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人类被造化在这个大地上的那一天起,人们总是在梦想着获得心灵的平静。人们渴望这种安宁的心境,并试图通过各种方式的追寻和努力以得到它。有时候,人们把这样一种境界和辛勤劳作、获得财富相提并论在一起;有时候,人们期望通过内心的满足感和无拘无束的自由来达到这种状态;另外一些时候,平静的心灵被认为是可以通过获取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身体的舒适感而得到的;还有一些时候人们甚至认为可以通过满足吃、喝这样一些肉体上的欲望而获得心灵的平静。人们用尽毕生的精力来达到这些目的,获取这些满足。在这样一条充满了迷雾和尘土的道路上,人们有时充满希望,有时难免失望,有时彻底绝望,但是从来没有达到他们所渴望的状态;事实上通过这样一些方式都不可能获得心灵的平静,因为他们所追求的这种境界是乃是信仰之树结出的道德美果,是在具有完美信仰的情况下才能完成的。这也是众先知对于我们的重要教诲。
只有当一个人全心全意地敬畏真主,全身心地服从真主时,才会体会到这些教诲的本质——获得平静的心灵。当一个虔诚的信士达到了这样一种境界时,他/她决不可能再变成身体欲望的奴隶,也不会在敬畏安拉之外再去害怕其他的事情或者有任何焦虑。因为这时,正如他们找到了他们一直寻求的独一的主,也正如他们找到了他们要倾注一腔爱意的爱人一样,他们感到自己平和宁静,因为他们在他们所敬畏的——全知全能的主宰的佑助下,得到永久的庇护。他们达到了平和的境界,因为他们知道至仁至慈的真主决不抛弃那些已经归信、服从祂的人,不管他们是谁,祂决不会让他们陷入穷苦和悲惨之中。
正是这样的原因,虔诚的信士总是心灵平静,总是感到安全。他们知道只要在真主的引领下不断前行,就一定能到达渴望的目的地。在行进的路上,他们永远平安。在旅途中,他们会经历婚庆之夜那样的美妙感觉;他们会在《古兰经》的指引下,在他们内心深处坚定信仰的支持下,在心悦诚服的春风的沐浴之下,在神圣主宰的引导下,他们努力去追寻存在的意义;正是这样,他们才跨过那些地狱般的深渊——对于物质的过分索取和为了欲望而变得贪得无厌的胃口。的确,那些人在了解了《古兰经》的启示,在真主的佑护之下时,总是会感到深深的满足,他们在这样安全的保护下信仰坚定不移。当他们聆听自己的良知,当他们审视自己的目标,当他们对明天——近的近在眼前,远的远在后世——做出规划时,当他们仔细考虑自己的归宿——Barzah(灵魂等待末日审判的地方)、Mahshar(末日审判时生死相聚的地方)、Sirat(通往天堂的窄桥)、地狱以及天堂时,他们会明白自己的责任,清楚地知道自己肩头的责任,同时他们也满怀希望和信心。他们的信仰有多深,希望就有多大。怀有仁慈之心犹如拥有一扇窗子,他们透过这扇窗子来审视自己的目标,他们的视野因为他们的信仰而变宽,遮掩物质存在的帷幕被完全拉开,他们会发现通过这扇窗子所能看到的和他们曾经看到过的和体验过的何其相似。 他们会发现,世俗会给人的视野种种限制,但是透过这扇窗子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在今世的一些感受,他们会因为自己的幸运而感到欣慰。
的确,信仰犹如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们今世和后世的吉庆之门,按照信仰的指导而生活的人必然会到达美好的彼岸。虔诚的信仰会保证我们顺利通过"巴尔扎" (Barzah,灵魂等待审判之所),带着温暖复苏的佳音,奏响让我们灵魂愉悦的神圣音符,让我们的心灵感觉到自已在满怀希望又镇静地经过"随拉特"桥(Sirat,又称"善恶桥")。天堂之门伴随着满足和包容向我们敞开,天堂之树带给我们祝福,超过我们所期盼的祝福,让我们又惊又喜。这些祝福,这种感觉,能让我们忘掉一生中最苦恼、最痛苦的时刻!
