考验,他被诽谤、被污蔑、被敌对、被辱骂、被殴打,被驱逐出家园,时刻面临着被杀害的风险。
 
圣门弟子们的肉体和精神遭受了各种各样的伤害和刑罚。但所有这一切都不能阻止他们,不能使他们软弱,他们从未出卖信仰以换取今世。诱惑、恐吓、刑罚、驱逐、杀戮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因为他们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了安拉。谁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了安拉,绝不会向他人臣服。
 
安拉说:“安拉确已用乐园换取信士们的生命和财产。”[37]
 
只要信士把他们的生命和财产奉献给安拉,面对灾祸和考验时就应当忍耐,因此当罕巴布·本·艾兰特(愿安拉喜悦他)来到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跟前诉说穆斯林遭受的苦难时,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非常生气。他说:“安拉的使者啊,难道你还不为我们祈求援助吗?难道你还不为我们祈祷吗?” 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说:“你们以前的人被抓去后在地上挖了一个深坑,把他推于坑中,然后拿来锯子把他的头锯为两半,用铁梳子刮他的骨肉,但这一切都不能使他动摇对宗教的信仰。以安拉发誓!伊斯兰教必将获胜,直到一个骑乘者从沙那行至哈达拉毛,不怕别的,只畏惧安拉,只害怕狼吃掉他的羊,而你们却急不可待。”[38]
20111225112028_XGUHG.jpg
 
直到今日,穆斯林们仍然将生命奉献于主道,努力保卫伊斯兰的全面和纯洁,坚持与别有用心、试图歪曲伊斯兰并使其教条化的敌人做斗争。
 
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在这段圣训——安拉说:“对于我的归信的仆人,当我使他今世中的至亲去世,他节哀追求回赐时,我只有用乐园报答他。”——中提到了一种灾祸:至亲的死亡。至亲,即在人们心中占据特殊地位的人,父母、妻儿、兄弟姐妹、或是亲朋好友等等。
 
谁的至亲去世,然后节哀、忍耐、喜悦或感谢安拉(如感谢安拉使他的至亲成为烈士),只是为了获得安拉那里的报酬,他们得到的报酬必定是永久的乐园。
 
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在这段圣训中没有指明死亡的至亲的数量,就意味着:只要一个至亲去世,然后忍耐,就能得到这种回赐,更不用说有两个或者三个至亲去世。如同另一个圣训所言:“安拉的使者说:‘你们中丧失三个孩子的人,她的孩子将会成为她与火狱之间的屏障’。一位妇女问:‘丧失两个孩子的呢?’他说:‘丧失两个孩子的也同样。’”[39]
 
至于“我的归信的仆人”,则是对信士们的荣耀,因为安拉将他们归结于他(“我的”,而没有直接说“归信的仆人”),因为他们是安拉军队中的士兵,这是何等的荣耀啊!
 
但是并非所有的忍耐者和节哀者都能获得这种荣耀和丰厚的回赐,只有忍耐、节哀的信士们才能获得。至于不信道者,他们在后世是毫无福分的,即便他们今世忍耐。
 
有人可能会问道:“信仰加上忍耐就能够保证进入乐园吗?难道放荡者、犯罪者不能忍耐吗?”
 
我们探究任何问题时,都必须综合考虑所有相关的经训,对它们全面正确的理解。如果只盯着某段经文不放,完全忽视其它的经训,最终得到的结果难免诡异、难免互相矛盾。
 
基于这个原则,这个问题有以下几个互不矛盾的答案:
 
(1)这段圣训中不能说明坚忍的信士立刻进入乐园,而应综合他们的其它情况:如果他们是清廉者,完成安拉的命令,远离安拉的禁止,那就免遭刑罚,立即进入乐园;如果他们放荡、作恶多端,但是当至亲去世时,他们忍耐,他们凭藉信仰和忍耐可以入乐园,但是首先要遭受应受的刑罚。
 
(2)圣训中提到“信士”一词,它给我们的第一感觉是指严格遵循安拉法度的人,因为“信士”在伊斯兰中的术语意思表明:他们在信仰、言语和行为方面都服从安拉的法度。没有证据存在的时候,不应从术语意思转化为语言意思。这段圣训中不存在这样的证据,相反,却有证据——“报赏”——证明这段圣训中的“信士”专指敬畏的信士,而不是罪恶多段的信士。因此,进入乐园的条件包括三点:
 