事实上,当信仰者虔诚地崇拜真主时,其他的一切无关紧要的事情都会从他们的眼界中消失。所有的欲望和奢求都会如气球被针刺破一样变得垂头丧气,微不足道。物质带来的诱惑偶尔会让他们感到头晕目眩,但所有那些虚假的光芒会在真主赐给我们心中的神圣光亮之下都烟消云散。我们的周围会不断听到:"今天,所有的财富和追求都属于真主,绝对的胜利者。"当一颗心灵到达这样一种境界时,所有那些欺骗我们的承诺,比如诱人的权力、武力、假仁假义、做作的优雅都不会对这样的心灵产生任何影响。当这样的人遇到麻烦或者被困难阻碍行程时,他们会相信并托靠真主。他们寻求保护以抵御威胁,在至仁至慈的真主那里寻求佑护和襄助。
当这样的人感到无能为力时,他们会向万能的真主发出祈求。当他们身染罪过时,他们会在真主那里寻求一池叫做原谅的清水,以洗去他们的过错。他们偶尔也会被烟雾遮盖视野,但他们虔诚的信仰和对真主的服从必会将迷雾驱散。 因此,他们在以后的道路上不会去屈服于其他任何不利情形。他们在遇到各种困难时,不论是关于个人,家庭还是社会的困难,他们都会想到去祈求真主的佑护和襄助,哪怕这些困难是他们的灵魂所不能克服的,他们也不会有丝毫的害怕和孤独。有时候他们可能会暂时被大众所孤立,但是因为他们有信仰,他们永远会感到一种"神圣的佑助"。不管遭遇任何情形,他们都会把这些事情看成是命运的警示,他们会怀着赞同和耐心去迎接这样的考验。
他们对真主的信仰以及他们信仰的虔诚,使得他们有可能去获得任何东西,也正是这样,他们才看到了所有的存在——有生命的或是没有生命的——都在一个大家庭里。他们也会把注意力放到其他的被造物上,积极地去关心这些被造物,因为他们从内心感受到真主赋予他们"代治者"这个头衔所承担的使命。他们会发现他们每天行走于其上的大地,不论是平地、洼地或是丛林之地,像他们祖先的住所一样,都让他们感到温暖,他们觉得这种归宿感就像在母亲的摇篮里那样温馨。他们对于周围存在物的感知绝对不像纯粹的唯物主义者或者自然主义者所描述的那样,而是用一个信士的眼光去观察,他们把所有这些都和真主的大能联系起来,相应的,他们周围的所有被造物也会认同并感激他们。他们满怀信心,努力地去接触、了解并关心周围的事物,得到的资讯也都是让他们更加充满了信心的。他们除了真主不会害怕任何人和事,也不会让任何人和事物因为他们而感到恐惧。他们会把周围的一切当成同胞一样去亲近。他们不吝微笑面对一切事务;他们吸收水分,呼吸空气以及接受所有来自真主的恩赐。他们能感受到来自大地及居于其上之物的气味,犹如最美的香水那样甜美。他们用发自他们内心的语言向树林草原致意,向山谷河流致意,向玫瑰海棠致意......犹如这些都能感觉到他们的问候。他们会关心爱护所有他们遇到的被造物,犹如这些被造物是他们在聚会大厅里被指派给他们去陪伴关照的朋友一样。他们被安排到大地上后作为"代治者"所做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他们服从真主的标志。
因此,这些有着虔诚信仰的人们,会用这样一种方式去看待任何人和任何事。他们感到自己处于一个不断扩大的,充满了平静和安宁的氛围之中,这种感觉会让其他没有这种心境的人满怀嫉妒。他们在信仰的指导下生活,感受到一种溢于言表但难以形容的愉悦。的确,他们之间没有斗争,没有争吵;他们把所有的精力都用来让其他人也能感受到他们的愉悦,真诚地去和他人分享这种感觉;他们努力地去拓宽人们的视野,提升人们的境界,让他们体会到这首愉悦之歌。他们的物质状况总是会比平常人稍逊一筹,因为他们总是在尽力去帮助人们经历这种愉悦。在他们所有的行动中,他们对真主的信仰和崇拜贯穿始终。他们会小心翼翼地去避免故意和别人产生冲突,伤害到他人。的确,一方面他们会感受到来自全能地真主帮助他们的能量,另一方面他们也会试着去从像他们一样的信士那里得到支持。他们把所有可能会对他们不利的影响之能量转化为自己更深一层的能力,所以当他们朝着目标前进时犹如飞翔一样。他们所朝向的目标是达到信仰所能带来的平静,是让其他人也具有虔诚的信仰,是最终获取真主的喜悦。
当我们了解这些真理时,我们会意识到在一个社会中,当人们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满足感,人们互敬互爱,心心相通,这个社会就已经非常地趋于安宁了。之所以说它安宁,是因为那些导致人们不安和产生派系集团的因素都已经完全消失了。在这些人当中,不会再有那些关于出身、血统、地域、社会地位等等所谓特权的考虑。这些人会把所有人和事都看成是像从同一根源生长出来的一样,"同胞"一词被他们赋予最彻底、最完美的解释。《古兰经》中真主唤起人们对这种意义的深层理解:"信士们皆为教胞"(寝室章 49:10)。这种关系并不仅仅指血缘上的联系;先知曾经教导过我们,这种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用爱心、情感和真诚而联系在一起的,犹如一个人体内的器官一样,总是感到荣辱与共,同甘共苦。
的确,在这样一个安宁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一个人眼和耳,舌与唇,以及手同足之间的关系一样。在这种社会中每个人都致力于帮助别人,尽自己的全力让他人过得更加幸福。因而,这些人当中不会有人自暴自弃或是沉湎于绝望之中。当一个人受伤害时,所有其他人都会感到心痛。当一个人获得幸福时,其他人也都似共度佳节一样快乐。而且,在这样的社会中父母会像圣徒一样受到尊敬,孩子们会像花儿一样被小心仔细地抚养。夫妻之间总是会像他们新婚那天一样互相爱慕,幸福愉悦,一直白头到老,相濡以沫。他们会试图超越情感关系的限制,按照他们心中所憧憬的方式去生活。他们互相之间真诚坦白,他们的目光中不会有任何对待陌生人时那样的闪烁和狐疑。家庭内部如此,整个社会国家人与人之间也是如此,因为那是一个更大的家庭。一个有这样的小家庭组成的社会大家庭,人与人之间必定会真诚地互敬互爱,每个人都希望他人幸福,竭尽他们所能消灭那些会给别人带来麻烦和不幸的因素。没有人会对别人使坏心眼,也没有人猜忌他人,更不会有人操纵别人去监视另外的人。社会的任何一个部分或层面不会影响、破坏其他的部分或层面。没有人,也绝对不会有任何一个人,会去涉及诸如同谋犯罪、谎言欺骗、诽谤造谣这样的只有最低级的人才会去从事的行为。在这样一个安宁的社会,每个人都会自觉地和所有影响安宁的负面因素作斗争,犹如他们已经宣誓要去捍卫人类的价值和尊严。理所当然的,这个社会会成为一个充满了良知和安宁的社会。
1条评论