A.信仰。
 
B.敬畏。
 
C.忍耐。
 
正如安拉在《古兰经》中所说:“以时光盟誓,一切人确是在亏折之中,惟通道而且行善,并以真理相劝,以坚忍相勉的人则不然。”[40]
 
(3)这段圣训,以及类似的圣训——谁做了某事,进入乐园;谁做了某事,进入火狱——都不能证明该段圣训中提到的行为是唯一的标准,其他的行为无关紧要。所有的工作都是标准,并且每一种工作都是导致人进入乐园或者火狱的因素。
 
俗语说:“一根稻草压死骆驼。”众所周知,一根稻草的份量微不足道,不可能压死骆驼。但如果骆驼已经担负了重担,我们再慢慢的给它增加负担,最终随着一根稻草的增加,它被压死。但这并不是这根稻草独自的功劳,它只是贡献了其中的一份力量。
 
同样,这段圣训为我们阐明:忍耐和节哀能够为进入乐园这一宏伟目标贡献巨大的力量。安拉至知!
 
--------------------------------------------------- 
 
 
[1] 布哈里圣训集,《慈爱》章,《取悦于安拉的功修》节,第6424段.
 
[2] “الأحديث القدسية”的音译,原意为“神圣的圣训”,是圣训中的一种,即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以安拉默示的方式发表的言论,语气是以安拉对人类说话的方式表述问题的圣训。学者们一致认定它的内容源自安拉,但对其言辞是否源自安拉有分歧。
 
[3] 黄牛章:155.
 
[4] 黄牛章:214.
 
[5] 黎明章:16-17.
 
[6] 牲畜章:23.
 
[7] 穆斯林圣训集,《淡泊今世和箴言箴语》章,《尘世浮华宜当淡泊》节,第2969段.
 
[8] 雅辛章:65.
 
[9] 奉绥来特章:20-21.
 
[10] 仪姆兰的家属章:179.
 
[11] 笔章:33.
 
[12] 铁尔密集圣训集,《淡泊今世》章,《忍耐患难》节,第2510段.
 
[13] 铁尔密集圣训集,《淡泊今世》章,《忍耐患难》节,第2508段.
 
[14] 布哈里圣训集,《病人》章,《论疾病对罪恶的罚赎》节,第5641段.
 
[15] 布哈里圣训集,《病人》章,《眼睛失明者的尊贵》节,第5653段.
 
[16] 牲畜章:42-43.
 
[17] 牲畜章:6.
 
[18] 优努斯章:13.
 
[19] 夜行章:16.
 
[20] 仪姆兰的家属章:140-141.
 
[21] 黄牛章:216.
 
[22] 铁尔密集圣训集,《淡泊今世》章,《忍耐患难》节,第2509段.
 
[23] 穆斯林圣训集,《淡泊今世和箴言箴语》章,《信士们的事情都是有益的》节,第2999段.
 
[24] 时光章:1-3.
 
[25] 穆斯林圣训集,《信仰》章,《止人作恶属于伊玛尼》节,第50段.
 
[26] 穆斯林圣训集,《圣门弟子的品德》章,《艾布·塔里哈的品德》节,第2144段.
 
[27]《森林的雄狮》(《أسد الغابة》),7/90,第6876段.
 
[28] 《伊本·泰米叶的教法判例》,10/40,41,457.
 
[29] 黄牛章:155-157.
 
[30] 队伍章:10.
 
[31] 黄牛章:153.
 
[32] 开拓章:5-6.
 
[33] 《伊本·凯希尔经注》,4/525.
 
[34] 黄牛章:214.
 
[35] 沙丘章:35.
 
[36] 《十二宫》章中提到的以前的民众。
 
[37] 忏悔章:111.
 
[38] 布哈里圣训集,《强迫》章,《宁愿挨打、被杀、受辱,也不肯叛教的人》节,第6943段.
 
[39] 布哈里圣训集,《知识》章,《伊玛目能否给妇女指定学习之日》节,第101段.
 
[40] 时光章:1-3.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